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 100分 第 I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2O(S)CuSO 4(S)5H 2O(l)HQ 1kJmol-1;室温下,若将 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 Q2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 1Q2 BQ 1Q 2 CQ 1NH 3HI BHI HCl NH 3 CHCl HI NH 3 DNH 3 HI HCl 3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
2、在 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kJ,断裂 1molF-F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160kJ、330kJ。则 S(s)3F 2(g)=SF6(g)的反应热 H 为( )A1780kJ/mol B1220 kJ/molC450 kJ/mol D +430 kJ/mol4右图是反应 CO(g)+2H 2(g)CH 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C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 2(g)CH 3OH(g)H=510 kJmol 1D曲线 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
3、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5测 定 稀 硫 酸 和 稀 氢 氧 化 钠 中 和 热 的 实 验 装 置 如 图 所 示 。 某 兴 趣 小 组 的 实 验 数 值 结 果 大 于57.3 kJmol 1( 中 和 热 ) , 原 因 可 能 是2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 硫 酸C分多次把 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 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6下列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
4、吸热反应D当 H0 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7已知:H 2O(g)H 2O(l)H 1a kJmol 1C 2H5OH(g)C 2H5OH(l)H 2b kJmol 1C 2H5OH(g)+3O 2(g)2CO 2(g)+3H 2O(g)H 3c 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判断:若使 46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bac)kJ B (3ab +c )kJ C (a3b+c)kJ D (b3ac)kJ8已知:2CO(g)+O 2(g)2CO 2(g) H-566 kJmol 12Na2O2(s)+2CO2(g)2Na 2CO3(s)+O2(g) H-452 kJmo
5、l 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图可表示由 CO生成 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BCO 的燃烧热为 566 kJ/molCNa 2O2(s)+CO2(s)Na 2CO3(s)+1/2O2(g) H-226 kJ/molD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26.021023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 C(石墨,s)= 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氢气的燃烧热为 285.5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 2(g) + O2(g) H+285.5 kJmol -1C已知稀溶液中,
6、H (aq)OH (aq) H2O(l) H-57.3 kJmol1 ,则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 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57.3 kJD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 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17.6 g时,放出 19.12 kJ热量。则 Fe(s)+S(s)FeS(s) H-95.6 kJmol -1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过程B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3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11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 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7、:2CH 3OH(g)CH3OCH3(g)+H 2O(g)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容器编号 温度()CH3OH(g) CH3OCH3(g) H2O(g)I 387 0.20 0.080 0.080 387 0.40 207 0.20 0.090 0.0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方应为吸热反应B若起始时向容器 I中充入 CH3OH 0.1mol、CH 3OCH3 0.15mol和 H2O 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容器 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中的长D达到平衡时,容器 I中的 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中的小12对于可逆反应:2A(g)+B(
8、g) 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13将 K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KO 2(s) 2K2O(s)+3O2(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压强增大 B氧气浓度不变 CKO 2的量保持不变 D平衡常数增大14已知可逆反应 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 A和 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 T1、T 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 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对于可逆反应 N2(g)+3H 2(g)2NH 3(g)H0,下列研究
9、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 A B C D4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 2P 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 N2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图示16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 TiO2光催化染料 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 0-50min之间, pH =2 和 pH= 7 时 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 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R 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 20-25min 之间, pH = 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 -1min-117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X(g) Y(g) ,在相同条件下,若
10、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X气体或 Y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 X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都增大 B都减小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18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 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 3OH(g)CH3OCH3(g)H 2O(g)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容器编号 温度() CH3OH(g) CH3OCH3(g) H2O(g)I 387 0.20 0.080 0.080 387 0.40 207 0.20 0.090 0.0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方应为吸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容器 I中的 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中的
11、小C容器 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中的长D若起始时向容器 I中充入 CH3OH 0.1mol、CH 3OCH3 0.15mol和 H2O 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19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 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 2、ClO ,其中 HClO2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ClO 2是有毒气体。各组分含量随2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 pH为( ) 5A3.0 B4.04.5 C6.57.0 D9.020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催 化 剂180 C2NH3 (g) + NO (
