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十一讲 免疫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五年考情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A2012、2013、2014、2015、2016、2017(选)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AA2017(选)1.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_、免疫_和免疫_组成的。2. 免疫细胞包括_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由_发育而来,在胸腺中成熟的是_,在骨髓中成熟的是_。3. 免疫活性物质有_、_等。4. 人体有三道防线: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_(如溶菌酶)和_是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称为_免疫。第三道防线就是_免疫
2、,包括_和_两种。5. 依靠_产生_进行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依靠_进行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6. 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_,并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_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它)。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细胞,产生_,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_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7.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由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的_产生。8. 艾滋病全称是_(英文简写_),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写_)引起。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_细胞。其传播途径主要有_、_和_三种途径。9. 人
3、体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疾病有_和_两类。后者常见病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_、_等。1.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2. 淋巴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B 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 胞T 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 B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效应 T 细胞 T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 B 淋巴细胞或 T 淋巴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说明: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 “四细胞一物质”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效
4、应T 细胞和抗体。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特别注意,抗体只能由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浆细胞不识别抗原。4.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核心作用细胞 B 细胞 T 细胞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释放淋巴因子加强有关细胞免疫效应联系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若机体无胸腺或 T 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保留【例 1】 (2018 届扬州模拟)
5、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 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 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笔记:_【例 2】 (2018 届南京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识别抗原 B. 细胞免疫主要靠效应 T 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C.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D. 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等笔记:_【例 3】 (2016 届苏州中学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
6、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 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3) 下列细胞中,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填下列代号)A. 吞噬细胞 B. T 细胞 C. B 细胞 D. 记忆细胞 E. 浆细胞 F. 效应 T 细胞(4) 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吞噬消化。笔记:_1. (201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浆细胞 B. 吞
7、噬细胞C. 记忆细胞 D. T 淋巴细胞2. (201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人体器官中,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4防线的是( )A. 胸腺 B. 骨髓 C. 脾 D. 皮肤3. (201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每年的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2016 年我国宣传的主题是“携带抗艾,重在预防”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拒绝毒品,洁身自爱B. 医院严防输入含有 HIV 的血液C. 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D. 对 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4. (2016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8、)A. 浆细胞 B. 红细胞 C. B 细胞 D. 效应 T 细胞5. (2015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效应 T 细胞C. 记忆细胞 D. 浆细胞6. (2014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H7N9 禽流感病毒已经导致多人患病,我国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B.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7.
9、 (2013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击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称为( )A. 抗原 B. 抗体 C. 淋巴因子 D. 溶菌酶8. (2013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 艾滋病患者体内 T 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 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 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9. (2012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10、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10. (2011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下列组织细胞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 红细胞 B. 效应 T 细胞C. 肌细胞 D. 神经细胞11. (2011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A. 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C.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D. 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51. (2018 届南京模拟
11、)下列哪一项属于免疫缺陷病(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过敏性鼻炎 C. 艾滋病 D. 白化病2. (2018 届南通模拟 )制备抗银环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银环蛇毒在免疫学上分别称为(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体液免疫,抗体C. 细胞免疫,淋巴因子 D. 体液免疫,抗原3. (2018 届苏州模拟)2015 至 2016 年,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等一些地区流行,我国也出现了少数输入型的寨卡病毒感染者。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浆细胞 C. 记忆细胞 D. 效应 T 细
12、胞4. (2018 届宿迁模拟)下列物质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所特有的是( )A. 抗原 B. 抗体 C. 浆细胞 D. 效应 T 细胞5. (2018 届无锡模拟)下列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A. 吞噬细胞 B. 效应 T 细胞 C. 浆细胞 D. 抗体6. (2017 届徐州模拟)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胃黏膜起保护作用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7. (2017 届盐城模拟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病属于过敏反应B. 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 图
13、中的抗体是糖蛋白D. a 细胞表示的是 T 细胞8. (2017 届南师附中模拟)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 T 细胞只参与了体液免疫,没有参与细胞免疫C.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产生抗体D. HIV 侵染人体的 T 细胞,会使 T 淋巴细胞裂解,从而使人体失去细胞免疫功能9. (2016 届金陵中学模拟)回答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问题:(1) 下图显示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病菌过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菌在巨噬细胞内被水解,此种免疫属于_免疫,过程 1 和 3 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是_。6(2) 有些毒性很强的细
14、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除,只是将内部隐藏的表面抗原暴露出来,呈递给 B 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_和记忆细胞。当该菌体在体液活动时,会被相应的_消灭,该物质是由_(填细胞器)合成的,其特异性从根本上是由_决定的。7第二十一讲 免疫知识扫描1. 器官 细胞 活性物质2.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T 细胞 B 细胞3. 抗体 细胞因子(或淋巴因子)4. 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 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5. 效应 B 细胞 抗体 T 细胞6. 吞噬 抗原 B 效应 B 抗体 抗体7. 免疫球蛋白 效应 B 细胞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HIV T 性接触 血液传播 母
15、婴传播9.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典例透析例 1 A 解析 图中浆细胞是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例 2 A 解析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它分泌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例 3 (1)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 淋巴因子 (3) BCDF (4) 血清(或血浆) 吞噬细胞解析 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作用。T 细胞产生的是淋巴因子,它可增强有关细胞的免疫效应。一般有特异性结合或识别功能的细胞有识别能力。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少量在组织液或外分泌液中。真题荟萃1. A 2. D 3. D 4. D 5. D 6. C 7. B 8. A 9. D 10.
