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武汉二中 20152016 学年 下 学期 高 一 年级 期 末 考试 地理试 卷 命题教师: 胡静 审题教师: 胡静 考试时间: 2016 年 6 月 29 日 下 午 14:00-15:30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 谚语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右图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低压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 1 2 题。 1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A B C D 2受 、 之间槽线影响, 处将可能出现
2、 A晴暖天气 B台风 C寒潮 D连绵阴雨 读 右 图,回答 3-4 题 。 3 若在甲处有一天然港湾 , 则该港湾的气候特征 A全年温和多雨 B雨热同期 C雨热不同期 D一月份寒冷干燥 4若甲港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读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 (单位: 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 ),回答 5-7 问题。 5 P 点的气压值为 A. 1000 B. 1005 C. 1010 D.1015 6此日, O 和 P 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P 等压线比 O 密集, P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O 等压线比 P 密集, O 水平气压梯度力
3、大 .P 位于海洋,摩擦力比 O 小 .O 位于陆地,摩擦力比 P 小 A. B. C. D.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7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 M 点向 N 点航行,天 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暖 冷 暖 B.气压:低 高 低 C. 降雨:雨 晴 雨 晴 雨 D. 风 向:偏西风 西南风 东南风 图 2 示意 “某时我国某地近地面( a)、 500 米( b)、 1000 米( 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 8 9 题。 8 此时控制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 最有可能是 A 锋面 B 气旋 C 反气旋 D 台风 9 若此时该天气系统正向西北方向移动经过
4、我国南方地区时 , 一般情况下 , 会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晴朗干燥 B狂风暴雨 C大风扬沙 D阴雨连绵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0 11 题。 10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 1 月 22 时 B 8 月 13 时 C 8 月 22 时 D 1 月 13 时 11影响图中 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2 13 题。 12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 30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 200m B. 230m C. 250m D. 3
5、00m 13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问 14 时到达甲处,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A 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 B 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 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 D 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屯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图 3 为 某区域某 时刻海平面与相应 6000m 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 14-16 题。 14 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A 晴天、晴天 B 晴天、阴雨天 C 阴雨天 、晴天 D 阴雨天、阴雨天 15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 正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16 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
6、天气 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如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的情况,据此分析回答 1719 题。 17 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和东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18 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避免将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避免城市出现 “热岛效应 ” A B C D 19 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上图乙处等压面
7、图的是 下图示意 美 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城地势低于海平面,四周以高高的河堤保护 起来。每年6 10 月, 市常受飓风袭击,当地居民密切关注风向,风向决定了 M 湖面水的流向,湖泊水流向决定了该市水患风险度。读图完成 20-21 题。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20 与 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190 米 B 200 米 C 210 米 D 220 米 21 当飓风中心位于 处时, 市吹 A 偏北风,水患风险小 B 偏北风,水患风险大 C偏南风,水患风险小 D偏南风,水患风险大 图 4 是某大陆东、西两岸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月均温累加值 =本月均温 +上月均温累加值),
8、图 5 是甲地沿海地区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潜水埋藏深度示意图。读图完成 22 23 题。 22. 图 4 中 A. 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 B. 甲、乙两地自然带不同 C. 甲地终年盛行西北风 D. 乙 地 4-10 月份气温高于 0 23. 图 5 中 a 地潜水位最高 地下水从 b 地流向 a 地 c 地潜水位冬季明显低于夏季 d 地可能是城市区域 A. B. C. D. a b c d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我国某地的小张同学,早晨在上学路上会习惯性地观察天空的太阳。图中 SN 为南北方向,PQ 垂直 SN, a、 b 是在两个不同日期但北京时间都是 7:00,小张经过
9、空旷的 P 点所看到的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完成 24-25 题。 24 从以上信息可以判断 P 点的经度是 A 95E B 105E C 120E D 135E 25 在 a、 b 这两个日期, P 点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分别 是 Ha、 Hb,且 Ha Hb, 则 A P 点位于北温带 B P 点位于热带 C P 点在北回归线 D 以上都有可能 二、综合题: (共 4 大题, 共 50 分 ) 26 ( 12 分)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 湖泊 为 南美洲 的的喀喀湖 , 位于 玻利维亚和 秘鲁 两国 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 的 淡水湖 , 湖面海拔约 3800
10、 米,降水资料如图 b 所示。 ( 1)推测 D 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 8 分) ( 2)归纳 D 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 4 分)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27. ( 10 分)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 图 为美国 中 西部部分 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 1) 请 判断 图 中 A 处 沿岸的气 候 类 型 , 并分析 该 地降水量的 时 、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 6 分) 。 (2)比 较 B、 C 两地冬雨 量 的大小 ,并利用气 压 带 、 风带 的知 识说 明原因 .( 4 分) )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7 页
11、 共 8 页 28 ( 12 分) 图为 南美洲 某区域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P 城市( 33.4S, 70.7W , 海拔 520 米) 材料二: Q 城市( 34.3S, 58.5W , 海拔 25 米) ( 1) 描述 P、 Q 铁路沿线地区的地形特征。 ( 4 分) ( 2) 比较 P、 Q 两城市气温和降水差异并说 出主要影响因素。 ( 8 分)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气温 20.9 19.9 17.6 14.2 11.1 8.5 8.1 9.5 11.5 14.5 17.3 19.