12、g) + NO2 (g) 2N2 (g) + 3H2O (g) H c(Y)c(X)C稀释前的电离程度大小为 XYZ7DpH=2 时,X、Y、Z 都是稀溶液27已知液氨的性质与水相似,25时,NH 3NH 3NH NH ,NH 的平衡浓度为4 2 411015 molL1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液氨中加入 NaNH2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变大 B在液氨中加入 NH4Cl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减小C在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为 11017 D在液氨中放入金属钠,可生成 NaNH228c(OH )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 m倍和 n倍,若稀释后两溶液的 c(OH )仍相同,则
13、 m和 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2980,0.1 mol/L NaHB 溶液中 c(H+) c(OH),可能正确的关系是( )A c(Na+)+ c(H+)= c(HB)+ 2c(B2) B溶液的 pH=1C c(H+)c(OH)= 1014 D c(Na+)= c(H2B)+ c(HB)3025 时,用 0.050 0 molL1 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滴定 25.00 mL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所示溶液中: c(H ) c(H2C2O4) c(HC2O ) c(OH )4B点所示溶液中: c(HC2
14、O )2 c(C2O ) c(Na )4 24C点所示溶液中: c(Na )c(HC2O )c(H2C2O4)c(C2O )4 24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Na )c(C2O ) c(HC2O )c(H )c(OH )24 4二、填空题(40 分)31 (8 分,每空 1分)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试问: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 个。它有 个电子层,有 个能级。它的价电子构型是 ,它的价电子数是 。它属于第 周期,是 (填主族或副族)它的未成对电子有 个32 (17 分,每空 1分,特别说明的除外)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_, _, _ _。(
15、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 _ _,_ 。8(3)在12 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均填元素符号)(4)元素与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常 温下的单质和的单质状态不同 b的氢化物比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和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填序号),跟它同周期 原子 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填序号),它们可以形成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如下: (2 分)。(6)已知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2倍,该元素可以与形成一种A
16、B4型的化合物,请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33 (14 分)X、Y、Z、R、M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X的一种核素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Y Y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 4个原子轨道Z Z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R R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M M的单质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的强碱中含有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1)Y、Z、R 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元素符号)(2)Z、R 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强的是 _,沸点高的是_(填化学式)(3)甲是由上述 3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常温下 pH3 的甲溶液中由水电离 c(H+)10
17、3 mol/L,则甲的化学式是_。(4)直线型分子 Y2Z2中所有原子都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则分子中 键与 键的个数之比是_。 (5)常温下 0.58gY4H10完全燃烧放出 29kJ的热量,请写出 Y4H10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9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说明是吸热反应,CuSO 45H2O(s)CuSO 4(aq) 5H 2O(l)H 0CuSO 45H2O(s)CuSO 4(s)5H 2O(l)H+ Q1kJmol-1 CuSO 4(s)=CuSO4(aq) HQ 2kJmol-1 由上面三式可得: + ,所以可知 Q1Q2 ,A项正确;答案选 A。考点
18、:考查2A【解析】试题分析:生成时放出能量越多,产物越稳定,故稳定性顺序是 HClNH3HI ,A 项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氢化物的稳定性3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分析,反应热=280+3160-6330=-1220 kJ/mol,故选 B。考点:反应热的计算4D【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故 A错误;B、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但反应热不变,故 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 2(g)CH 3OH(g)H=91kJmol 1 ,故 C错误;D、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曲线 b表示使用催化剂
19、后的能量变化,故 D正确。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5B【解析】试题分析: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导致热量散失,则测定的中和热数据偏低,A 错误;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导致测定的中和热偏高,B 正确;C分多次把 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导致热量散失较多,测定的中和热偏低,C 错误;D用温度计测定 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6C【解析】试题分析: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
20、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A 错误;B有些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不能发生反应,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B 错误;C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C 正确;D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所以当H0 时表明反应为放热反应,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的类型与条件的关系7B10【解析】试题分析:H 2O(g) H2O(l)H 1a kJmol1 ,C 2H5OH(g)C 2H5OH(l)H2b kJmol1 ,C 2H5OH(g)+3O 2(g
21、)2CO 2(g)+3H 2O(g)H 3c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3+得 C2H5OH(l)+3O 2(g)= 2CO2(g)+3H 2O(l)H=(-3a+b -c )kJ/mol,即 1mol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3ab +c )kJ,而 46g液态乙醇的物质的量是 1mol,所以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3ab +c )kJ,答案选 B。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8D【解析】试题分析:A.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 2(g)=2CO 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 1、0.5,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
22、质的物质的量,A 项错误;B.2CO(g)+O 2(g)=2CO 2(g)H=-566kJ/mol,燃烧热是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则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 283KJ/mol,B 项错误;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Na2O2(s)+CO 2(g)=Na 2CO3(s)+O 2(g)H=-226 kJ/mol,CO 2(s)多一步由固体到气体吸热的过程,所以放出的热量就少于 226kJ,但是对于放热反应,H 是负值,则Na2O2(s)+CO 2(s)Na 2CO3(s)+O 2(g)H-226 kJ/mol,C 项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可得,Na 2O2(s)+ CO(g)
23、Na 2CO3(s)H=-509 kJ/mol,可知 1 mol CO(g)与1 mol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热量时,消耗 1 molNa2O2,1 个 Na2O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个,所以放出 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26.021023,D 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燃烧热的定义,盖斯定律的应用,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热的定义,盖斯定律的应用,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等知识。根据“短线上说明的物质”不仅仅代表的是反应物或者生成物,而其对应的系数代表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依据燃烧热是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
