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庆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地理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6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6 分)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据图回答 12 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 B地与甲地的最短距离为 19980 千米C地与地时区相差 12 小时 D地与乙地日期不同2.关于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位于北温带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045E) D位于太
2、平洋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 34 题。3.R.Q.P 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A. 714.713.715 B.711.712.713 C.715.713.714 D. 713.714.715 4.图示地貌可能是:A. 流水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 风力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北京时间 2015 年 12 月 19 日 23时 36 分, “中国青岛”号大帆船抵 达摩纳哥(43.7N,7.4E) ,在 60 天内顺利完成总航程约 10000 海里的“21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如图示意“中国青岛”号航线据此完成 56 题。5 “中国青岛”号在航行途中,一般会遇到
3、:A青岛至上海没有浮冰威胁 B新加坡至美瑞莎的飓风影响C美瑞莎至孟买的炎热无风 D亚历山大至热那亚的长期顺风6 “中国青岛”号抵达摩纳哥时,当地:A正值日落西北时分 B地方时约为 15 时 36 分C正午桅杆影长和高度比值约为 tan23 D昼夜长短差距扩大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 1999 年和 2009 年分布变化。据此回答 78题。7.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气压 C水分 D光照8.关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999 年-2009 年退耕还林成效显著B西 南坡高于东
4、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C林树下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莱州湾沿岸经济发达,但同时也是我国海水入侵最为严重的地之一。读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示意图,完成 910 题。3919792008 年,该地区海水入侵速度:A持续加快 B先慢后快 C保持不变 D先快后慢 10推测 19792008 年期间,该地区:A陆壳不断上升 B海水养殖池面积扩大 C年降水量增加 D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某科考队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
5、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1113 题。 411.关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山脉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 B迎风坡形成多雨区C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D背风坡形成雨影区12.下列叙述属于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是:A纬度 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B环境空间差别小C适宜生存的空间大 D夏季漫长,生存条件恶劣。13.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正确的是:A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小 B晴天较少 C有森林,便于隐蔽 D降水较多与 20
6、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l4.77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1416题。14.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 交通拥堵加重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 产业转型升级15.上海市减少的外 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服务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较好适宜就业机会多A. B. C. D.16.今后,上
7、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 资金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知识密集型产业 D. 资源识密集型产业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 2014 年底开工建设,预计 2018 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 1718 题。17.该工程:A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B因地势原因全程需逐级提水,耗能大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D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18.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5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B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C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
8、降低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 1920 题。19. 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A. 冲积平原 B.三角洲C. 冲积扇 D.山间河谷平原20. 据材料和图判断,正确的是:A.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横沙丘和纵沙丘B. 抛物型沙丘分布区植被覆盖率低于横沙丘分布区C.该地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D.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
9、并不多见从 1880 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如右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据此完成 2122 题。 21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B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C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D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力 22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A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B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C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6D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 2324 题。23. 下列关于包头
10、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A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B扩大稀土产能,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2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A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B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C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一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D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
11、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526 题。7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5上述图文材料表明:A.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 属 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C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26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C. 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
12、观和文化特色D. 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云杉(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l 万年(图甲) 、距今 5 千年(图乙)和距今 5 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 2728 题。27.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8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28.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 GPS 对野外采样
