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仿真测试卷语文(四)第 I 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
2、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 “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其次,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消费型
3、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 ,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
4、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 ,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 “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 “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 ,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
5、国籍的。但说到底, “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选自噪音太多 ,花城出版社 2009 年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B. “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C. 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D. 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
6、产业的蓬勃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B. 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D.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B. 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
7、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C. 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D. 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从而”强加因果逻辑。B 项,原文“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 ,混淆必然与或然。C 项, “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8、无中生有。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 “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错误。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
9、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 C 论证方法归纳错误。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 ,据第二段可知。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
10、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
11、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
12、道的点画,那个 2750 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
13、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 ,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 60 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
14、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
15、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D.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5. 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答案】4. D 5. 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6. 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
16、发了沉重的思考。【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读懂文章,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分析。根据选文第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 ,因此“从不同方面”错。扩大了范围。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
17、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试题分析:题干问“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 ,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安排与作用的鉴赏。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分析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角度切入。先概括胡杨林的特点,再分析它在主题、结构方面的作用。作者用“郁郁苍苍” “高壮精神” “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胡杨林,其坚韧顽强的特点就概括了出来。这样写,与文章讴歌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萎(
18、死亡) 。从结构上看,河水沙漠胡杨林人,写胡杨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答出语段的的内容: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后从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中间语段,过渡段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安排结构更加严密。6. 试题分析:题干是“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同时属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鉴赏评价。题目要求对选文标题中的“负重”的内涵进行审美解读。先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负重”的基本义(即负担重任,因沙漠
19、的阻隔,河流负重前行) ,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即比喻义和象征义(河流象征着生命与文明) ,最后指出作者(人们)的态度、情感(热爱、眷顾、惶惑、担忧等) ,深层含义肯定涉及文章的主题。必须从全文着手,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全文来看,文章主题集中在对塔里木河萎缩现状的担忧,对主题的表现从塔里木河和沙漠的较量、塔里木河沿岸文明的消失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读懂了这些信息,再分条组织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 2017 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亿元,
20、增长率有望达 204%;2017 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 72 亿人,增长率为43%。(摘编自2016 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 2017 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 8 年上升,达 68.2%;图书阅读率为 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6 分钟。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 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
21、16 年,有 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倍阅读,较 2015 年的 51.9%上升了 105 个百分点。(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 26 分钟每年读书 7.86 本 ,2017 年4 月 18 日新华社)材料三: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 5 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 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 8 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手
22、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 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 2015 年增长了 6.1 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 8 年增长。“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
23、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 BCMIX 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0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
24、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7.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题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B. 2017 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 160 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 7.2 亿人。C.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
25、,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D. 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是因为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B. 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C. 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D. 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
26、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E. 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9.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答案】7. B 8. AC 9. 传统书店要不断创新,找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满足人们体验式阅读的需求。开展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厚植全民阅读的土壤,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题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B 项说法错误,材料一中“预计 2017 年,中
27、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 亿元,增长率有望达 20.4%;2017 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 7.2 亿人”应该是预计将要达到,不是已经达到了。A 项、C 项,由原文“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 8 年上升,达 68.2%;图书阅读率为 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6 分钟” ,这是推测的内容。D 项,由“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这只是推测。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概括
28、和分析文章内容。题中,A 项,由材料二中,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 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可以推测出;B 项, “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曲解文意,原文“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才是作者写这个例子的本意;C项,由原文“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可以推测;D 项,曲解文
29、意,由“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可以推测;E 项, “才能”错误,原文是“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
30、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9. 试题分析:题干“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答题关键词“根据上述材料” “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这是一道筛选概括题,首先确定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的最后三节中,然后筛选关键语句“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 “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概括形成答案。古代诗文阅
31、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
32、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
33、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 ”论者韪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B.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C.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D.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34、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B. 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C. 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D. “致仕” ,也作“致事” 、 “致政” 、 “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
35、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B. 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C. 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D. 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 ,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 ”论者韪之。【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
36、免的学官、被遣送的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2)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 ”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解析】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信督军守西城”的意思是:程信督
37、率军队守卫西城门。句意完整,故应在“西城”后停顿。排除 A 项、D 项。 “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 ,该句主语是“都督孙镗” , “击”作谓语, “也先” ,故“击”的前后不能停顿,排除 C 项。据此推断 B 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 项,错在“不可以提前退休”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38、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 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不让进城;B 项,张冠李戴,不是程信,而是寇深;D 项,混淆官职,不是左佥都御史,而是左侍郎。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
39、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振”通“赈
40、” ,赈济;“畿辅” ,京城附近;“复” ,恢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定语后置句,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的学官、被遣送的生徒;“报” ,回复,答复,批复。第二句关键点:“所以也” ,是用来的;“非常” ,意外的事件,意外的变故;“乃耳”固定句式,是罢了;“有司” ,管官吏;“韪” ,意动用法,认为对的。参考译文: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
41、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的学官、被遣送的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
42、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 ,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参议
43、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 ”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 ”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 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 非我乡。注: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上国:
44、指京城。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B.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 ,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
45、经湘浦,意味深长。E.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15.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首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
46、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B 项,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中“路上行人”理解错误,应是“朋友” 。D 项, “诗歌颈联实写送别时的环境”说法错误,诗歌颈联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故选 BD。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分析作者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表情感的字词及写景的语句进行分析,如标题中的“送”则表现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揽君衣袂更移觞”写了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叙联“莫叹” “每年春草芳”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劝慰之情;颈联“雪过蓝关寒气薄”“怨声长”等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关怀;尾联“应无惆
47、怅” “非我乡”表达的是对友人深切的希望。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48、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兰亭集序中一句“_”印证了死和生是很大的事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手法,借客之口说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两句是“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行。【答案】 (1). 死生亦大矣 (2). 寄蜉蝣于天地 (3). 渺沧海于一粟 (4). 不吾知其亦已兮 (5). 苟余情其信芳【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 “沧”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49、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增长缓慢,真是马齿徒增。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以小见大,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近期,日本一方面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另一方面却在台湾和中国南海等问题上“搞小动作” ,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令人愤慨。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