24、出热量以及燃烧热的单位;根据物质由固态变气态吸收热量来解答;依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合价得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来解答。9D【解析】试题分析:A.石墨生成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项错误;B.氢气的燃烧 热是指 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 液体水时放出的热量,根据氢气的燃烧热可得,2H 2O(l)2H 2(g) + O2(g) H+285.52=571.0 kJmol-1,B 项错误;C.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则浓硫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生成 1 mol水时
25、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 kJ,C项错误;D.17.6g FeS的物质的量为 17.6g88g/mol=0.2mol,已知生成 0.2mol FeS时放出 19.12kJ的热量,则生成 1molFeS时放出 95.6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Fe(s)+S(s)FeS(s) H-95.6 kJmol -1,D 项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10A【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属于不自发的过程,A 项错误;B.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越大,B 项正确;C.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除了热能以外
26、,还有光能、电能等,C 项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11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D 项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等知识。11B【解析】试题分析:A容器中平衡时 c(CH 3OCH3)=c(H 2O)= =0.080mol/L,c(CH 3OH)= =0.04mol/L,容器中化学平衡常数 K1= =4,容器中平衡时 c(CH 3OCH3)=c(H 2O)= =0.090mol/L,c(CH 3OH)= =0.02mol/L,化学平衡常数K2= =20.
27、254,所以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 错误;Bc(CH 3OH)=0.1mol/L、c(CH 3OCH3 )=0.15mol/L、c(H 2O)=0.10mol/L,浓度商= =1.5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C容器 I中的温度比容器 III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C 错误;D恒容条件下,容器相当于在容器的基础上加压,但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平衡不移动,所以容器中的 CH3OH体积分数和容器中的相等,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12A【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
28、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到达平衡的时间短,C 的百分含量降低,A 正确;B、增大压强,正逆速率都增大,B 错误;C、有无催化剂只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时 C的浓度不变,C 错误;D、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升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 的转化率降低,D 错误。答案选 A。考点: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13B【解析】试题分析: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氧气浓度不变,其压强不变,A 项错误;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氧气浓度不变,B 项正确;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KO2量增加,C
29、 项错误;D、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 项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平衡状态14B【解析】试题分析:A、T 1温度之后 A%继续变小,C%继续增大,T 3温度之后 A%继续增大,C%继续减小,故 T1、T 3温度时未达到化学平衡,A 项错误;B、T 2之前 A%变小,C%从 0渐增大,而T2之后 A%渐大,C%渐小,而 T2时恰好平衡,B 项正确;C、T 2时恰好平衡,T 2之后A%渐大,C%渐小,说明 T2之后是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项错误;D、T 2时恰好平衡,T 2之后 A%渐大,C%渐小,说明 T2之后是温度升
30、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12D项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平衡图像15C【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并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少,与图象不符,A 项错误;B、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则氮气的转化率降低,与图象中转化率增大不符,B 项错误;C、反应平衡后,增大氮气的量,则这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在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直到新的平衡,与图象符合,C 项正确;D、因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
31、响,但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有催化剂时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少,与图象不符,D 项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平衡图像16A【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知,在 0-50min之间,pH=2 和 pH=7时反应物 R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 100%,A 项正确;B、pH 分别为 2、7、10 时,通过曲线的倾斜和谐可看出溶液的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大,B 项错误;C、图中无法比较同一 pH条件下,R 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C 项错误;D、20-25min 之间,pH=10 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10-4mol/L。 min,D 项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平衡图像17B【
32、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只有 1种,所以不论是加入 A还是加入 B,都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项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平衡移动18D【解析】试题分析:A、容器 I与容器相比甲醇的起始物质的量相等,但温度不同,温度较低时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多,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B、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容器与容器 I相比平衡等效,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 I中的 CH3OH体积分数和容器中的相等, B项错误;C、容器 I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因此容器 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中的少,C 项错误;D、根据容器 I表中数据可知,平衡
33、时生成物的浓度均是 0.080mol/L,则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甲醇的浓度是 0.16mol/L,所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是 0.04mol/L,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0.080.08/0.04 24。若起始时向容器 I中充入 CH3OH 0.1mol、CH 3OCH3 0.15mol和H2O 0.10mol,则此时 0.150.1/0.121.54,所以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 项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化学平衡19B【解析】试题分析:HClO 2是漂白织物的有效成分,ClO 2是有毒气体,要使漂白剂的漂白性强,即HClO2的含量高,又要使 ClO2浓度较小,根据图象知,pH 过
34、小,ClO 2含量较大,pH 过大,HClO2的含量较低,当溶液的 pH为 4.04.5 时二者兼顾,B 项正确;答案选 B。13考点:考查化学图像20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放热,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 项错误;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 NH3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C、单位时间内消耗 NO和 N2的物质的量比为 1:2 时,反应达到平衡,C 项正确;D、使用高效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D 项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平衡移动21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 正确;BK spCr(OH)3=c(Cr
