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砌 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摘要: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尤其是粘土砖房屋居多。房屋受损时,首先以墙体开裂的形式出现。砌体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节能环保高质高效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用于承重和围护作用的建筑材料起着主导作用。如何控制砌体结构裂缝成为设计和施工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关键词:裂缝;危害;措施一、 裂缝的性质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 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
2、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三是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干缩裂缝:烧结土砖,包括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 28d 能完成 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
3、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 80%左右。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二、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砌体
4、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 ,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三、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本人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
5、列措施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 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 12m 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 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 第 5.3.2 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竖向控制缝,对 3
6、 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 3 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 1-2 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控制缝的间距,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 6mm;对无洞墙体不大于 8m 及墙高的 3 倍;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 4.5m;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长期以来住房,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会进一步提高,对砌体裂缝的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会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