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下册科目: 化 学 年级: 九 年 级 教师: 2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
2、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3、途。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
4、生活中的金属材料。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教 学 过 程 点 评33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12 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 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
5、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的活动舞台。【归纳整
6、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 第 二 课 时【师生交流】要把“神舟”5 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 8 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可访问:http:/ 渗透教育。结合教材表 8-1,谈谈你的想法: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 90 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自然过渡。【活
7、动探究】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现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了吗?【拓展探究】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制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在应用中领会知识。【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 【点评】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
8、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 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4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 STS 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
9、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2.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3.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竞争的愉悦。【学习重点】1.金属活动
10、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学习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基本策略】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合作与自主相结合进行科学探究实施知识的建构。基本流程: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1.据全班人数分为八个实验组:各组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粗丝或条,有条件老师备银丝)2.老师预先制作好的铜树,银树,教师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3.写好 Mg、Al、Zn、Fe、Cu、Ag、Au 的卡片,(每组一套,预先准备好粘贴,展示)。4.多媒体课件及探究记录,评价记录表。5.与学生协
11、商,确定好评价标准,等级(评价后的统计,表扬具时间的多少可放课后)。55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引 入导读:提出思考问题。 读引言思考:铝为何具抗腐蚀性,其它金属如何?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怎样?明确目的,关注重点。情景创 设演示:外观相似的四片金属片(Mg、Al、Zn、Fe,编号)置于铁三角架上灼烧,由学生根据现象猜出金属名称。进行“猜金属”游戏,观察现象,猜测金属据学生展示猜出的结果进行互动评价学生很难完全猜准,多数根据“燃烧”仅猜出“Mg”。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并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规律和问题。以存在“问题”为探究留下悬念。规律建构
12、1导思:1.同学们在猜金属的游戏中,发现了它们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吗?2.通过发现,我们能粗略确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吗?为了寻找差异性和规律性,我们是否还可以根据以前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寻找规律呢?讨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 Mg、Al、Zn、Fe 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剧烈程度不同,初步归纳活动性:MgAl、Zn、Fe讨论与发现:学生从教材及生活中经验:“真金不怕火炼”,铜制品(如铜锁)裸露保持光泽,铁制品裸露易生锈等事例归纳规律并互动评价。活动性:Mg、AlFe、CuAu或:MgAl、Zn、FeCuAu发现:仅凭上述探究,还很难更广泛找出金属的活动性规律。这一过程,学生仅能 从最基本的认知层次初步归
13、纳少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的问题,继续为后续的探究留下悬念问题链 接引导联想:上述探究初步找出了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规律,但要更广泛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须另辟蹊径进行探究。多媒体引导:(在第七单元探究酸雨的模拟实验时已经留下伏笔)讨论:1、这一现象能否反映出镁、锌的活动性顺序?2、能否类似用这一方法探究镁、锌、铁、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将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搭建联结的桥梁,同时发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在事物间建立联系,进行组合、移植等创新思维略。6规律建构2引导学生对新的探究进行猜想、设计、结果预测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应?剧烈程度;原因如何?猜
14、想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酸、稀硫酸)中的可能化学行为?设计:用酸性的二氧化硫溶液探究不便,选择盐酸、稀硫酸;控制的条件酸足量,浓度同;为观察较准确,金属质量大致等;注意观察反应剧烈程度,可对反应时间作记录或估计。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为规律的建构向更深层次发展示范:操作的规范以及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组内合作探究并填写探究记录表(打印)表一:金属与稀盐酸反应:金属现象及反应时间生成物方程式MgZnFeCu表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表略)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想,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究乐趣。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各组交流获取的信息:1.能
15、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及不能反应的金属。2.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速率(差异大的讨论)分组:活泼金属(可与盐酸等反应):Mg Zn Fe不活泼金属(不与盐酸等反应):Cu活动性: MgZnFeCu展示结论并互动评价:使学生享受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更深层次对知识进行建构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多媒体 Flash 动画:“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观看动画,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77规律建构3问题延伸: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解决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的困难?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6、:1、设计探究方案2、预测实验现象3、作出合理判断讨论: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设计探究方案: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当学生提出用 Ag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启迪学生客观真实的认识问题,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创新留下空间提示:铝表面必须打磨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样品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样品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探究并将探究结果填写于自己设计的探究记录表中(其中之一):归纳活动性:AlCuAg 展示结论,互动
17、评价实验 现象 方程式铜与硝酸银溶液铝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硫酸铝溶液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更深层次建构规律导行: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用卡片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进行“玩卡片”游戏:学生互动,将卡片按自己分析、归纳的活动性顺序粘贴成序列展示、评价:MgAlZnFeCuAgAu交流、讨论排序的理由和依据以“玩“的形式用卡片排序创设一个思维的载体,发展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处理方法和能力规律建构4导思:更多的金属活动性怎样呢?背景介绍:科学家类似于我们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读教材(多媒体)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18、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以背景介绍启迪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究精神,形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完整规律启迪: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判断金属活动性提供了什么依据? 讨论并确定简洁语言归纳: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用简洁的语言转换和表述,解决记忆困难并使认知化。运用与深化问题:有 X、Y、Z 三种金属。讨论:(1)氢的活动性排 X 后,Y、Z 之前的依据?(2)假如只告之“将 Y 放入 Z 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能否得出结论?你是如何思维的?8小结1.知道金属主要化学性质:活
