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惠州市高中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题(必修 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100 分,第二部分 50 分,全卷共 150 分。2. 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一部分( 共 100 分)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50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单质钠 B氯化钠 C次氯酸钠 D碳酸钠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 B.盐酸 C. 液氨 D.漂白粉 3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OH B、 Na 2SO4 C、酒精(C 2H5OH) D、 Cl 2 4. 漂白粉的
2、有效成分是A次氯酸钙 B氯化钙 C次氯酸 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 、NH 3 NO B HClH 2 C NaClAgCl D Fe 3+ Fe 2+6. 能用组成元素的单质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ANO 2 BFeCl 2 CSO 3 DFeCl 3 7施用碳酸氢铵、氯化铵等铵态氮肥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混合使用,其原因是铵态氮肥A易溶于水 B能与碱反应 C受热易分解 D.在水中易发生电离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3、A. 单质 B. 元素 C.分子 D.氧化物9. 铜与浓硫酸加热时产生 SO2,是因为浓硫酸具有A强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10.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是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碳酸钠 D. 硫酸钠 11. Na2O 和 Na2O2的共同之处是A.均为白色固体 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都具有漂白作用 D.都为碱性氧化物12.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小的是A O 2 BCH 4 CCO DNO 13. 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2 -A.食盐水 B.氯水 C.溴化钾 D.碘化钾1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
4、应的是:A、盐酸 B、Fe (OH) 3 胶体 C、氯化钠溶液 D、CuSO 4溶液15. 在下列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物质的是 ACl 2+H2O=HCl+HClO BFe 2O3+3CO 2Fe+3CO2C2F 2+2H2O=4HF+O2 D2Na+2H 2O=2NaOH+H216.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Cu 与 HNO3 Cu 与 FeCl3 Zn 与 H2SO4 Fe 与 HCl,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反应的是:A B C D 17. 下列物质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亚硝酸钠 B食盐 C
5、蔗糖 D味精18. 为高空或海底作业提供氧气的物质是AKClO 3 BKMnO 4 CNa 2O2 DH 2O19. 磷洗涤剂含有 Na5PxO10 ,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 x 应为A1 B2 C3 D420. 向碘水中加入适量 CCl4并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形成均匀的无色溶液 B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C液体分层,上下层均呈无色 D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21. 将 4g NaOH 溶解后配制成 100mL 溶液,该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Na-23 O-16 H-1)A0.01mol/L B0.1mol/L C1mol/L D
6、10mol/L22.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B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 C实验室中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DNa 2O2 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3. 将氯化钠、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镁四种溶液,通过一步实验就能加以区别,并只用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A、KSCN B、BaCl 2 C、NaOH D、HCl24.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 体积 A2气体和 3 体积 B2气体恰好化合成 2 体积的 C 气体,则 C的化学式可能为 AAB 2 B AB 3 CA 3B DA 2B325. 为了区别 0.1mol/L 的硫酸溶液和水,下列方案不合理的是A将 BaCl2溶液分别滴入两种
7、液体中,变浑浊的是硫酸溶液B将两种液体分别滴入碳酸氢钠粉末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硫酸溶液C将酚酞溶液分别滴入两种液体中,变红色的是硫酸溶液D测试这两种液体的导电性,导电性强的是硫酸溶液26.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需要时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A加热 NaHCO3制取和收集 CO2 - 3 -B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和收集 NOC用 NH4Cl 与浓 NaOH 溶液反应制取和收集 NH3 D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和收集 NO2 27.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过滤 蒸发 溶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和 B和 C和 D 和28. 综 合 利 用 海 水 可 以 为 人 类 提 供 丰
8、富 的 化 学 资 源 , 下 述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A.可 以 从 海 水 中 制 取 Br2 B.可 以 从 海 水 中 制 取 金 属 MgC.可 以 从 海 水 中 直 接 提 取 NaCl D 可 以 从 海 水 中 直 接 提 取 金 属 Na29. 钢铁腐蚀在生活和生产中相当普遍。下列措施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A将输油铁管埋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B经常用自来水冲洗钢铁制品 C将输送自来水的铁管表面镀锌 D把钢铁雕塑焊接在铜质基座上30.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液氯 B氯水 CNaClO 溶液 DNa 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31. 能使 FeSO4与 KSCN
9、 混合溶液变为红色的试剂是A稀硫酸 B新制氯水 C硝酸银溶液 D澄清石灰水32.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A NaOH(Na 2CO3) 盐酸 B CO2(CO) CuO 加热C Fe (Zn) 稀硫酸 过滤D CO2(HCl) Na2CO3溶液 洗气33. 有 人 认 为 废 弃 物 是 放 错 地 方 的 资 源 , 可 以 变 废 为 宝 。 下 列 方 法 不 属 于 废 弃 物资 源 化 的 是A.燃 煤 的 煤 渣 用 于 制 造 建 筑 材 料 B 焚 烧 垃 圾 的 烟 气 直 接 排 人 空 气 中C 用 废 弃 的
10、 泡 沫 包 装 材 料 制 取 液 体 燃 料D 用 CaCO3除 去 燃 煤 烟 气 中 的 S02, 并 制 得 石 膏34. 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39的乙醇溶液 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35. 将 Na、Na 2O2、K、Na 2O 四种固体分别和水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有A 1 种 B 2 种 C3 种 D4 种 36. 香烟烟雾中往往含有 CO 和 SO2气体,下列关于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易溶于水 B两者都污染环境,危害健康C.两者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两者都是形成酸
11、雨的主要原因- 4 -37. 将少量铁粉加到过量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正确的结论是:A部分铁粉被氧化 B全部 Fe3+被还原C溶液质量减轻 D溶液质量增加38.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B. 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C. 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D. 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39. 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发生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实验台上的酒精灯碰翻着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皮肤溅上浓 H2SO4, 立即
12、用大量水冲洗D汞洒落地面,应立即撒上一层硫黄粉4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钠跟水反应:2Na + 2H 2O = 2Na+ + 2OH + H2B铁粉跟稀硫酸反应:2Fe + 6H + = 2Fe3+ 3H2C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Ba 2+ + SO42 = BaSO4D碳酸钙跟盐酸反应:CO 32 + 2H+ = H2O + CO241. 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来直接跟锌粒反应制氢气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金属铜反应C浓硫酸和浓硝酸加水稀释后都能与金属铜反应D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金属铝或铁制容器盛放42.
