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147KB ,
资源ID:210087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1008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发展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发展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研究报告.doc

1、关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发展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研究报告关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发展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研究报告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 年 12 月 8 日)党的十八大规划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要“争当云南三个发展火车头、争做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争取新地位,力争到 2017 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增强昆明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在谋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征途中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所

2、作为的一项重要课题。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 “十一五”以来,昆明牢固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支柱优势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但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级不高,支撑能力不强,仍是制约昆明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昆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优势,加快构筑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低碳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条件(一)发展现状截至 2011 年,全市工业

3、企业达 14663 户,其中规模以上 773 户,涵盖工业35 个大类,127 个中类,212 个小类。2011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2856.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589.10 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八百亿元达 848.9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98.22 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达 833.8%,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7%;规模以上工业上缴税金 242 亿元,占财政收入的 34.6%。2011 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工业企业 307 户,其中 5 亿元以上企业 77 户,10 亿元以上企业 43 户,50 亿元以上企业 5 户,100

4、 亿元以上企业 4 户。经过多年发展,昆明工业基本形成烟草及配套、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能源、食品、建材等八大重点产业。2011 年,八大重点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13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 87.8%。其中,烟草、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成为昆明工业支柱产业。烟草及配套。围绕云南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发展已形成从烟草种植复烤卷烟加工包装印刷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11 年全市累计生产卷烟 170.9 万箱,实现工业总产值 278.94 亿元、工业增加值 200.7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 28.7%。冶金产业。主要包括钢铁和有色两大行业,2011 年实现工

5、业总产值791 亿元、工业增加值 86.1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 12.37%。其中,钢铁企业8 户,2011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25.1 亿元、增加值 28.55 亿元,产品体系覆盖热轧带肋钢筋、高速线材、中小型材、热轧和冷轧钢板及钢带、镀锌钢板带、彩涂钢板带,现已形成昆钢及安宁永昌钢铁等龙头企业。有色冶金主要为铜、铝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稀贵金属加工业,2011 年有色冶金规模以上企业 50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565.53 亿元,增加值 57.77 亿元,主要产品有精炼铜、原铝、锌、镍、黄金、白银、铜材、铝材,贵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全国第一,现已形成云铜集团、云铝股份、贵研铂业、云南锗业、

6、云南黄金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化工产业。形成以传统磷、盐、煤、钛化工为主体,包括无机化学品、化肥、农药、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树脂、橡胶加工的产业体系。2011 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 111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400.51 亿元、增加值 102.57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 14.69%。依托丰富磷矿资源,推进矿电结合、矿化结合,磷化工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和以云天化为主体的国家高浓度磷复肥基地,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规模达 500 万吨/年;初步建成富民、禄劝钛产业基地,钛白粉生产能力达 10 万吨/年,高端钛白

7、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装备制造业。昆明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发展形成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精密机床、电力装备、烟草机械、光学仪器、铁路养护机械、柴油发动机等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87 户,2011 年实现工业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80.1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 11.5%,占全省装备工业的 67.2%。现已形成昆明中铁、昆机股份、云内动力、CY 集团、昆钢重装、昆电缆、昆电机、云变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生物及医药。形成以生物资源开发、中成药、化学药等主体的产业体系。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户,

8、2011 年累计生产化学药品原药 1114 吨,中成药15053 吨,实现工业产值 101.47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4.9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 5%。云南白药、昆明制药、积大制药、圣火药业、龙津药业、生物谷灯盏花等 10 余户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拥有地方特色的三七系列、天麻系列、板蓝根系列、灯盏花系列、丹参系列等一批云药知名品牌及优势产品。食品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三大行业。2011 年,食品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102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144.4 亿元、工业增加值 50.32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 5.2%。建材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建材产

9、业以新型干法水泥为龙头,涵盖墙体材料、建筑陶瓷、平板玻璃、建筑石材、防水材料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宜良红狮、昆钢嘉华、拉法基瑞安、中建材等水泥龙头企业,初步建成石林、安宁等石材加工基地。2011 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82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93亿元、工业增加值 25.53 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 3.66%。电子信息产业。昆明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缓慢,初步形成以红外及微光夜视、光电子信息材料、太阳能电池、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通讯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金融电子、光伏电子、自动化设备和半导体材料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1 年,共有电子信息企业116 户(其中