19、泼金属多共性,与氧与酸易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以氢为界,五字断句。3.活动性判断与应用(见归纳)。实践与创新1.实验室制氢气常选择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选用的依据是什么?(2)不选铜的理由?(3)猜想:为什么也不选钾、钙、钠?2.设计在溶液中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的实验有哪些方法?3.要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1)提供一种单质两种溶液,如何设计?(2)提供一种溶液,两种单质,如何设计?4.计算等质量的 Mg、Zn、Fe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并依据探究过程中粗略测得的反应速率,在坐标图中,粗略绘出反应时间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图(金属质量自己决定)。5.看一看学校、家庭、工
20、厂铁器、铜制品等如何保存,想一想这些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否有关?(答案略)(1)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知识的价值,内涵等延伸,扩展学生认知领域。(3)持续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课后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如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进
21、行以节约时间),效果可能更好。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学难点:冶炼
22、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实验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 ;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99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教学设计教 学 过 程 点 评实验导入 第一课时 铁的冶炼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
23、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以实验回顾金属活动性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 ,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实物参观,资源共享。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
24、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尾气处理办法;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得出哪些结论等。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指导方法,合作学习。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领悟开窍。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及时评价激励信心。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
25、二课时 金属资源的保护导入课题: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能否使用。实物导入容易受。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利于培养动手、动口、交流合作能力。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 自主评价:推选一组进行自主评价,从不同侧面谈谈本次探究实验的成败,推广到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尝自主评价,增强信心,认识自我。10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
26、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回顾开头,衔接紧凑。动画展示:(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通过课件,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用多媒体,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课外
27、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 。(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5)其他。点评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
28、“合作”意识。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9、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课件2、实验及相关器材1111【教学设计】:引入课题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实验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一提问讲解现在能不能看见蔗糖吗? 学生回答 不能设问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呢?讲解蔗糖溶于形成的混合物就是蔗糖溶液。蔗糖溶于
30、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状态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溶液提问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以及氯化钠与水都会不会分离?学生回答不会提问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剩下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学生回答一样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第3个问题中的实验学生实验记录讨论请大家相互应怎样来定义溶液?板书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讨论请大家相互讨论分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思考投影溶液的特点:稳定性 均一性投影思考: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溶液?3、溶液一定是液体吗?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
31、知道蔗糖和水组的体系都称做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学生回答:由蔗糖和水两部分组成,其中蔗糖被溶解了。讲解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物质的物质是溶剂。板书2、溶液的组成投影2、溶液的组成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物质的物质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讲解若溶质是 A,溶剂是 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 A 的 B 溶液;若 B 是,水可省略,又可命名为 A 溶液。提问蔗糖溶于水,溶质是蔗糖,水是溶剂,则该溶液可叫做什么?又可叫做什么?设问若我们知道了溶液的名称,又怎样知道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投影一般:固体、气体溶于
32、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少的是溶质,量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水是溶剂。投影练习: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氯化钠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硝酸钾溶液 碘酒 氯化氢的水溶液(俗称盐酸)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那么是不是所12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其它物质能不能作为溶剂?溶质只能是固体吗?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二,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活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思考学案中的问题。提问实验(1)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水中并不能溶解所有物质提问实验(3)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
33、答除了水其它物质也作为溶剂提问实验(5)滴加乙醇,振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溶质不只是固体,液体也可作为溶质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水中并不能溶解所有物质,除了水其它物质也作为溶剂;例如,汽油、酒精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溶质不只是固体,液体也可作为溶质,同样气体也可作为溶质,例如将氯化氢氧化通入水中可得氯化氢氧化的水溶液,也叫盐酸;同一溶剂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是多种。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讲解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大家仔细观看P27的三幅图片,联想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大家相互讨论谈谈溶液的用途。学生
34、讨论,板书3、溶液的用途小结见投影3、溶液的用途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养料的吸收;O2和 CO2在血液中的循环。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过渡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上不小心沾上了油污,如何把油污除去,请大家相互讨论下。提问如何把油污除去?学生讨论回答用汽油或洗涤剂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三,探究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学生实验,并思考提问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回答不稳定、不均一,不是溶液讲解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投影二、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板书 二、乳浊液 特征:不