35、3+)c3(OH -)=110 32 ,c(Cr 3+)=1105 mol/L,解得氢离子的浓度为1109 mol/L,溶液的 pH=5, B正确;C转化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含量为 28.6g/L ,根据电荷守恒列式 2Cr2CrO42 Cr2O72 2Cr3+6e-6 FeSO47H2O,1L 废水中 n(Cr3+)=28.6g/52g/mol=0.55mol/L, n(FeSO47H2O)=3 n(Cr3+),m(FeSO 47H2O)=0.55mol3278g/mol=458.7g,C 错误;D1L 废水中 n(Cr)=28.6g/52g/mol=0.55mol/L, CrO42 有 10
36、/11转化为 Cr2O72 ,则酸化后 c(CrO42 )=1105 mol/L(1-10/11)=0.05mol/L,c(Cr 2O72 )= ,常温下的平衡常数为 104,LmolLol/5.01/5.01则 ,c(H +)=0.1mol/L,D 正确,答案选 C。4242)(cCr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22C【解析】试题分析:A0.1mol/1L 的 HCl的 pH为 1,所以下面的曲线表示的是 HCl,0.1mol/1L 的HX的 pH等于 5,所以 HX是弱酸,A 正确;BM 点氢氧化钠的体积为 10mL,根据物料守恒:c(HX)+c(X -)=2c(Na +) ,根据电荷守恒:c
37、(H +)+c(Na +)=c(X -)+c(OH -),结合上面两个式子有 c(HX)c(X )=2c(OH)c(H ),所以有:c(HX)c(X )c(OH )c(H ),B正确;CP 点 溶液中 NaCl、HCl 的物质的量相等,N 点是 NaX溶液,NaX 物质的量为 HCl的 2倍,两溶液混合后为 NaCl、NaX、HX 的混合溶液,NaX、HX 的物质的量相等,X -的水解大于 HX的电离,呈碱性,C 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H +)+c(Na +)=c(X -)+c(OH -)+c(Cl -) ,溶液 pH=7,则 c(Cl -)+c(X -)=c(Na +) ,根据物料守恒:c
38、(HX)+c(X -)=2c(Na +),联合两式可得 c(HX)=c(Cl -),溶液为 NaCl、NaX、HX 的混合溶液,相同浓度下 X-的水解大于 HX的电离,则 c(Na ) c(HX) = c(Cl) c(X ),D 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23C【解析】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水溶液中 H+和 OH-的浓度都变大,将不在曲线上,A 错误;B、该温度下,b 点 H+和 OH-的浓度都是 10-7mol/L,则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B 错误;C、该温度下,加入 FeCl3,铁离子水解,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可能引起
39、由 b向 a的变化,C 正确;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离子积常数不变,不可能引起由 c向 d的变化,D 错误。答案选 C。14考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水的电离24C【解析】试题分析:A、整个反应中H=(E 1-E2)+(E 2-E3)-E 4=E1-E3-E4,A 错误;B、如果 t2时扩大容器的体积,则各物质的浓度会瞬间变小,浓度曲线不是连续的,B 错误;C、NaOH 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较小,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浓度减小,对水的抑制程度减小,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与图象相符,C 正确;
40、D、氢氧化钠体积为 0时,0.1000molL -1的三种酸 HX、HY、HZ 的 PH分别约为 4、2.5、1,所以酸性大小为 HXHYHZ,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5D【解析】试题分析:A、将 pH=4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 10倍,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离子积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A 错误;B、用 CH 3COOH溶液滴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若体积相同,则恰好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若呈中性,说明醋酸体积大于氢氧化钠,B错误;C、向 0.2 molL1 的盐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 molL1
41、NH3H2O溶液,得到等浓度的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 c(Cl )+ c(OH )= c(H )+ c(NH 4+) ,NH 4+水解会生成 NH3H2O,由于水解是微弱的,所以 NH3H2O的浓度远远小于c(NH 4+) ,则 c(Cl )+ c(OH ) c(H )+ c(NH 3H2O) ,C 错误;D、在含 0.1mol NaHSO4溶液中:电荷守恒 c(H )+ c(Na )=2 c(SO 42)+ c(OH ) ,物料守恒 c(Na )=c(SO 42) ,则 c(H )= c(SO 42)+ c(OH ) ,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26D【解析】
42、试题分析:A、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pH=2 的三种酸,稀释 1000倍后,如果该酸是强酸,则稀释后溶液 pH=5,如果是弱酸,稀释后溶液的 pH5,根据图象知,稀释 1000倍,X溶液的 pH=5、Y 和 Z溶液 pH小于 5,所以 X是强酸、Y 和 Z属于弱酸,A 项正确;B、pH相等时,弱酸浓度大于强酸,所以 Y和 Z浓度大于 X,根据图象知,刚开始稀释时,Z 的pH减小、Y 的 pH增大,说明 Z是浓溶液、Y 是稀溶液,则三种酸浓度大小顺序是 c(Z)c(Y)c(X) ,B 项正确;C、强电解质 X完全电离,Y 和 Z部分电离,溶液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所以稀释前电离程度大小为
43、XYZ,C 项正确;D、根据 B知,pH=2 时,X和 Y属于稀溶液,Z 属于浓溶液,D 项错误;答案选 D。考点:考查强弱酸比较27D【解析】试题分析:A、虽然加入 NaNH 2 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H 2 - 的浓度增大,但由水的离子积可知,其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A 项错误;B、虽然加入 NH 4 Cl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 4 + 的浓度增大,但由水的离子积可知,其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B 项错误;C、由电离方程式知, NH 4 + 与 NH 2 - 的离子平衡浓度相等都为 110 -15 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得液氨的离子积为 K=c(N
44、H 2 - )c(NH 4 + )=110 -30 ,C 项错误;D、由钠与水反应可推知,2Na+2NH 3 =2NaNH 2 +H 2 ,D 项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液氨的性质1528C【解析】试题分析:一水合氨是弱碱,氢氧化钠是强碱,要稀释后两溶液的 c(OH )仍相同,弱碱需多加水,故 mn ,C 项正确;答案选 C。考点:考查强弱碱的区别29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电荷守恒分析,应为 c(Na+)+ c(H+)= c(HB)+ 2c(B2)+ c(OH),故A错误;B、溶液显酸性, 其 pH可能是 1,故 B正确;C、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温度升高,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离子积常数
45、变大,不是 10-14,故 C错误;D、根据物料守恒分析,应为 c(Na+)= c(H2B)+ c(HB)+ c(B2) ,故 D错误。考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比较30BD【解析】试题分析:A、点,溶液为草酸钠,溶液显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有c(H )2 c(H2C2O4) c(HC2O ) c(OH ),故 A错误;B、点溶液为中性,则根据电荷4守恒分析, c(OH )+c(HC2O )2 c(C2O ) c(H ) c(Na ),因为 c(H ) =c(OH ),则4 24有 c(HC2O )2 c(C2O ) c(Na ),故 B正确;C、点为草酸氢钠溶液,溶液为酸性,4 24
46、说明电离大于水解,则电离出的草酸根离子浓度大于水解出的草酸分子浓度,故 C错误;D、点为草酸钠成键碱性,点呈中性,为草酸钠和草酸氢钠,点为草酸氢钠,为酸性,所以介于和之间,随着草酸的滴入,草酸氢钠逐渐增多,所以可能出现 c(Na )c(C2O) c(HC2O )c(H )c(OH ),故 D正确。24 41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进行了大扫荡,到 1913 年底,全国
47、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 139 家,比 1912 年少了 2/3,新闻记者至少有 24 个被杀,60 人被捕人狱,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这反映出( )A报纸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B袁世凯借查封报刊巩固了统治C当时传媒业出现万马齐暗局面D报纸宜传混淆了人们是非观念2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 “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 “文化大革命” “破四旧”时期3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
48、、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4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51912 年 4 月 22 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
49、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6 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成语“衣裳之会” 、 “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2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A B C D7上海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供求者尤多” ;上海县则植马铃薯, “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 ;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
