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4.84MB ,
资源ID:217973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179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件+习题)(打包6套)人民版.zip)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件+习题)(打包6套)人民版.zip

1、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 15讲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模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模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 15 讲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限时特训 人民版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固基题组12015湖北孝感模拟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 “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

2、药学同时产生答案 A解析 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 “乃始教民播百谷” ,故 A 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 B 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 C 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 D 项错误。22016湖南怀化模拟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B图二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土地国有制取代C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D三副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情况答案 B解析 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情况

3、。图二所反映的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后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故选择B。32016沧州月考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2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的均田制。关键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据此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身之外,还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获得与良民相同的土地,其带来的影响则是贵族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4、故 D 项正确,A 项“从根本上解决”的说法错误;均田制具有 B、C 两项的作用,但不是题干规定内容带来的主要影响,故 B、C 两项错误。42015威海期中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重农抑商”政策。A 项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B 项为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重要表现,C 项符合明清农业发展的史实。由于重农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严重阻碍

5、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由此可判断 D 项观点错误,故选 D 项。52016北京月考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A BC D答案 B解析 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白瓷;青花瓷是彩瓷的一种,元代出现;五彩瓷成熟于明代;珐琅彩在清代出现。62016盐城模拟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3C在官府压制下艰

6、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答案 B解析 从“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可知体现民间手工技术不外传的特点,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虽在不同朝代都有体现,但与题意无关。提能题组72015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上游 中游 下游西汉 15.3 10.1 13.6东汉 16.0 14.2 12.4唐代 13.99 9.81 15.87北宋 21.4 13.8 23.6南宋 27.2 14.8 22.7明代 11.1 24.2 93.6清代 65.6 132

7、.8 326.8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而我国政治重心是向东移、向北移的过程,排除C、D。A 符合所学,但题干只涉及长江流域(南方),并不能体现南北方的比较,所以也不可选。8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829 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

8、,备随便宜。 ”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 B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水车,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 项错误;日本记载唐代农业灌溉工具水车的用途,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B 项正确;唐代时期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日本,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的特4点,D 项错误。92016绍兴月考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江浙一带

9、的农业开始转型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经济方式。南宋时,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地区取代了江浙一带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随着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松江在元朝时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到了明代中后期,浙江嘉善魏塘的纺织业也随之发展,可见当地的农业开始转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B、C、D 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答案为 A 项。102015石家庄质检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

10、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答案 C解析 “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削弱,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实际上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故 B、D 两项错误。112015宿州模拟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

11、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5答案 A解析 民营发展在明清超过官营,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官营技术仍占优势,排除 B项;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 C项;明清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 D 项。122016南昌模拟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 ”宣德十年(1435 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

12、。这表明( )A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落后答案 D解析 “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 ,同一个矿,官办总是失败,民营却可获利,原因在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落后,因此明朝政府通过招商引入民间资本,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 13 题 32 分,14 题 20 分)132015无锡期末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纪 生产和消费 并贷元

13、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 并贷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借贷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 塘 动款 货币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 6 万担,开仓米 4 万担 粮米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6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

14、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材料三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9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13 分)(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

15、困境”?(4 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6 分)答案 (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判断:不能。理由: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3)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4)理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

16、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农贷的推行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解析 第(1)问,从“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的表格“类别”中,可以归结出贷款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并贷;从“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表格的“赈贷物”一栏可以概括出“实物农贷为主”的特点;从“事由”一栏信息可以归纳出有“赈灾救济”性质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图表中史料信息与材料二中事由信息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先结合所学回答出观点,再从封建国家收入来源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理由。第(3)问,可从“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 “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中概括归纳。第(4

17、)问,属于开放型试题,答题时围绕农贷的用途、管理和民生等方面分析作答。142015南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秦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7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 ,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材料

18、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 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 “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6 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6 分)答案 (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官窑:官营手工业。

19、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民营(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3)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从“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知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从“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知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从“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第六

20、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 15 讲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高考研析 人民版真题典例12015课标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C 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A 项因果倒置;农业收益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

21、基础,故 B 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D 项错误。22015课标全国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 C解析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 C 项。A、D 两项与题意无关。B 项不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32015天津高考“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

