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政时期话“气节”理论答疑湖北社会科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这首充满壮志豪情的诗,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他还有另外一首诗,其中有“越杀胆越大 ,杀绝也不怕 “的词句,同样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一种对革命前途的赤胆忠心和乐观精神.与此异曲同工的是抗日英雄吉鸿昌的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再看“ 刑场上的婚礼“的主角 ,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周文雍 ,所写的是:“ 头可断 ,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n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些或许一被人看作不太像诗的字句,却道道地地表现出郝诗的特质,即“诗言志“. 这种志即革命者的志子向,
2、是用鲜血染就的,是用头颅换取的.对于个遵人来说,头可断,血可流,就是革命志向不能丢.这种为人民的事业宁愿牺牲一切而决不改变革命初衷的决心和气概,就是革命烈士身上那种永远受人敬仰和一直被人称颂的革命气节.就像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罗亦农烈士在赶赴刑场之前所说的:“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相期一节全!为了保持革命气节,激励来者永远沿着革命道路走下去,烈士们留下了无数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今人无论如何是不该忘记或淡然处之的.近来全国各大媒体共同推出的永远的丰碑,就一再向人们提醒这一点.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共产党员要养成浩然之气和保持革命气节,成了大家学习的内容之
3、一.有的同志强调在金钱面前也要讲气节,对那些取之无道的不义之财,如果动心了,动手了,就应该算是丧失气节的表现.也有人提出,现在党执政了,像烈士那样面临严峻生死考验和崇高气节的条件已经改变,把一些小事也当作革命气节来看待,会不会影响当年烈士牺牲的意义和他们的思想光辉?在此不妨就对这个问题发点议论.革命气节是对什么而言的,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对象当然不会没有区别.但首要的是应当正确理解气节的含义,特别是革命气节的政治和道德的内涵.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气节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道德境界.忠于职守,不辱使命,廉洁奉公,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等,一般都能同气节联系起来.“节“, 指符节 ,是用木或竹制成的
4、杖形物品 ,作为古代的一种身份凭证.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匈奴人逼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忍辱负重地在塞外牧羊 17 年.在此期间,他始终和象征他的汉使身份的符节形影不离.汉书记载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就是说无论是牧羊还是睡觉都不离手,最后弄得用来装饰的旄都脱落了.民间一直流传着“苏武留胡节不辱“ 的故事.他如此重视符节 ,像爱护生命一样地爱护它,是因为他忠于自已的职守,使其不受任何玷污.为了一种崇高的目标而大义凛然,这是气节之所以发生的内在根据,至于它表现在什么问题上,一般地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说只表现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在其他地方就不行.孟子在解释浩然正气时,除了认为这是“
5、至大至刚“ 之外 ,强调它是 “集义所生 “,也可称作“积善“, 即所谓集“ 义“之大成和积 “善“于一身 ,其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革命气节是由政治信仰和道德理想所决定的,是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力的统一.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革命意志是否坚强,人格境界是否高尚,生活作风是否廉洁,无一不能用革命气节联系起来,也无一不可从革命气节角度去严格要求.把金钱或其他物质引诱同气节联系起来的事,并非没有先例.古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令人朱自清不食外国救济粮,都是明显的例证.“功成耻受赏 ,高节卓不群.“ 古时候甚至有人用这两句诗,来宣扬那种虽立功而不愿接受赏赐的高人雅士,并认为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高尚气节
6、.明代着名清官海瑞的秉性主要有两条,一是不怕死,二是不爱钱.他大胆地向嘉靖皇帝提意见,为了表明“死谏“ 的决心,抬着棺材上殿.他病死以后,友人收敛他的遗物,竞发现只有竹笼一只,内有俸金八两和旧衣数件.读了后人为他写的诗句“萧条棺外无余物“,不免对他的清廉产生悲壮之情 ,而“ 苦节还同孤竹清“这一句 ,把他的气节形容成 “苦节“,并以“孤竹“ 之清白相喻,又不禁在敬佩中夹杂一丝凄清之感.在我们党的队伍中,特别是党执政以后,虽然面临生死考验的事大为减少,但另一种考验,即在金钱和物质引诱面前的考验却大为增加.有些在对敌斗争中表现了英雄本色,表现出革命气节的人,在这一新的考验中败下阵来.新中国成立初期
7、的第一大案,今天的不少青年同志可能已经不知道了,这就是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这两个党的高级干部,在敌人的枪弹面前是有革命气节的,而在另一种“弹“, 即“糖衣炮弹“面前却成了软骨头.有的人一时是勇士,一时又成了懦夫,忧患时期能艰苦奋斗,安乐时期则贪图享受;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这样截然不同的变化,作为精神状态或道德境界的气节也就随之来了个 18o 度大转弯,当然也可以说明是因为气节发生从有到无的变化.因而使人从勇士变成了懦夫.这样的情况足以证明,生死考验和金钱考验,亦即建立什么样的生死观和金钱观,两者不是互不关联的,也很难说孰轻孰重,对于养成浩然之气和保持革命气节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从特定的意义上说
8、,在我们党已经执政 50 多年的情况下,对于接受金钱的考验应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不仅是因为现在生死考验的情况少了,主要的是长期执政本身就考验着我们的干部,而在这种执政的考验当中,金钱的考验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再加上今天的绝大多数干部吃的苦不多,受的难也少,而在适应舒适的环境和享受优厚的待遇方面,有着“先天的“, 习惯性的可接受性和可包容性.诚然,当年无数革命者经受生死考验以保持革命气节是崇高的,成为叛徒是可耻的;今天,保持清正廉洁以张扬革命气节仍然是崇高的,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同样是我们事业的叛徒.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认为,那种把接受金钱考验当成小事,并认为同保持革命气节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不仅错误,而且危险.责任编辑张豫作者简介:郝孚逸(1926.1o_-), 男,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 ,编审.?55?吼政日期话一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