50、 。下列有关说法最准确的是A西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B反应了当时中国百姓的饮食已经完全西化C近代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了很多西餐厅D近代中国的农业开始按照西方标准实行生产8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清初,满洲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相互仿效;至清后期,满洲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满洲长袍则在汉族的达官贵妇中流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旗袍”因满洲为“旗人”而得名B旗袍的流行反映了清朝文化专制的加强C清中期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满汉矛盾相对缓和D旗袍的流行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融通91912 年 3 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
51、告:“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 今者满庭已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留辫”与“剪辫”是“专制”与“共和”的根木分歧B. “剪辫”是革命斗争最彻底的表现C. “剪辫”是革命成功的外在体现D习俗变迁是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10人们对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50 年代看天上(太阳),70 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 年代看腰上(BP 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变化 B.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11下图反映了 1929-193
52、7 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B公布存款保险法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31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13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所谓“新经济时代” 。这一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全面调控 B市场调节,保护竞争C
53、削减开支,紧缩货币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14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 ,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 ,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 ”他批评的是( )A社会矛盾 B计划经济C过度的福利政策 D选举制度15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经济的图表,数据表明( )A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B新政促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C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中D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6失业率的高低能从某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观察1925 至 1945 年美国失业率 ,最符合 19331941 年状况的表述是( )A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
54、机没有好转B美国的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C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D美国失业率渐趋下降,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7下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4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18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 “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
55、模式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19下面是 19281935 年美国钢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反映出( )年份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钢产量 52 57 41 26 14 24 26 35A.大萧条沉重打击了美国钢铁工业B.钢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各个钢铁厂商的竞争D.大萧条提高了钢铁生产成本201934 年 1 月, 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如图):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 ,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
56、” 。这里强调的是( )5A行政权力的扩大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21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当今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C经济全球化 D时代信息化22读下图,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B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D中国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232005 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 IBM 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 PC 厂商,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2010 年,
57、中国吉利公司以 18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这说明( )A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B公正合理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D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24中国金融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 ,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6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 ”这一设想( )A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B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251989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3 年欧盟正式建立;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
58、正式成立。这三个组织的出现呼唤的是( )A加快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融合B加快经济全球化中意识形态的淡化C加快经济全球化中贸易、金融协调机制的形成D加快经济全球化中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6作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和“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保 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关于该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A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而建立B没有超国家的权力机构C推动了世 界经济的一体化D它的
59、成立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7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 特点模式一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二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三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一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281990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德国总理科尔,在讨论欧洲未来时说:“把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希腊这样的国家绑在一辆战车上奔驰,其结果很可能是会拖垮它们,也会给你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机。 ”材料说明撒切尔夫人( )A认为法德两国应和英国共同主导欧洲的发展方向B认为欧洲一体化
60、会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C认为欧洲一体化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D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29下图所示的“故障”是指( )7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B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关贸总协定在解决多边贸易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301961 年 10 月,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七个国家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 2.7 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 ( )A以美元为