22、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依据材料“两柄上弯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 B 正确;A、D 反映的是犁耕,C 为灌溉工具,均不符合题意。242015江苏高考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淮北农耕经历了从

23、唐宋时期的“稻垄泻泉声” “水阔人间熟稻天”到清代“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沟洫之制,水陆失宜”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破坏和人们对土地的过度开发,这折射出政府的不作为,由此判断B 项正确。A、C 两项与题意无关,D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52015福建高考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 D解析 材料显示陶玉将其所载瓷器称为“假玉器”

24、 ,上贡给朝廷,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这反映出陶玉注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故 D 项正确。由“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可知唐朝时尚未有景德镇之名,故 A 项错误。B、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排除。师说高考考频本部分为高频考点。农业及土地制度5 年 24 考手工业的发展5 年 16 考考过古代农业的特征精耕细作的内涵及原因庄园经济的概况古代农业的地位农业与非农业税的比较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古代手工业的成就纺织、冶铁、制瓷3考向古代农业发展状况与三农问题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及历史地位消长冶金、纺织、制瓷的发展状况仿真练习1.2016南通调研

25、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答案 B解析 A 项表述正确,但不能全面表现材料主旨,应排除;材料中“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等信息说明农业种植注重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水利灌溉的信息,故 C 项错误;私有制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 D 项错误。22015滨州一模有学者指出:“小农

26、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 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 D具有稳定性答案 B解析 材料前一部分强调小农经济生产组织简单,进而在此基础上强调此种生产方式容易重建即具有再生性,故 B 项正确;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脆弱性,但材料未强调小农经济的这些方面,故排除 A、C 两项;小农经济抗风险能力低,是脆弱的,故 D 项错误。32015禹州一模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27、。 ”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经营开始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佃户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关系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宋朝,当年没有收获之际,地主会采取借贷给佃户等安抚措施,不然佃户来年会转投别家,这说明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动,故 B 项正确;A、D 两项错在“开始”二字,故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佃户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提高的问题,故 C 项错误。42015湛江调研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4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

28、,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 A解析 从题干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 A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 B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 C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 D 项错误。52016长春调研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

29、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答案 A解析 从题干欧洲器皿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使中国瓷器也包括欧洲风格,故 A 项正确;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故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故 B 项错误;C 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题干意思是说中国瓷器有了欧洲风格,而不是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术,故 D 项错误。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 16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模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模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 16 讲

30、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限时特训 人民版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固基题组12016滨州月考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 “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 D解析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 A 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 B 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 C 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 D 正确。22015兰州一中期中

31、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 A解析 材料大致意思是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说明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32015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

32、落答案 C解析 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 A 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 B 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 ,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 ,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 D 项错误。4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 45 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A北京是商业中心 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区域

33、商帮的出现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商帮的出现,故 D 项正确。52015湖北名校联考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答案 D解析 材料意思是: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由此

34、可见,该人的观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故 D 项正确。62016北京月考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BC 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工农商三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符合题意。提能题组72016云南昆明质检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

35、(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3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 B 项。82016太原模拟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 ,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

36、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A 项排除;B 项“削弱”说法错误;纸币在宋代四川地区最早出现,宋代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近代化”因素,故 C 项符合题意;宋代市坊的严格界限被打破,D 项排除。92016山西运城调研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 ”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 BC D答案 D解析 “(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说明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故正确;“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说明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也说

37、明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故正确;“击牲烹鲜”是指将牲畜烹饪成美味招待宾客,不能说明破坏了生态平衡,故错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102015衡水调研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 ;“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 ;“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集市)。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明清时期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

38、的时期。广4大的北方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所以“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 。故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112016湖北联考“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答案 C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

39、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 C 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A、B 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故 D 项说法有误。122015唐山期中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

40、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评价。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理解相关评价的时代背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同美苏关系恶化,自我封闭,所以对于闭关政策有“自卫说” ; 80 年代,改革开放,继续肯定“自卫说 ”,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故有“自杀说” 。这是史学家视角不同,导致的结论不同,故选 A 项;标准不同不等于缺失,排除 B 项;相互矛盾,并不等于都是错误观点,排除 C 项;角度不同,结论不同,不能说哪个结论更正确,排除 D 项。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 13 题 26 分,14 题 26 分)132015盐城模拟“重农