10、,电子信息制造业 15 户,软件企业 101 户)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 亿元,占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的 94.6%。非烟轻工。轻工产业包括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包装业、塑料制品业及小五金等多个行业。2011 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轻工企业 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 70.45 亿元,同比上年增长 1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实现工业增加值 26.07 亿元,同比上年增长 1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7%。能源产业。昆明现有能源种类有煤炭、火电、小水电、人工煤气等。煤炭主要集中于宜良、石林、寻甸

11、、嵩明等 4 个县,已探明资源储量 9.23 亿吨,占云南省煤炭储量 3.3%;有火电厂 3 座,分别为阳宗海电厂、昆明二电厂、南磷集团自备电厂,总装机 170 万千瓦;水电有可开发资源约 130 万千瓦,人工煤气年产量 1.8 亿立方米。全市煤炭产量约 500 万吨、发电约 100 多亿度。2011 年,能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46.4 亿元。(二)存在问题“十一五”以来,昆明工业发展和产业培育在不断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深层次矛盾,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总量规模不大。 “十一五”期间,昆明工业增加值由 386.43 亿元增加到 709.62 亿元,年均增长 13.6%,规

12、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4.7%, “十二五”头两年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16.6%和 15%以上。但与长沙、成都等前位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并被合肥、南昌先后超越,在全国 27 个省会城市(不包括直辖市)工业总量排名中,昆明从 2006 年的 15 位下滑至 2011 年的 17 位,工业总量相当于苏州的 11.5%、成都的 31.9%、合肥的 54.4%、西安的 71.36%。工业投资不足。 “十一五”期间,昆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431 亿元,同期长沙市 2392 亿元、成都市 4776 亿元、合肥市 2826 亿元,分别是昆明的1.67、3.34、1.98 倍。2011 年昆明工业固定资

13、产投资总量 608 亿元,只相当于成都的 36%、合肥的 45%、长沙的 60%。水泥、焦炭、钢铁、磷肥等资源型产业过度投资热潮不减,出现相互争抢资源、压低价格争市场的现象,严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不优。2011 年,昆明轻、重工业比重为 45.1:54.9, “两高一资”六大高能耗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 51.8%,重工业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轻工业方面烟草一支独大,消费品工业占比低,发展短板。中央、省属企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约为 7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3.8%,地方工业和非公工业发展严重短板,工业发展的活力明显不足。产业层级不高。多数支柱产业属于传统原料型、资源

14、型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装备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2011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26.97%,非烟工业仅21.53%,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低。支柱产业未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链尚处于发育阶段,上下游产业的重组融合衍生发展不足。以装备制造业为典型,产业配套能力差,很多大企业的本地配套企业都不到 30%。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装备大量引进,同时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本地轻工产品较少,非烟轻工业仅为规模以上工业的 16.38%。自主创新

15、能力弱。技术研发投入不足,2011 年昆明市 RD 经费投入不到成都市的 1/4,占 GDP 比重仅有 1.13%。知识产权产业化转化率低,技术原始创新与集成能力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 300 余户,2011 年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 %,低于全国 %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9%。产业人才短缺。总体上存在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分布和结构失衡等问题。一板块集中了全市主要的产业发展人才,二三板块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结构上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尤为匮乏。企业创新创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和熟练技术操作人才不足。培养

16、和吸引人才环境和机制尚不完善,国企和民企人才流动困难,造成一方面人才难引进,另一方面又难留住产业发展人才。(三)环境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昆明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提升的重要战略期,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利机遇,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企稳向好。十八大报告指出,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央判断,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稳定经济增长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省内、市内情况看,随着各级、各层面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实施,经济下行不是常态,经济必然会在下行过程中孕育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同时,经济下行正是结构调整、扩大投资的大好时

17、期,有利于昆明发挥后发优势,为产业培育提升提供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城镇化推进和消费拉动形成广阔空间。2011 年,昆明市城镇化率为 66%,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阶段。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持续拉动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增长,同时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要素聚集平台。昆明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2011 年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1271.73 亿元,并且保持 20%以上较快增长,这些都为昆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带来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昆明作为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对外开放的空间更加广阔。这将有利于昆明发挥

