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5KB ,
资源ID:223405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2340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隋-清前期)简答论述.doc)为本站会员(dreamzhangni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隋-清前期)简答论述.doc

1、简 述 隋 朝 统 一 的 原 因 及 其 历 史 意 义 。原 因 : A 魏 晋 南 北 朝 后 期 , 各 民 族 的 融 合 B 北 方 农 业 的 恢 复 与 发 展 , 为 隋 的 统 一 奠 定 了 基 础 C 隋 文 帝 加 强 军 队建 设 D 陈 朝 统 治 腐 朽历 史 意 义 : 1 结 束 了 长 期 战 乱 的 局 势 , 为 后 来 唐 帝 国 的 繁 盛 打 下 了 基 础 2 隋 朝 的 统 一 为 经 济 的 稳 定 发 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 环 境 , 人 口 逐 渐 增 多 , 生 产 力 得 到 提 高 , 商 业 开 始 繁 荣 3 结 束 了

2、地 方 割 据 ,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统 一 做 出 了 贡 献 。试 述 隋 朝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的 措 施 ? 政 治 措 施 A 改 革 官 制 B 府 兵 制 的 发 展 C 改 革 刑 律 颁 布 开 皇 律 D 科 举 制 的 创立 。 经 济 措 施 : A 均 田 令 的 颁 布 和 实 施 B 改 革 税 制 , 行 租 庸 调 C 大 索 貌 阅 , 输 籍 定 样 D 整 顿 钱 币 和 度 量 衡试 述 隋 末 农 民 战 争 的 原 因 及 其 历 史 意 义 ?原 因 : 隋 炀 帝 滥 用 民 力 , 大 兴 土 木 , 穷 兵 黩 武 , 用 暴

3、力 迫 使 农 民 与 土 地 分 离 , 严 重 摧 毁 了 生 产 力 , 社 会 生 产 被 破坏 , 阶 级 矛 盾 迅 速 激 化 , 贫 苦 农 民 纷 纷 起 义 反 抗 。意 义 A 隋 末 农 民 战 阵 一 举 粉 碎 了 残 暴 腐 朽 的 隋 王 朝 为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扫 除 了 障 碍 , B 沉 重 的 打 击 了 以 门 阀 士 族为 代 表 的 地 主 阶 级 , 有 利 于 改 善 农 民 的 地 位 , 提 高 农 民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C 因 残 暴 的 徭 役 、 兵 役 而 引 起 的 隋 末 农 民大 起 义 , 促 使 新 王

4、朝 在 役 法 上 进 行 调 整 。评 价 隋 炀 帝 。 从 两 方 面 来 看 1、 他 营 建 东 都 , 从 政 治 上 加 强 了 隋 王 朝 对 中 原 和 关 中 地 区 的 控 制 , 稳 定 了 社 会 秩 序 ,他 修 建 的 运 河 加 强 了 南 北 经 济 和 文 化 的 交 流 , 遗 惠 后 代 , 其 功 可 纪 , 他 巡 行 突 厥 和 河 右 , 加 强 了 隋 朝 和 突 厥 及 西域 地 区 的 友 好 关 系 。 2 但 不 可 否 认 的 是 营 建 东 都 修 运 河 三 征 丽 都 是 建 立 在 滥 用 民 力 , 穷 兵 黩 武 的 基

5、础 上 , 最 后 迅速 激 化 了 阶 级 矛 盾 和 民 族 矛 盾 , 导 致 隋 最 终 灭 亡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为解决财政困难,780 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

6、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天宝年间,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府兵制破坏之后,“外重内轻”之势形成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领兵最多,实力最强,野心最大。影响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1)它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遭到了大破坏;百姓穷困不堪,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千里萧条”。从此,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既未直接受到安史兵变,经济也没有受到多大破坏。2)它使唐朝边防空虚。为平定安史之乱,唐边防军不得不调往内地,吐蕃等少数民族乘机而入;安西