41、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5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

42、160 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 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6 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8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

43、素。(6 分)答案 (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新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交通条件、商业保障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

44、据基础知识可从夜市与草市的发展、柜坊的出现等现象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从商业市镇的数量、密度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可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角度作答。第(4)问从国家统一、政府政策、交通条件、利润刺激等角度概括即可。142014浙江高考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

45、世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6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12 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

46、的老政策。(8 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6 分)答案 (1)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原因: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新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老政策: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

47、海禁”政策。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时代特征。第(1)问要求回答“政治形态”和政治黑暗的原因,侧重于政治方面。材料一中可以提取到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内阁制和君主专制加强,根据这两点概括其“政治形态” ;联系君主与内阁的关系,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分析其原因。第(2)问要求回答“新气象”和“老政策” ,题目限定了经济领域范围。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玉米、番薯的信息,可概括为高产农作物,再联系所学的明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商业市镇兴起等,可得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戚继光、利玛窦等信息,可知应从抗倭和中日的朝贡贸易,中西文化交流和殖民势力东

48、来等角度来概括,再联系教材中的海禁政策可回答“明朝政府的政策”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 16 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高考研析 人民版真题典例12015课标全国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 A解析 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朝廷对该地区风俗文化的认可,实质上也是该地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反映。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

49、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 A 项。B、C 两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 D 项。22015重庆高考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答案 C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宋太宗拒绝了某官员关于取消农村集市贸易的建议,本质上反映了宋代对市场的监管相对宽松,故选 C

50、项。A、B 两项材料未反映,排除;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2015课标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 B解析 明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为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 B 项符合题意,C 项错误。迁都是在国家政治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A 项错误;迁都并没有改变南方作为经济文化重心的地位,D 项错误。42015安徽高

51、考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2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府严厉打击偷税的商人,而对捉拿偷税的人予以奖励,这说明官府重视商税收入,故选 A。52014福建高考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答案 C解析 在春天祭祀先农坛,反映出明清时期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体

52、现了以农立国、维护传统农耕经济的治国理念,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只是从图片的表面信息着手分析,忽视了祭祀的时间和对象;仅根据祭祀仪式无法推断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故 D项错误。师说高考考频本部分知识为高频考点。古代中国商业5 年 28 考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及经济政策5 年 14 考3考过古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和表现:如宋明时期明朝“朝贡贸易”会馆“市”的变化趋势农工商的关系重农抑商的内涵和原因海禁的原因和影响均田制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等考向 商品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尤其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及与世界发展大势的联系仿真练习1.2016合肥质检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53、)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答案 C解析 从图中“市署” “平准署”等名称可以看出唐代对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故C 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帮,故 A 项错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 B 项错误;D 项在图中无法体现,故 D 项错误。2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太平广记记载:高宗时,经营丝绸的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邸店园宅,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4A唐朝的丝织技术日趋成熟B唐高宗时期尚未出现纸币C唐朝远距离商品交易发达D唐朝商业城市已出现邸店答案 C解析 材料中“遍满四海,

54、四方物尽为所收” ,体现了唐代商品交易发达,远距离物品贸易频繁。32016济南训练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答案 B解析 题中没有体现社会转型的信息,故 A 项错误;题中有吃、有穿、有住但仍未满足,结合明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可以得出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 C 项错误;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

55、时代,题中并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42015开封模拟北宋首创“钞盐法” ,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A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C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北宋时期,商人办了通行证后,可以进行盐业的买卖,由此可见,政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故选 A。B 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盐业由商人来经营,不是由政府直接经营,排除 C。根据材料信息“规定地区”可以得知,盐业的买卖是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政府“放弃盐业专卖” ,排除 D。52015合肥检测明朝官员

56、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答案 A解析 从材料“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以及“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可以判断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加剧内忧外患,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经济交流的情况,故 B 项错误;材料不单指出了“寇愈盛” 而且还指出“ 海滨人人皆贼” ,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的危害,不是说明海禁政策的自卫作用,故 D 项错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