18、比较优势,顺应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有利于昆明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发挥产业和技术的梯度优势,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面向东南亚、南亚拓展外向型产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给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强大动力。城市和区域竞争更趋激烈。随着成渝经济区在西南地区的快速崛起和北部湾经济区、黔中经济区的加快发展,西南经济圈省会省市的发展竞争格局将更加显现。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重庆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已占领西南地区制造业发展高地,贵阳在资源深加工、现代药业等方面已成特色,整体发展势头迅猛, “兵临贵阳逼昆明”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同时,滇中城市圈四城市竞相发展,在项目、资源、资

19、金、人才等方面的争夺进入白热化,这些都为昆明产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资源环境带来双重倒逼压力。昆明可供产业发展土地减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上山加剧工业工业投资成本。受“一湖两江”保护、牛栏江调水工程等制约,工业发展与环境矛盾更加尖锐。安宁等地超环境容量发展,部分工业园区项目落地更加困难。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三年连旱叠加情况下,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传统原材料行业发展,实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对资源型产业支撑的昆明带来了严峻挑战,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迫在眉睫。二、产业培育提升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一)

20、新形势下工业发展的新要求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 2015 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 13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30%以上;全市工业增加值达 145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5%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8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5%。2012 年 5 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 ,提出到 2015 年,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实现倍增,其中工业增加值突破 1800 亿元,力争达到 200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到36%以上,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0%以上。党的十八大,规划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21、蓝图。市委在学习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必须紧扭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争当云南“三个发展”火车头、争做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争取新地位。力争到 2017 年,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加快现代化建设。到 2016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 2011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要求,结合 “十二五”规划,昆明工业发展力争做到 “三个领先” ,即工业发展速度全国领先,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15%以上;工业投资

22、增速全国领先,非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0%以上;企业发展环境全国领先,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到 2016 年,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实现倍增,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 170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到 35%以上。今后一段时期,昆明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 ,坚定不移走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内培与外引并举,全面实施“8185” 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约、特色和多元工业经济。全力以赴打好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突出产业培育提升、项目投

23、资攻坚、质量效益提高、园区载体建设、生产要素保障五大重点环节,夯实载体、培育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能源产业为基础、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生产型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2017 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型工业化。(二)产业培育提升的总体思路根据新形势下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工业产业培育提升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作为的主攻方向和主要路径,紧紧围绕全市“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以工业“5 主(有色金属、传统化工、石油炼化及配套、装备制造、黑色冶

24、金及建材)5 优(烟草及配套、医药及食品、电子信息、非烟轻工、能源) ”十大产业培育提升为重要抓手,实施“结构优化、自主创新、企业培育、品牌建设、产业集聚、产业链群打造”六大工程,建立和完善产业培育提升保障体系,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构筑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低碳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三)产业培育提升的主要目标到 2015 年,重点产业培育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十大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 亿元,有色金属、传统化工产业总产值率先分别突破 1000 亿元,石油炼化及配套、装备制造、烟草及配套、黑色冶金及建材产值分别突破 500 亿元,医药及食品、电子信息、非烟轻工、

25、能源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主要传统产业实现调整升级,基本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发展转变,产业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地位进一步夯实,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到 2017 年,重点产业培育提升取得重大突破。十大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7500 亿元,有色金属、传统化工、石油炼化及配套、装备制造、黑色冶金及建材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超过 1000 亿元,烟草及配套、医药及食品、电子信息、非烟轻工、能源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分别超过 500 亿元。十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 95%以上,总体实现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结构层次较高、产业之间协调性较好、产业内部结构较合理、

26、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三、产业培育提升的方向重点根据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选择八大产业产业重点培育,全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一)做深做长有色金属产业围绕高加工度化,着力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产业发展重心向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转变,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体系,把昆明建成全国重要的铜铝研发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稀贵金属新材料基地和国家锗材料基地。优化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水平,扩大再生资源和境外资源利用,实现资源消耗与资源接替平衡。通过国家产业政策,适度控制铜冶炼产能

27、规模,重点实施云铜王家桥冶炼总厂异地搬迁技改,稳步提高铜冶炼生产能力和水平。2015 年全面淘汰 10 万吨/年以下鼓风炉炼铜工艺及装备。严格控制铝、铅锌及基础原材料产品冶炼能力,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发展有色及稀贵金属材料。重点发展以铜、铝为主的板、管、带、线、箔压延产品,积极开发有色金属合金、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新材料产品。加快云铜股份、中铝昆铜深加工基地建设,鼓励各类铜材加工企业发展。做大铝合金圆杆,积极发展铝合金板带材,推动发展铝合金型材产品和高精铝箔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铅锌合金材料,推动下游压铸件、铅酸电池、锌气电池等深加工产品发展。以云铜稀贵、云南新立为重点,在高钛渣、海

