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六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标志杜甫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展。 有完整理论主张,丰富创作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在现实主义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结、顾况、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等,白成就卓著。,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 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理论 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 第五节 白居易影响,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一、关于新乐府运动的提法 始见胡适白话文学史,建国后各种文学史都认为中唐诗坛存在一场由白居易领导,元稹、张籍、王建等参加的新乐府运动。 不同看法: 1.当时从事新乐府诗创作人很少,时间很短,作品有限,很
2、难说构成一个诗歌运动。 2.“新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概念不科学,内涵外延不确切,很难用这个概念对唐代某一种诗歌运动下一界说分明的定义。 3.“新乐府”与讽谕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讽谕诗具有诸种形式,“新乐府”体只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宜使用“新乐府”的名称。,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从前一般认为: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一次现实主义诗歌潮流。 “新乐府”一名始于白居易。新乐府:相对古题乐府而言,是一种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歌,具有3个特点:1.用新题,2.写时事,3.不必入乐。 始于杜甫,并为元结、顾况等继承,至白居易有意识倡导,元稹等人积极响应,从而掀起了一个有力的新乐府运
3、动,标志着唐代现实主义诗歌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2,二、元结、顾况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人。早岁长安应试不第,和下层有接触。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安史乱起,率领邻里逃难。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曾在鄂北、豫南一带招集义军,抵抗史思明南侵,有战功,官终容管经略史。存诗约70首。 主张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道达情性”(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救世劝俗”(文编序),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崇尚质朴古雅。开白居易诗歌理论先导
4、。,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3,元诗充分体现这种主张。安史乱前,写出许多反映社会腐败和民生疾苦的诗篇,如悯荒诗和系乐府十二首。系乐府十二首中的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直接反映农民生活贫困、流离失所苦况,表达对人民深切同情,抨击封建帝王奢侈淫逸和封建官府对人们残酷压榨。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抱怀中儿,不如山下麂。空念庭前地,化为吏人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一位贫苦的妇女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的痛苦处境和凄惨心情。,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4,安史乱后,批判现实更尖锐,同情人民更深入,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此时重要作品。前者描写战后道
5、州人民生活凄惨,批判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表示宁肯自己违诏待罪受罚也不愿逼迫人民卖儿卖女。这是人民伤亡疲敝的情景: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百姓伤亡病弱,无衣无食,已经不堪其苦,而统治者却仍然催租征税,敲骨吸髓:“邮亭传急符,来往亦相追;更五宽大恩,但有迫促期”。诗人忍无可忍,愿意为民请命,“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5,后者写道: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险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
6、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爱憎分明,义正词严,指斥反动官吏连强盗都不如,表示宁可弃官还乡,决不残害百姓。 两首诗深为杜甫推崇:“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6,元结诗歌大多是古体,尤多五古,不写律诗,力求摆脱声律的束缚,并喜欢学习民歌体。语言通俗易懂,不尚雕琢,极少用典,力求散文化,直述其事。风格质朴古拙,但缺乏文采,韵味不足。 元结还曾编箧中集,收录和他同时的沈千运、孟云卿等7人反映现实的诗歌24首,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7,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曾任著作郎,因海鸥咏讽刺权贵,于贞元
7、五年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归隐茅山,号“华阳真逸”、“华阳山人”。有华阳集3卷。 诗歌主张与元结相近,认为诗歌是“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悲歌序)。 同情民生疾苦。新乐府诗歌不及元结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而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内容上都可取,重在讽刺劝戒,以“愍农”开始,以“怨奢”结束,可窥其用意。,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8,其中囝一章最为有名: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唐代闽中盛行掠卖奴
