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策略二 答 题 研 讨 :研究 阅 卷案例 掌握得分技巧阅 卷案例 1 液体体 积测 量 时 的 读 数某学生欲用已知物 质 的量 浓 度的 盐 酸来 测 定未知物 质 的量 浓度的 NaOH溶液, 选择 甲基橙作指示 剂 。(1)滴定管 读 数 应 注意_。(2)若滴定开始和 结 束 时 ,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 图 所示,则 起始 读 数 为 _mL, 终 点 读 数 为 _mL。所用 盐酸溶液的体 积为 _mL。 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1)滴定管垂直固定在铁 架台上,装液和放出液体后静置一会,待液面上下不 发 生 变 化时 才能 读 数 (1分 ); 读数 时 要平
2、视 , 视线 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或相切 )(1分 ); 读 数 应记录 到0. 01 mL(1分 )(2)0. 00(1分 ) 25.90(1分 ) 25.90(1分 ) 用手拿稳 滴定管;装液和放出溶液后立即 读数(0分 )规则 1 读 数前 应 保证 量器 稳 定垂直放置并保 证 液面不再改 变 ,如本 题 中 应 明确指出应 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 铁 架台上,装液后需要静置等一会,待液面上下不 发 生 变 化时 才能 读 数,否 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1)滴定管垂直固定在铁 架台上,装液和放出液体后静置一会,待液面上下不 发 生 变 化时 才能 读 数
3、(1分 ); 读数 时 要平 视 , 视线 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或相切 )(1分 ); 读 数 应记录 到0. 01 mL(1分 )(2)0. 00(1分 ) 25.90(1分 ) 25.90(1分 ) 装液和放液后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铁 架台上,待液面上下不 发生 变 化 时,平 视读数(0分 ) 规则 2 量器 读 数时 要明确指出 视线 的观 察位置,如本 题 中读 数 时 滴定管必 须 保证 垂直, 视线 平 视 ,且 视线 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或相切 ),否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1)滴定管垂直固定在铁 架台上,装液和放出液体后静置一会,待液面上下不
4、发 生 变 化时 才能 读 数 (1分 ); 读数 时 要平 视 , 视线 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或相切 )(1分 ); 读 数 应记录 到0. 01 mL(1分 )(2)0. 00(1分 ) 25.90(1分 ) 25.90(1分 ) 读 数 时 要平 视 ,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或相切 )(1分 );读 数 应记录到 0. 01 mL(l分 ) 规则 3 叙述要全面,不能有遗 漏,如本 题中在描述 读 数要点时 ,漏掉一个要点扣 1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1)滴定管垂直固定在铁 架台上,装液和放出液体后静置一会,待液面上下不 发 生 变 化时 才能 读 数 (1
5、分 ); 读数 时 要平 视 , 视线 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或相切 )(1分 ); 读 数 应记录 到0. 01 mL(1分 )(2)0. 00(1分 ) 25.90(1分 ) 25.90(1分 ) 滴定前 读数 为 0 mL,滴定后 读 数为 25.9 mL,所用 盐 酸溶液体 积为25.9 mL(0分 )规则 4 量器 读 数时 要注意 仪 器的特点和精度,不能有计 数 错误 ,如本 题中滴定管 “0”刻度在上, 读 数 应记录 到小数点后两位,如0.01 mL,否 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 满 分答 题规则规则 5 正确 认识 量器的 结 构特点:如量筒
6、无 “0”刻度、滴定管有 “0”刻度且在上方、温度 计 有 “0”刻度且有 负值规则 6 规 范使用化学 术语 :如平 视 不能答成 “ 对齐 、看 齐 ” 等规则 7 正确 认识 量器的精度:如量筒要 记录 到小数点后一位,如 10.0 mL,滴定管、移液管要 记录 到小数点后两位,如 20.00 mL,否 则 不得分1解答要素(1)正确 识别仪 器特点:容量瓶、滴定管、量筒。 (2)读 数要平 视 液面最低点: 视线应 与刻度及凹液面最低点在一条水平 线 上;三点 (即 A、 B、 C三点 )成一水平 线 。如 图 :(3)数据 记录 :量筒 记录 到 0.1 mL;滴定管、移液管 记录
