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79MB ,
资源ID:2120097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1200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永城市呼庄村丧仪音乐研究_刘慕欣容.pdf)为本站会员(学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永城市呼庄村丧仪音乐研究_刘慕欣容.pdf

1、80大众文艺丧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死生为大,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生死的民族,生活中体现对于生命的敬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1关于丧葬,各地风俗不尽一样,但表达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大体相同,都是悼念老人功德、祈祷先人来世幸福,是一种孝行。据说这种习俗是周公制礼后,孔夫子加以完善,一直传承至今,是每一个家庭都躲不开离不了的大事。几千年的丧葬习俗发展可谓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还融合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成了一种文化深植在中国人的内心。丧礼又叫凶礼,为中华传统五礼之一,主要表现形式为包括死者亲属、好友、邻居等为纪念、哀悼等所做的礼仪,也包含殡葬奠基等内容

2、。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差别,尤其是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自古以来各地丧葬仪礼都不尽相同,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一般均有音乐相伴相随。2一、永城市概述及丧葬仪式简介永城市,明代属归德府,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199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为商丘市代管的县级城市,永城的东、西、南、北分别与萧县、夏邑县、濉溪县和砀山县、萧县、濉溪县毗邻,连接河南省与安徽省,历来属于要塞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得永城市集聚了多元民俗艺术和文化文明,历史底蕴深厚,音乐文化博大,甚至还保留着一些被现代社会冲击而不断“边缘化”的传统音乐文化

3、,其婚丧音乐也表现出广泛的流传性和较强的生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土葬之制,源于上古。起初人去世之后,葬之野外,身上厚厚的盖一层柴草,及至殷商时期,死人以平墓埋之,不垒坟堆;到了周代,土葬不仅有了坟堆,而且更加讲究礼仪。永城民间土葬仪礼从周礼发展而来,既讲究烦琐、奢靡的仪式和礼节,又充满着传统的地方特色。3近代以来,尤其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仪式和礼节逐渐由繁到简,特别是其中传统特色的内容大多也渐被革除,但至今民间所行土葬仪礼仍未彻底摆脱旧仪礼的藩篱。50年代农业合作化以前,永城民间土葬墓制多为聚族而立,各姓宗族都有自己固定的坟茔。埋葬始祖、高祖之地,称“祖坟”“老坟”;埋葬近亲长辈之地则直

4、称“坟地”。农业合作化以后,族墓制逐渐发生变化,60年代中期大多为村、队之公墓所取代,亡者入公墓,一般不按宗族辈分排列,多以一家为单位入墓。8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族墓制又有复出之势。为了解掌握永城地区丧仪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独有风格,笔者深入永城市呼庄村进行详细的田野调查。通过现场了解和走访询问,笔者感受到,豫东丧葬习俗虽然在封建社会有着浓厚的传统特色,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减去了不少烦琐的内容,逐渐开始与现代文明接轨,越来越适应当代生活节奏。如公墓的建立、推行火葬、简化丧葬仪程,都是适应现代生活的一种改变取向,也反映了丧仪音乐表达内容和形式风格的变化调整。二、永

5、城市呼庄村丧葬仪式音乐分析永城市呼庄村的丧葬仪式,有着比较典型的豫东地区特点,周期长、流程多、环节密,一般亡者去世的第一天清晨,家属把亡者的尸体送到殡仪馆冷冻,待放至第二天河南省永城市呼庄村丧仪音乐研究刘慕欣容(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在我国众多的民俗仪式活动中,丧葬活动是最为庄严而隆重的活动,是凸显“孝”的综合性民俗。音乐在丧葬文化中贯穿始终,音乐的社会性和功能性在这一民俗活动中体现最充分,是丧葬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丧葬仪式所用的音乐,既是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研究对象。关键词:河南永城;丧葬音乐;音乐文化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6、编号:1007-5828(2023)13-0080-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3.027 音乐理论81大众文艺上午进行火化,回家后准备亡者的灵堂、灵牌和灵位。第一天中午时分,亡者的直系亲属通知亲朋好友亡者去世的消息并准备前来吊唁,除了通知亲朋好友之外还要找丧礼中需要的主持和响器队以及做大锅饭的厨师。第二天早上亡者的尸体火化后,亡者家属把骨灰盒带回家中,在下午开始丧礼仪式。丧礼共持续两天,时间从亡者去世的第二天傍晚开始至第三天下午结束,笔者主要从仪式音乐角度,对永城呼庄村丧礼仪式的环节特点进行了解探究。(一)响器班的构成在侯玲乡呼庄村的丧礼仪式中