12、9 降水 0.4 0.8 3.2 10.4 42.2 70.4 86.6 51.8 22.0 13.4 9.2 2.1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气温 24.5 23.4 21.3 17.6 14.4 11.2 11.0 12.3 14.4 17.2 20.3 23.0 降水 119 117 134 97 73.6 62.6 66.3 69.8 73.3 119 108 105 高 一期末 地理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29. ( 16 分) 读图 20 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 1) 若甲城
13、温度为 31 ,则该岛地势最高处气温不低于 ;( 2 分) ( 2) 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 4 分) ( 3)说明该岛屿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根据大气环流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10 分) 图 20 1武汉二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 2016 年 6 月 30 日上午 10:3012:00 试卷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Br-8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污染是指橡胶造成的污染 B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效
14、应的罪魁祸首D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原因2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步骤、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B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步骤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步骤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裂化汽油或四氯化碳 D步骤的操作是过滤3科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 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燃烧等质量的 X 和甲烷,X 消耗氧气较多BX 中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X 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DX 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4在气体反应中,
15、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移去生成物 加入催化剂A B C D5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 X、Y、Z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 H H1 H2。满足上述条件的 X、Y 可能是( )2C、CO S、SO 2 Na、Na 2O AlCl 3、Al(OH) 3Fe、Fe(NO 3)2 NaOH、Na 2CO3A B C D6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CH 4(g)2O 2(g)=CO2(g)2H 2O(g) H1;CH4(g)2O 2(g)=CO2(g)2H 2O(l) H2;2H 2(g)
16、O 2(g)=2H2O(l) H1;H2(g) O2(g)=H2O(l) H2;12 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SO2和 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Q1、 Q2;CaCO 3(s)=CaO(s)CO 2(g) H1;CaO(s)H 2O(l)=Ca(OH)2(s) H2;A B C D7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可逆反应 A(s)3B(g) 2C(g)达到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的生成速率和 C 的分解速率相等 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A,同时生成 3a mol B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混合气体的
17、总压强不再变化 A、B、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A B C D8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为 ,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氯代物共有 7 种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和丁基苯( )互为同分异构体D一定条件下,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 3 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 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3D 至少有 16 个原子共平面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 和 ,主链碳原子数均为 7 个B某烃的分子式为 C10H14,它不能使溴水
18、褪色,但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 4 种C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8 的单烯烃中,与 HBr 加成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 6 种D经测定 C3H7OH 和 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8%,则此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 78%11有一反应:2AB 2C,其中 A、B、C 均为气体,下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 x 轴表示温度, y 轴表示 B 的转化率,图中有 a、b、c 三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b 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 T1温度下 a 点表示若想达到平衡,可以
19、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Dc 点可表示 v(正)v(逆)1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N 2O4(g) 2NO2(g),改变某一条件后,气体颜色加深BH 2(g)I 2(g) 2HI(g),单位时间内消耗 H2和 HI 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12CN 2(g)3H 2(g) 2NH3(g),改变某一条件后,NH 3的体积分数增加D2SO 2(g)O 2(g) 2SO3(g),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 He414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 2SO3(g) H” “” “(1 分)(1 分) (1 分)A C(2 分)1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
20、2015-2016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后世学者在评价西周宗法制时说:“古人非不知公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这位学者认为: ( )A 王位兄终弟及优于王位父子相传 B 宗法制不能产生贤能的君主C 嫡长子继承制更利于西周长治久安 D 家天下必然导致贵族内部相互争斗2、 、钱穆说:“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 ”下列史实能用来支持上述观
21、点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 秦始皇推行朝议制 C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 明中后期太监乱政3、 “至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文帝父杨忠讳,改为内史省。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 ”上述材料中的两处空格处文字应分别是 ( )A 门下省、礼部 B 中书省、民部 C 尚书省、吏部 D 中书省、礼部4、公元前 399 年,雅典公民苏格拉底被控“腐蚀青年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神灵”嫌, 最后陪审法庭以二百八十一票对二百二十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并进而判他死刑。这表明 ( )A雅
22、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时期排斥“持不同见解者”5、英国代议制民主是传统和现代成功结合的典范。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形象地将它描述为“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的一种惊人的技艺” 。下列史实不符合这种结合的是 ( )A 英国近代政党制度的形成 B 英王逐步“临朝不理政”C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英国议会立法权的确立6、林肯总统在某次政府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政府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这表明 ( )A 美国总统能通过议会掌握
23、立法权 B 林肯行使了联邦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C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D 美国联邦政府中总统的实际权力较大7、 “图一”是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图一2我们能从中提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 太平天国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B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都能得到贯彻实施C 太平天国免除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负担D 太平天国政权也能顺应近代化发展的潮流8、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应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9、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革命事件说:“虽然他们的口号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