13、点进行空间定位运用 GIS 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二、综合题(2 个小题,共 44 分)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 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
14、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 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 60%以上。图 5 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 分)9(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 分)(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 100 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30.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
15、题。(24 分)材料一 中国 FAST 射电望远镜落座在大窝凼洼地,规模世界最大,能够接收天体射出的最微弱的无线电波,具有全天候观测的特点。大窝凼洼地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石灰岩岩体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性能。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盛起望远镜约 20 万平方米的巨型反射面,望远镜填满整个山谷。洼地附近没有集镇和工厂,半径 5 千米内没有乡镇。下图为中国 FAST 射电望远镜选址地区图 10材料二 贵州是我国铝土矿的主要产区,储量约占全国的 1/5,其中,清镇、修文两地的铝土矿储量最多,品位最高。但贵州是农业大省,工业相对不发达,制约着铝业的发展。(1)分析图示地区建射
16、电望远镜观测站的优势地质条件。(8 分)(2)结合射电望远镜支架和球面由新技术铝材构成,分析射电望远镜建设和贵州铝业的相互影响。(8 分)(3)简述 FAST 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8 分)112016-2017 学 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15 BDACA 610 DCBDB 1115 AACDB 1620CDBCD2125 ABDCA 2628CDB二、综合题(44 分)29.(20 分)(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 37的高温);
17、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6 分)(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8 分)(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使得,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6 分)试题分析:(1)首先明白农业生长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等,结合材料提示,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量大。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
18、系发肓。”可知地势 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危险,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离河较近,便于灌溉,满足生长旺季时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3)此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 ”和“横县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是有区别的,同时再结合 图中横县的地理位罝,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主要从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分析。30.(24 分)(1)(8 分)区域远离板块活跃地带,地壳稳定;(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多弧形的漏斗、天坑、洼地,利用天然地形,工程量小;岩体致密,稳定性好,滑坡、泥石流少;(喀斯特地貌区
19、,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落水洞、裂隙发育,地表水可以自然排泄等。(每点 2 分,答对四点得 8 分)评分说明:每句话中,前半句的原因 1 分,后半句的结果 1 分。(2)(8 分)贵州省铝业发达,科研技术水平高,能够满足射电望远镜对各种铝材的需求。射电望远镜建设结构巨量消耗高技术铝合金材料,生产提供消费市场。也 为贵州铝业研发提出更高要求,推进贵州铝业产品升级。12(3) (8 分)拉动(钢铁、铝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 分) ;促进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 分);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 分) ;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 分) 。大庆实验中学 201
20、62017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Na:23 Ca:40 第卷 选择题(共 42 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能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 FeCl2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医疗上用的“钡餐”其成分是亚硫酸钡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可做航标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21、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B可以用 Na2CO3溶液或者 NaOH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C天然油脂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饱和和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Na2SO4可使其析出,再加水蛋白质又会重新溶解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 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 +、NH 4+、I -、ClO -BAl 3+能大量存在的溶液:Na +、NH 4+、NO 3-、I -C与 Al 反应放出 H2的溶液:Mg 2+、Ca 2+、NO
22、3-、HCO 3-Dc(H +)/c(OH-)=110-12的溶液:K +、AlO 2-、CO 32-、Na +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X Y Z M R Q原子半径(10 -10m)0.37 1.86 1.43 0.99 0.75 0.74主要化 最高正价 +1 +1 +3 +7 +5 合价 最低负价 -1 -1 -3 -2A元素 X、Z、R 的离子均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BY、Z、M、R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会发生反应C化合物 XM、YM 都是电解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D离子半径大小:MYZR5根据下表数据,下列选项正确
23、的是 ( )化学式 CH3COOH H2SO3 NH3H2O电离常数 K(25)Ka=1.8105Ka1=1.23102 ; Ka2=6.6108Kb=1.8105ANa 2SO3溶液中滴加足量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 +2CH3COOH=SO2+H 2O+2CH3COOB25时,pH=3 的醋酸和 pH=11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水的电离被促进CNaHSO 3溶液呈酸性,是因为 Kw/Ka1 Ka2D0.1mol/L 的 CH3COOH 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 CH3COONa 混合后,溶液中的微粒存在以下关系:c(H +)+ c(CH 3COOH)= c(CH 3COO )
24、+ c(OH )6某同学做如下实验:装置现象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 ,说明铁片、铁片均未被腐蚀B铁片的电极反应式可能为 Fe-3e-=Fe3+C用 K3Fe(CN)6溶液检验铁片、附近溶液,可判断装置的正、负极D铁片、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所以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7中学化学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酚酞的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酚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酚酞最多与 2molNaOH 发生中和反应B酚酞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酚酞结构中有三个苯环,属于芳香烃D酚酞的分子式为 C20H14O4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25、A中子数为 18 的硫原子: 3416SB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CH 2O2的电子式:D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29下列实验事实以及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 验 事 实 结 论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可证明 SO2有漂白性浓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 MnO2,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用磨口玻璃瓶不能保存 NaOH 溶液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少量 Na2SO3样品加入 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 Na2SO3已氧化变质某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向该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