28、绵钛基础上,加快钛材、钛合金等高端材料产业化;以云锡锡材加工中心为主,加快发展锡材和锡化工,开发生产各种锡化工产品;支持贵研铂业围绕贵金属资源高效回收、贵金属新材料和贵金属贸易三大业务板块加快发展。实施“小金属,大产业”战略,加快锗、铟等稀散金属产业培育发展。稳步提高黄金、白银产量,加快云南黄金集团晋宁滇金基地,提升“滇金”品牌。(二)做深做细传统化工产业充分发挥磷煤盐钛资源优势,推动资源就地深加工转化,以精细化为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耦合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提升产业层级。以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构

29、筑化工循环经济产量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传统化工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支柱地位。到 2015年,产值率先突破 1000 亿元,精细化工产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 25%以上。磷化工。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利用和矿石采选回收率,全面巩固国家高浓度磷复肥基地,大力建设以湿法磷酸净化分级利用和热法黄磷精制为主导的国家级精细磷化工基地。实施“电矿结合” 、 “湿热结合” ,提高磷化工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基础原材料、中间原材料转化,大力发展规模化、系列化、专用化的磷精深加工产品,促进低成本、节能型方向发展。鼓励发展高纯磷、精细磷及磷基化合物化工新材料。煤化工。推进钢铁配套煤焦化和高浓度磷复肥配套合成氨发展,

30、形成以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为主的煤化工体系,逐步发展无机、碳一燃料化工、合成材料、甲醇制烯烃等产品系列, 2015 年前初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寻甸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盐及氯碱化工。依托盐矿资源优势,推进“以盐为基础,盐化结合” ,在开发食用盐、专用盐、功能盐产品基础上,利用小水电资源,适度发展氯碱化工,构筑以电石为起点,烧碱、聚氯乙烯(PVC)为核心的产业基础,打造多种基础原料、新型合成材料及型材加工、 “三废”利用产品组成的产业体系。钛化工。限制硫酸法钛白粉产能无序扩张,着力发展高端钛白产品,加快实施行业整合重组,择机建设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提高昆明在国际国内钛白行业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三)

31、新兴发展石油炼化及配套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和填补能源产业空白为目标,积极推进石油炼化及配套产业发展,依托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以生产成品油为主,发展石油炼化及烯烃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产品附加值,建设我国石油炼化基地。到 2015 年,重点建成中石油 1000 万吨/年石油炼化和云天化配套石化项目。到 2017 年,石油炼化及配套产业产值力争突破 1000 亿元。石油炼化。中石油炼油项目一期(10001300 万吨/年炼油项目) ,位于草铺石化片区,总投资 265 亿元,其中,建设投资 216 亿元,环保投资14.38 亿元。计划于 2014 年 6 月建成,产品包括优质汽油、柴油

32、、煤油、聚丙烯、丙烷、液化气、硫磺等。目前,中石油炼油项目一期实际已按照 1300 万吨产能规划设计,故炼油项目一期建成后,预计 2015 年可实现产值 780 亿元。炼油项目一、二期即 2000 万吨/年炼油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 1200 亿元。配套石化。云天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配套石化项目(以下简称配套石化项目,主要负责中石油炼油项目 200 万吨/年液体危险化学品的就地转化,同时为炼油项目提供 200 万吨蒸汽供应。一期建设 100 万吨 PTA、15 万吨聚丙烯和 70 万吨 LPG 芳构化项目,二期将对其他产品(如聚乙烯、聚碳酸酯等)和PTA 下游(聚酯纤维)进行规划。推动石

33、油炼化与现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石化产品结构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石油化工成为加快昆明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推手。(四)着力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把昆明建设成面向西南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外联内育、配套集成、技术先行、服务增值、人才为本”的总体思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增值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做优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电力装备、大型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扶持发展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生物资源专用装备,完善提升铸锻件、基础部件、仪器仪表、机床及辅具、关键特种材料等机械基

34、础件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加快推进高新区、经开区、杨林工业园区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汽车及零部件。依托云内动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及代用燃料发动机研发基地” ,引入整车制造企业,联合省内新能源汽车研究相关企业,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引入特种车辆汽车生产企业,建设国家特种车辆(旅居车)产业基地。以云内动力的柴油机产品为基础,利用现有工程汽车生产资质招商引资,建设工程车生产基地。继续突破柴油发动机总成核心技术,建立我国汽车用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系统、后处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批量生产能力,

