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40.51MB ,
资源ID:216646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1664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试题)(打包11套).zip)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试题)(打包11套).zip

1、1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集训(七) 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一、选择题读图,回答 13 题。1岩石圈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以下的部分D地壳和软流层2上图中 m、n 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是纵波Bn 是横波Cm 传播速度较快Dn 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是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地球内部的结果,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下面左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右图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读图回答 45 题。4若左图中 a 是 d 的

2、一部分,a 和 b 组成 c,则图中 a、b、c 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2A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C外核、内核、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5右图中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A5 千米 B17 千米C33 千米 D400 千米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 67 题。6图中甲为A地表 B软流层C莫霍面 D古登堡面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

3、读图回答 89 题。8图中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9人类活动作用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3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D北京冬季燃煤导致河流污染胖胖宇航员准备坐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可胖胖宇航员的宇宙飞船坏了,他要穿越地心,到达星球的另一面去寻找新的飞船,如果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1011 题。10在胖胖宇航员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

4、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11胖胖宇航员生活的地球外部圈层中,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A岩石圈 B生物圈C水圈 D大气圈2013 年 4 月 20 日上午 8:02,四川省芦山县发生里氏 7.0 级地震。芦山及雅安震感明显,四川成都等地也有震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13 题。12地震发生时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成都雅安B横波先传播到成都雅安C芦山的居民先感觉到地板水平晃,后感觉到上下颠D芦山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13下面关于芦山地震产生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P 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迅速降低BS 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迅速降低CP 波和 S 波到达莫霍

5、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DP 波和 S 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二、综合题14读以下材料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回答问题。2014 年 10 月 7 日 21 时 49 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 6.6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5.0千米。(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B_,其传播特点是_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2_900 千米_处。(2)图中字母 M、N 线表示的是_不连续面_,其名称分别是_古登堡面_、_莫霍面_。其中 M、N 之间的圈层叫做_地幔_。(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_N_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_地壳_

6、,其主要由_岩石_组成。45考点集训(八) 第二讲 地壳物质组成及地壳物质循环一、选择题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 12 题。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 为沉积岩 BC 为岩浆CD 为岩浆岩 DE 为变质岩2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为冷却凝固作用 B为重熔再生作用C为外力作用 D为变质作用推覆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读某推覆构造示意图(图甲),回答 34 题。3图乙中表示飞来峰岩石形成过程的是Af甲 Ba丙Cd丁 De戊4飞来峰景观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6

7、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地质学家在安徽省天柱山发现了世界上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的花岗岩和丰富的片麻岩、榴辉岩(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地幔之中)使得天柱山一举成为全球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佳地区之一。据此完成 56 题。5天柱山的超高压变质带中主要包含下图中的岩石有A BC D6下列地质现象与使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暴露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A黄山怪石 B汾河谷地C沧海桑田 D东非裂谷花岗岩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建筑材料,下图为“我国花岗岩矿产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 78 题。7花岗岩矿产企业分布最多的四个省区是A甘、鲁、浙、闽 B甘、豫、粤、鲁C疆、黔、闽、鲁

8、 D鲁、苏、宁、闽8有关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含有化石B有可能裸露在地表C由变质作用形成的7D海底几乎都是花岗岩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 910 题。9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A BC D10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带易形成A花岗岩 B大理岩C页岩 D砾岩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表示石灰岩,完成 1113 题。11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沉积岩 B属于变质岩C属于变质岩 D属于沉积岩12关于岩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有可能在其中找到生物化石B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C具有层理构造D具有片理构造13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二、综合题14读

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和“某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今天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称:甲是_岩浆岩(喷出岩)_、乙是_岩浆岩(侵入岩)_、丙是_变质岩_、丁是_沉积岩_。8(2)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判断图中地质作用的方式:_外力作用(或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_、_变质作用_、_重熔再生_。(3)据右侧某地貌景观图,其作用过程是左图中、中的_。15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貌是_沙丘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西北_地区。(2)图中 A 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沉积_岩,判断理由是_具有层理构

10、造_。(3)如果用 C、D 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4)岩石 A、B 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变质_岩。(5)A、C、D 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A_,理由是_。(6)地层 A、B 的形成次序是_。9考点集训(九) 第三讲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地区有一条是板块界线,其所在的位置及其类型正确的是Aa 线所示位置,消亡边界Ba 线所示位置,生长边界Cb 线所示位置,消亡边界Db 线所示位置,生长边界读下图,回答 23 题。2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3在野外考察时,判