24、,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的口号”指的是( )A 太平天国的“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 C 革命派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五四运动的“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0、1895 年,孙中山组织首次反清起义,社会舆论普遍斥之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但 1900 年,孙中山又组织了一场反清起义,对此舆论界却“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 B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阴谋败露C 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D 孙
25、中利用同盟会的民报长期宣传革命11、据蒋介石民国二十年的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 ”此“壮举”应该是 A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中日黄海海战 C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2、司马迁在六国年表序里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种情形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谋而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种情形开始出现于 ( )A 五四运动期间 B 红军长征前后 C 全民族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3、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及
26、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中可以看出( )A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基本上实现民族独立C 中国摆脱英美帝国主义压迫 D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14、1930 年 6 月,中共主要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 李立三赞同走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 B 中共尚未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3C 中共开始认识到农民革命力量的强大 D 李立三反对单纯的中心城市武装暴动15、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宣言说:“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
27、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该宣言发布的背景是 ( )A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B 华北事变发生C 遵义会议胜利召开 D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16、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民族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
28、命政变C 日本军队蓄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D 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7、右边“图二”是中国近代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该事件是( )A 徐州会战B 百团大战C 淮海战役D 辽沈战役18、下图所示的歌曲选段最早应该传唱于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初期 D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表明A 蒋介石肯定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术战法 B 国民政府停止在正面战场抵抗C 新
29、四军敌后游击战有效牵制了日军正面进攻 D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趋向一致2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利用手中的政权,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是A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解决社会公平公正 问题 D 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图二421、1949 年,南渡台湾的国民党依靠美国、日本的支持,与祖国大陆长期处于隔绝敌对骨肉分离状态,这违背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这种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的标志是( )A 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B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
30、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C 1987 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连探亲D 2008 年,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2、十月革命时期,为了赢得广大工农兵的支持,全俄工兵代表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当时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 宣布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D 选举列宁为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主席23、50 年代,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通过协定:“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 ”该会议是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国际会议 C 第 26 届联大 D 首届不结盟运动大会24、我国
31、从 1952 年开始反思“一边倒”方针的外交局限性,到 1954 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新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结伴而不结盟的方针 D 团结第三世界反殖反霸25、1959 年 9 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 ,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蒋介石指示台湾国民党当局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国民党事实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
32、 B 美国主动改善同中国大陆的关系C 蒋介石反对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 D 海峡两岸敌对关系日趋紧张二、非选择题(3 小题,合计 50 分) 。26、 (12 分)历史图片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政治知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图 三 晚唐河西节度使张仪潮统军出行图5要 求:比较图三、图四两幅图,首先提取有关唐宋间政治变迁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迁的历史原因和影响。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 分) 。近代以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成为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核心任务之一。材料一 到了 19 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60 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北疆)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1
33、865 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材料二: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着手解决西北问题。1871 年,左宗棠在兰州建立甘肃制造局,自造枪炮等新式武器。左宗棠还从上海采购一批西洋纺织、凿井、开渠机器,发展兰州经济,以解决收复新疆的后勤补给问题。1874 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 ;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 , “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 , “重新疆者图四
34、 北宋文官出行图6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 1876 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制订了“先北后南“, “缓进速战 的战略战术,并指示各军:“回部为安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 ”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望风授命”1881 年 2 月左宗棠又配合赴俄谈判的曾纪泽,收回新疆伊利。摘编自中华百年祭军事卷 左宗棠全集等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198