61、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B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C国际金融中心由从纽约转移到伦敦D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二、简答题(40 分)31 (12 分)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 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 70 年之痒 环球时报2014-07-23材料二 1971 年
62、8 月 15 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三 在这 10 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 18升至 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 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 2006 年也已超越了美元。欧元 10 岁:“危机涅槃”再出发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
63、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注:2014 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 “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3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4 分)(3)据材料三、
64、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 济发展的什么趋势?(5 分)832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建构的规则语言,全球的一体化和普遍的世界文化主义已经削弱了旧有的关于独立、认同 和自主的感觉,并推动许多国家让渡它们的部分主权。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根据这一推理,冲突将减少,而人类将开始更好地认识到,国家边界和海洋几乎不能应对来自于旅游、通信和贸易等全球革命的多重挑战。这些共同的问题只能通过集体的、多边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全球化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
65、,对那些嵌入全球事务网络中的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构成了限制。结果,全球化使得国家的合作必不可少,它最终将增加每个地方的每个人的财富。而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不管需求是如何地令人信服收益如何地的提高,增加了的联系和朝一个一体化和单一国家社会的趋势将孕育敌意。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对未来和命运的控制,增加了处于优势地位国家的力量,但是限制了虚弱的国家的繁荣,在一个高度分层的全球等级秩序中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由于全球的利益不会得到公平的分配,全球化可能在赢家和输家之间制造冲突。相互缠绕的经济将使各国关系变得更糟。
66、在激烈竞争下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3(20 分)法德关系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摘自史海法德百年恩仇材料二 二战使欧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几乎使世界文明遭到毁灭。法德两国有识的政治家开始反思
67、,在逝去的历史里,法德多次想靠挤压对手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欧洲亟需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二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 “欧洲自主”的要求日益提上日程。一些舆论呼吁两国必需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 摘自史海法德百年恩仇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的舒曼计划材料四 19511993 年法、德 GDP 增
68、长情况图9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在欧洲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 分) 凡尔赛和约有关法德两国资源的规定有哪些?(4 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德走向联合的原因。 (6 分)据材料三指出,舒曼为结束法德百年冲突提出的战略直接推动了欧洲哪一个组织的建立?他认为这对未来法德关系会有怎样的影响?(2 分)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法德关系的改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1913 年是农历
69、癸丑年,这段历史在被称为“癸丑报灾” 。故 A 正确;巩固了统治错误,故排除 B;当时传媒业出现万马齐暗局面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 C 错误;如果 D 正确,那么袁世凯为什么只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进行大扫荡?显然 D 错误。2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待西方文明持绝对肯定态度,对待10传统文化则持绝对否定态度,故 B 项正确。洋务运动不涉及生活习俗,故 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待东西方文化无所谓激进保守,故 C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待西方文化持反对态度,故 D 项错误。3B【解析】试题分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尊重材料是做对
70、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易服”并不是改制的内容,所以“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本身 就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改制必自易西服始的意图是意在营造一个改制的社会氛围,为改制减少阻力,所以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只能是“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B,另外,长袍马褂也不一定就是代表守旧势力。4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间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推动人们审美观念变化,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也体现了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故选 B 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西式服饰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并没有完全西化,旗袍是典型例子,故 A 项
71、错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有关,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中国还未真正城市化,故 C 项错误;“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不是社会原因,故 D 项错误。5D【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看,对于人们穿着西装只是进行了描述,并没有盲目排外或者批评,体现了理性看待社会时尚,故 D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大众传媒对于社会时尚的看法,社会时尚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故 A 项错误;着西装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B 项题干中未能充分体现;单从西装一方面并不能看出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故 C 项错误。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错误的;符合材料
72、要求;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 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改变7A【解析】材料中三地改植蔬菜的原因都与租界和西餐有关,故反映了西方饮食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故 A 项正确;结合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实,可知中国广大农村没有改变传统生活, “完全西化”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上海地区,无法得出近代各通商口岸出现很多西餐厅,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出上海部分地区种植与西餐有关的农作物,不能反映出中国农业开始按西方标准生产,故 D 项错误。8B【解析】旗袍的流行与清朝的文化专制没有必然联系,故 B 符合题意。依题意可得,其他几个选项都是
73、正确的。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时期风俗变化的理解能力。材料的有效信息“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 ,阐述了断发的原因是因为革命成功了。故选 C 项。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11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人们对时间的掌握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B。A、C、D 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主要反映,均排除。11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图表可知美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失业人口减少的措施,是通过政府实施“ 以工代赈”政策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 项主