8、隶野蛮风俗。诗写男童被迫卖为阉奴,倾诉人民痛苦,揭露闽吏罪行。 这13首诗效法诗经“小序” 体例,取首句2字为题,并标明主题,如:“上古,愍农也”,“筑城,刺临戎也”,是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导。大胆使用方言俗语,如诗中的“囝”和“郎罢”,皆为闽地方言,分别称呼子与父。,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9,他还仿古乐府写公子行、弃妇词等,都很有现实意义。其过山农家、听角思妇等小诗,或写景如画,节奏轻快;或抒情沉痛,情味悠长,值得一读。还有学习江南民歌的竹枝词。 与元、顾同时,戎昱、戴叔伦等亦有新题乐府。 三、张籍、王建、元稹和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白居易的好友。与白一样,都是杜诗的继承者。 张
9、籍与王建齐名,二人都创作新题或古题乐府,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颇为接近,并称“张王乐府”。,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0,张籍(766?830?),字文昌,原籍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州县),出身寒微,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初年曾任太常寺太祝,十年后由孟郊介绍与韩愈相识,被举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太和二年任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8卷。 张籍有乐府诗歌七、八十首。古题古意,如妾薄命、采莲曲等;古题今义,如董逃行、筑城词、贾客乐等;有即事明篇,自创新题,如野老歌、促促词等。,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1,同情民生疾苦,如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10、。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常食肉。 诗写出了商人和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筑城词更沉痛: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促迟。来时一年深碛里,尽著短衣渴无水。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揭露统治阶级强迫人民筑城罪行,反映筑城人挨打受饿、劳累而死悲惨命运。,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2,而山头鹿、别离曲、离妇和征妇怨等则描写了妇女的不幸。 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尽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11、 妇女“依倚的子与夫”的命运已经很不幸了,而这位征人妇“夫死战场子在腹”,无依无靠,虽存犹亡,有如“昼烛”。,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3,张籍乐府诗当时很有名。 白居易夜读张籍古乐府:“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何如?六艺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韩愈题张十八所居:“名秩千品后,诗文齐六经。” 乐府诗多用七言歌行体,篇幅不长,喜欢屡换韵脚;长于直叙白描,不事雕琢;主观议论较少,寓主观于客观,让事实说话;有时在末尾以重笔突出主题;语言通俗明晰,但较为凝练精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集)。,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4,绝句时有佳作。秋思
1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通过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的描写,细腻真实地表达了怀念亲人的情感,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王建(766?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门,一生潦倒,最高官为陕州司马,晚年退居咸阳原上,境况贫困。有王司马集。 乐府诗取材较广,如水夫谣、田家行、簇蚕词、当窗织、羽林行、织锦曲等篇,涉及边陲、农村、水夫、渔人、蚕妇、织女以及民间传说、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6,水夫谣: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渺渺。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不复去
13、。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形象、具体地描写了纤夫不堪忍受的痛苦,控诉了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联想:李白丁都护歌。,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7,王建乐府诗的特点与张籍乐府诗相似,简括爽利,很少铺叙与议论,但王建较张籍更具体,描写更细致,意思更含蓄。除乐府诗外,其七古近体也接近元白,而一些五古又接近韩愈、孟郊。 王建宫词百首,流传极广。这是其中的一首: 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好,不知从初学阿谁。 诗歌描写宫女怨情,含蓄有味。,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8,元稹(779831),字微
14、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早年直言敢谏,反对宦官势力,贬江陵士曹参军,后移通州司马。后借助宦官援引,官职不断升迁,做到宰相。死于武昌节度使任上。有元氏长庆集。 元与白友善,诗歌大致相同。其乐府古题序、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序、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等,对新乐府运动有积极影响。元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之一。,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9,作新乐府较白早,代表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又有乐府古题十九首,田家词、织妇词、贾客乐等内容较深刻。田家词: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15、重筑锄犁作斤劚(zhu)。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复,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官家用兵60年,略无喘息,却未能够收复边地,只能给农民带来不尽灾难,充满了农民的怨恨之声。,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20,连昌宫词,是著名长篇叙事诗。 借宫边老人对连昌宫今昔盛衰变化的叙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巨大变化,揭露并抨击安史之乱前朝政腐败,追溯导致祸乱原因,表达对“圣君贤相”清明政治的向往。 此诗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诗采取长恨歌的题材,讽戒之意显著,叙事首尾详尽,布局完整,描写细腻。,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21,悼亡诗与艳情诗尤具特色,细腻生动。元和四年(809), 原配韦丛去