35、2 年,邓小平同英国首相会谈时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今后 15 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资料整理问 题:(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分析左宗棠能成功收复新疆原因(13 分
36、)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10 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即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1972 年 2 月尼克 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
37、了联合公报 ,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周恩来曾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71972 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问 题:(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上海联
38、合公报签订的原因。 (10 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价中美上海联合公报?(5 分)武汉二中高一历史期末测试 参考答案 2016-6-2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D B C A B A D B C C B D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 B C C B A D C C B B C26、 (12 分) 【答案】 。(1)信息:(4 分)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反映了晚唐节度使们的荣耀显赫地位。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反映了北宋文官们的荣耀显赫地位。(2)原因和影响:(8 分)
39、唐朝后期,藩镇节度使拥有军事、财政和行政等大权,导致藩镇割据,威胁唐中央集权。北宋初年,为了解决藩镇(节度使)割据问题,实行重文轻武、以文统武政策,即一方面大力削弱武将们的兵权,另一方面重用文官取代武人为地方长官,并加强监督。北宋重文轻武、以文统武政策,铲除了百余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带来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埋下北宋积贫积弱隐患。27、 (23 分) 【答案】(1)背景:19 世纪 60 年代,新疆遭到俄国等外部势力入侵。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有:客观上,新疆战略地位重用,不容闪失。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态度坚决 。左宗棠在军事上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左宗棠
40、为收复新疆做了充分准备。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收复新疆的斗争。中国政府将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 (13 分)(2)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影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主权。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结束被殖民屈辱历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10 分)828、 (15 分) 【答案】(1)美国方面:70 年代,美国深陷国内危机、美苏争霸不利、越南战争困境;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成为世界重用一极。美国政府希望改善同中国关系。中国方面:
41、中国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打破西方的孤立封锁,抗衡苏联的威胁,需要改善同美国关系。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促成两国关系的改善。 (10 分)(2)上海联合公报签订,标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这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但是,联合公报对“一个中国”和“美台湾军事关系”态度模糊不清,反映中美矛盾分歧仍然较大。 (5 分)1a bdcf e武汉二中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卷考试时间:2016 年 6 月 29 日 下午 16:00-17:30 试卷满分: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以下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
42、到起作用部位 B、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 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2、如图中 a、b、c 分别表示 3 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 3 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 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c 中含有激素和各种消化酶D、抗体、胰岛素 、氨基酸、糖原都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1:将浸有 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 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 l,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 3:破坏脊蛙的脊
43、髓,重复实验 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 1 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 2 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4、某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
44、增多 D、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6、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 a 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 4 个完整的突触C、在 b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 f 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e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a、b、d 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2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在只在肝细胞中发生 B、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通过过程只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 D、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发生8、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
45、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摄食后 1 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22.5 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9、人体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以下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受到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细胞 B 的来源有两个B、如图表示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既有细胞免疫也有体液免疫C、物质和物质 I 可以特异性结合D、HIV 仅攻击细胞 B10 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
46、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B、你体内没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C、你体内没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11、1914 年,拜尔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一侧,置于 X 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下图。关于这个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
47、鞘尖端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C、该实验条件 X 是指黑暗条件D、自然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物”在向光一侧分布较多12、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 2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中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下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下列关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该实验只能得出结论B、这个实验设计不严密,
48、实验与结论间推理不正确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3D、这个实验的实验前后可形成自身对照,足以说明结论13、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所示。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a 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4molL -1和 16molL -1。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b 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 a 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16molL -1B、若 a 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4molL -1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