16、 B 11. B仿真体验1. C 2. D 3. B 4. D 5. C 6. C 7. B 8. A9. (1) 非特异性 一定的流动性 (2) 浆细胞 抗体 核糖体 基因1第二十一讲 免疫1. (2018届连云港模拟 ) 某人接种了 “甲型 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效应 B细胞 B. 效应 T细胞C. 记忆细胞 D. 巨噬细胞2. (2018届徐州模拟)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淋巴因子均是免疫活性物质 B. 抗体来源于效应 T细胞C.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核酸 D. 抗
17、体能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 (2018届盐城模拟)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 抗原刺激 B细胞 B. 形成浆细胞C. 形成效应 T细胞 D.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4. (2018届扬州模拟)下表中哪项不属于人体感染肝炎病毒时发生的免疫反应( )项目 变化A 吞噬细胞 活动加强B 效应 B细胞 迅速增殖产生大量记忆细胞C 效应 T细胞 与肝炎病毒入侵的肝细胞密切接触D 相应抗体 与肝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5. (2018届镇江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特异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C. 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18、后使后者裂解D. HIV主要攻击 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部分特异性免疫能力6. (2018届徐州模拟)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A. 产生抗体 B.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C. 导致靶细胞破裂 D. 产生记忆细胞7. (2018届镇江模拟)二次免疫中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记忆细胞C. 效应 T细胞 D. 浆细胞8. (2018届扬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则没有C.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D.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9. (2018届宿迁模拟)下列关
19、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 B淋巴细胞C. 艾滋病主要通过握手和拥抱传播D.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0. (2017届徐州模拟)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2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 浆细胞 B. T 淋巴细胞 C. B 淋巴细胞 D. 效应 T细胞11. 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 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C. 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 抗体是由效应 B细
20、胞(浆细胞)分泌的12. (2016届苏州模拟)下列免疫环节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 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C. 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D.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13. (2018届南京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 a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没有特异性B. 细胞 f能够在抗原的直接作用下产生抗体C. HIV侵入人体对尤其对有破坏作用D. 抗原侵入人体后,一般都需要共同作用14. (2018届扬州模拟)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21、( )A.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B.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C.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T 细胞3D. 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15. 若右图为小鼠某种淋巴细胞,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浆细胞,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 该细胞若是浆细胞则它分泌的物质可能是抗体C. 图中可见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联系D. 图示物质运输、分泌过程与线粒体无关16. 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不同C. 二次免疫时,只
22、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 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17. 右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 有密切关系,该过程属于 免疫。(2) 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 ,并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T 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 B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经增殖并分化为 细胞和 细胞。(3) 当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 细胞可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使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18. 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4(1) 图甲表示 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它构成人体的第
23、道防线。(2) 图乙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其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基础是 (括号内填数字编号)。(3) 图乙中, b细胞的名称为 。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 (填写字母序号)。5第二十一讲 免 疫1. A 2. A 3. C 4. B 5. B 6. D 7. D 8. B 9. D 10. D 11. A 12. C 13. B 14. B 15. D 16. D17. (1) 流动性 非特异性 (2) 抗原 浆(效应 B) 记忆 (3) 效应 T18. (1) 吞噬 二 (2) 体液 糖蛋白(受体) (3) 记忆 B细胞 abd1第二十七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测试内容 测
24、试要求 五年考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BBBC2012、2015、2016、2017(选)、2013(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A2012、2013(选)1. 能量流动的 3 个去向:(1)_;(2)_;(3)_。2. 能量流动的源头是_,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3.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_。生态系统一般不超过_个营养级。4.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通过_形式进行,而在生物群落
25、内部则以_形式被利用。碳循环具有_;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大气中的 CO2主要通过_进入到生物群落,碳通过动植物的_和微生物的_返回到无机环境。5.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_;能量作为_,推动物质循环。6.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_、_、_等形式。1. 能量流动过程(1) 图中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2) 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3) 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利用。2(4) 图示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