16、世,年仅27岁。遣悲怀: 昔日戏言身后事,而今都到眼前来。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小诗行宫流传很广: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倾诉宫女无穷怨愤之情,寄托深沉盛衰之感,意境深邃,诗味隽永,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并观。 元白诗风相近,但思想艺术,元均逊于白。,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23,李绅(780?846?),字公垂,无锡人,元白好友。元白提倡新乐府前,即写新题乐府二十首,对元白发生影响,促进他们写新乐府,惜诗不传。但悯农后世传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
17、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剥削之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稼穑之艰 饱含对农民深切同情。尽管诗没有编入乐府诗集,算不上乐府诗,却充分体现新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第一节复习思考题,1.概念:新乐府;新乐府运动 2.分析:张籍秋思;李绅悯农。,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号香山居士。 思想以儒为主,兼有释道。“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与元九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支其配政治态度和创作方向。
18、思想、创作以44岁贬江州为界,分“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两期。,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2,白诞生在河南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庭,祖、父皆明经出身,母粗通诗书。聪明过人,自幼苦读诗书。为避战乱,11岁随父到越中,生活颠沛困苦。 29岁考取进士,进入仕途,先后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仕途一帆风顺,政治态度十分积极。元和初,与元稹“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写成策林75篇,针对社会时弊,陈述改革政见,为民请命。 任左拾遗3年里,利用谏官之便,累次上言规劝皇帝体恤民情,革除弊政,用诗配合斗争,凡“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创作大量政治讽谕诗,使统治者“变色”、“扼腕”、“切齿”的秦中吟和新
19、乐府等就产生在这一时期。,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3,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他上书请捕杀刺客,以肃法纪。权贵早即恨其正直敢言,借口他此时非谏官,越位上书与法令不合,造谣中伤,于是被贬江州司马。 江州之贬,打击沉重,是人生重大转折点,从此 “穷则独善其身”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为避免卷入牛李党争,选择中隐道路,屡求外任。曾任杭州、苏州太守,同情人民疾苦,有政绩,受到人民爱戴,如兴修水利,引湖水灌田。 致仕后请求归隐,在洛阳18年,修香山寺,号香山居士。受佛老思想影响,妥协消极,乐天知命,大量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讽谕诗。,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5,会
20、昌六年(846)八月卒于洛阳,年75岁,葬龙门山。 后期由“兼济”走向“独善”,但仍未忘民生疾苦,尽力为百姓做好事,绝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始终保持了自己洁白品格,仍值得人民尊敬。 有白氏长庆集,由元稹和他先后编定,存诗2806首。,第二节复习思考题,1.了解白居易生平。 2.了解白居易思想。,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理论,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理论1,他继承发扬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精神,汲取前人成果,建立了较系统的诗歌理论。见于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68、69)等。其中与元九书最为系统全面,是他诗歌理论的纲领。 一、诗与政治。 认为诗必须为政治服务。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与元九书),诗则是最能够
21、帮助帝王感化民心,治理天下的,诗必须肩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大力推崇周代的采诗“以观得失”的制度,希望通过诗而使下情上达。新乐府序提出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进步主张,使诗与政治关系更为密切,更有利于诗为政治斗争服务。,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理论3,二、诗与现实。 认为诗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69采诗)“事”,就是社会现实,指与国家人民有关的社会事件, “一吟悲一事”(伤唐衢)和“因直歌其事”(秦中吟)。“事”触动人的感情,才能