7、到0.01 mL。2得分点及关 键词(1)仪 器垂直放置静置。(2)液面不 发 生 变 化。(3)视线 平 视 、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水平 )。3常 见错误读 数形式(1)如 图 正确 读 数 (虚 线 部分 )和 错误读 数 (实线 部分 )所示。(2)“ 俯 视 ” 、 “ 仰 视 ” 误 差 视仪 器而定: 读 数 时 同 样 是仰视 ,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逐 渐 增大,仰 视时读 数比 实际 放出液体的体 积 偏大;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因此仰 视读数, 结 果偏小。如 图 :1下列 实验 中所 选 用的 仪 器合理的是 ( )A用 200 mL量筒量取 5.2 mL稀硫酸B用 250
8、 mL容量瓶配制 250 mL 0.2 mol/L的 氢 氧化 钠 溶液C用托 盘 天平称量 11. 75 g氯 化 钠 晶体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5.1 mL溴水解析:在使用量筒 时 所量液体体 积 与量筒量程 间 的差距要小 , 用 200 mL量筒量取 5.2 mL稀硫酸所引起的 误 差太大 ,A项错 ;托 盘 天平的精确度是 0.1 g, C项错 ;溴水具有氧化性 ,易腐 蚀 碱式滴定管上的橡胶管部分,且滴定管量取液体的体 积 可精确到 0.01 mL, D项错 。B2 某学生用 0. 100 0 mol/L盐 酸 标 准溶液 测 定某 烧 碱 样 品的 纯度 (杂质 不与 盐 酸反
9、应 )。操作中其中一次滴定管 读 数 为 a,如图 所示, 则 a _。22. 60 mL3 (1)若 图 表示 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 A与 B刻度 间 相差 2 mL,如果 A为 4, 则 量筒中液体的体 积 是 _mL;若 图 表示 25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A与 B刻度 间 相差1 mL,如果 A为 4, 则 滴定管的 读 数是 _mL。3.24.40(2)图 表示 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 处 的 读数是 a, 则 滴定管中液体的体 积 _(填写 编 号 )。A是 a mLB是 (50 a)mLC一定大于 a mLD一定大于 (50 a) mL解析: (1)
10、 量筒的最大刻度在上端 , 读 数只能精确到 0.1 mL,滴定管的最大刻度在下端 , 读 数要精确到 0.01 mL。 (2)滴定管的最大刻度在下端 , 但最大刻度以下 还 有一段空 间 , 其液体不在其 额 定容 积 之内。D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净 (1分 ) 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硝酸钡 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0分 )规则 1 原理 应 完善, 结论应 明确。如本 题 中 原理不完善(没有用稀硝酸酸化 ),不
11、能排除其他有关离子的干 扰 ; 结论 不明确 (未指出明确 实验现象 ),无法得出明确的 实验结论, 应 指明:无白色沉淀生成 洗 涤 干 净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未洗 涤 干 净 ,否 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 净 (1分 ) 向水洗液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再滴入硝酸 钡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净 (0分 )规则 2 应 取 样检验 ,取 样应 明确具体。如本 题 中不能直接 “向水洗液中 ”
12、 加入 试剂 ,取 样应 明确 “ 取最后一次洗 涤 液 ” ,否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 净 (1分 ) 用稀硝酸和硝酸 钡 溶液 检验 ,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0分 )规则 3 忌用原理代替 检验 操作。如本 题中只是指明了 检验 原理,既无具体操作也无明确 结论 ,不得分。考 试 中 应 杜 绝这 种常 见错误 的 发 生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