26、淀生成确定该溶液中存在CO32-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该溶液一定有 NH4A B C D全部10X、Y、Z、W、R 是 5 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Z、W、R 处于同一周期,R 与 Y 处于同一族,Z、W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Y、R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 X 分别与 Y、Z、R 可以形成多种二元共价化合物B元素 Y、Z、R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碱性或者中性C热稳定性:X mY 强于 XmR,沸点:X mY
27、 高于 XmRD五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有两种是气态、两种是固态、一种是液态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 CO2:Ca 2 2ClO H 2OCO 2 = CaCO32HClOB向 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Ca2+ 2HCO3+ 2OH = CaCO3+CO 32+H2OC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S 2O32 +6H+ + 2SO42 = 4SO2+ 3H 2OD酸性溶液中 KIO3与 KI 反应生成 I2:IO 3 5I 6H = 3I23H 2O12下列对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弹簧夹,由漏斗中加水至
28、产生液面差,液面高度差不变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红墨水倒吸入导气管中,说明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C滴入浓硫酸后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还原性气体D加热片刻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乙烯13某温度下,将 6 mol CO2和 8 mol H2 充入 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2(g) +3H2(g) CH3OH(g) + H2O(g) H 0,容器中 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反应开始至 a 点, (CO2) = 0.9 mo
29、lL-1min-1 B曲线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减小压强C曲线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氢气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0.514取一定质量的均匀固体混合物 Cu、Cu 2O 和 CuO,将其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3.20g ,另一份加入 1000mL 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NO 气体 2.24L,则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 B1.6mol/L C0.9mol/L D1.8mol/L第卷 非选择题(共 58 分)15 (11 分)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请完成下列填空
30、:氯气性质探究设计下图实验装置来制备并验证氯气的性质(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1)A 中放置固体二氧化锰的装置名称是_。(2)装置 B 的作用是_。(3)硬质玻璃管 C 中事先装有两个沾有相关试剂的棉球,左侧棉球的实验现象为 。(4)D 中的 NaOH 溶液用来吸收尾气,向反应后的 D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会产生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制备 HClO(5)设计装置 E 代替上图的装置 C,用于制备较高浓度的 HClO 溶液。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该方案可以制得较高浓度 HClO 的原因是(结合必要的化学语言回答) 。反应结束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
31、所得的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 CO2气体,则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 HClO 外,还含有 、 (写两种钙盐的化学式,一种正盐,一种酸式盐) ;该小组同学测得反应中碳酸钙质量减少 M g,反应后从所得的 200mL溶液中取用 10mL 与足量稀盐酸混合,连接 F 装置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则原溶液中含钙正盐的浓度为 molL 1 (用含 M、V 的代数式表示) 。16 (12 分)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 NO 与 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2NO(g)+Cl2(g) 2ClNO(g)。(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
32、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4NO 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K12NO 2(g)+NaCl(s) NaNO3(s)+ClNO(g) K2 2NO(g)+Cl 2(g) 2ClNO(g) K3则 K1, K2, K3之间的关系为 K3=_。(2)T时,2NO(g)+Cl 2(g) 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v 正 = k 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下表:序号 c(ClNO)/molL-1 v/molL-1s-1 0.30 3.610-8 0.60 1.4410-7 0.90 3.2410-7n
33、=_; k=_(注明单位)。(4)在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NO(g)和 2mol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 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A:温度为 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 ;a容器体积保持不变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 K 保持不变d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e v(ClNO)= v(NO) fNO 与 ClNO 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反应开始到 10min 时 Cl2的平均反应速率 v(Cl2)=_;温度为 T2时,10min 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注明单位) 。(5)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 NO(g)和 Cl2
34、(g),平衡时 ClNO 的体积分数 随 n(NO)/n(Cl2)的变化图象如图 B,则 A、B、C 三状态中,NO 的转化率最小的是_点,当 n(NO)/n(Cl2)=2.8 时,达到平衡状态 ClNO 的体积分数 可能是 D、E、F三点中的_点。17 (13 分)框图中甲、乙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 为常见液态化合物,A 为淡黄色固体,F、G 所含元素相同且均为氯化物,G 遇 KSCN 溶液显红色。请问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填序号)。(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甲与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4)在实验室将 C 溶液滴入 F 溶液中,
35、观察到的现象是_。(5)在 F 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A,发生反应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6)已知:酚酞在 c(OH ) 为 1.0104 mol/L2.5mol/L 时呈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向 3.9g A 和 50g B 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入 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片刻红色褪去(假设过程中液体体积不变)。甲同学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 c(OH )过大造成的,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 乙同学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 A + B = 碱 + H2O2 ,H 2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导致的,设计实验证明烧瓶内溶液中含 H2O2,简述实验方法 。18 (11 分)燃料的使用和防
36、污染是社会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话题。(1)我国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经研究发现将煤炭在 O2/CO2的气氛下燃烧,能够降低燃煤时 NO 的排放,主要反应为:2NO(g)+2CO(g)N 2(g)+2CO 2(g) H若 N 2(g)+O 2(g)2NO(g) H1= +180.5 kJmol1 2CO(g)2C(s)+O 2(g) H2= +221 kJmol1 C(s)+O 2(g)CO 2(g) H3=393.5 kJmol 1则 H= kJmol1 。(2)为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可以将甲醇设计为燃料电池,写出熔融 K2CO3做电解质时,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