7、四镇及陇右、河西走廊之地尽失。在民族斗争中,唐朝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守.3)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藩镇割据势力在乱后越来越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战乱频起,生灵涂炭。总之,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唐太宗在位期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其主要内容有:(1)统治者的劝课农桑,劳动者勤于耕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统治者缓和刑罚,人民受压迫的程度减轻,吏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3)文化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学校和科举都很昌盛。(4)最高统治者实行兼顾统治阶

8、级内部各阶层利益的政策,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比较缓和。(5)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缓和,基本维持友好和平的关系。(6)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1)以隋亡为鉴,与民休养生息。唐太宗对隋亡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统治经验是“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为先存百姓,他提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治国方针,并贯彻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唐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2)宽刑简法,缓和社会矛盾。唐太宗采纳魏征施仁义,行王道,卹刑慎罚的主张。对隋朝以来的严刑峻法进行改革,减少冤滥,阶级矛盾有所

9、缓和。(3)偃革兴文,开拓边疆。在处理对边疆各族的关系上,太宗反对以武力相威胁,而接受魏征的建议:“偃革兴文,布德施惠”,采取“绥之以德”的政策,对少数民族的首领授之以官,赐之以禄;对待少数民族民众,则采取比较缓和的压迫形式,使之安居乐业。(4)明于知人,善于任使。这是“贞观之治”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总结历代封建统治经验认识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因此,他求贤若渴,屡次命臣下举贤。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不仅迅速地消除了反对势力的疑虑,稳定了政局,而且网罗了一大批有政治才能的朝臣,形成了文人组成的“文治”核心。保证了政令的有效贯彻执行。(5)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这是“贞观之治”取

10、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历来有从谏如流之誉。在封建社会帝王中,象他那样豁达大度、虚己受人的人确实不多。贞观年间,在太宗的倡导下,为君者虚怀纳谏,广听博采;为臣者,面折廷争,犯颜逆鳞;讽谏纳谏蔚然成风,君臣契心,上下一心,政治空气极为活跃。政治作风比较民主,这是唐太宗能够成为一代英主的重要原因。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1)贞观时期吏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比较缓和,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成就非凡,与边疆各族关系缓和、基本友好,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2)“贞观之治”是隋末农民大起义推动和唐初人民辛勤创业的结果,作为当时社会最高统治者

11、唐太宗和他的辅臣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唐太宗是七世纪前半叶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历史人物。(3)从本质上说,封建社会的治世,就是封建秩序的比较稳定,封建制度所具有的历史优越性得以发挥的时期,“贞观之治”是对隋末被农民起义打乱了的封建秩序的恢复,也是对封建统治的改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步时期。简述唐代三省六部制。答:唐代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

12、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1)7 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的政权。松赞干布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以及发展汉藏两族

13、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2)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文成公主入藏为促进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尺带珠丹曾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3)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并立会盟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试述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A 均田制:主要内容:1 对百姓授田的规定;2 最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3 对土地买卖的规定。作用:一般农民都能从政府手中获得一定数量

14、的授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隋末农民战争以前的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给土地兼并和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提供了方便.B 租庸调制:主要内容: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凡是均田入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人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从一定的徭役。作用: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试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和

15、历史意义。产生原因:1 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使根本原因,中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2 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要求参与政权;3 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历史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1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2 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3 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 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

16、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5 科举制也造成士人把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严重限制人们的思想。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主要原因:唐朝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路比较畅通;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隋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上述因素促使唐代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表现:农业: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部门齐全,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多,新

17、产品较多;技艺水平高,且融入外来的风格。商业:更为繁荣,商人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 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城市兴旺:长安和洛阳使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有坊有市,市坊分开,唐后期,扬州成都成为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社会生活多姿多彩:中外交流频繁,各族各国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地区,形成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试述唐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1 唐后期,政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唐玄宗为加强边防,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边镇节度使势力不断扩大,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唐中央兵士多是市井之徒,不能作战,地方的兵器大都腐朽,不能使用。2

18、 个藩镇政治上有自主权,自行委派官吏,地方经济上有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为其提供了坚定的经济和军事基础。3 募兵制的实行,使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是形成藩镇割据的主要原因。论述我国自唐代以后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这些演变过程有何特点?反映什么问题? 我国自唐代以后的赋税制度演变是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再进而到清代的地丁银。 (1)演变过程:唐代实行两税法前,规定农民向官府交租、纳绢以及纳绢、布代役,都按人丁数以实物计征;推行两税法后,主要按土地、财产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实物税。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起来主要按田亩数征收,但改用银两收税。清代雍