13、分 )。再滴入硝酸 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 净 (1分 ) 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 钡 溶液,若洗 涤 干 净则 无白色沉淀生成 (1分 )规则 4 忌操作、 现象与 结论 不分 (混淆 )。如本 题 中在描述 时结论 与 现 象混淆, 应是根据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才能得出 “ 洗 涤干 净 ” 的 结论 ,而不是先有 结论 再根据 结论 描述 现 象,否 则 不得分或扣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满 分答 题规则规则 5 文字表达要 简洁 准确语 言要准确,不能凭主 观 想象和猜 测 来
14、回答。如 “ 最后一次洗 涤 液 ” 、 “ 白色沉淀 ” 等一定要表述清晰。简 答不全面要扣分。不清楚化学原理,不注意知 识 前后 联 系,所答内容的内涵与 设问 的外延不吻合,答非所 问 不得分规则 6 专业术语 要 规 范、 专业 字 词 要准确不能写 错别 字,如 “ 蓝 色 ” 写成 “ 兰 色 ” 、 “ 过滤” 写成 “ 过虑 ” 、 “ 滤 液 ” 写成 “ 虑 液 ” 等;不能混淆概念,如 “ 无色 ” 与 “ 白色 ” 不分、 “ 广口瓶 ” 写成 “ 集气瓶 ” 、 “ 蒸 馏烧 瓶 ” 写成 “ 圆 底 烧 瓶 ” 等1三个得分点解答此 类题 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 :取
15、样 试剂 现 象 (结论 )。(1)取 样 :要取 “ 少 许 ” 试样 。(2)试剂 : 选择 合理的 试剂 。(3)现 象:要有明确的 现 象或 结论 、判断。2答 题 模板1 (2015高考江 苏 卷 节选 )以磷石膏 (主要成分 CaSO4, 杂质SiO2、 Al2O3等 )为 原料可制 备轻质 CaCO3。AC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 涤过滤 液于 试 管中 ,向其中滴加 盐 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若不 产 生白色沉淀, 则 表明已洗 涤 完全阅 卷案例 2 沉淀洗 涤 是否干 净 的 标 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
16、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净 (1分 ) 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硝酸钡 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0分 )规则 1 原理 应 完善, 结论应 明确。如本 题 中 原理不完善(没有用稀硝酸酸化 ),不能排除其他有关离子的干 扰 ; 结论 不明确 (未指出明确 实验现象 ),无法得出明确的 实验结论, 应 指明:无白色沉淀生成 洗 涤 干 净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未洗 涤 干 净 ,否 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溶
17、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 净 (1分 ) 向水洗液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再滴入硝酸 钡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净 (0分 )规则 2 应 取 样检验 ,取 样应 明确具体。如本 题 中不能直接 “向水洗液中 ” 加入 试剂 ,取 样应 明确 “ 取最后一次洗 涤 液 ” ,否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 净 (1分 ) 用稀硝酸和硝酸 钡 溶液 检验 ,看是否有白色沉
18、淀生成 (0分 )规则 3 忌用原理代替 检验 操作。如本 题中只是指明了 检验 原理,既无具体操作也无明确 结论 ,不得分。考 试 中 应 杜 绝这 种常 见错误 的 发 生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 (1分 )。再滴入硝酸 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 明沉淀已 经 洗 涤 干 净 (1分 ) 取少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滴入 1 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 钡 溶液,若洗 涤 干 净则 无白色沉淀生成 (1分 )规则 4 忌操作、 现象与 结论 不分 (混淆 )。如本 题 中在描述 时结论 与 现 象混淆, 应是
