1、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研究姓名:许玉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导教师:陈跃20070401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The Strategic Study on Promotion the Rise of the Middle AreasMaster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mMovement: Xu YufengTutor: Professor Chen Yue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
2、ning up in 1978, the economy in China has developed at a stable and rapid speed, especially, the east coastal areas. Because of the long term implement of the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fferent areas, however; after 1990s,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the middle areas, the western areas a
3、nd the eastern areas becomes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gives rise to a series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issues. How to shallow the gap graduall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s arouses the great attention of our party and nation.Since 1992,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read
4、just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fferent areas,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areas by and by. At the same tim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inclement of western development, 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and prom
5、oting the rise of the middle areas. Since our government introduces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the rise of the middle areas, the issues on this has become the hot sulect in the world of theory and academy. From this, we know the importance and the real meaning of studying the issues of the rise of the
6、middle areas. So,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study the strategy of the rise of the middle areas and the relevant questions.In the first part, it contains four stages to analyze and illustrate the changes of area strategie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ir influen
7、ce on the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Idle areas.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the second part, the writ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e of the middle areas on the lie development of China. It fiirther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area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8、 maintain thew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11stable and rapid increase of our economy.In the third part, the writer discusses and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mq)leinentmg the strategy of the rise in the middle areas. And also the writ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
9、ysis on the gross economic amount, urbanized level, economy structure and policies of the nation in these areas.In the forth part, the writer focuses on the thinking of the strategy of the rise of the middle areas.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of the middle areas and the concrete questions the writer put
10、s forward 7 approach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areas.Key words; the middle areas; 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 促进中部堀起战略研究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
11、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日期:00。;年个月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 保密期限至 年 月止)。 /y/)导师签名:签字日期:c年n个_电话:()w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13_邮编: _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4 签字曰期:I叫年今月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12、工作单位: _通讯地址: _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自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堀 起“战略以来,有关中部发展战略、如何堀起等中部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 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课题,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召开了多次中部问题研讨会,如 2004年5月在武汉召幵的中国首届“中部区域创新论坛”会议,2005年4月在郑 州召开的“促进中部崛起高层论坛”会议,同年7月在井闪山召幵的“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和中部地区堀起研讨会”,2006年,在马鞍山召开的“促进中部堀起论坛” 会议等,每次会议均发表有数十篇论文,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有的会后汇编 出版了相关论文专集
13、。从理论界研究的中部问题现有成果来看,发表的论文类较 多。然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中部的相关专著却犹如凤毛麟角,主要代表性的 专著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与中部六省政府发展研 究中心联合课题组编著的中部崛起战略与对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周绍森和陈栋生主编的中部崛起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较全面论述 了中部_起的问题战略及政策等。一、关于促进中部堀起的重要意义的研究学者们对中部堀起的重大意义论述较多,强调中部崛起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中的重要性,如李仙认为,“中部崛起”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其独特的重要 作用,一是“中部_起”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