19、正以后实行地丁银,则完全按田亩征收银两,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 (2)特点:逐渐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变为按田亩征收;逐渐由征收实物税变为征收货币税。 (3)反映问题: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逐反映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 简述武则天的功与过。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处于庶族地主上升、士族地主接近灭亡的时代,严厉镇压反对派,杀掉唐宗室几百人,大臣几百家,剌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打击了士族势力;修订姓氏录 ,武氏列为第一,其余皆以官品高下为准,提高庶族官员地位;破格用人,发展科举,为庶族地主广开仕途,客观上符合历史潮流。她用人虽滥,但发现不称职或废黜或诛杀,又创殿试以示慎

20、重,提拔了狄仁杰等一批实才真贤。她重视生产,根据生产好坏奖惩地方官吏,使耕地、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2)武则天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极面的人物。她用酷吏滥杀,不少好人被害;放手招官,致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大肆佞佛,浪费无度;新发展起来的庶族地主与士族一样大量兼并土地,阶级矛盾不断加深。简 述 周 世 宗 改 革 的 背 景 , 主 要 内 容 , 历 史 意 义-主 要 内 容 : 经 济 上 : 1.鼓 励 开 垦 荒 地 2.减 轻 租 税 3.兴 修 水 利 , 恢 复 以 开 封 为 中 心 的 水 陆 交 通 中 心 4.限 制佛 教 的 发 展 , 抑 制 寺 院 经 济 政 治

21、 上 : 1.注 意 改 善 吏 治 , 赏 罚 比 较 分 明 , 听 取 群 臣 意 见 2.制 定 一 部 新 的 刑 法 大 周 刑 统 3.周 世 宗 本 人 注 意 节 俭 , 以 身 作 则 军 事 上 : 整 顿 军 纪 , 整 编 禁 军 。背 景 : 唐 朝 安 史 之 乱 以 后 藩 镇 割 据 混 战 局 面 扩 大 , 同 时 是 中 国 重 新 走 向 统 一 的 过 渡 时 期 。 人 民 发 对 由 于 藩 镇割 据 带 来 的 制 度 不 一 , 关 卡 林 立 , 禁 令 繁 多 , 商 税 苛 重 等 重 重 灾 难 , 人 民 要 求 统 一 , 以 便

22、 集 中 抵 御 契 丹 掠 夺 。意 义 : 为 后 面 的 统 一 战 争 提 供 物 质 保 证 , 为 北 宋 的 统 一 事 业 奠 定 基 础 , 有 利 于 商 品 经 济 发 展 , 中 央 禁 军 有 足 够 的武 力 控 制 地 方 藩 镇 , 有 利 于 国 家 安 定简 评 岳 飞 ( 1103-1142) 自 20 岁 从 军 到 39 岁 被 害 , 在 抗 金 战 场 上 英 勇 战 斗 了 一 生 。 他 自 奉 节 俭 , 军 纪 严 明 , 军队 战 斗 力 极 强 , 使 金 人 有 “撼 山 易 , 撼 岳 家 军 难 ”的 感 叹 。 岳 飞 领 导

23、抗 金 斗 争 沉 重 的 打 击 了 南 侵 的 金 军 , 为 保 卫南 方 人 民 的 和 平 生 活 , 免 遭 女 真 族 的 奴 役 和 蹂 躏 做 出 了 巨 大 贡 献 , 他 不 仅 是 南 宋 杰 出 的 抗 金 将 领 , 也 是 中 国 历 史上 著 名 的 爱 国 英 雄 。 他 从 “莫 须 有 ”的 罪 名 被 陷 害 , 更 得 到 了 人 民 的 深 切 同 情 , 因 此 , 得 到 人 民 永 久 怀 念宋 金 对 峙 局 面 形 成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1.郾 城 之 战 , 绍 兴 和 议 ( 奠 定 了 对 峙 局 面 )2.采 石 之 战 ,