22、形成诗,时代盛衰和社会好坏,都可从诗中反映出来。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口号,为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做出了贡献。 反映现实,最重要的是暴露黑暗面,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强调诗反映人民痛苦,批评时政弊端。,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理论5,三、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强调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以果木成长为喻形象而系统地提出诗歌四要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义”为重要。
23、 强调形式通俗,语言浅易,“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新乐府序)。反对离开内容追求“宫律高”、“文字奇”,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相适应。,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理论6,其诗歌理论具有进步意义,尤其是强调以诗歌来批评时政之得失,反映民生之疾苦,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重要贡献,是前代诗人所不可想象的。 局限性,偏颇处:过火强调诗歌的功利和实用,显得狭窄。如过分地强调了诗歌的政治功用,限制了诗歌的发展;过分地突出了诗歌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忽略了诗歌完美的艺术形式。,第三节复习思考题,说明白居易诗歌理论。,第四节 白
24、居易诗歌创作,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白居易,唐代诗人中诗作最多。 他把自己51岁以前1300多首诗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4类。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比兴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饱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划分标准不统一,前3类内容,后1类形式,不够理想。晚年将51岁后诗只分“格诗”“律诗”。,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2,讽谕诗成就较高,自己也
25、很重视。 以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为代表。早年“兼济之志”的体现,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实践,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度的人民性。 1.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观刈麦写一个贫妇人,粮食都被官家敛去充了租税,不得不在烈日炎炎下拾取田里是遗穗充饥。 杜陵叟:“岁种薄田一顷余”老翁虽然连遭自然灾害,颗粒未收,官家仍“急敛暴征”,只得“典桑卖地纳官租”。激怒了诗人:“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3,采地黄者:农民春汉年荒衣食无着,只得到野地采地黄给“朱门家”、“白面郎”喂马,换取一点粮食充饥。“愿易残马粟,救此苦肠饥”,人竟然不如马,
26、社会何等不公平! 重赋:愤怒控诉统治阶级榨取人民血汗暴行:“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2.暴露贵族荒淫奢侈。 轻肥写统治者宴会:“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食尽山珍海味,吸干民脂民膏,脑满肠肥,骄奢已极。,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4,红线毯对统治阶级的挥霍浪费表示无比愤慨。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余丈,红线织成可殿铺。采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
27、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多丝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5,3. 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 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议婚、陵园妾、昭君怨等,都是千百万受压迫妇女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血泪控诉。“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后宫词),对那些被迫断送青春和幸福的宫女尤其同情。 上阳白发人最有典型意义,通过一位终生被禁锢的老宫女的不幸命运,揭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摧残无辜女性的罪行,如泣如诉,凄楚动人。中国诗歌史上,写宫怨的诗篇不可胜举,如此生动而深刻,确属寥寥。,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6,4. 揭露边防将帅拥兵自困,不
28、忍恢复或昏庸暴虐,表达爱国思想。 西凉伎、城盐州和缚戎人等。 基于对人民疾苦同情,对统治者无限扩边战争则表示极端愤慨。新丰折臂翁通过一个老翁为了避免兵役而将自己手臂锤折的惨痛故事,表现了穷兵黩武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和无限痛苦。 有的作品针对当时社会不正习俗而发:海漫漫、时事装、五弦弹等,或讽刺统治者迷信神仙道教,或讽刺当时妖艳装束,或讽刺当时流行的一些具有凄惨之声的乐曲,亦值得一读。,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7,讽谕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主题的专一性。 “一吟悲一事”,即只写一件事,反映一个问题,不节外生枝,旁涉他事,内容集中,主题明确,一眼即能看出美刺目的。 为突出主题,“首句标其目,卒
29、章显其志”。新乐府5效法诗经,首句为题,题下小序注明主旨,如杜陵叟下注“伤农夫之困也”;结尾作重点突出,讽刺效果更为强烈。运用一二警句统摄全篇,言浅意深,平中见奇。,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8,第二,事件的典型性。 选材真实,用典型化方法,以艺术形象揭示本质。 1. 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高度概括,以小见大、窥斑知豹。 中唐“宫市”,“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韩愈顺宗实录),皇帝派太监到市买物,随便勒索、劫夺。新唐书卷25:“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下层人民倍受其害。卖炭翁便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其罪恶。 “进奉”也是中唐的一大弊政,有所谓“日进”、“月进”形形色色名