14、基础,二是“中部崛起”有 利于我国现代化目标的早日实现,三是“中部崛起”有利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形成,四是“中部_起”有利于东部的升级和西部的幵发。(“中部_起“是我国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_起论第179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年)。学者们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促进中部地区堀起,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 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 我国经济发展和r 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国 “三农”问题、推进工业 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专家和学者们对中部_起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就有关专
15、著和论文 来说,对中部_起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认识尚不够深入,特别是中部_起在国家 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对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方面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深入 和完善。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二、关于中部嚼起的困难与问题的研究2005年4月在郑州召开的“促进中部堀起高层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 中部堀起面临的首要问题和重点难点就是“三农问题”。安激省社会科学院孙自铎 认为,中部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人的方面。一是中部六省人口过多,且农村人 口过多,而占有的生产要素较少。二是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的人缺乏创 业精神,也缺乏现代经营理念。陈丽娜、石永东、邓琼等认为中部的难题是,传 统工业转换困
16、难,阻碍中部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中部整体竞争力 的提升,行政区划壁全突出,区域规模经济难以实现;资源拉空现象严重,中部 发展后劲不足。(中部发展的现状、战略与对策研究,第107109页,经济管 理出版社)。有的学者认为制约中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驱动不力,导致 中部地区资本匮乏,优势难以发挥;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开放水 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区域经济缺乏活力等。 (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第011 01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由于研究中部发展问题的学者大多生活在中部相关省份,他们主要从本省存 在的问题出发并结合本身实际开展研究
17、,因此对中部掘起的困难与问题的研究或 多或少带有些片面性,提出的层面问题较多;对中部的综合性、系统性问题研究 不够,关于建国以来中部发展受国家不同时期E 域政策的影响这一问题,就笔者 所掌握的资料來说,尚未发现有人进行这方面的全面研究;对中部崛起的一些深 层次问题也有待作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三、关于促进中部幅起战略与对策的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在2004年5月的武汉首届中部区域论坛会上,学者们对中部地区堀起较为一 致的观点是,认为中部_起关键是如何利用连接东西的区位条件和农业、工业和 流通方面的基础,提高在全国的地位。有的学者侧重中部城市群研究,如邓明然 的对中部地S 实施都
18、市圈战 略的思考。论坛主要共识:创新是中部_起的灵魂, 中部创新工程应围绕发展一个城市群、两大经济带、三大平原农业、四大高新产 业、五大支柱产业的总体布局,重点实施产业链战略、城市群战略、物流网战略 和大市场战略如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卢庆沙指出,优先发展中部城市群,着 力打造中部增长极,是中部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安激省社科院经济所王傲兰说, 中部崛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遵循“点一轴一网络”理论:点就是一个个城市, 轴就是城市之间的经济密集带,网络也就是连点成轴,连轴成网。中部各省必须 大力推进城市化,形成幵放式的城市网络结构,以承载各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关于中部幅起的基本思路,国务院研究室综合
19、研究司刘应杰指出:加强三农工作 (农业、农村和农民),推进四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 夯实三大基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体制环境建设),抓住三个环节(大中城市、 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就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与对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周绍 森、陈栋生主编的中部_起论中汇编了 69篇论文,如李泊溪的促进中部崛 起的战略思考、刘勇的关于促进中部_起战略的若干思考、程必定的以城 市为主导的中部_起战略、魏后凯的促进中部堀起的科学基础与国家援助政 策、张可云的中部_起与中部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探讨、史忠良和史言信的关 于促进中部地区迅速堀起的若干政策建议、肖金成和宋立
20、的r中部崛起战略 中的发展模式选择等。从学者们对中部_起对策研究的成果来看,提出的各种 对策为数不少,但多是针对中部各省局部问题提出的,带个性、局限性对策较多, 就中部六省作为一个大经济区,如何促进这个总体_起,对于所需要的多层次、 系统性总体战略对策研究还不够深入,也不全面。这些重大理论尚需作进一步研 究与探索。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学者们对中部堀起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对促进中部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 有重大价值。然而实践永无止境,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也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我们必须着眼全局,放眼世界,用发展的眼光,创新思维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和 研究中部幅起进程中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前言
21、改革幵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更 是突飞猛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也得到较大发展。然而,由于长期实行的区 域不平衡发展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 距逐渐扩大。如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 视。自1992年开始,中央不断调整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实施中、西部地区城市对 外开放,在中央先后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 西部地区发展加快,这期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走向“塌陷”,直接影响着全国区域 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的客观现实要求必须促进中部堀起。 2004年国家提出了