74、要针对的是金融行业,CD 项针对的是美国的工业和劳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迅速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降低。A 项,由题干中童星通常去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当时美国仍然有大部分人生活困苦,贫富差距大,全国并未呈现出“重现繁荣”的景象。故 A 项错误。B 项,民众借助电影排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和苦恼,并未体现出淡定应对危机的精神。故 B 项错误。C 项,这一时期美国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民众的欢迎,说明民众借助于幻想排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和苦恼,反映了他们逃避现实
75、希求慰藉的心态。故 C 项正确。D 项,现代主义电影是由表现传统的戏剧化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深入到表现人物内心更细微、更隐秘的情绪变化,探索人性中最本原的东西(张扬个人直觉和情绪),横向再现社会生活、任务情绪,注重任务情绪的自然流动(意识流),使电影由视觉艺术升华为内心感受的艺术影片,与题干中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的特点不符。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13D【解析】试题分析:“宏观调控”体现了国家干预, “微观自主”体现了注重市场,是一种“混合经济” ,故 D 项正确。A 项出现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到 1973 年左右, “新经济”是在 20 世纪 90年代出现,B 项是在罗斯福新
76、政之前,C 项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执政期间,故排除A、B、C 三项。14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材料可知, “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 ,鼓励了懒人”说明作者不赞成福利政策,故 C 项正确;“社会矛盾”是福利政策想解决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计划经济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B 项错误;选举制度与材料没有任何关联,故 D 项错误。15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1935 年和 1939 年明显比 1933 年经济呈上升趋势,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危机的积极作用,故 A 项正确;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 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
77、是国家全面管制,故 C 项错误;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 D 项错误。16D12【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可知,19331941 年的美国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美国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故 D 项正确,B、C 两项错误;此阶段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错误。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宣传画上面的文字内容意为“美国提供工作”;图片下方的“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即公共事业振兴署,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一个政府机构,负责兴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以解决当时大规模
78、的失业问题,故 D项正确。此副宣传画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工代赈的内容,通过兴办一些工程,给予工作的机会,代替直接的救济,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企业公平竞争方面的内容,故 B 项错误。C 项说的是农业方面的措施,主要是销毁过剩的农产品,恢复农产品的价格,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18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目时要看到关键词“共同信息” ,胡佛坚持自由放任,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胡佛政府失望,同时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渴望强有力的政府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9A【解析】试题分析:观察表格,19291933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致使钢产量
79、在 19311934 年均较低,故 A 项正确。钢铁产量下降是由于经济危机所致,并非生产能力下降,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并未出台限制各个钢铁厂 商竞争的政策,故 C 项错误;题中并未反映钢铁的生产成本状况,故 D 项错误。20A【解析】21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政治多极化属于政治领域、时代信息化属于科技领域,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衡量标准是商业的速度”不符,故 B、D 两项错误。22D【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及所学知识可知,2001 年后中国加入 WTO,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中美贸易迅速发展,故
80、D 项正确。中美贸易迅速发展是在 2002 年以后,A 项是在 1978年,B 项是在 1992 年,C 项是在 1989 年,均与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时间不符。23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材料内容体现了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故 C 项正确。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D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24B13【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着眼于全球范围的投资,既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又要为发达国家的发展寻求出路,所以是以推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所以选 B25C【解析】试题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81、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因此三个组织的出现呼唤的是加快贸易、金融协调机制的形成,故 C 项正确。A 项不是共同点;B、D 两项表述错误;均可排除。26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该组织属于经济组织,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影响不大,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说明 A 项正确;“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说明 B 项正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说明 C 项正确。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式一“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较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欧盟符合,A 与题意相符;
82、而模式 2 的特点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 3 的特点符合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积极倡导成立的,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D不合三种模式,故选 A。28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可知,撒切尔夫人认为希腊经济相对落后,让其加入欧共体会拖累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说明她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D 项。材料没有反映撒切尔夫人反对欧洲一体化,排除 B、C 两项;题干没有反映英德法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排除 A 项。29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 “故障”就是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在解决多边贸易争端时缺乏
83、法律性的强制措施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答案为 D 项。30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黄金总库成立的目的是“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恰恰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故选 A。31(1)表现: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1 分)美国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1 分)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促进世界贸易。(1 分)(2)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 ;(1 分)西欧、日本的竞争。 (1 分)影响:对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 (2 分)(3)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