7、,响器队是由4种乐器组成:唢呐(主要吹奏乐器)、笙(伴奏乐器)、锣(负责打节奏)、镲(负责打节奏)。响器队的成员都是呼庄村里的男性农民,他们的年龄由30岁至50岁不等,响器表演是他们的业余爱好。由于村里的红白喜事都需要请响器队表演,所以吹响器也是他们多年来的谋生手段之一。在丧礼仪式中,除了响器队以外还有一位主持,主持负责丧礼中需要的所有礼节。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吹管乐器,流行广泛,表演技巧十分丰富。在演奏中,它独特的发音彰显出开朗豪放、嘹亮高亢的特点,特别是其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风格伸手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民间活动中具有较多使用场景,尤其存在于婚丧嫁娶等仪式。在搭配其他乐器联合演奏中,可以

8、更好呈现乐曲的完整度、融合性和流畅感。丧葬仪式中使用的唢呐为中唢呐,音量介于大唢呐和小唢呐之间,音色比较柔和。(二)响器班演奏的乐曲分析在刘氏丧礼仪式中共使用了三首曲目,分别是孟姜女迎客曲(I)迎客曲(II),在刘氏去世的第二天傍晚,演奏了孟姜女,在两次迎客时分别演奏了迎客曲(I)和迎客曲(II)。在下葬的去程中演奏迎客曲(I),下葬回程时演奏迎客曲(II)。在这些曲目中,迎客曲(II)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本丧葬仪式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乐曲。本文将从微观至宏观层面对迎客曲II进行深入分析。1.带腔的音“带腔的音”简称“腔音”。指的是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具有独特审美

9、意蕴的音成分的某种变化。丧葬仪式中所演奏的迎客曲(),是从丧礼的悲伤情感表现意图出发,主奏乐器唢呐在音色的变化上模仿人声的哭泣和呐喊,音高和力度的变化明显,以及“声无定点”的“摇声”。2.音高的变化乐曲迎客曲()音高变化幅度比较大,开头句子中从低音sol、la、sol直接跳到中音mi和高音dol,使得唢呐和笙在音高上形成对话的形式,在音色上也产生鲜明的对比。从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意蕴来看,情感表达方式比较朴质率真。3.音色和力度的变化迎客曲()在音色方面,主要有直音与颤音、复音与单音等变化。唢呐在长音处会使用颤音的处理方式,以模拟人声的哭泣,长音的处理在力度上也是由弱渐强。曲中的复音也较多,如谱

10、例中23-24小节不仅在音色上形成了层次的对比,而且在力度上也形成强弱的变化。4.三音列构成迎客曲()属于复合性三音列曲目,将大音列、超宽音列、近音列、小近音列和窄音列分开和混融使用。迎客曲()属于音乐色彩类典型三音列,表现了悲伤和痛苦的情感色彩。旋律中的情调深沉、沉厚、高亢、激昂,以近音列和窄音列的旋律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相结合的节奏以及大附点节奏为特点的音乐素材在全曲中既有联系又有展开,形成一气呵成、贯穿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近音列在全曲的86小节中占31小节,居首要地位;窄音列占29小节,居第二位;近音列、窄音列二者的混融占16小节;宽音列、窄音列二者的混融占8小节;近音列、超宽音列二

11、者的混融占6小节;窄音列、超宽音列的混融占6小节;近音列、宽音列二者的混融占5小节;近音列、小音列二者的混融占2小节;大音列、宽音列二者的混融占1小节。5.腔韵构成迎客曲()中的腔韵活动在中音dol-sol之间,属于低韵,旋律低回委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深切的怨诉 音乐理论82大众文艺情绪。节奏型为紧松和紧松松。每一腔句的落音都在主音(dol)或徵音(sol)。腔韵在乐句中所占的篇幅规模为2小节或3小节。6.乐段结构迎客曲()为展衍式九句体乐段,各乐句之间是自由引申方式进行发展的,眼起板落,乐句为多句体。各乐句之间通过休止符和全音符长音进行连接,每个乐句都以主音或徵音做结束音。由于乐句之间有“鱼

12、咬尾”或“连环扣”等手法的运用,所以各乐句之间的引申发展显得顺畅自然,联系紧密。全曲以第一乐句(4-8小节)中的(mi-dol-re-mi)为基础,对全曲乐句进行引申、扩展;第二乐句(12-17小节)、第五乐句(40-48小节)和第九乐句(77-82小节)后半部分都为变化重复(mi-mi-re-mi-re-dol);第三乐句(20-27小节)结尾“sol-la-dol”与第四乐句(28-36小节)开头“la-dol-re”之间运用“鱼咬尾”手法进行连接;第四乐句(28-36小节)与第七乐句(59-67小节)的前两小节都是以“la-dol-re-mi-dol-re”开头,为“同头变尾”的手法;第

