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论文来大学已经一年有余,早已褪去刚来大学的懵懂和迷茫,在大一学年里遇到了很多心理问题,不过已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已适应解决了。下面仅以我所遇到的及所见所闻谈谈个人见解。刚来大学的前半个学期,恍然已过。当时回首半学期来的学习成果,结果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人际交往。一时间自己却早已迷失了方向和目标,从那以后自己决定要改变现状,为自己定下了一系列的学习目标。例如,每天晚上坚持去图书馆复习自己白天所学到的知识,预习将要上的内容,阅读课外读物等。目标确立之后就需要自己去自主的区坚持实践下去,为自己确立一个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 高中的时候不需要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因为课程表已经把
2、一整天的时间压榨的几乎所剩无几。而来到大学,课程时间并不多,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自己去安排,经过了最初的迷茫之后,我也为自己的生活安排的规律化,每天的学习任务,生活娱乐,运动之类都有一些安排。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学习环境,当然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及问题,像:目标缺失、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等。首先,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大学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进入大学之后,会发现,灯塔消失了,天亮了,就会突然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 其次,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在大学中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不再像高中时有老师督促着我们,学习如果没有自主性,则会什么都学习不
3、到。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和高中时完全不同,高中大部分为灌输式应试授课,而大学则是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这时如果不养成一个全新的学习习惯及方式,我们就感到不适应。 再次,来到大学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庭,开始了集体生活。生活上要开始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有些学生在外地读书,会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变迁,会使一些学生茫然失措,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挫败感。 最后,大学已经不再像高中时,高中时同学们都是在同一个地区生活。在大学中的同学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活习惯、个体差异等等会更加明显,如果不能与周围的人群尽快融合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问题。大一时我也曾面临过许多诸如上述问题,不过在不
4、断地学习生活中已经慢慢解决。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一个为之不停奋斗的目标,不论长远的还是短暂的,在高中时我们短暂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当这一目标达成时,我们就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短期目标,当然总体上要与自己个人长期的人生目标想一致。就个人而言,可以定一个短期的英语考级目标及中期的考研目标。这样有一个目标需要去达成就不会再茫然失措。 在学习上,脱离了高中式的学习方式,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一最低学习层次之外,还要靠个人努力不断开拓知识,多去自习室及图书馆。多阅读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及杂志,扩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要多阅读课外读物,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生活上,要从心
5、底接纳新环境。“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肚量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用智慧去区分它们的不同”。从心理学角度讲,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认知的失调,新生首先审视自我、合理定位,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接纳和包容新的环境和生活,接纳我们的大学。同时,要学会与人倾诉。当自己已无法很顺利的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当然朋友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多结交益友,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诚然,大学之前的交际学习很少涉及,当来到大学,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着开始适应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不够广,但又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社团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有效地建立联系。这是新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遇到的困惑。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交往更加复杂、广泛,我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试图发展交往能力。而且,交往能力在大学生心目中是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因自信心受挫而陷入苦闷、焦虑、烦恼、恐惧,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到了大学,很多人突然变得“无依无靠”,孤独感油然而生,于是电话和书信就成了“救命稻草”。我们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首先,可以参加社团,培养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多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同时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做一些兼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践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