22、促进中部地区堀起战略,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部堀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有关中部发展战略,如何堀起,达到什么 目标,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模式做,市场做什么,企业做什么,中央政府做 什么,地方政府傲什么等中部问题,已成为社会有关方面及理论界、学术界讨论 研究的热点课题,几次召开中部_起论坛会议,专家学者发表了一大批论文,汇 编出版了有关论文专著,反映出研究中部_起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中部堀起是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23、涉及许多方面, 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推进,经济体制转轨,财税金融配套改 革,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统一市场,开展区域经济合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社会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等,可研 究的课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促进中部_起为主线, 根据党中央相关的战略和对策,结合中部的实际,对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进行研究, 着重在中部的经济发展方面作一些探索。主要分析研究四个问题:建国以来区域 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购;中部堀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施中部堀起战略面临的困难及问题;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
24、思考。中部崛起战略总思路是:面向市场,区域一体化,融入全球化,以国家促进 中部地区堀起的政策为支撑,加大投入为杠杆,发展高技术跨越为先导,充分发 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和潜力,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突破性快速发展,加 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六大省会城市为中心,依托长江及主干铁路,发展“六 圈六带”,培育经济增长“六极六轴”,形成由多极轴组成的国家级“中国中部经 济区”国民经济增长极,实现中部地区总体堀起目标,由于能力和篇幅所限.一些重要问题未能作进一步深入透彻分析,一些重要 内容也尚未来得及研究探讨,如是否可以考虑将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贵州三 省和重庆市与中部六省合并,设立一个大中部经济协
25、作区,形成中国中部地医一 个大的中心腹地,从而更好地发挥中部地区的中心区位优势作用和推动各省协作, 更快地促进中部_起。因此文章中难免存在欠妥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导师和专 家批评指正。一、建国以来区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旳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五年计划时,都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把全国划分为几个地域单元,作为国家规划建设布局和政策实施的基本区域框 架,并选择重点发展区域进行生产力布局。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国家对经济区域划分多次变化,相应实施不同的地区发展战略,大致分为四 个阶
26、段:一是以内地建设为重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二是优先开发幵放沿海, 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三是有次序开放中、西部,合理调整经济布局;四是促进 中部地区堀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在每个阶段选择的重点倾斜发展的地区 不同,实施的重大政策及方略也不同,对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重要 影响。(一)以内地建设为重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1950-1978年)从建国初到改革幵放开始期间,国家为了平衡经济布局,整体上是以内地建 设为重点,实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但在此期间,其布局方略也经历了几个 不同的发展阶段。K区域划分为沿海与内地,以内地建设为重点建国后,在三年经济恢复期与“一五”期间(1950-
27、1957年),以内地建设为 重点。建国初,在经济上,新中国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掩百孔的烂摊子。 中央实施了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促进农业、 工业、交通、商贸等的全面恢复,中部重点建设项目有根治淮河工程,山西重型 机械厂,武汉、郑州的棉访厂等,为中部地区新建了第一批工业企业。经过三年 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建国初设立的东北、华北、华东、 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行政区,对当时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54 年撤销六大行政区后,相继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 七大经济协作区。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
28、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五”计划将全国经济区域划分为沿海与内地。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全 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 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銜 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这时期国家把中部的安徹、河南省 东部也划为沿海,除沿海外其余中、西部地区统称为内地,这种划分是没有明确 的中部地区范围。其间,国家为了平衡全国工业企业的区域布局,经济建设重点实行内地倾斜。 “一五”期间实施的14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02个在内地,694个限额以上重点工 程(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472个在
29、内地,如中部地区的武汉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等。这一时期在内地还建设了一大批工矿企业,使旧中国工业过分 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进,同时也为中部六省打下了一批工业基础。2、区域划分为经济协作区,平衡布局,综合发展在“二五”计划和继续的三年调整期(1958-1965年),釆取平衡布局,综合 发展。1961年,国家设立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经济协作区. 这种划分,中部的山西、河南在华北区,安激、江西在华东区,湖北、湖南在中 南区,也就没有了中部地区。从经济和国防安全出发,国家提出在各大经济协作区建立独立的工业和国民 经济体系,对各大经济协作区实施平衡布局、综合发展。要求各经
30、济协作区内部 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这样,一方面使各大经济协作区工业发展很快,另一 方面协作区搞“大而全”,各省(市、区)又搞“小而全”自成体系,造成工业项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目的重复建设.此间,分布在三个协作区的中部六省既建设了一批工业基地,也 积累了不合理工业结构问题。由于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和当年幵始的三年大跃进的失误,加上1959年开 始的几年自然灾害,苏联又撤走专家,使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严 重失调。自1%0年,国民经济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因此196丨年1月召开的中 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31、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 连续搞了五年调整,到1965年完成调整任务,工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得到恢复和发1964年5月后,在美、苏两国加紧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的情况下,经济工作 中突出了备战的问题。国家将东部沿海划为一线,中部为二线,西部作为大后方 为三线,(称为大三线)大规模地在三线建设开始布局。为此,中央决定对一、二人民出版社!977年板,笫269 、270 毛泽东经济思想对统筹区域发展的启/ jO,钱子(毛泽东思想研究2 006年1 编:中国共产党的七t“ 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版,第309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建国以来区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8线采取停建