30、目,红线毯一首便将其本质暴露无遗。,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9,2.运用鲜明对比。 把统治者荒淫奢侈渲染到极点,结尾引入对人民疾苦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跌宕,增强批判力度。 歌舞先尽情描摹统治者的开怀痛饮,纸醉金迷,结尾却翻出“岂知阌(wen)乡狱,中有冻死囚” 2句; 轻肥写尽了统治者宴酣的骄奢,却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煞尾。 深刻揭示了阶级对立、贫富不均的本质。 3.叙事和议论结合,很多议论非常精辟,画龙点睛。 红线毯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之后,作者仿佛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提出正义的诘责,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0,第三,形象的鲜明性。 1.简练生动的外貌描写和细致
31、入微的心理刻画。 卖炭老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年迈、善良和勤劳的炭工形象,跃然纸上。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展示老人复杂矛盾心理。 上阳白发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红”“白”、“新”“老”对比,多年倍受精神折磨的老年宫女形象呼之欲出。 写新丰折臂翁,“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喜”字揭示了他极其痛苦深沉的心理。 2.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新丰折臂翁为逃避兵役,“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细节反映了老人矛盾心理,使人物性格更突出,揭露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1,第五,语言的通俗性。 白诗向来平易浅切,传“白诗解妪”,讽
32、谕诗则更朴素明白,通俗浅显。善引口语入诗, “天下俚语被乐天道尽”(王安石语)。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至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装”。 白诗流传广远,与此不无关系。,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2,讽谕诗不足: 和答诗十首序自谓:“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 前者就内容言,指表达不含蓄;后者就语言言,指语言运用不简练。 缺乏韵味隽永,含蓄蕴藉,往往开门见山,一竿子到底,直来直去,略无隐讳,太
33、露、太尽。有时议论过多,议论的尾巴如画蛇添足,或过于生硬,流于说教。有的用语俗浅,一览无余,略无余韵,缺乏艺术魅力。,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3,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著名。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诗人35岁。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主题: 1.政治主题说:批判和讽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荒淫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2.爱情主题说:歌颂李杨的坚贞爱情,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 3.双重主题说:兼有政治和爱情主题,既有对荒淫误国的批判,也有对爱情悲剧的同情。 复杂之因:时代、阶级和作者认识的局限;李杨爱情故事的特殊性;民间流传带来的不同观念;诗无达诂。,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4,长恨歌暴
34、露批判和同情歌颂同在。 诗分两部分。前部分写长恨之因,对玄宗纵情误国和贵妃侍宠致乱作讽刺批评。玄宗“重色思倾国”,一旦寻得贵妃,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贵妃则“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不仅她娇媚侍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直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才“惊破霓裳羽衣曲”。 后部分突出长恨本身,着重描写李杨生离死别相思之情,对李杨爱情予以歌颂,对悲剧结局寄寓同情。 同情多于批判,惋惜胜过谴责。,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5,长恨歌艺术成就: 1.构思精巧,具有曲折离奇、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前部分基本依照历史真实的
35、情况描写,具有现实意义,后部分驰骋想象,进行艺术虚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精细地描绘出人物外在特点,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着力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对明皇,主要突出早先耽乐误国和晚来对杨的苦苦相思;对贵妃,则着重描绘美丽风姿和身登仙界后依然对李忠贞不渝。 外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6,内心: “西殿萤飞思悄然”等句,写明皇从傍晚到入夜、夜深、黎明、清晨的心理活动;“蜀江水碧蜀山青”诸句,触景生情,展示玄宗悲伤凄楚心境。 “闻到汉家天子使” 诸句写贵妃震惊、激动、惶惑、急切
36、、悲楚、委屈、郁积等诸般感触,感人至深。 3.情致缠绵悱恻,抒情气氛浓郁,描写细腻入微,生动逼真。 4.语言流畅自如,音节优美和谐,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生动形象,神情毕现。 因此时称“元和体”,被誉为“千字律诗”。辑评。,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7,琵琶行。白居易被贬江州次年所写。描写琵琶女高超演奏技巧,叙述琵琶女沦落身世,寄寓自己政治遭受打击,为自己无辜被贬鸣不平。 思想意义:两个人物: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长安倡女,遭谗受贬、谪居江州的朝廷命官。 他们的身世遭遇,体现着深刻的