19、根据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才能得出 “ 洗 涤干 净 ” 的 结论 ,而不是先有 结论 再根据 结论 描述 现 象,否 则 不得分或扣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满 分答 题规则规则 5 文字表达要 简洁 准确语 言要准确,不能凭主 观 想象和猜 测 来回答。如 “ 最后一次洗 涤 液 ” 、 “ 白色沉淀 ” 等一定要表述清晰。简 答不全面要扣分。不清楚化学原理,不注意知 识 前后 联 系,所答内容的内涵与 设问 的外延不吻合,答非所 问 不得分规则 6 专业术语 要 规 范、 专业 字 词 要准确不能写 错别 字,如 “ 蓝 色 ” 写成 “ 兰 色 ” 、 “ 过
20、滤” 写成 “ 过虑 ” 、 “ 滤 液 ” 写成 “ 虑 液 ” 等;不能混淆概念,如 “ 无色 ” 与 “ 白色 ” 不分、 “ 广口瓶 ” 写成 “ 集气瓶 ” 、 “ 蒸 馏烧 瓶 ” 写成 “ 圆 底 烧 瓶 ” 等1三个得分点解答此 类题 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 :取 样 试剂 现 象 (结论 )。(1)取 样 :要取 “ 少 许 ” 试样 。(2)试剂 : 选择 合理的 试剂 。(3)现 象:要有明确的 现 象或 结论 、判断。2答 题 模板1 (2015高考江 苏 卷 节选 )以磷石膏 (主要成分 CaSO4, 杂质SiO2、 Al2O3等 )为 原料可制 备轻质 CaCO3。AC
21、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 涤过滤 液于 试 管中 ,向其中滴加 盐 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若不 产 生白色沉淀, 则 表明已洗 涤 完全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 涤 液,加入稀硝酸,再加 AgNO3溶液,若无白色 浑浊 出 现 , 则 沉淀中 氯 离子已洗 涤 干 净解析:判断沉淀是否洗 涤 干 净 , 可 检验 洗 涤 液中是否含 Cl 。蒸 馏 水取适量最后一次水洗液于 试 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 AgNO3溶液,若无白色 浑浊 出 现 , 则 表明沉淀中 氯离子已 经 洗 净取最后一次的洗 涤 液 1 2 mL于 试 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 产 生,
22、则 表明已洗 涤干 净稀硝酸和 AgNO3溶液 (或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 )阅 卷案例 3 实验现 象的 规 范描述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1)品 红 溶液 (1分 )澄清石灰水 (1分 )(2)C中品红 溶液不褪色, D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2分 )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0分 )规则 1 现 象描述要全面,不能有遗 漏,如本 题 只 说 明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不能保 证 存在 CO2,因为 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不得分 C中品 红溶液不褪色, CO2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0分 )规则 2 描述 现 象 时 不能 现 象、结论 不分,即不能出
23、 现该现 象 对应 的物 质 名称,如本 题 不能先得出 CO2的 结论 而 导 致 现 象与 结论 不分而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1)品 红 溶液 (1分 )澄清石灰水 (1分 )(2)C中品 红 溶液不褪色,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分 ) 品 红 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0分 )规则 3 描述 实验现 象要具体到操作,操作和 现 象之 间 要 对应 ,指明每一步操作 对应 的 现 象是什么,如本 题应 明确指出哪一个装置中品 红 溶液不褪色,否 则 不得分其他 满 分答 题规则规则 4 正确区分不同概念,混淆概念不得分,如 “ 烟 ” 和 “ 雾 ”