49、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D、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 18molL -1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 d cm14、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 A、B、C 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 A、B、C 分别表示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B、据图可以推断出 a 浓度高于 b 浓度C、该图体现了 B 激素的两重性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15、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a,则背光侧为 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c,则远地侧为
50、bC、若曲线 I 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 I 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16、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 2,4D 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共 6 组;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 6 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中,10 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2, 4D 浓度(mol/L)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生根平均值 2.0 3.8 7.2 9.4 15.1 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51、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 2,4D 最适浓度是 1011 mol/L4B、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枝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枝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 2,4D 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17、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 。有关分析及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B、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C、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D、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18
52、、下列哪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A、将未成熟的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B、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一段时间,促其早发芽C、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D、移植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易成活1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乙烯利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B、在芹菜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增产C、生产上可用萘乙酸(NAA)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D、用青鲜素延长洋葱、大蒜的贮藏期20、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 ( )A、都是生物体内高效而微量的有机物B、均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
53、代谢的信息C、均有专门的腺体分泌D、均由核糖体合成后运送到特定部位起作用2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组织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幼嫩的芽、叶、萌发的种子是主要的合成部位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特征是 ( )A、年龄组成 B、垂直结构 C、物质循环 D、神经调节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
54、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D、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捕食关系24、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5大草履虫袋状草履虫时间(天)草履虫的数量(个)0N 20 50 100 150 180(KN)/K 0.90 0.75 0.50 0.25 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D、 (KN)/K 值为 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
55、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退耕还林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C、群落演替一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26、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类似“S”型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
56、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2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 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 A、B 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 B、C 之间是竞争关系C、物种 A 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 C 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 A、C 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 B 的环境容纳量28、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
57、再计数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29、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C、丰富度调查: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30、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6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腐生生物消费者,自养生物 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 B、 C、 D、31、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 4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
58、构成群落B、丁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C、丙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乙 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 2的能量就越少32、右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34、如图是某人工鱼
59、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 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 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35、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 1kJ 的能量,丙需同化多少能量( )A、550kJ B、500kJ C、400kJ D、100kJ36、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 所含的有
60、机物总量分别为 M1、M 2、M 3、M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 1一定不是 a 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 M15M 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7C、在数值上,M 4应比 M3小D、若 b 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 a 减少 c 增加37、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B、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加,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3
61、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组 2 组 3 组 4 组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干燥程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 和 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 1、3 组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39、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 20 年间