35、形成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提升活塞、连杆、钢板弹簧、车架、尾气净化器、刹车鼓等配套零部件的质量和水平,紧密跟踪各大汽车总装厂新车型,催生一批新的零部件产品,提高配套量和配套水平。电力装备。抓住云南省水电开发的有利时机和电网建设的广阔市场,扩大和提升发电设备、变压器、开关、电缆等产品的规模、等级和水平。重点发展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单机 15 万30 万千瓦中型水电机组,500 千伏级大型节能高压特高压电力变压器,500 千伏以上高压特高压开关和高压智能开关设备,特高压、大截面、大跨距钢芯铝绞线,高速铁路专用铜合金导线等;研发 220千伏大容量牵引变压器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

36、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坚强智能电网系统。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规模化开发,生产钢轨打磨车、捣固车、配碴车、焊轨车、清筛车等铁路养护设备。拓展公路养护机械装备,开发高原型公路养路机械,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客运电力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路轨系列产品,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制动系统及机车电气控制装置、变流装置、传感器、车轴、转向架等机车车辆配件。大型数控机床。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大型数控铣镗床、立式数控精镗床、五轴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卧式加工中心、以车铣削为基础的各种复

37、合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突破整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大型零部件轻量化技术、动刚度分析和整机抑振技术、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技术、五轴联动空间误差补偿技术等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研发光机电一体化先进技术,发挥装备集成、机械制造能力,进一步发展烟草、家电、机电等自动化物流系统及商业配送系统的物流设备,重点发展自动化卷烟仓储、配送物流中心、自动货柜、立体车库、高性能开放式搬运机器人等设备制造。机械基础件及零部件配套。以装备制造产业和产品所需的“重、高、大、难”大型树脂砂铸件、耐腐耐磨特种铸件、轻合金铸件和铸钢为重点,大力发展以铸(锻)件为主的基础部件及零部件配套。按照节能减排的要

38、求改造和提升铸造产业,逐步向优质、高效率、智能化、柔性化、清洁生产和规模等方向发展。(五)调整优化发展钢铁及建材产业围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改造升级、外引内联、优化布局的总体要求,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战略,立足省内市场,积极开拓省外市场,立足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立足自身做强,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弥补产业发展短板,强化优势要素支撑,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度高、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及建材生产基地。钢铁。通过兼并重组形成 2 个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市场竞争力的大集团,培育形成 1000 万吨级钢铁基地。搞好高强钢

39、筋推广示范,淘汰335MPa 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建设 400MPa以上建筑钢材与板带材相结合的产品基地;延伸钢铁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适度发展不锈钢及制品、矿用支护钢、轻轨、中厚板和大型型钢等钢材产品,积极研发高强度结构钢、高档工模具钢、高温高压锅炉钢、特种耐蚀钢等品种;加快淘汰 400m3 及以下高炉和 30 吨及以下电炉、转炉等落后装备,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材。重点发展具有安全、环保、节能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把昆明建成全省重要的新型建材加工基地。严格落实水泥、玻璃、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推进建材行业各类企业联合重组

40、,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 1500 万吨以内。积极推广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继续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制品,以发展新型墙材和建筑钢结构为突破口,带动新型建材发展壮大;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石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和建筑卫生陶瓷,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强对新兴建材产业的开发和扶持,积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构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体系,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六)做精做优烟草及配套产业按照“夯实原料基础、调优品牌结构、增强自主创新、带动整体发展”的思路,实施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推进卷烟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精品卷烟比重

41、,加快产业装备升级步伐;加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巩固发展优质烟基础。提升烟草配套能力,逐步形成配套完整、品种齐全、质量一流,集研发生产一体的烟草配套产业,到 2017 年,工业产值力争突破 500 亿元,力争把昆明建成国内最大的烟草配套产业基地和卷烟辅料交易中心。卷烟。依托红云红河集团,充分发挥现有品牌、技术、原料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提高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构建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体系,加强国际、地区间的联合、并购和重组,打造“云烟”规模超百万箱、利税超百亿元的世界知名品牌,提升以“云烟” 、 “红山茶”为主的优势卷烟品牌,巩固烟草支柱产业地位。烟草配套。鼓励烟草配套企业以优