13、六乐句(51-58小节)结尾的 la-re-dol”与第七乐句(59-67小节)开头的“la-dol-re”运用“连环扣”手法;第五乐句(40-48小节)与第九乐句(77-86小节)的最后两小节都以“mi-la-sol”结尾,为“同尾变头”的手法;第八乐句(71-75小节)是对第一句中的元素(dol-re-mi)做了整体的扩充和变化手法,全句由(dol-re-mi)组成。迎客曲()的曲式结构:A(a5+b6+c8)+B(d9+e9+f8)+B1(d19+g5+h8)+尾声。该曲由三个乐段构成,为贯穿发展式三段体结构。全曲以第一乐段第一乐句中的fa-sol-la为基础;第二乐段由3个乐句组成,是

14、第一乐段音乐素材的变化和引申,第一句和第一段最后一句以“鱼咬尾”的手法引申出第二段乐句的变化发展。第二句是第一段第二句的引申扩充(同尾);第三乐段由3个乐句组成,第一句是第二乐段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同头+同尾),第二句是对全曲音乐素材fa-sol-la的变化扩充,第三句是第二段第二句的变化引申(同尾)。三、小结:永城丧仪音乐的文化意义诠释河南省永城市呼庄村的丧葬仪式及其音乐,传递着当地人的生死观,延续了古代的凶礼仪式,也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变迁,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据史料考证,从周代一直到近现代,我国丧礼的传承没有中断过,而且丧仪的基本程序也大体未变,对于中华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

15、用。4换言之,流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丧葬仪式可以说是直贯古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底色的内容之一,也成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承载。对待生死,人们往往讳莫如深,但与此同时,死亡又以其神秘感引领人们探索未知的本初力量。5人们往往一边担心自己会被深渊所吞噬,另一边又克制不住对深渊的好奇,所以对待丧葬仪式,人们总是抱着好奇又惧怕的态度,也侧面表达出一种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在丧葬仪式及其音乐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贯穿的地方风俗和传统文化。“礼”是儒家的核心话题之一,历朝历代均甚重其用,延续至今其内在思想已经深入传统社会之表里。众所周知,跪拜礼是汉民族几千年来的重要礼节,豫东农村丧葬中要行跪拜礼和鞠躬礼

16、,这个礼节在其他汉民族丧葬习俗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到了今天,跪拜礼一般局限于死者的直系亲属,譬如限于男性直系亲属,女性直系亲属一般不跪拜。外来吊唁的直系男性亲戚要行跪拜礼,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一般都是行三鞠躬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精神的洗礼,人们普遍觉得丧葬应该节俭,不能铺张浪费,这样的共识已经形成且具有较大的约束力。同时,客观上随着土地的减少、耕地的宝贵,我们也确实应该对适时传统土葬进行改革,并逐渐简化遗体告别仪式,让丧葬仪式既能够满足人们表达哀思的基本诉求,也能够更好适应客观条件和现实需要。古语言:“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音乐具有教化人心的功能,殡葬音乐

17、同时如此,它对人们进行教育和熏陶,中国传统的殡葬音乐中大量存在着倡导孝道、人生短暂、万事随缘等思想,也大都是通过演唱一些殡葬乐曲时体现出来的。这些有关殡葬的观念和音乐行为在最初被设计出来时都是有“意义”的,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追求人生的永恒和孝道、对先人的报恩心理等。6丧葬仪式及其音乐最终目的指向仍是生者,丧仪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研究丧仪音乐,不仅是对曲艺进行技术分析,更多是传载和表达仪式背后人们的心理情感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亘古流传的精神内核,更好找到凝聚民族力量的现实因素。参考文献:1张裕涵.唐代丧葬仪式演艺用乐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03).2田宇.“仪式的尽头”丧葬音乐的功能延伸及美学审视J.音乐时空,2015(14).3王星虎.丧葬习俗与共同体意识:从传统中寻找文化活力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04).4李璐彤.论仪式音乐在丧葬礼俗活动中的功能体现以杨小班鼓吹乐棚为例J.当代音乐,2017(17).5李璐彤.论丧葬礼俗中杨小班鼓吹乐棚的符号象征性J.当代音乐,2017(09).6刘杉.豫北新乡地区丧葬礼俗中的“跑灵”仪式研究“跑祭”仪式的队形变化J.通俗歌曲,2016(07).作者简介:刘慕欣容(1993.0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21级在读研究生,专业: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理论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