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48.50KB ,
资源ID:20161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01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13(苏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13(苏教版必修3).doc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方法】诵读 文本研习【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进入 20 世纪,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

2、,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2、作者简介旁朴,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哲学、史学家,1928 年 10 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1954 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7 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研究,1974 年开始涉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知识领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沉思录 良莠集 一分为三 公孙龙子研究 儒家辩证法研究 帛书五行研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主编有中国儒学等书刊。“我自己追求的目标就是三句话: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不

3、要把这三个东西对立起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啊!有人甚至说文化不仅仅只是心理的积淀,还是生理的积淀,会转化为基因啊!在文化上绝对不能搞全球主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你这个民族就蒸发掉了,或者就淹没在人群当中了。全球主义我们都看到了,可口可乐、肯德基、 NBA 等,还有什么 “韩流” “哈日” ,把头发染成黄的、红的,什么玩意儿!笼统地讲,自由主义容纳保守主义,主要就是文化上的,不是政治上的。它们的区分就在这儿。所以,我反对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但支持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我认为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二者完全可以结合。博览群书2004 年第 9 期我是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者旁朴先生访谈3、探寻背景

4、二十年以前,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 。此之所谓文化大体就是指的中国的文化传统。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而且为了救治大革命的祸殃,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革命的名义发动的,实际上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最最反动的黑暗的东西。八十年代上半期,很有一些论证文化大革命为“封建社会主义” ,论证应当“建立社会主义高度民族, ”的文章发表在像人民日报这样

5、的权威报刊上,不过这阵风刮得并不长,热闹了没有几天,很快就过去了。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看法,蒙蒙胧胧地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后来知道庞朴同志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还把这个意思写成论文,在 1993 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后来又发表在同年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上,题目就叫做“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很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二、整体感知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原文包括一个引言和“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体与用” “两个传统” “财富和包袱”五个部分。本课从引言和“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财富和包袱”四个部分

6、中节选了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界定和相互关系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强调“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内容界定。“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内容界定。“财富和包袱”: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语篇脉络梳理着眼于形传统文化: 具体可感的、可以操作的 外显 精华与糟粕并存 财富和包袱着眼于质文化传统: 抽象的、起支配作用的 幕后三、具体研习1、 什么是“传统文化”?它具有那些特点?“传统文化”即“传统的文化” ,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

7、意识。传统文化是着眼于文化的形的角度来说的,它是具体可感的、可以操作的,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等,它是外显的。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2、 什么是“文化传统”?它具有那些特点?“文化传统”即是指“文化的传统” ,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的说,文

8、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从文化的质的角度来说的,它是抽象的、起支配作用的,如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它是幕后的。 “文化传统”具有民族性、共同性、涵延性、主导性、兼容性、选择性等特点。兼容性不仅包括了涵延性所规范的文化多元复合与传承演化的因素,而且含指文化发展中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等因素的并存。人们有可能区分出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又有许多无法绝然判定的交汇复合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具体的状况情形下,精华与糟粕的判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评判主体的制约。无论道德评判还是历史评判,都离不开人的价值取向标准和用以评判的参照系标准。选择性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吸收所需养分以补充、壮大

9、本体文化、排斥不适应自身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内在机智。其包括民族文化自身特有的选择。排斥功能,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特点;又由于文化选择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进行的,从而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选择性同样不能独立存在,也受到兼容性的影响。文化的选择、排斥功能是在兼容性的规范下实现的,选择的结果不是使文化成为单一的因素,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兼容性。3、 为什么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财富和包袱”?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的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

10、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是不为过分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蕴积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表现为独具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通过信任、交情、面子、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建立起民族认同的联系网络。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忍从、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刚健奋进、威武不屈、自勉自立、坚忍不拔、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仁义忠孝、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以和为贵、尊师重教等优秀

11、精神的传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他具有钳制人们思想、范围人们行动的本性,利于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将出现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之,说传统是民族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四、写作特点赏析1 语言晓畅,条理清晰。这篇文章是一篇社会科学论文,但语言晓畅通俗,毫无生涩拗口之感。从结构上看,文章采取总分式结构,分小标题陈诉,因而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领会。2 大量使用整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接近对偶的对举形式,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让读者眼到即明。3 大量的比喻,使语言不乏生动性。如果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来论述抽象的文化概念,难免会令读者望而生畏。本文在行文中使用诸如在“陷阱”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肉体超不出皮肤” “时装”等等,比喻来说明道理,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不乏文学色彩。五、作业评价手册,预习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