24、 、 “ 光 ” 和 “ 火焰 ”等要分清规则 5 规 范化学 术语 ,不能口 语 化,如“ 浮在水面上 ” 不能回答 为 “ 漂在水面上 ” ,“ 气体逸出 ” 不能回答 为 “ 跑出气体 ” 等1高 锰 酸 钾 是一种典型的 强 氧化 剂 ,无 论 在 实验 室 还 是在化工生 产 中都有重要的 应 用。下 图 是 实验 室制 备氯 气并 进 行一系列相关 实验 的装置 (夹 持 设备 已略 )。E中溶液分 为 两 层 ,上 层 (苯 层 )为 紫 红 色 不能过 量的 Cl2也可将 I 氧化 为 I2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 盐 酸沉淀溶解,产 生气泡请 你按整套装置从左至
25、右的 顺 序填写下表中的空格:仪 器符号 仪 器中所加物 质 装置作用B CC 氢 氧化 钠浓 溶液CDE 检验 H2O(g);冷却凝固乙二酸蒸气,防止其 进 入 C装置影响 CO2的 检验澄清石灰水 检验 CO2吸收多余的 CO2浓 硫酸 吸收水蒸气CuO 检验 CO处 理 CO尾气,防止 污 染空气(2)上述 实验 中能 说 明乙二酸 热 分解生成了 还 原性气体的 实验现 象是_。(3)检验 乙二酸具有 较 强 的 还 原性,通常 选 用的 试剂 是_。D装置中的 CuO由黑色 变红 色, E装置 导 管口气体燃 烧 (只要正确答出 D装置中的固体 颜 色 变 化即可 )酸性高 锰 酸
26、钾 溶液阅 卷案例 4 滴定 终 点的判断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淀粉溶液 (1分 )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标 准溶液,溶液由 蓝 色 变 成无色,且半分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 (2分 ) 滴入 Na2S2O3标 准溶液,溶液由 蓝 色 变 成无色,且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 (0分 )规则 1 应 明确指出判断滴定 终 点的 时 机。如本 题 中 应 明确指出“ 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 准溶液 ” ,才有判断的依据,不明确指出判断 时 机 则 不能得出正确 结论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淀粉溶液 (1分 ) 当滴入最后一滴N
27、a2S2O3标准溶液,溶液由 蓝 色变 成无色,且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颜 色 (2分 ) 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 准溶液 ,根据溶液 颜 色变 化判断 (0分 ) 规则 2 应 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如本 题 中 应 明确指出判断所依据的 现 象 “ 溶液由 蓝 色 变成无色 ” ,否 则 不得分 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 准溶液,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0分 )规则 3 应 有明确的 现 象 变化。如本 题应 明确指出 “ 溶液由蓝 色 变 成无色,且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 ” ,不能 简单 回答 为 “ 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 ” ,否 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28、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淀粉溶液 (1分 ) 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溶液由 蓝 色 变成无色,且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色 (2分 ) 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标准溶液,溶液由 蓝 色 变 成无色 (1分 ) 规则 4 应 明确指出 颜色 变 化的 时间 范 围 。如本 题 中 颜 色 变 化后,一定要指明 “ 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 ” ,否则 不能排除滴加速度和混合是否均匀、是否充分反 应 等因素的影响,扣 1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 满 分答 题规则规则 5 应 明确指出操作、 现 象和 结论间的关系。必 须 明确操作 (滴入