35、稳定、不均一提问 实验(3)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请大家结合实验,阅读课本第30页第一段,回答问题)阅读课本,回答。比较区别并思考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实验,并思考。提问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提问溶质溶解时常伴随着温度的改变,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温度发生了改变?请大家讨论。1313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三,探究溶质溶解时温度的改变。板书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提问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外壁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提问加入硝酸铵固体的试管外壁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提问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试管外壁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学生回答提问溶质溶解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放
36、热或吸热?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或降低?(请大家结合实验,阅读课本第31页第一段,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小结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有广泛的用途。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小液滴分散到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巩固练习】 随堂练习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酒精 C食盐 D酒精 2、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
37、离出来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3、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第二口“甜度”相同,这说明溶液是( )A混合物 B澄精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4、某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为 a 克/厘米3,则下部的密度是( )A大于 a 克/厘米3 B等于 a 克/厘米3 C小于 a 克/厘米3 D无法判断6、溶液一定符合下列条件中的 (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形成 B溶质一定是固体C溶质一定被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 D溶质被分散成许多分子集合成的小颗粒或小液滴E溶液均一、稳定 F溶液无色【作业】P33,课后习题,阅读资料,做家庭小实验,探究学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8、班级_姓名_合作者_时间_探究活动一1、探究目的:溶液的形成2、实验加入小烧杯1/3体积的水再加半药匙蔗糖,搅拌,3、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还能看到蔗糖吗?为什么?(2)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3)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4)请大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探究活动二141、探究目的:(1)水能否溶解所有物质,除水外其他物质能否作为溶剂?(2)溶质是否只能是固体?2、实验(1)一小块碘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 水,振荡;(2)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 的水,振荡;(3)
39、一小块碘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 的汽油,振荡;(4)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 的汽油,振荡;(5)用实验(2)中的试管中缓缓滴入5滴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再振荡试管,观察。3、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1)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实验(3)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实验(5)滴加乙醇,振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三探究目的: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2、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5滴植物油,再加入2ml 的水,振荡;(2)向试管中加入5滴植物油,再加入2ml 的汽油,振荡;(3)向试管中加入5滴植物油,再加入2ml 的洗涤剂,振荡3、通过实验
40、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若不是溶液又是什么?(2)实验(3)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请大家结合实验,阅读课本第30页第一段,回答问题)(3)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探究活动四探究目的:溶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实验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药匙氢氧化钠、两药匙硝酸铵、一药匙氯化钠固体,再加入约试管体积1/5的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一下试管外壁的温度是否改变。3、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外壁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加入硝酸铵固体的试管外壁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试管外壁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41、溶质溶解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放热或吸热?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或降低?(请大家结合实验,阅读课本第31页第一段,回答问题)课题 2 溶解度(第 1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
42、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1515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 水) 、玻璃棒1根、 5 g NaCl(预先称好) 、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CAI 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 学 过 程 点 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 ;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
43、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 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结论。5 g NaCl 能溶解在 20 mL 水中;10 g NaCl 不能溶解在20 mL 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 NaCl。即 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
44、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 。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16话锋一
45、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 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 KNO3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 3,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 KNO3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 。一定温度下,KNO 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
46、。分析归纳,课件演示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 。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 g KNO 3在20 mL 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 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 水溶解 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 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 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 KNO3晶体)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
47、P40,习题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点评本节课以了解“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两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另外教师有意制造错误,让学生产生顿悟,设计巧妙。教师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动画、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延展了“涵义”结晶现象,很好演绎了
48、“组织者” “参与者” “首席”的角色。课题 2 溶解度(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1717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提问引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 20 mL,其中溶解 NaCl 与 KNO3 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 KNO3 要多。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 KNO3 与 NaCl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