24、隆 兴 和 议3.开 禧 北 伐 , 嘉 定 和 议 。 至 此 , 最 终 确 定 了 对 峙 局 面试 述 南 宋 经 济 发 展 的 原 因 及 其 表 现 原 因 :社 会 环 境 安 定 。 “绍 兴 和 议 ”以 后 , 依 靠 广 大 军 民 的 浴 血 奋 战 , 终 于 挫 败 了 金 人 的 多 次 入 侵 , 从 而 保 障 了 南 方 地区 的 安 定 2 北 人 南 迁 。 北 方 移 民 大 量 涌 入 , 是 南 方 经 济 获 得 发 展 3.经 济 重 心 南 移 , 到 南 宋 最 终 完 成 。表 现 : 1.农 业 的 发 展 水 利 建 设 , 圩田面

25、积扩大,江浙一带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遍,棉花种植区域扩大,从两广、福建扩大到长江、淮河流域 2.手工业生产的新水平 A.纺 织 业 (总 量 超 过 北 宋 )-棉 纺 织 业 进 一步 发 展 ,工 序 细 密 ,出 现 新 棉 纺 织 工 具 B.造 船 业 -各 种 船 只 打 造 奇 巧 ,富 有 创 造 性 ,数 量 大 ,南 宋 还 普 遍 制 造 车船 C.制 瓷 业 -技 术 进 步 ,产 量 大 ,更 加 精 美 (景 德 镇 ,龙 泉 密 等 )3.商 业 和 城 市 的 繁 荣 A.南 宋 都 成 临 安 为 政 治 ,静 寂 ,文 化 中 心 ,商 业

26、及 其 繁 荣 ,相 同 行 业 往 往 集 中 在 一 条 街 巷 中 ,有 墟 市 .B.宋 金 边 境 设 立 榷 场 C.海 外 贸 易 D.纸笔 日 益 代 替 铜 钱 ,成 为 主 要 交 换 手 段简 述 女 真 族 封 建 化 过 程 A.熙 宗 改 革 -从 宫 室 共 治 到 皇 权 独 揽 B 政 治 一 体 化 -专 制 皇 权 的 确 立 a.废 除 勃 极 烈制 :全 面 采 用 汉 官 制 b 加 强 中 央 集 权海 陵 王 汉 地 本 位 ,绍 兴 和 议 后 金 统 治 者 将 女 真 猛 安 谋 克 户 内 迁 ,分 给 民 间 掠 地 ,称 为 屯 田

27、军 ,用 于 监 视 何 镇 压 各 族人 民 .这 个 措 施 客 观 上 加 速 了 民 族 融 合 和 女 真 族 的 封 建 化 过 程 .试 述 程 朱 理 学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 : 以 儒 家 思 想 为 基 础 ,吸 收 佛 教 和 道 教 思 想 形 成 新 儒 学 .二 程 思 想 核 心 是 “理 ”或 “天 理 ”,理 是 天 下 万 物 必 须 遵 循 的 普 遍 原 则 ,三 纲 五 常 是 理 的 体 现 ,李 先 于 气 (事 物 )而 存 在 ,还 提 出 “灭 私 欲 ,则 天 理 明 ”。 张 载 强 调 “气 ”,主 张 气 是 万 物 本 源

28、。 朱 熹 是 集 大 成 者 ,发 展 二 程 思 想 ,利 用 张 载 “气 ”学 说 ,建 立 了 庞 大 的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体 系 根 本 内 容 ,即 “存 天 理 ,灭 人 欲 .”试 述 北 宋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的 措 施 和 影 响 :措 施 : 在 地 方 削 减 州 郡 一 级 长 官 的 权 利 , 不 许 兼 任 一 州 以 上 职 务 州 郡 长 官 有 文 官 担 任 , 又 设 通 判 , 使 其 互 相牵 制 。 集 中 财 权 .司 法 权 全 国 州 郡 划 分 为 十 五 路 , 分 路 转 运 使 司 , 提 点 邢 狱 司 ,