32、一切新开工项目,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 到三线,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一分为二,分出部分迁往三线,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 帮助,即“停、缩、搬、分、帮”的方针。这实际上是国民经济在区域布局上又 一次大调整,即开始转入以三线建设为重点。在1958年到1965年的八年中,基本建设建成大中型项目531个,这些项目 分布在六大经济协作区,大部分在内地,主要是钢铁基地,制造行业、油田、铁 路等。3、区域划分为三线,以三线建设为重点在“三五”至“五五”期间(1966-1980年),突出国防备战,以西部地区的 “大三线”建设为重点。到1973年因国际形势缓和,幵始对三线建设进行战略调 整。“三五
33、”计划重点任务是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大三线”的国防工 业和相应配套工业建设,使“大三线”成为初具规模的战略后方。毛泽东向全国 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立足于战争准备早打、大打、积极备战, 战略后方的建设全面铺幵。“四五”计划突出强调“以战备为纲“,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 后方,建设自成体系的经济协作区,做到各自为战,各省建设重点又都放在各自 的“小三线”(靠山区)。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幵始正常化,国际形势幵始趋于缓和,党中央重新调整三线建设战略,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建国以来区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
34、济社会发展的影响9将工业建设在东、中、西地区布局。国家在1973年分两批引进的47个重要成套 项目中,有24个布局于东部沿海,丨2个布局于中部地区,11个布局于西部地区。 “五五”期间,国家仍在三线地区安排了大量的后续投入,以保证三线地区建成 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实施以国防战略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在西部地区进行三线建设, 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投资3500多亿元,形成固定资产2400多亿元.相对来说, 中部地区则失去了一次大规模建设的机遇。200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二)优先开发开放沿海,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1979-19
35、9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实施改革幵放政策首先集中力量在沿海实施 幵发开放战略。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 殊政策和优惠措施,授予两省较多的自主权,并提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创办经济特区。“六五”计划(1981-1985年,将经济区域划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实行 非均衡沿海倾斜重点发展战略。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迅 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幵,对外开放重大方略相继在沿海推进。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 予较多的自主权,并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1984年4月, 进
36、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 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慶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 又把沿海经济幵放区扩大到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河北、广西等沿海其他地区 的许多市、县。此外,还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260个沿海经济幵发区、26个经济 技术幵发区、13个保税区和40个新技术开发区。从而,使沿海地区形成了经济 特区、沿海幵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幵发区、新 技术幵发区、保税区等这样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包括辽宁、 河北、
37、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九省二市对外 幵放的甜沿地带。沿海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加快。从“七五”计划(1986-1990年)开始,国家把全国区域明确划分为三大地带 来安排经济布局,实行从东到中向西依次梯度推进的战略。东部地带12个省市: 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部地带9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 江西。西部地带10个省市区: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 庆、云南、贵州。样划分,只是从当时各
38、地区经济水平考虑,然而国家投入及 产业发展政策的重点仍在东部沿海地这种划分虽然中部地区有一个范围,但 不是中国地理区位上真正的中部。1李小健、高更和、李二玲公共政策供给不均与中部地区发展,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f t. 2006年,第95页 “m/ssi (“丨-一五“时期中国k 域政策的调整方向,1990年4月,党中央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策。这是中国对外开 放方面具有战略意义的又一重大举措。上海浦东新医虽不叫经济特区,但实际上 是按经济特区的设想而建设的,甚至实行比经济特区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浦东 新区一开始就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国家重点发展沿海的开放政策
39、,使沿海地区成为外商投资的集聚地带,经济 快速发展,在与内地横向经济联系过程中,一方面把某些发展的模式向外扩散, 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使内地特别是中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人才及 技工等资源向沿海地区更多的加速流动,不断扩大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产生消极影 响。这是中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塌陷、并在90年代继续与沿海地区扩大 差距的根本原因所在。(三)有次序开放中西部,合理调整经济布局(1991-2003年)由于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国家从“八五”到“十五” 计划(199卜2005年),对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幵始进行遂步调整,将对外开放政 策向中、西部地区有次序推进,促进
40、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采取四大方略。第一、开发开放西部沿边地带和城市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992年初开始,国家逐步开放了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 广西的边界地区城市,沿边设立对外通商口岸,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三大沿 边对外开放地带,先后设立了国家级重点通商口岸几十个,地方级通商口岸数百 个。以俄罗斯、蒙古、独联体其他国家、东欧诸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老 挺、甸等国为对象,开拓周边国家市场,边境贸易十分活跃,贸易规模迅速扩 大,东北和西部地区沿边地缘有对外开放优势,对外开放比中部地区早一步。第二、开发开放沿长江城市和内地
41、省会城市。1992年初,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南京等沿长江港口城市。丨992年4月,全 国人大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提案,三峡工程建设对中、西部地区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1992年8月,党中央决定以上海为龙头,幵放宪湖、九江、武汉、岳阳、重 庆五个沿江港口城市同时幵放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太原、合肥、 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5个省会城市。随 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上述城市均实行沿海开放城论中闲经济社合的待续快速全面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市的政策。截至这一年,中部地区才有6个省会城市、3个港口城市获得国家对外 幵放