37、应式:_;该电池负极与水库的铁闸相连时,可以保护铁闸不被腐蚀,这种方法叫做_。(3)含有甲醇的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可用 ClO2将其氧化为 CO2,然后再加碱中和即可。写出处理甲醇酸性废水过程中,ClO 2与甲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机动车的尾气也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近几年有人提出在催化剂条件下,利用汽油中挥发出来的 C3H6催化还原尾气中的 NO 气体生成三种无污染的物质。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是测定汽车尾气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 CO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则对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9 (11 分)粗铜精炼后的阳极泥含有 Cu、Au(金)和 P
38、bSO4等杂质,湿法处理阳极泥进行综合利用的流程如下:(1)用 CuSO4做电解液电解含铜、金、铅的粗铜,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有:Pb-2e -+SO42-=PbSO4和 。(2)碱浸渣的主要成分是 、 。 (写化学式) (3)操作 I 的主要步骤为 。(4)写出用 SO2还原 AuCl4-的离子方程式 。(5)为了减少废液排放、充分利用有用资源,工业上将滤液 2 并入硝酸进行循环操作,请指出流程图中另一处类似的做法 。(6)已知 298K 时, Ksp(PbCO3)=1.510-13, Ksp(PbSO4)= 1.810-8,将 1 mol PbSO4固体放入 1L 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
39、后达到平衡,溶液中 c(CO32-)为 5mol/L,溶液体积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则平衡后 c(SO42-)= 。参考答案第卷 选择题(共 42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B D D A B C C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A B C D C D A15 (11 分)(1)圆底烧瓶。1(2)除去 Cl2中的 HCl。1(3)变蓝色。1(4)ClO -+Cl-+2H+ = Cl2 +H 2O。2(5)Cl 2+ H2O H+ + Cl- + HClO,碳酸钙与 H+反应,使平衡向右移动
40、,HClO 浓度增大。2CaCl 2 1 Ca(HCO 3)2 1 M/20 V/0.448。216 (12 分)(1) K22/ K1 1(2)n=2;1 k=4.010-7 mol-1Ls-1 (注明单位) 。2 (3) b d f;2 0.05 molL-1min-1;2 2 L/mol(注明单位) 。2(4)C 点 1 F 点。117 (13 分)(1)。2(2)4Fe(OH) 2+O2+2H2O = 4Fe(OH)3。2(3)2Na + 2H 2O = 2Na+2OH- + H2。2(4)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2(5)4Fe 2+4Na2O2+ 6 H
41、2O = 4Fe(OH)3 + 8Na+ + O2。2(6)否。1 向烧瓶内加少量 MnO2,若产生大量气体,则证明溶液中含H2O2。218 (11 分)(1) 746.5 2(2)CH 3OH- 6e-+3CO32- = 2H2O + 4CO2;2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1(3)6ClO 2 + 5CH3OH = 6Cl- + 5CO2 + 6H+ + 7H2O。2(4)2C 3H6 +18NO = 6CO2 +9N2+6H2O;2O 2+4e- +4H+ = 2H2O。219 (11 分)(1)Cu- 2e - = Cu2+。1(2)Au 1 PbCO 3。1(3)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42、。2(4)3SO 2 + 2AuCl4- +6H2O = 3SO42- +2Au+12H +8Cl-。2(5)将滤液 1 并入 CuSO4溶液中。2(6)1 mol/L。2大庆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分 48 分):1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2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
43、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3据统计,19131928 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率由 7%上并到 22%。 到 1928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 1912 年增长了近 6 倍。这表明此时A民族工商业受到政府保护 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好 D西方公司制度得以普及4到 1870 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执政的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发展教育及工会,
44、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向“膨胀的” 、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 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主要反映了英国A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开始丧失 B主张社会变革成为时代主流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注重社会保障缓和社会危机5 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 ”因为该法A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机会C依靠国家干预,缓和劳资矛盾 D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61965 年 10 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 ,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 ,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
45、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再现和补充 B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索 C使苏联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是苏联借鉴中国建设经验的尝试71971 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 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这反映了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 D欧日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8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
46、 250 亿美元急剧下降到 90 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 亿多盎司骤减到 25 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 800 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 228 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瀕临瓦解 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 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0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 ,两宋 300 余年间基本上做到“无内乱” ,
47、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以及因其而引起的内讧、残杀。这反映出两宋时期A “家天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制度建设预防措施执行较好C士大夫集团与皇权相对制衡 D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得以重建11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 “皆以地得名”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B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艰难C区域贸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 D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121905 年前后,清廷南北立宪派掀起大规模舆论宣传,号召全民实行“剪发易服” ,以为“我族咸与维新之开宗明义第一机关” 。清廷立宪派如此重视剪发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中
48、国急需改变中外夷夏的区别 B政治改革中剪发易服更易推行C营造国家变革图强的社会氛围 D清廷中央政府的权威急剧下降131937 年 10 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 ;1937年 11 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A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 B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C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 D表明了政府抗战意志趋向动摇14 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的地位是较为特殊的,是一种特例。材料中“特殊” “特例”是指共同纲领A起到宪法性作用 B不由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了多党合作 D是一个纲领性文件151960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
49、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 5 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 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 5 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16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 “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此变化A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 B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C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171900 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汉口乡间的现象反映出A耕织结合更加紧密 B自然经济趋