29、 安 抚 司 , 提 举 常 平 司 收了 兵 权 , 财 权 , 赏 罚 行 政 权 , 极 大 的 加 强 了 中 央 对 地 方 的 控 制 在 中 央 分 割 相 劝 在 宰 相 之 下 添 设 参 知 政 事 为 副 相 , 又 设 枢 密 使 ( 分 军 权 ) , 三 司 使 ( 分 财 权 ) 中 书 门 下 和 枢 密 院 合 称 三 府 集 中 军 权 禁 军 不 设 最高 统 帅 。 将 军 统 帅 军 队 , 调 遣 移 防 听 命 于 枢 密 院 。 行 更 戍 法 , 兵 无 长 帅 , 帅 无 长 师 。 兵 力 部 署 上 。 禁 军 一半 驻 京 师 , 一

30、半 驻 地 方 。 内 外 相 制 , 结 束 武 人 专 横 跋 扈 的 局 面 发 展 科 举 制 , 严 格 考 试 程 序 , 扩 大 取 士 名 额 , 提高 登 第 士 人 的 待 遇 , 广 泛 吸 收 地 主 阶 级 知 识 分 子 参 加 政 权 , 对 考 官 行 锁 宿 制 度 , 对 试 卷 推 行 封 弥 法 , 弮 录 法 从而 彻 底 收 回 了 取 士 大 权 影 响 : 积 极 意 义 :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了 藩 镇 割 据 局 面 ,维 护 了 国 家 统 一 .在 客 观 上 也 有 利 于 当 时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消极意义:但是北宋的

31、过分集权叶带来严重后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 。历史背景:1 积贫积弱局面加深,土地兼并,官僚腐败,军队废弛 2 农民与士兵起义不断 3 冗兵,冗官,冗费 4 西夏和辽的军事威胁 主要内容:1 经济方面的改革: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2 军政方面的改革:置将法;保甲法 3 教育个科举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改革中:兴建学校;

32、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在科举改革中:废明经,清科,只以进士科取士;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失败原因:1 根本原因:a:由于变法触动了北宋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激烈反对和攻击。B:新法本身的一些弊端和王安石与吕惠卿等人的矛盾和纷争削弱了变法的内部力量。2 直接原因:宋神宗去世,变法失去支持,哲宗起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为相,除教育科举部分内容保留其余均被废除。3 个人原因:王安石自己看到变法难以施展,独生子病死,对变法丧失信心,便辞去相位,从此不再参与国事。意义王安石主持变法从 1069 年开始至 1085 年宋神宗死,新法被废

33、止。这场变法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如因为推行青苗法、免役法等收到了大批钱粮;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了 1 万多处水利工程,溉田 36 万余顷;军事上曾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熙河之役的胜利等等。简述明初中央和地方的机构改革 中央 1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把中央政权分到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上负责,这样秦汉以来的一千多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最强 2 设内阁 形成内阁制,实际上担任宰相个职权 3 设五军都督府,八部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的各都司 4 设立卫所制度,加强皇权统治 5 设御史台为检查机构,专职弹劾百司 6 制定大明律和大诰地方:1 废

34、除地方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 13个成宣布政使司,主管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合称“三司“三司分权,避免了对中央的威胁 2 在布政使司下设府 县级政权,长官称知府 知州 知县等。试述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历史背景 1 连年征战兵连祸结 2 营建两京、郑和下西洋、巨额军费开支促使财政空虚 3 屡兴大狱、广立“厂卫”致使各种矛盾尖锐 4 法制废弛、吏治腐败 5 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民穷财尽。主要内容 1 政治:实行“考成法” ,加强官员考核,讲求工作成效 2 军事:A、隆庆和议、与蒙修好、和平互市。B、戚继光驻守门蓟门,李成梁驻守辽东以巩固北部边防

35、。C、任殷正茂和凌云翼为两广军务提督,以巩固东南边防。3 水利整治:整治黄河、淮河、兼运河。4、经济:A、丈量田亩。B、推广一条鞭法。试述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 产生地: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尤以丝织业和棉织业最为明显。表现 A 存在大量从事丝织业的民间机户 B 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C 棉纺织业中,两极分化使雇佣工人增多,商品市场扩大。评价:嫩弱的,有明显的封建烙印,并且相当稀疏仅在几个行业中出现。问答题简述郑和下西洋及其意义 答: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成祖特派遣郑和率部队下西洋,从永乐三年(1405 年)到宣德八年(1433 年) 。郑和率命七次下西洋,历时