11、断丙断层的依据有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断层破碎带 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 B C D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 45 题。4“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105“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右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6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

12、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7M 板块边界类型图示正确的是读徐霞客 5155 岁旅行路线示意图,回答 89 题。8下图为某一地段的地形剖面图,该剖面图的位置是A宜良河池 B长沙南昌C杭州上海 D江阴南昌9对上题图中所示地貌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 1011 题。1110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水库B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C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D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11、为同一条河流,且、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河道比狭窄,位于的上游B处流量一定大

13、于处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下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 1213 题。12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A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D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件13对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使用可以A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B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二、综合题14读下图,完成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的地质作用分析。12(1)分析的地质作用或环境条件:_风力

14、侵蚀、搬运、沉积_;_风力_;_流水_;_(渤海)地壳下陷_。(2)判断 A、B、C 三处的地貌景观或地形区:A_风蚀城堡、戈壁、沙丘_;B_水土流失、沟壑纵横_;C_冲积扇、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_。(3)分析、表示的季节:_冬春_;_夏秋_;_夏秋_。(4)“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帮助黄土高原治理环境,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简要说明这句话的道理。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 1 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图 2),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

15、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13(1)根据资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 10 月到次年 4 月的原因。14考点集训(十) 第四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一、选择题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下图为国家气象局发布的 2015 年 2 月 13 日的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的预报。读图并回答 12 题。1.关于 2 月 13 日烟花爆竹燃放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范围内有极不适宜区域出现B不适宜燃放地区多分布于东部经济地带C成都平原地区较江汉平原更适合燃放烟花爆竹D平原地区的燃放指数普遍比其他地形区要低2爆竹燃放时将释放出大

16、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燃放污染与地形和气象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盆地地形区,气流不易扩散,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严重污染B高压控制区,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容易向外扩散,因此污染较轻C冬天的北方地区,晴朗天气下的晚上比白天燃放更容易造成污染D烟花爆竹的燃放造成的污染与该地风速呈负相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A组成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红外线B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只在夜晚起保温作用15D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短波辐射4金星大气层比地球更为厚重与浓密,主要为二氧化碳所构成。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地球比较A到达地面的较多 B被

17、大气吸收的较少C射向地面的更多 D返回向宇宙的较少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 56 题。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6.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读我国某山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 79 题。167该山可能位于A甘肃省 B河南省C江西省 D福建省8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A该山山顶可能有永久积雪Bl 月份在 400 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C7 月气温递减率 400 米以下最小D海拔 600 米以上 1 月气温递减

18、率远远大于 7 月9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 1011 题。10图中 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11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A1 月 B5 月17C7 月 D10 月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 1213 题。12造成等温线在 D 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13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 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山峰 高原 湖泊 城市A B C D二、综合题1

19、4读图,根据大气热力作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下列问题。(1)地面的主要热源是_A_(填字母),名称是_太阳辐射_。(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_B_(填字母),名称是_地面辐射_。(3)大气产生保温作用的直接因素是_C_(填字母),名称是_大气逆辐射_。(4)在其他天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的原因。15读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1)简述图中 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2)与该大陆西部相比,该地 0等温线的纬度位置偏低,主要原因是什么?19考点集训(十一) 第五讲 大气运动与气压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 1

20、2 题。1.此时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2与地相比,地A此季节气温较高 B气温年较差较小C此季节降水较多 D降水季节变化大3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表示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关于各点的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A高于 B高于C低于 D高于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 45 题。4该月份可能是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5图示区域 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 30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陆差异20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

21、偏弱。下图示意“东亚 19601999 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 67 题。6.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7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 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 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 1 月、7 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 89 题。8导致该大陆 1 月、7 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地形起伏 洋流分布A BC D9a 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

22、下图为某城市 3 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完成 1011 题。2110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工业区 B商业区C住宅区 D公园绿地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桃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 1213 题。12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处为陆风B处盛行上升气流C处风力小于处D处更易形成降水13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二、综合题1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

23、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各题。(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空气上升或下降_同一水平面上的_气压差异_大气_水平运动_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22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向下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向上_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 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BADC

24、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你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15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_,理由是_。(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冰岛)低压_,冰岛的风向是_偏南风_,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逆时针_方向流动。(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23考点集训(十二) 第六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一、选择题据中央气象台 2014 年 11