26、递减。2. 能量在某一营养级的流动过程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真正属于该营养级的能量是同化量。3. 物质循环储存在地层里古代的碳元素(煤、石油等),经过燃烧在短时间内就释放到现在的大气中,使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4.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2)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诱导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3)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27、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例 1】 (2018 届南京模拟)蚂蚁在“行军”途中会留下独特气味的信息素,这些信息素会将同伴引向食物或水源,信息素所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以上都对笔记:_【例 2】 (2018 届南通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c 是大气中的CO2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从 b 流向 c B. 碳以 CO2的形式在 c 和 d 之间循环C. da 1a 2a 3b 构成一条捕食链 D. 碳在各生物之间的流动都是双向的笔记:_3【例 3】 (2018 届南京模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
28、环示意图,A、B、C 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代表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过程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 该生态系统中 C 代表的是_,代表的是_,碳元素在 AB 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3) 某生态学家通过一年的时间,调查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现把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其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戊为分解者, Pn 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 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能量单位:kJ/(m 2a)。营养级 甲 乙 丙 丁 戊Pn 1 480 64 8 830 8 460R 1 890
29、 316 11 980 13 4 600Pg 3 370 380 20 810 21 5 060该表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笔记:_1. (201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的诗句让我们想起夜幕下的点点流萤。萤火虫发出的萤光在生态学上属于( )A. 行为信息 B. 化学信息 C. 物理信息 D. 营养信息2. (201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右图表示生物圈碳循环的主要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代表分解者B. 乙代表生产者C. 丙代表消费者D.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3. (2017
3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4特点是( )A. 反复循环,逐级递减 B. 反复循环,逐级递增 C.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4. (2016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分解者 B.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 该生态系统物质不能循环利用 D. 阳光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 (2015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反复循环的C.
31、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6. (2015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7. (2013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金钱豹会用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域范围,以此来警告同类。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8. (2012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
32、 昆虫的性外激素 B. 雄鸟的“求偶炫耀”C. 狼发出的嚎叫声 D. 桂花散发的香气9. (2012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 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10. (2014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农田中就地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为了对秸秆进行科学利用,某农场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5(1) 图中家畜、食用菌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
33、(3) 养殖蚯蚓的土壤可以作为肥料返回农田,其中残余的有机物需经过_才能被作物利用。(4) 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在于较好地实现了_、_。11. (2013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其中 A、B、C 构成生物群落,a、b、c 为碳元素的转移量。请据图回答:(1) 从生物圈的角度分析,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过程有_、_。(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C 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4) 在夏季生长旺盛的森林中,a、b、c 三者之
34、间的关系是 a_bc(填“” “”或“12. (1) 玉米等农作物 分解作用 (2) ABD (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仿真体验1. A 2. B 3. C 4. C 5. D 6. B 7. C 8. B9. (1) 消费者 (2) 水稻的呼吸消耗 被分解者利用 (3)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无机盐(矿质营养)、CO 2 (4) 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1第二十七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1. (2018 届连云港模拟)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 昆虫的性外激素 B. 孔雀开屏C.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桂花散发的香气
35、2. (2016 届扬州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B. 孔雀开屏属于物理信息C. 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D.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 (2018 届无锡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草食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B.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D. 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太阳能4. (2012 届徐州学测模拟)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36、)A. 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B. 青草和猫头鹰C.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 食草昆虫和青草5. (2018 届南京模拟) 图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B. 乙 1在图示食物链中是第一营养级C. 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挥作用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6. (2018 届南京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2(1) 图中甲表示 ,表示 。(2) 图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是 。(3)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4) 由于生态系统
37、具有 能力,能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目前,由于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大气中 CO2增加,形成温室效应,据此图分析,可采取 措施缓解温室效应。7. (2018 届盐城模拟)下图甲表示我省某人工新建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简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甲中未体现的成分有_。(2) 图甲中,鱼类和贝类的种间关系有_。(3) 若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湖泊,图甲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最可能是 。(4) 图乙中碳在群落内的传递形式是 ,图中表示 。(5) 若图甲中鱼类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取的食物比例相同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10%