62、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成分 A 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 CO2B、图甲中缺少 ACO 2的过程,图甲中 D 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 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良好举措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除去杂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63、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41、 (每空 1 分,共 9 分)科学家在研究脱落酸的生理作用时,做了如下实验:取棉花幼苗植株一棵,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如图所示),并在切口 A、B 处分别滴加不同的溶液,然后将所有处理的材料插8在培养皿的湿砂中,24 小时后,定期用镊子轻碰叶柄,观察叶柄是否脱落,并记录叶柄脱落时间。(1)脱落酸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_(促进、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并_(促进、抑制)种子萌发。在调节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上,脱落酸与赤霉素具有_关系。(2)实验中在 A 处滴加_溶液,B 处滴加 。实验进行 4 天后,观察发现,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叶柄
64、脱落。但改用等量乙烯利(具有与乙烯相同的生理效应)重复本实验时,发现不需施加外力,叶柄可自然脱落。这说明在促进植物器官(叶片)脱落方面,乙烯的作用_(填“大于”或“小于” )脱落酸的作用。同时可以看出,在促进叶柄脱落这个效应上,乙烯与脱落酸具有_关系。(3)为了研究乙烯与脱落酸在对叶柄脱落的复合影响,则至少需要设置_组实验。(4)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除受激素调节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外,在根本上是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42、 (除特殊空外,每空 1 分,共 7 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 年 6 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 400 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 20 亿
65、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 800 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47%.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N tN 0 t(其中,N t代表 t
66、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 表示天数, 表示倍数,N 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 NtN 0 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2)若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 400 平方公里,某次调查时调查了 2 平方公里,第一次捕9获并标记了 36 只东方田鼠,第二次捕获的东方田鼠中被标记的占 18%,由此估算出东方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若在调查期发现,有少数东方田鼠身上的标志掉了,那么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无变化)(3)喜食田鼠的臭鼬遇到危险时会用它那特殊的黑白体色警告敌人攻击它,如果敌人靠得太近
67、,臭鼬会低下来,竖起尾巴,用前爪跺地发出警告。如果这样的警告未被理睬,臭鼬便会转过身,向敌人喷出一种恶臭的液体,其强烈的臭味在约 800 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臭鼬传递信息类型是 。 (4)岭南民间流传“吃一鼠,当三鸡”的说法,形容田鼠的营养价值比鸡肉高。 中医指田鼠肉可入药,有补虚扶正、补益气血的功效。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这个事实体现了田鼠具有 价值。43、 (除特殊空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生态护坡是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在上图的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在高潮带和超
68、高潮带则种植一些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些不同植物的分布差异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从演替的类型分析,这属于 ,该种演替所需时间相比于另一种群落演替方式更短,主要原因是该演替类型已具备 的条件。相比于引种之前,生活在该坡地的动物分层现象更加明显,因为多样的植物为动物创造了更多的 和 。(3)若要调查沙氏变色蜥的种群数量,通常采用 法。若要调查该坡地生态系统的网蜘蛛等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通常采用 法。若有昆虫投网,网蜘蛛透过信号丝的振动便可闻讯而来取食,这种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10(4)从种间关
69、系的角度分析,沙氏变色蜥与地面草食动物的关系是 。44、 (除特殊空外,每空 2 分,共 16 分)桑基鱼塘是比较典型的水陆交换生产系统,随着生产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这种系统产生了很多变形,图中是桑基鱼塘的一个改良系统。(1)鱼塘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该生态系统中“猪兔羊”所属的生态成分是 。(3)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若 A 表示初级消费者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其 ,C 表示 。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70、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若图乙代表能量流经蚕的变化示意图,则蚕传递给“猪兔羊”的能量体现在图乙的箭头 中。(4)塘泥肥桑的原因是塘泥中的 能将粪便、残渣等分解成 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45、 (每空 1 分,共 7 分)下图是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1(1)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 A 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流动主要趋势是 。如果将记录仪的 C、D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观察记录 C、D 两电极之间的电流表偏转情况(次数及方向)应该为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导、传递)需要经过 B 结构完成。(3)胰岛素是由 分泌的,它与受
71、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促进组 织细胞 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关于胰岛素分泌及其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B、存在反馈调节C、血糖也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D、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具膜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5)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正常,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 疾病。武汉二中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B B C D A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72、9 20答案 C D D A D B C C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D A D A D C C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B B C C A C B B B B二、非选择题41、 (每空 1 分,共 9 分)(1)抑制 抑制 拮抗(2)适量脱落酸 等量清水 大于 协同(3)4(4)基因组42、 (除特殊空外,每空 1 分,共 7 分)(1).数学形式 湖洲地的资源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2 分)(2) 100 只/平方公里 偏大(3)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12(4)直接43
73、、 (除特殊空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1)水平(2)次生演替 土壤甚至植物繁殖体(2 分) 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3)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法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 分)(4)捕食、竞争44、 (除特殊空外,每空 2 分,共 16 分)(1) 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家畜粪尿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消费者、分解者(3)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 / y100% c(4)分解者(微生物) (1 分) 无机物 (1 分) 45、 (每空 1 分,共 7 分)(1)Na+内流 2 次,先向左再向右(2)传递 (3)胰岛 B 细胞 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4)ABC(5)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