25、月 8 日预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东北、华北地区将有 56 级大风,气温将下降 810,伴有降雪。据此完成 13 题。1“未来三天”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低气压 D高气压2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是A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好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阴雨天气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好D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阴雨天气3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低温造成冻害 暴雨摧毁房屋 降雪阻塞交通 大风吹散雾霾A BC D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 45 题。4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A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B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C风力较大,风

26、向为东南风D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5此时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B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C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D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24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 67 题。6下列关于两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A 处气压高于 C 处BA 处风力大于 B 处CC 处的降水范围远大于 D 处DB 处气温一般低于 D 处7关于上图两天气系统与我国某地的天气现象,阐述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天气系统比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更易出现雷暴雨天气B我国夏季登陆的台风多与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有关C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多由图乙所示天气系统造成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与图乙天气系统有关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 500 百帕等压面

27、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 89 题。8.重庆 5 500 米高空的风向是A偏东风 25B偏南风C偏西风 D偏北风9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长沙、上海、青岛C昆明、重庆、长沙、台北D台北、长沙、重庆、昆明下图为 2014 年 12 月 3 日至 4 日连续四个时间段(每隔 6 小时)我国的降水范围分布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造成降水分布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准静止锋 D气旋11110E 西侧降水分布变化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人类活动 D太阳辐射下图为浙江某地 11 月 24 日28 日天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213 题。12图

28、示日期内,关于该地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原因正确的是A气温直线下降;受偏南风影响明显B昼夜温差减小;冷锋过境及白昼渐短C最高气温下降;太阳高度角逐渐下降D气温波动下降;太阳辐射日变化及冷锋过境13与 26 日夜间气温较高有关联的是26大气逆辐射强 白天日照时间较长 白昼较前一天长 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多A BC D二、综合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 1821 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日期 18 日 19 日 20 日 21 日平均气温() 2 1 2 4气压(hPa) 1 002 1 004 1 006 1 008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阴转小雨夹雪 小雪渐止转阴到 多云 多云转

29、晴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_冷锋_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四幅图中的_A_(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通常带来_大风、降温、雨雪_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季的_寒潮、沙尘暴、霜冻、雪灾等_(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_冷_气团控制,其中 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_前_;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_D_(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3)2014 年 7 月 18 日至 19 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多地遭受重创。最大风力达 17 级的“威马逊”是 1973 年

30、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四幅图中的_C_(填字母)。“威尔逊”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下图中的_(填数字)。15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 BC 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 A 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从气温、降水和气压三个角度描述 MN 一线天气的变化。27(3)若图中 D 地 1 小时后气温上升,请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28考点集训(十三) 第七讲 气候类型及判读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的相关地理资料,据此,完成 12 题。面积(万平方千米) 26最热月均温() 1629最冷月

31、均温() 58年均温() 1618年降水量(毫米) 1 0001 300无霜期(天) 250350年日照时数(小时) 9001 3001.该地形区属于A华北平原 B鄱阳湖平原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2该地形区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 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A夜晚的气温比白天高,空气中水汽丰富B夜晚的气温比白天低,空气作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下沉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 季 10 月次年 3 月,b 季 69 月)。读图,回答34 题。3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 月至 9 月略多B6 月至

32、 9 月为旱季,10 月至 3 月为雨季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 1 500 毫米以上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4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29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图甲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乙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丙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乙和图丙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完成 57 题。5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6图丙所示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A曲线 B曲线C曲线 D曲线7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地中海气候 B亚

33、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 89 题。8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9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1 月降水量南多北少B7 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下图为某地土壤水分收支情况图,读图完成 1011 题。3010该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11该地农业活动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是A灌溉 B排水C施肥 D保温读某区域图

34、,回答 1213 题。12.图中植被带的界线为下列哪两者的分界线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B高寒草甸、热带草原C热带草原、灌木林 D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13关于该地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东北陡、西南缓B位于板块消亡边缘,形成内部褶皱山脉C河流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水稻和冬小麦是该地主要粮食作物二、综合题14下图表示 3060N 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 A 地的气候类型为_温带季风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_。(2)B、C 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B_;冬雨夏干的气候分布在_C_地区,其形成原因是_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_。(3)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最热月和最冷月的降水量分布图,能够代表字母 D 的是_。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