38、。则鱼类增重 40 kg,需消耗藻类和水草共 kg。8. (2018 届扬州模拟)如图 A 为碳循环示意图,图 B 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图 A 图 B(1)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2) 图 A 中、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 。(3)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B 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 。(4) 鹰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 。(5)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 15 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39. (2018 届扬州模拟)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A、B、C 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39、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A、B 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 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B 传到 A10. (2018 届扬州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B. 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一般情况下,为的 10%20%D. 从能量关系看11. (2018 届无锡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14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 CO2B.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乙C. 该生
40、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D. 联系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关键成分是甲、丙12. (2018 届苏州模拟)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 B 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其中表示能量值的多少。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2.9108 4.2107 2.21064图一(1)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物种甲和物种丁的种间关系是 。(2) 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 图
41、一中的 C 表示的是用于乙种群的 的能量,其中的能量值为 。(4) 图一中所对应的能量值中 (填“包含”或“不包含”)乙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13. (2018 届无锡模拟)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1) 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 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 10 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3) 分析 AD 和 EB 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_。(4) 若由于某种原因,E 种群数量大量减少,B 和 F 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42、5) 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地球大气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14. (2018 届宿迁模拟)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 D 所属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以上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2)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 2y),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3)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弱;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5物为消费者提供了食物、为人类提供了药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15. (2018 届徐州模拟)
43、下图图 1 表示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营养级;图 2 表示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 af 表示生态系统成分, “”表示物质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图 1 图 2(1) 在图 2 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填字母),成分 c 对应图 1 中 (填数字)营养级。(2) 碳在图 2“acde”中主要以 形式流动。(3) 若图 1 中数量大量减少,则的数量变化为 。(4) 根据林德曼 10%的能量传递效率理论,图 1 中的能量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能量总和。(5) 图 2 如果表示碳循环,则还缺少碳的循环途径是 。6第二十七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1. C 2. D 3.
44、D 4. C 5. C6. (1) 非生物的成分(大气中的 CO2)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 乙 (3) CO2 (4)自我调节 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或禁止滥砍滥伐,减少植被的破坏)7.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捕食和竞争 (3) 水禽 (4)含碳有机物 分解作用 (5) 2 2008. (1) CO2 (2)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或呼吸作用) (3) 非生物成分(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 第三、第四营养级 (5) 8759. D 10. B 11. D12. (1) 竞争 (2) 17% (3)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0510 7 kJ (4) 不包
45、含13. (1) DFEB (2) 能量流动 80 (3) 前者以 CO2形式,后者以有机物形式 (4) 前者减少,后者增多 (5) 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14. (1) 分解者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缺一不可) (2) 860 12.5% (3) 抵抗力 直接15. (1) b (2) 含碳有机物 (3) 减少 (4) 大于 (5) 化石燃料的燃烧1第二十三讲 动物的激素调节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五年考情动物激素的调节 B 2012、2014(选)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B 2013(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B 2012、2013、2014、2015(选)、2016(主)1. 体液调
46、节的主要方式是_。其他调节因子如_。2.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通过_运输,作用于_。3.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_,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4.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_作用于_,促使其分泌_作用于甲状腺分泌_。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能抑制_和_分泌激素,从而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平稳,这种调节叫_。5. 甲状腺激素在幼年期分泌少会引起_,成年期分泌多则会得_,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是_。6. 生长激素在幼年期分泌少会得_。7. 性激素包括_和_,分别由_和_分泌。1. 常见的激素及其作用2.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23.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
47、用协 同 作 用 概 念 : 指 不 同 激 素 对 同 一 生 理 效 应 都 发 挥 一 致 作 用 , 从 而 达 到 增 强 效 应 的 结 果实 例 生 长 激 素 促 进 蛋 白 质 的 合 成 与 骨 的 生 长甲 状 腺 激 素 促 进 机 体 ( 特 别 是 中 枢 神 经系 统 ) 的 生 长 和 发 育 协 同 作 用 机 体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拮 抗 作 用 概 念 : 指 不 同 激 素 对 某 一 生 理 效 应 发 挥 方 向 相 反 的 作 用实 例 胰 高 血 糖 素 促 进 糖 原 分 解 和 非 糖 物 质 转 化胰 岛 素 促 进 血 糖 合 成