42、势产品为龙头,以资本和品牌为核心进行重组,高起点发展烟草配套产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力度,拓展省外烟草配套市场,积极向非烟行业渗透。尽快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性的烟草配套专业集团,实现优势生产要素的横向扩张。做大做强新型包装印刷,培育发展新产业。高起点发展铜版纸、白卡纸等卷烟用纸。整合做强铝箔纸、BOPP 簿膜、金拉线及以高中档箱、彩印箱为重点的烟用纸箱等卷烟原材料配套企业。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加快包装印刷业向旅游商品包装、食品包装、医药包装领域延伸。烟草辅料重点发展以天然植物提取香精香料,开发安全、环保的新型烟用添加剂,保持烟用增塑剂生产技术的国内领先水平,适度发展高速卷烟搭口胶,

43、壮大卷烟用胶生产企业规模和实力。(七)做大做强医药及食品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昆明的资源、区位优势,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发展,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到 2017 年,医药及食品产业产值力争突破 500 亿元。生物医药。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 “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依托生物医药研发和中草药种植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天然药物、民族药、中药为重点,化学药、新型疫苗、生物诊断试剂、保健食品、功能性日化产品、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康复保健、药物研发服务外包及中药材种植在内的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推进研发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开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

44、发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加快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型免疫产品及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生物制造。重点发展饲料用酶、抗菌肽、生物质能转化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专用酶产业,以及高效、安全的新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畜禽新型疫苗、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食品加工。以饮料及酒类、农特产品加工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加快推动食品工业发展。积极开发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饮料及酒类高端产品,在巩固省级名牌的基础上,争创全国名牌。农特产品加工方面,以食品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加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发展粮油、畜禽

45、类、茶类、野生食用菌和花卉、水果、蔬菜等深加工系列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饲料和林木深加工系列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地方名特优产品加工企业,把农特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我市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八)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光电子产业的自然资源和军工技术优势,按照产业先导的发展要求,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做大、局部做强,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到 2017 年产值突破500 亿元发展目标,把昆明培育成国内特色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以工程化带动产业化,实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重点发展以红外热成像系统、微光夜视系统、光电子器件、光学应用系统为主的光

46、电子系列产品;以自动化物流系统、金融电子化装备、计算机部件、通信设备、数字视听设备为主的光机电设备系列产品;以红外功能材料、光电辅料、硅材料等为主的电子材料。软件。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加快在“软硬结合”领域实现突破,重点推进以嵌入式操作系统热红外成像、三维图像处理系统、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为主的应用软件系列产品开发和市场化。(九)做专做特非烟轻工业按照“市场引领、就业优先、创新驱动、外引内聚”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两个资源” 、 “两个市场” ,以集聚集群发展为途径,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壮大优势骨干企业,提升协作配套能力,形

47、成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螺蛳湾小商品加工基地、印刷包装、服装加工和家俱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提升服装加工、家俱及木制装饰材料、包装印刷等产业竞争优势;依托旅游产业,发展珠宝玉石产业,开发工艺制品和少数民族服饰等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承接丝绸、小家电、塑料制品、新型包装、玩具制造等产业转移。到 2017 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500 亿元以上。(十)协调发展能源产业紧抓国家能源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优化升级现有电力供应设施,重点推进天然气入昆、乌东德水电站等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和天然气利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强能源对全

48、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力争到 2017 年,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 500 亿元。四、产业培育提升的主要任务产业培育提升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方针,着力实施“结构优化、自主创新、企业培育、品牌建设、搬迁改造、载体建设、产业链群打造”六大工程,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六个转变” 。(一)结构优化工程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产业培育提升的重要抓手,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在确保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中实施动态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贯彻落实省、市“三大战役”会议精神,争做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

49、着力加快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力争非公有制工业比重逐年上升,增强全市工业发展活力。二是通过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扩张,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到 2017 年,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8%以上,工业化率达到 40%。三是调整轻重工业比重,轻工业在工业中比重逐年提高,力争到 2017 年,轻重工业比重从 2011 年45.1:54.9 调整为 50:50,实现轻、重并驾齐驱发展。四是着力培育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 2017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 10%,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 35%左右。五是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进初级原材料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化,着力提高重点原材料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着力发展专、精、特、优、新产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自主创新工程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支柱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加快搭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以延伸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突破一批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