37、社会内容。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人格受到歧视,而作为生活最底层的妓女,更是身心遭受摧残。诗人以真挚的感情,写出了琵琶女的痛苦和不幸,哀伤和凄怨,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罪恶。诗人的洁白受冤,无辜被贬,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压抑人才、摧残理想的本质。诗篇写出了他们的不幸,道出了他们的不平。,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8,琵琶行艺术成就: 1.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气氛渲染抒情叙事,并使之融为一体。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凄清冷寂景象烘托难以割舍的别情,这又为琵琶女出场作必要铺垫。 2.善于捕捉代表性细节,以简练的语言把人物情态和心理形象描绘出来,深刻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逢琵
38、琶女:“忽闻水上琵琶声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急急以求与默默以待,频频呼喊与迟迟而出的对比描写中,表现诗人的仰慕之情和琵琶女身怀沦落之感而又不卑不亢的特点,展示双方不同心理和鲜明个性。,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19,3.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送客闻琵琶声访琵琶女高超演奏技巧凄凉身世诗人迁谪之感,意脉贯穿,过度自然,曲折生动而又有条不紊。 4.独具特色的音乐描写。 五光十色、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从前描写音乐的诗歌,一般都很简单,方法单调,艺术技巧不高。而琵琶行则生动细腻,声情并茂。,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20,(1)精妙的比喻。 “急雨”乐声繁密, “私语”乐声轻幽, “莺语”、“
39、泉流”圆转入微, “银瓶破”、“水浆迸”、“铁骑突”、“刀枪鸣”乐声激昂雄壮, “大珠小珠落玉盘”乐声圆润,无不精妙绝伦。 (2)侧面烘托,突出音乐效果。 开头:“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惊人 中间:“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迷人 结尾:“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感人 由浅入深,层层逼近。 (3)音乐饱含深沉情感。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声是琵琶女的心曲,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21,(4)演奏指法描写具体。“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放拨插弦中”, (5)并不一味写“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0、以无写有,以静衬动,耐人寻味。高妙处:无之美;两次高潮中暂歇;情的力量。 (6)音乐对比因素刻画。如高低、粗细、重轻、缓急、滑涩、断续等,极富层次感。 (7)演奏者和听众交流,把音乐表现得真切动人。 (8)以音乐化语言来描绘音乐,运用叠字、反复、双声、叠韵、顶真等修辞。 清方扶南:“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22,闲适诗和杂律诗。 或流露“知足保和”、“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或宣扬佛老,感叹人生无常,追求及时行乐,或流连风光,或往复酬唱,内容可取者不多。 但不乏抒情写景佳作,钱塘湖春行、西湖晚归
41、、暮江吟、问刘十九等,历来脍炙人口。 赋得古原草送别尤为卓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以小草状离情,意味深长,“野火” 2句写出小草强大生命力,显示友谊的真挚久远,蕴涵深刻哲理,是千古名句。,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23,钱塘湖春行描写杭州西湖风光: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紧扣“春行”二字展开,信马而游,以“行”为构思脉络,选取早“春”景物,勾勒出西湖早春图,分外动人。在于盎然春意中,融合着诗人清新明快、骀荡欢跃的
42、感受。,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创作24,这是春题湖上也是一首好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比喻精妙,令人过目难忘。,第四节复习思考题,1.白诗分类。 2.分析: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第五节 白居易影响,第五节 白居易影响1,白居易影响深远。 一、他继承从诗经到杜甫的写实传统,有意识地进行新乐府诗歌的创作,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新乐府运动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 较早写新乐府诗的李绅和元稹,受到其影响。“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自注:“元九向江陵日
43、,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后格变。”“李十二尝自负歌行,近见予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因受其影响启发,“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序)。 二、在白诗通俗化影响下,在当时及以后造成一个浅切的诗派,宋初有以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第五节 白居易影响2,三、白诗雅俗共赏,流传中外,对诗发展影响广泛。 “未容寄与微之去,已被人传到越州”(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由城市到乡村,由贵族到下层,广泛传诵。与元九书:“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吟仆诗者。” 长恨歌、琵琶行影响广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乐天)。为戏剧提供题材。长恨歌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残),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屠隆彩毫记等。琵琶行马致远青衫泪,蒋士铨四弦秋。 从晚唐皮日休到宋代王禹偁、梅尧臣、张耒、陆游,晚清黄遵宪,对白诗现实主义精神,都有所继承。,第五节 白居易影响3,四、白诗在唐代即有国际声誉,日本、新罗等都视为珍宝。 当时许多外国人都来争购缮写白诗。元稹百氏长庆集序:“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辨别之。”明陈继儒太平清话:“白居易讽谏集,契丹主素以本国字译出,诏蕃臣读之。” 至今,研究白诗风气在日本等国仍未间断。,第五节复习思考题,了解白居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