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眼泪流不出硕果 等待飘不出花香- 1 -最后的常青藤叶一体化教学案备课人:代秋娥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 审美能力;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三、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小说的三要素
2、是什么?2、复述故事情节。(二)课堂教学1、导语: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 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在最狂妄的年龄 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在地坛中感受到了博爱,拥有了生命的精神支点。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外国作品,进一步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欧 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 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 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
3、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 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 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 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 )、契 诃夫(俄)(变色龙 、小公务员之死)3、整体感知:东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眼泪流不出硕果 等待飘不出花香- 2 -(
4、1)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明确:(2)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 4、文本研读 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3)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200 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4
5、)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 发展是否直接推 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 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 (5)品味“欧 亨利式的语言 ”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 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 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 你吗?” “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 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东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眼泪流不出硕果 等待飘不出花香- 3 -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
6、我也该走了。 ” 明确:(6)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7)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8)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 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5、文本引申 在听完苏艾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什么始终没有凋零的解释后,琼珊的心理是复杂的, 请对琼珊的心理作一片段描写。有人说 :老 贝尔曼用牺牲自己来救活他人,不值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谈
7、谈你的看法? 四实战演练: 槐树花真香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 嘟嘟 的, 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很苍老了, 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 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 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她手里抚 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光 润润的小
8、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平平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 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她正伏身在一 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 业本,还东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眼泪流不出硕果 等待飘不出花香- 4 -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 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大阳真美,槐 树花真香。 ”老奶奶喃喃地 说 。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多岁怎么就
9、没工夫看看 这太阳, 闻闻这槐花呢“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 块去,可放不下你 妈,你妈才这么大” “为了你妈,我活了下来。这不,也是一 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她望着山顶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那大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 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下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2
10、、文中第二段对“老奶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老奶奶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这句话的含义?(每条不能超过 30 个字) 3作者为什么在女孩再度陷入沉思时,特意写道: “那太阳很大,很 红”?(不超过 30 个字)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老奶奶反复赞叹“ 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从行文上看,它与第二段末“冲着落日安祥地坐着,一 动不动,似乎得到一种永恒的满足”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刻画人物集中。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和 语言描写,歌 颂了老奶奶的母爱和奉献精神。 C小说 以“槐 树花真香”为标题 ;一是因为槐树花是本文的线索,能
11、使作品集中,更紧 凑;二是因为新颖 、醒目,能吸引读者。 D文中 “槐树 花”代表小女孩 (或下一代), “晚霞”和“落日代表老奶奶(或老一辈)采用的是 拟 人手法,使文章 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E本文描写细腻,叙事简约 ,情节简单,却内涵丰富; 结尾语言含蓄,意味深 长。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东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眼泪流不出硕果 等待飘不出花香- 5 -最后的常青藤叶参考答案3、整体感知:(1)开端(第 1 至 11 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 12 至 36 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 37 至 50 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
12、生的欲望。 结局(第 51 至 55 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2)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4、文本研读(1)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 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
13、象的空间。 (4)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5)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 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6)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东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眼泪流不出硕果 等待飘不出花香- 6 -(7)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 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
14、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8)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 着人性的光辉。四、实战演练1、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烘托宁静的气氛,为小女孩的思考创造条件;(3)暗示着“老奶奶”把一切都给了下一代,下一代的成长渗透着她的心血。 (文字可简约些)。2、作用:(1)表明“老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2)“老奶奶”为下一代献出了毕生精力,让读者从内心敬佩“老奶奶”。3、这句话一语双关:(1)如实地写出了落日的景象,与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2)暗示“老奶奶”的形象是高大的,她的精神“很红”,仍在指引人们的生活道路。 4、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