36、 29 年,他率领的船队规模浩大,跨越非亚二洲,对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郑和船队所载茶叶、铁器、丝绸、瓷器等国内产品换取非亚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郑和每到一国都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和平交易,给非亚各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意义: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地区,比新航路的开辟早半个世纪以上。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业的巨大贡献,同时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交流,带动了非亚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 简述明代的科举制度:明代科举考试须经过乡试 会试 廷试(殿试)的三重严格考试,而参加科举的人必须时各级学校的生员,

37、即所谓的秀才,其考试过程时不叫严格的,他别是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或以皇帝名义举行,其具体考试办法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已成朱理学的解释为依据,间用右注疏,这一办法实际时将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的范围内,而对经世致用的只是该不留心,这是明代科举走入的死胡同,不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而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简述明末农民其一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原因 1 农民军的统治者缺乏通知经验和对当时复杂形式地客观估计,因而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2 农民军统治者随着军事上的迅速胜利产生了骄傲 麻痹的思想,从而使混进政权的明朝降官以及其他一些反官对农民政权官员产生消极影响 3 随着军

38、事上的一些胜利,军纪逐渐松散,而对待一些反派势力没有正确的军事行动 4 农民政权刚刚建立,全国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的前提下,内部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给了敌人很大的孔子,这对新产生的政权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历史意义: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封建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及为清代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明末农民战争第一次提出“均田”口号,把唐 宋以来农民追求平等的要求,明确地集中到土地之上。表明农民对于土地的占有决定着贫富的差异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

39、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末农民战争发生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稀疏出现的时代,因此农民军所提出的“平买平卖” , “公平交易”口号,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显示反应,明代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技著作1 李时珍 本草纲目它不仅是一部药典,也是一部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著作,同时它也是一部“博古”著作 2 徐光启在数学 农学等方面有很大贡献,先后参与翻译几何原本和泰西水法 ,引进西方先进知识,其中他所著农遗杂疏为农政全书奠定了基础 3 宋应星天工开物4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简述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台湾?郑成功,本名森,字大木,福建人,生于日本,7 岁回国,后隆武帝建国福建,赐姓朱,改名

40、成功,他对父亲的降清行为非常气愤,决心抗清,以死报国,1647 年出兵,1659 年,郑成功进行北伐,但最终失败,北伐失败后,清军反攻,局势十分严峻,为扭转阵中被动局面,坚持长期的抗清斗争,郑成功决意驱除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55 年,因荷兰殖民者经常劫夺中国商船,郑成功下令周围各国不准到台湾通商,给荷兰殖民者沉重打击。1657 年,荷兰在台湾的殖民长官请求郑成功恢复通商,郑成功出于抗清斗争的需要,暂时答应,1659 年,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1661 年 3 月23 日,郑成功迅速打败荷军,八月,大败援军,十二月十三日,荷兰长官被迫在投降书尚签字,在台湾 38 年的殖民统治结束,郑成功收复

41、台湾,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斗争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简述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俄罗斯逐步向外扩张时,明崇祯九年,跨越外兴安岭侵入中国国境,康熙四年,俄在尼不楚荷雅克萨建筑塞堡,设置工事,勒索贡税等,并进而企图向黑龙江下游进行骚扰,康熙十五年至二十一年,俄军据需到黑龙江各支流进行骚扰,康熙的政策是“先礼后兵”但俄军部接受停战建议,反而增兵,康熙三十四年,爆发第一次雅克萨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随后,俄军又兴兵进驻雅克萨,康熙派兵进驻雅克萨,爆发第二次雅克萨战争,让俄罗斯意识到清政府的和谈诚意,尼不楚条约是康熙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签订,包括中俄边界的划分