84、国际货币多元化) ;(2 分)14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 (2 分)趋势: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1 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梦指的是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个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可以看出。造福美国:有利于美国经济势力在全球的扩张,美国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造福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贸易交流也以美元结算,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促进世界贸易。(2)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可结合材料二中的 1971 年
85、8 月 15 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判断出美国此时进入经济滞涨,这是主要原因,客观上还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对美国,根据材料中“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 ”可知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对世界:根据“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3)根据材料三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上升,美元比例下降,可知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根据材料四中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可知
86、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关于趋势较简单,多极化。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建立和瓦解的影响32评分标准:一等(129 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 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 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 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要点:观点一: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增加国家的财富。(2 分)论述:全球化中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
87、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冲突将减少。 (如全球气候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需要全球国家共同应对。 )全球化使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使得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牵制,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如冷战后全球化加速,虽然局部冲突不断,但国际局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全球化在在形成一个网络,对国家的对外政策构成限制,使得国家之间的妥协和合作必不可少。 (如当今全球化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美关系虽有波折,但合作妥协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 )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人才、商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增加了各国和世界的财富。 (如二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中国改革开放参与全
88、球化后经济快速发展等。 )结论:从全球史观来看,全球化是是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国家部分主权的让渡将会使得国家在一个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通过合作性的参与获得利益,从而从推动了世界稳定、增加了世界财富。15观点二: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3 分)论述: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自新航开辟以来,人类走向全球的进程充满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殖民征服和殖民掠夺。 (如对美洲的掠夺,鸦片战争等等) 。从现实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占有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将进一步扩大南北差距
89、。 (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全球化将会导致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使得各国的经济关系更糟糕。 (如当今世界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独特地位,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发行美元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加剧矛盾等。 )全球化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加剧世界不稳定。 (如 911 事件、基地组织等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得 6 分)结论:总之,全球化将会削弱国家主权,带来各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碰撞,正如亨廷顿的书名文明的冲突一样,从某种方面来看,全球化加剧国家间竞争与冲突,引起世界政治经济的波动。 (3 分
90、)观点三:全球 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的让渡将会给国家及世界带来双重影响。 (3 分)论述:一方面,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增加国家的财富。具体的论证间观点一另一方面,全球化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具体的论证将观点二(答出其中四点即得 6 分)结论:从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全球的视角来看,国家主权的削弱是全球的必然结果,它给全球化中的国家和世界带来双重影响,世界人民应该加强全球合作、正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使全球化成为一个绿色的、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 分)【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以乐观主义
91、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 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提取出材料的两种观点。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利弊角度,如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等,进行论述。最后进行适当的总结深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33(1) 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2 分)德国把阿尔萨斯和
92、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交给国际联盟代管 15 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4 分) (2) 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发展经济;两国战争的破坏留下的深刻教训;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法德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两国政治家的努力。(任答 3 点给 6 分) (3) 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在物质上不可能发生战争。(2 分)(4) 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共体于 1967 年成立;促进了法德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6(4 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德关系, (1)本问考查的是巴黎和会上法德两国之间的意图,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是“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 “ 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意图是重建欧洲霸权,根据凡尔赛和约可以写出双方在资源上的规定。 (2)要求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涉及到的是“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 的钢材” “ 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 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等总结出即可。(3)材料三中涉及的组织是欧洲煤钢联营,意味着法德之间和平的信号出现。 (4)材料四涉及的是欧洲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欧洲的一体化,也促进了法德自身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