42、的政策,也就比沿海地区城市对外幵放迟了 13年,这又是中部地区发展缓慢 的重要原因。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九五”计划(1996-2000年,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 发展。1997年9月12日,中共十五大召幵,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促进地区 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的支持,促进了中西部经济 发展提髙了速度。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 建国以来15?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999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幵发战略,党中央又 一次调整地区发展战略,改变原定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跳过中部,把 重点放在西部,加大对西部地
43、区的投入,形成“抓两头”的整体战略。西部地区 由国家加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发展速度加快。到2002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 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超过中部地区六省平均增长速度中部 地区则处于国家政策两边挤I E之中,进入不利的发展时期。国家在西部大幵发的两个文件中讲到“西部的政策对于湖北的鄂西、恩施, 对于湖南的湘西比照实施。” 这是改革开放20年后,中部地区获得的一点零星优 惠政策。第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十五”计划(2001-2005年),国家把广西、内蒙古划归西部地区,形成新 三大地带,吉林和黑龙江还列入中部地区,辽宁仍属东部地区。在“十五”计划 中,国家调整了地
44、区发展战略思路,提出按照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先后次序 来统筹安排和布置全国的经济布局。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 略,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划归东北地区。这样,形成四大E域,西部12 个 省市区,东北3省,中部6省.东部10个省市。这是国家进一步调整地区发展战 略,按照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的次序布局,突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 兴,中部地区在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上仍处于劣势地位。(四)促进中部地区呢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42010改革幵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各地区也都有很“国办发200173 大发展,然而区域差距
45、也在不断扩大。由于长期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20 世纪90 年代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更趋明 显,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发 挥各地区优势和积极性,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议上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建国以来区域政策的演变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3并 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E堀起”的战略。改革开放26年后,国家才将中部地区六 省的发展列入战略规划考虑。2004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开始好转,GRP增长速度 为丨2.7%,已高
46、于 东北三省的平均水平,与西部丨 2省市区持平。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正 式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r十一五”规划 纲要,将经济区域划分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实施促进四大区域协调 发展总体战略定位。国家对促进中部地区掘起的主要政策,是依托中部地区现有 工农业基础,支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还是发展农业、能源等原材 料生产基地,这样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二、中部堀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二、中部_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中部地区_起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斯区域
47、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继续和完善,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 化建设。(一)中部地区概况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 略,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划归东北地区,这样全国形成四大区域,西部12 个省市区,东北3省,东部10省市,中部则为6省。中部地区六省包括山西、河 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0.7%,地处中国内陆中心腹地,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抬人、 人口调密,农业人口比重大,城乡
48、“二元结构”突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样地,自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广阔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都阳湖平原、 黄淮平原.有众多的大小湖泊.有许多名山大川,红色老区、历史人文景点。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综合资源。农业资源羊富,是中国重要的种植业和养殖 业基地,是国家重要的农业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水利和水电资源丰富, 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工业基地;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 是中国能源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基地: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传统制造业比较 发达,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有国家汽车、 钢铁基地、重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已有发展;有极为丰富的
49、旅游资源; 具有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以及中心交通枢纽区位优势。2005年,中部 6省人口 3.71亿,占全国人口的28.5%;6省地区生产总值(GRP)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二、中部堀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37060.31亿元,占全国GDP的20.33%; 6省人均GRP为10458元,占全国当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丨3985 元的74.78%,与全国人均水平的差距较大。中部地区在中国目前区域经济格局中位于重要的居中地区,北抵环潮海经济 区,南连港澳、珠三角经济区,东临长三角经济区,西靠成偷城市群经济区,区 内外经济联系较为便捷,产业成长容易获得市场支撑,具有潜在的中国中心腹地 经济区发展前景,中部地区是全国水陆交通运输体系的中心枢纽交汇区。整体上已初步形成了 “三横三纵”干线交通运输大通道。这些交通运输干线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沟通南北、联系东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內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中部崛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4(二中部喃起对国民经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