50、向瓦解C西方经济掠夺加剧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8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19图 1 是 1801 年和 1841 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了图 1A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 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D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20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
51、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 20%以上,而到 1 820 年清朝,竞只有 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21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22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
52、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23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A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B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C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24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53、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 “丝路基金” 、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 B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C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总分 52 分):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的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而且中华文明本身形成了完整和相互关联的整体,那些对中华文明构成威胁的文明,最终还是被这规模巨大的文明整体所吸收同化。再从内部
54、来考察,与祖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还有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则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兼容各种不同的文明。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标志,即汉字所发挥的作用,汉字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和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的,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西方文明与我国传统文明发生激烈的冲撞和交流。当国人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文明的抉择和转型时,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情
55、感上,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痛苦的矛盾、斗争过程。然而,在世界文明的冲突和交流中,传统文明绝不会因某些人的激赏自傲而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也不会因某些人的鄙视自卑而割断其血肉联系。因此中国人开始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明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中华文明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走向了世界。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保持连续不断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 (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文明的冲击对中华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影响,并指出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明。 (15 分)26 (12 分)
5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从 500 年至 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 。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
57、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 ,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要求:对该法则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7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
58、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 ,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摘编自
59、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 分)大庆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DBBDC BBABB ACCAA DBACC BDAD25 (25 分)(1)原因: 相对封闭和较大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地连续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体规模的巨大,是中华文明成为一种难以征服的力量。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了延续文明的作用。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维护了文明的发展。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使中华文明有顽强的生命力。汉字增强了中
60、华民族的凝聚力。 (6 分)特点:崇尚群体利益 注重平衡和谐 注重整体思维 开放兼容 ( 4 分)(2)影响: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中,开始艰难痛苦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由最初只是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兴起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或革命,直至为谋求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思想文化的主流;这种文明的转型是外力冲击和内部动因共同影响的结果 。 (9 分) 态度:对待传统文明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自觉继承传统文明的精华摒弃糟粕;同时也要以博大胸怀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 (6 分)26 (12 分)评分标准1012 分1标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2能引用 1 到 2
61、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正确,推导结论顺理成章。3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密、语句通顺。79分1标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2能围绕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3论述较完整,清晰、语句通顺。46分1标题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2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语句较通顺。03 分1标题不符合要求,指向不明确。2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要求:标题正确 2 分,观点 2 分,论述 6 分,逻辑结构 2 分)示例:标题:后来居上的欧洲(2 分)观点: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2
62、分)论述:西方长期以来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但 15、16 世纪以来,西欧迅速发展,逐渐从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发挥中国的四大发明的潜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新航路的开辟、海外殖民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民主代议制;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由此,欧洲由落后到领先世界,而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却同步自封,逐渐落后。综上所述, “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8 分)27 (15 分)(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人口增长,丁役货币化,商品经济发展;地主隐匿土地数量,国家赋税不稳定。 (6 分)(2)作用: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征税效率;以人丁为征收赋税依据的制度被废除,人身依附关系削弱,适应并促进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征收赋税相对公平,政府税收大增,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