48、 糖 原 , 抑 制 非 糖 物 质 转 化 拮 抗 作 用 血 糖 含 量 相 对 稳 定 )4. 动物激素的应用(1) 催情激素提高鱼类的受孕率。(2) 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如性外激素)。(3) 阉割动物提高产量。(4) 人工合成昆虫体内激素提高产量(如保幼激素)。5.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作用时间 时间短暂 时间较长联系 几乎所有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神经系统支配,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影 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 1】 (2018 届南通模拟)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甲、乙代表结构,
49、代表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B.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该调节过程不受神经调节的影响D. 该机制可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笔记:_【例 2】 (2018 届无锡模拟)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促进血糖浓度降低B. 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C.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主要促进肝脏细胞中糖原的水解笔记:_【例 3】 (2018 届无锡模拟)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 图中代表的细胞名称
50、是_。激素 B 是_。(2) 激素 C 能抑制图中_(填图中标号)的分泌活动。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激素_(填图中字母)的合成受阻。(3) 体液调节过程中,人体通过_来维持激素 C 含量的相对稳定。(4) 激素 A、B、C 通过_的运输,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笔记:_1. (201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与体液调节相比较,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 反应速度较慢C. 作用范围较广泛 D. 作用时间较长2. (2014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B. 激素乙为甲状腺激素C
51、. 激素乙的分泌受激素甲的影响D. 激素乙增加一定促进激素甲的分泌3. (2013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不能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否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由此可推测,塑化剂对人体的上述影响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该激素是( )A. 雄性激素 B. 雌性激素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4. (2012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 B. 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C. 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 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5. (2012
5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某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1. (2018 届南京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B. 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较广泛C. 体液调节能影响神经调节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相同2. (2018 届苏州模拟 )自然水域比静水更适合家鱼产卵,其原因是具有较强的水流刺激,其过程如下图:在此过程中,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 生长激素 B. 促性腺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 D. 性激素3. (2018 届徐州模拟)下图表示
5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器官,a、b 表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垂体,乙为下丘脑,丙为甲状腺 B. 激素 a 为促甲状腺激素C. 器官乙只接受激素 a 的作用 D. 通过反馈调节可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平衡4. (2017 届徐州模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A. 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垂体 B. 前者是垂体,后者是甲状腺C. 两者都是下丘脑 D. 两者都是垂体5. (2016 届海门中学模拟)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图是某同学对此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A. B. C. D. 6. (2016 届扬州中学模拟)下列关
54、于动物激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 要促使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一般给鱼注射性激素类药物B. 养蚕时,可以在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以推迟作茧时间C. 人工合成的性激素类似物,可用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D. 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类似物,以促进肌肉的生长7. (2016 届徐州模拟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8. (2017 届南师附中模拟 )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 、m、n 分别代表人体内不同的激素。请分析
55、回答:5(1)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的_。(2)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激素和激素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增加, 达到御寒的目的, 而当分泌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却又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减弱,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3) 图示中信息显示,机体内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分泌_的形式进行,在人体饭后半小时, 胰岛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 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4) 在人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和肾上腺都会分泌相应的激素来调节血糖,使其浓度升高,这两种激素之间作用关系表现为_。6第二十三讲 动物的激素调节知识扫描1. 激素调节 CO 22. 微量 高效 体液 靶
56、器官、靶细胞3. 蛋白质 固醇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 垂体 (负)反馈5. 呆小症 甲亢 I(碘)6. 侏儒症7. 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 精巢(或睾丸) 卵巢典例透析例 1 C 解析 下丘脑本身也属于神经系统,人体生命活动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且以神经调节为主。例 2 D 解析 促进肝糖原水解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例 3 (1)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2) (缺一不得分) C (3) 反馈调节 (4) 内环境(血液)解析 细胞是神经细胞兼具内分泌功能,所以是下丘脑细胞,细胞是垂体细胞;激素 ABC 依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 当甲状腺激素偏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即负反馈调节;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真题荟萃1. A 2. D 3. B 4. D 5. D仿真体验1. C 2. B 3. D 4. B 5. A 6. B 7. D8. (1) 下丘脑 (2) 促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3) 激素 B (4)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