29、最后一滴 标 准溶液 )、 现象 (颜 色如何 变 化 )、 结论 ,不能先 结论 后 现象等规则 6 语 言叙述 严谨 ,不模棱两可。如 “ 不恢复原来 颜 色 ” 不能表述成 “ 不褪色 ” ,因 为 滴定 终 点 时 可能是 “ 由 颜 色变为 无色 ” 或 “ 由 颜 色 变为 颜 色” ,不能 简单 地用 “ 不褪色 ” 描述1四个得分点(1)滴入最后一滴 溶液。(2)颜 色 变 化由 色 变为 色。(3)半分 钟 (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 )。(4)结论 (滴定 终 点 )。2答 题 模板一般按如下模板作答:当滴入最后一滴 标 准溶液后,溶液由 色 变 成 色,且半分 钟
30、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2BaCrO4 16H 6I =3I2 2Cr3 2Ba2 8H2O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溶液,溶液由 蓝 色 变为 无色,且半分 钟 内不恢复原来 颜 色0.001 1 molL 1阅 卷案例 5 试纸 的使用序号 电压 /V 阳极 现 象 检验 阳极 产 物 a x c 无明 显变 化 有 Cl2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将一小片淀粉 碘化 钾试纸 放到表面皿 (或玻璃片 )上 (1分 ),用玻璃棒蘸取阳极附近的溶液点到试纸 的中央 (1分 ), 试纸变蓝色, 证 明有 氯气生成(1分 ) 用玻璃棒蘸取阳极附近的溶液点到淀粉 碘化 钾试纸 的中
31、央(1分 ), 试纸变蓝 色, 证 明有 氯 气生成 (1分 )规则 1 详细 描述取用 试纸 的方法。如本 题应 先 “ 将一小片淀粉 碘化 钾试纸 放到表面皿 (或玻璃片 )上 ” ,否 则 扣 1分 将一小片淀粉 碘化钾试纸 放到表面皿上(1分 ),将阳极附近的溶液点到 试纸 的中央,试纸变蓝 色, 证 明有 氯 气生成 (1分 )规则 2 详细 描述溶液的取用方法、 检验 操作。如本 题 中 应 明确写明“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点到 试纸 的中央 ” ,否 则 扣 1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将一小片淀粉 碘化钾试纸 放到表面皿(或玻璃片 )上 (1分 ),用玻璃棒蘸
32、取阳极附近的溶液点到 试纸 的中央 (1分 ), 试纸变蓝 色, 证 明有氯 气生成 (1分 ) 将一小片淀粉 碘化 钾试纸放到表面皿上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 试纸的中央, 试纸变蓝 色, 证 明有 氯 气生成 (0分 )规则 3 叙述中用词 要准确到位。如本 题 中 应 指明蘸取 “ 阳极附近的溶液 ” ,否 则 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 满分答 题规则规则 4 检验 气体 时试纸 必 须 湿 润 。如本 题 直接 检验产 生的气体, 应 先 “ 将淀粉 碘化钾试纸 湿 润 ”规则 5 明确各种 试纸 的使用范 围 。(1)pH试纸 ,可用于粗略地 测 定溶液酸
33、碱性的相 对强 弱;(2)淀粉 KI试纸 ,可用于定性地 检验 具有氧化性物质 的存在或氧化性气体收集 时 的 验满 ;(3)红 色石蕊 试纸 ,可用于定性地 检验 碱性气体、碱性溶液和碱性气体收集 时 的 验满 ;(4)蓝 色石蕊 试纸 ,可用于定性地 检验 酸性气体、酸性溶液和酸性气体收集 时 的 验满1 pH试纸 使用的三个得分点(1)取 试纸 :取一小 块 pH试纸 放在表面皿 (或玻璃片 )上。(2)蘸液点 样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 测 液点在 试纸 的中央。(3)对 比 读 数:与 标 准比色卡 对 照,确定溶液的 pH。2答 题 模板(1)检验 溶液(2)检验 气体第 步中用 p
34、H试纸测 定溶液 pH的操作是_。将一小 块 pH试纸 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 测液 ,点在 pH试纸 上,再与 标 准比色卡 对 照实验 操作 实验现 象 (或 结论 )将一小片 pH试纸 放到表面皿上,_溶液 pH 8用玻璃棒蘸取 Na2S2O3溶液点在 pH试纸 中央,将 试纸颜 色与 标 准比色卡 对 照3如 图 、 、 是常 见 气体 发 生装置; 、 、 是气体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 问题 :若 选 用 为氯 气收集装置, 则氯 气 应 从 _口通入,从装置 处 用化学方法 检验氯 气氧化性的方法是_。A取一小 块 淀粉 KI试纸 用蒸 馏 水湿 润 ,沾在玻璃棒的一