42、,越界和逃亡者的处理,中俄往来贸易的规定与内容。简述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清朝前期社会经济残破,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清廷“赋税不充 ”,造成财政困难。为了巩固统治,清廷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1 停止圈地。这一措施缓和了民族矛盾。2 实行“更名地” ,使拥有更名田的农民完全取得了自耕农的地位。3 奖励垦荒,缓解了人地矛盾。4 整顿赋役制度,这项措施使农民相对地减轻了一些赋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5 废除匠籍,使匠户摆脱了政府的人身约束,从而为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论述摊丁入亩的制度:摊丁入亩使清初沿袭明朝赋役制度,田赋分夏秋征收,丁银过按丁征收。康熙五十一年(

43、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 年)的全国总丁数,即人丁 2462 万,丁银 335 万余两为定额,每年按此数额征收丁银,今后新增添人丁数,丁银总额不再增加,雍正元年(1723) ,将“摊丁入亩”之制推行全国,摊丁入亩使将固定的丁银全部摊入地亩,按土地面积征税,取消了按人丁征税的旧制,将土地,人丁的二元税制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农民因此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人丁不再单独征税,有利于人口的增长。从历史发展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的居民称为“岛夷” 。三国时,吴主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

44、军队到过台湾。之后隋炀帝业曾 3 次派人去过台湾。南宋时开始屯戎澎湖。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 ,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行政上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已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17 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曾强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于 1662 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95 年中国清朝政府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45 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 ,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至此,台湾和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1949 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大陆处于暂时的分离状态,但这

45、并未改变台湾使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在思想领域有哪些重大贡献?1 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他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王应以天下利益为重。而不能只为自己经营。他认为应对君主的肆意妄伦,提出制约。匡正,主张提高宰相的权利以分君权,主张加强学校的舆论监督力量,提高工商皆本的主张。 2 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他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利,要让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把封建社会的“亡国”和“亡天下”做了区别,认为“亡国”仅是改朝换代,

46、 “亡天下”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他还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言。3 王夫子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因素,他认为整个宇宙充满了气。规律不能离开客观事物本身而存在。肯定了物质和意识的统一,认识必须与客观对象相结合,才能获取正确的认识,提出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反对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了变化自新的发展观点,认为变化自新不是旧事物的重复,认为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的。主张满足人生的物质要求,主张发展自耕农经济。清代主义萌芽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并说明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表现 1 走农业生产中使用雇工的现象日益增多,商品性农业得到一定发展,这时一些农业

47、雇主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他们“同桌同吃,没有主仆名分”反映出农业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存在。2 在手工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丝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冶铁业,铜矿生产等各个生产部门的规模,数量,都有所扩大和增加,其分工业日趋详细,雇佣劳动数量增大 3 作为包买商的大商人及其商业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个体手工生产的现象明显增长。在江宁,苏州等地出现了许多由大商人开设的“账房”其握有大量的资金,原料和织机。组织手工生产。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作为较普通的家庭副业。特点 1 较明代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但因外部原因,规模总制约在一定范围内。2 分布集中,无法大规模扩展 3 受本

48、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期又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4 始终无法与强大封建自然经济抗衡。原因:1、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便受到封建国家的直接控制和政策限制不能按市场需要自由发展,制约了其发展规模。2 缺乏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商业资本对生产的直接投入或间接控制常常表现出观望状态和暂时性,不能坚定持续和扩大地进行,影响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它在新的生产领域的拓殖,因而更习惯与滞留在流通领域赚取商业资本和采取借贷方式获取高利润,或投资于土地购置。试评康熙皇帝:众所周知,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位君主,也是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圣明的君主。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为中国历史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亲征漠北,打败了葛尔丹,他还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外蒙古,不但巩固了政权,而且稳定了边疆。在政治上,它削平了吴三桂等三个藩王发动的叛乱,统一了台湾,打垮了郑氏后代,促进了东南沿海和台湾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的安定。在凝噎农业上,康熙皇帝还重视农业,治理河道,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文学上,它组织编纂了典籍,为后世研究文学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还引进西方科学。但在他在位时,文学狱更加兴盛,以至于文字狱在清朝业越来越严重,残害了不少文人,但这是受历史影响的结果。总的来说,康熙皇帝的确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君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