35、端,放在 B口 处 , 试纸变蓝 色, 证 明 氯 气具有氧化性阅 卷案例 6 装置气密性 检查 的表述(高考大 纲 卷 节选 )制 备 氮化 镁 的装置示意 图 如下:检查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关 闭 a的活塞,在 G中先加少量蒸 馏 水,用酒精灯微 热 b,如 G中有气泡冒出(1分 ),停止加 热 冷却后 ,G中插在水中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则 气密性良好 (1分 ) 在 G中先加少量蒸 馏 水,用酒精灯微 热 b, 观察 G中是否有气泡冒出 (0分 )规则 1 整套装置形成密闭 体系, 应 确保只有 “ 一个出口 ” 。 如本 题应 先“
36、关 闭 a的活塞 ” 把装置形成密 闭 体系才能 检验 气密性 ,否 则 无法 进 行 检验 ,不得分 关 闭 a的活塞,在 G中先加少量蒸 馏 水,用酒精灯微 热 b, 观 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停止加 热 冷却后 ,看玻璃管是否形成一段水柱 (1分 )规则 2 描述 现 象 时应 有明确 结论 , 应 具体到装置、 仪 器的名称。如本 题应 明确指明 “ 观 察G中是否有气泡冒出 ” 、“ G中插在水中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 ,否 则 扣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关 闭 a的活塞,在 G中先加少量蒸 馏 水 ,用酒精灯微热 b,如 G中有气泡冒出 (1分 ),停止加热 冷却
37、后,G中插在水中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则 气密性良好(1分 ) 关 闭 a的活塞,在 G中先加少量蒸 馏 水,用酒精灯微 热 b, 这时 G中有气泡冒出(1分 )规则 3 现 象叙述要全面,不能有 遗 漏。如本 题 漏掉 “ 停止加 热 冷却后, G中插在水中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则 气密性良好 ” 这 一 现 象,扣 1分 根据 导 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冷却后 导 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水柱(0分 )规则 4 不能用原理代替检验 操作。必 须 按 “ 操作 现 象 结论 ” 要点回答,只叙述原理,不 针对习题进 行分析不得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 满分答 题规则规则 5
38、 微 热 法 检查 气密性必 须 冷却之后再表述 现 象。如本 题 不能答成 “ 微 热 后, G中插在水中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 规则 6 根据装置特点 选择 恰当的 检验 方法如本 题 需采用微 热 法;若 为 多功能 连 接装置可分段 检查 ,只留一个出口,用微 热 法 进 行整体 检查1四个得分点(1)选择 方法:微 热 法或液差法,装置不同 选择 的方法不同。(2)叙述操作:如何形成 “ 密 闭 体系 ” ,如何 “ 加 热 ” 。(3)描述 现 象: 观 察气泡、液柱或液面 变 化。(4)得出 结论 :通 过 什么 现 象 说 明气密性良好。2答 题 模板简 要叙述气密性 检查题
39、时 ,要步 骤 完整、 细节严 密,一般按先封 闭 ,再 变压 ,看 现 象,得 结论 的程序作答。(2)液差法 检查 气密性1 (2014高考山 东 卷 节选 )工 业 上常利用含硫 废 水生 产Na2S2O35H2O, 实验 室可用如下装置 (略去部分 夹 持 仪器 )模 拟 生成 过 程。仪 器 组 装完成后,关 闭 两端活塞,向装置 B中的 长颈 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 _,则 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液柱高度保持不 变2 (高考四川卷 节选 )如 图 A、 B、 C为 甲、乙两小 组 制取氨气 时 可能用到的装置, D为 盛有 浓 硫酸的洗气瓶。检查 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连
40、 接 导 管,将 导 管插入水中;加 热试 管, 导 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 热 冷却后, 导 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 稳 定的水柱3某化学 兴 趣小 组为 探究 Fe3 是否能氧化 SO2, 设计 了如下 实验 装置。检验 装置 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关 闭 活塞,在 D中先加少量蒸 馏 水,用酒精灯微 热 B, 这时 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 热 冷却后, D中插入水中的 导 管形成一段 稳 定的水柱, 则 气密性良好阅 卷案例 7 气体性 质验证 的步 骤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将 氯 气通入 (或将少量 氯 水加入 )盛有溴化 钠 溶液的试 管中,加入CCl4振 荡 (
41、1分 ),使其充分反 应 ,静置后溶液分 层,下 层 呈橙色,说 明氧化性 Cl2大于 Br2(1分 ) 将 氯 气通入盛有溴化 钠 溶液的 试 管中,加入 CCl4振 荡(1分 ),使其充分反应 ,生成溴 单质 ,CCl4层 呈橙色, 说明氧化性 Cl2大于Br2(0分 )规则 1 避免提到生成物的化学式或名称。如本 题 叙述中只能叙述 产 生溴 单质 后的 现 象 “ 静置后溶液分 层 , CCl4层 呈橙色 ” ,不能提及“ 生成溴 单质 ” ,否 则 扣 1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将 氯 气通入 (或将少量 氯 水加入 )盛有溴化 钠 溶液的 试管中,加入 CCl4
42、振荡 (1分 ),使其充分反 应 ,静置后溶液分 层 ,下 层 呈橙色, 说 明氧化性Cl2大于 Br2(1分 ) 将 氯 气通入盛有溴化 钠 溶液的试 管中,加入CCl4振 荡 (1分 ),使其充分反 应,溶液 变 色, 说明氧化性 Cl2大于 Br2(0分 )规则 2 描述 现 象时应 有明确 结论 , 应具体到装置、 仪 器、 试剂 的名称。如本 题 中 应 明确到根据什么 现 象能 说 明“ 氧化性 Cl2大于Br2” , 应 明确指明“ 静置后溶液分 层 ,CCl4层 呈橙色 ” ,否则 扣 1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将 氯 气通入 (或将少量 氯 水加入 )盛有
43、溴化 钠 溶液的试 管中,加入CCl4振 荡 (1分 ),使其充分反 应 ,静置后溶液分 层 ,下 层 呈橙色, 说明氧化性 Cl2大于Br2(1分 ) 将 氯 气通入盛有溴化 钠 溶液的试 管中,加入CCl4振 荡 (1分 ),使其充分反 应 ,溶液呈橙色, 说明氧化性 Cl2大于Br2(0分 ) 规则 3 现 象叙述要全面,不能有 遗 漏。如本 题 中只描述 “ 溶液呈橙色 ” ,未完整描述 “ 静置后溶液分层 ,下 层 呈橙色 ” 这一 现 象,扣 1分标 准答案 阅 卷 实录 满 分答 题规则其他 满 分答题规则规则 4 根据气体的性 质选择 恰当的 检验方法。如本 题 需采用置 换
44、反 应 中氧化 剂 的氧化性大于氧化 产 物的氧化性规则 5 对 气体 检验 有干 扰 的 杂质 气体应先除去,且必 须验证 是否除尽。如 验证 SO2和 CO2混合气体中有 CO2, 应 先“ 用酸性 KMnO4溶液除去 SO2” ,再 “ 用品 红 溶液 检验 SO2是否除尽 ” ,最后再 检验CO2的存在1四个得分点(1)操作:将气体通入 。(2)试剂 :根据性 质选择 合适的 试剂 。(3)现 象:准确完整地描述反 应现 象。(4)结论 :根据 现 象得出 结论 或判断。2答 题 模板简 答气体性 质验证题时 ,要步 骤 完整、 细节严 密,一般按先通气,看 现 象,得 结论 的程序作
45、答。经 小 组讨论 并 验证该 无色气体 为 O2,其 验证 方法是_。用 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证 明 该 无色气体是氧气验证 固体 W 焙 烧 后 产 生的气体中含有 SO2的方法是_。将气体通入品 红 溶液中, 观 察到品 红 溶液褪色,加 热 后又恢复原色, 证 明气体中含有 SO2试 用 简 要 语 言 评 价上述各 实验 方案是否 严 密?并 说 明原因。(1)方案甲: _;(2)方案乙: _;(3)方案丙:_。不 严 密,有乙 烯 的干 扰不 严 密,有乙 烯 的干 扰严 密, 题 干气体中只有 SO2能使品 红 溶液褪色,通入足量品 红 溶液后,除去二氧化硫,
46、剩余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则 一定有 CO2存在4某化学小 组拟 采用如下装置 (夹 持和加 热仪 器已略去 )来电 解 饱 和食 盐 水,同 时检验氯 气的氧化性。若 检验氯 气的氧化性, 则 乙装置的 a瓶中溶液可以是_, 对应 的 现 象 为_。淀粉 KI溶液溶液 变为蓝 色 (合理答案即可 )SO2、 H2设计实验验证 猜想 :_。将气体先通入含有少量 KMnO4溶液的甲装置,再通入含有 过量 KMnO4溶液的乙装置,最后用 试 管收集气体,若甲装置中KMnO4溶液褪色,乙装置中 KMnO4溶液 颜 色不 变 , 试 管中收集到气体, 则 气体 为 SO2、 H2的混合物 (答案合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