13、下列检验某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42-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NH4+43. 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 +、HCO 3 、NO 3 B、NH 4+、Al 3+、SO 42 、NO 3 C、 K +、Fe 2+、NH 4+、NO 3 D、NH 4+、Na +、NO 3 、OH 44含碘食盐中
14、的碘是以碘酸钾(KIO 3)形式存在的。已知在酸性溶液中 IO3 和 I 发生下列反应 IO3 5I 6H 3I 23H 2O。现有下列物质 稀硫酸;pH 试纸;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利用上述反应,可用来检验含碘食盐中含有 IO3 的是A B C D 45.在 MgCl2KClK 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 K Cl 各为 15mol,Mg 2 为05mol,则 SO42-的物质的量为- 5 -A0.1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46.关于反应 2NaBr + Cl2 = 2NaCl + Br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 2是氧化剂,反应中 Cl 原子得到
15、电子B当 1molCl2完全反应时,有 2mol 电子发生转移CNaBr 是还原剂,反应中溴离子得到电子D当 1molNaBr 完全反应时,有 1mol 电子发生转移47. 用 NA 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NAB标准状况下,22.4L 氖气含有的氖原子数为 2 NAC常温常压下,22.4L CO 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 NAD在 1L 的 0. 5mol/L 的 MgCl2溶液中,含 Cl- 数为 NA48. 为排除 CO32 、SO 32 离子的干扰,在检验 SO42 离子时,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先加入 BaCl2溶液,后再加入 HN
16、O3 B先加入 HCl,后再加 AgNO3溶液C先加入 Ba(NO3)2溶液,后再加入 HClD先加入 HCl,后再加入 BaCl2溶液49. 关于 Na2CO3和 NaHCO3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NaHCO 3比 Na2CO3热稳定性差BNaHCO 3比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快C在相同温度下,Na 2CO3的溶解度大于 NaHCO3D Na 2C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 NaHCO3不行50. 将钠和锌各 0.3mol 分别放入 100mL 1mol/L 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A、1 :3 B、3 :1 C、1 :1 D、3 :2第二部分( 共 50 分)三、填
17、空题(50 分)51 (10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装置设计】组装如下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6 -(2)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先 。【实验探究】(3)观察实验,完成实验现象的部分记录: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4)实验装置中品红溶液的作用 ,品红溶液的作用作用 。52.(10 分)某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漂白液(气密性已检验,试剂已添加) ,并研究其相关性质。实验操作和现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缓缓滴加一定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熄灭酒精灯。(1)烧瓶
18、中所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 -(2)图 1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3)若用图装置收集多余的氯气,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该装置简图。(4)修改方案后,该小组同学制得了较高浓度的 NaClO 溶液。他们把漂白液和滴有酚酞的红色 Na2SO3溶液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提出猜想:NaClO 把 Na2SO3氧化成 Na2SO4 NaClO 把酚酞氧化了NaClO 把 Na2SO3和酚酞都氧化了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证明 NaClO 氧化了 Na2SO3的是 。a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b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c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d向混合后
19、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再加入过量盐酸 为证明 NaClO 氧化了酚酞,可进行的实验是 。53 (10 分)MnO 2是重要无机材料,某小组设计了将粗 MnO2(含有 MnO、 MnCO 3和 Fe2O3等杂质)样品转化为纯 MnO2实验,流程如下:(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 ClO 3 MnO2 Fe3+)(1)铝与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 -(2)请配平第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2+ + ClO3- + H2O = MnO2 + Cl 2 + H +(3)第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 、玻璃棒、 、 ;第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除了含有 NaClO
20、3和 NaOH 外,还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 。(4)若粗 MnO2样品质量为 23.0g,标准状况下,第步反应收集 448mLCO2气体,则原样品中 MnCO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MnCO 3相对分子质量为 115) 。54.(10 分)某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 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他们先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再与稀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铜。(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铜: 铜屑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_ _ _、_ _。(2) 实验中,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是_ _、_ _、过滤、晾干。、为了探
21、究 Cu(NO3)2在酸性条件下跟铁单质的反应。他们取一支试管,加入 Cu(NO3)2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实验后没有固体残留物质。(3) 该探究小组对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补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 1:观察样品溶液呈蓝绿色,_(填“能”或“不能”)确定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步骤 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 KMnO4溶液 _ 步骤 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 KSCN 溶 _ 55.(10 分)碘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探究海带中碘元素- 9 -存在,并
22、测定其中碘元素的含量。(1) 操作 I 为灼烧,则灼烧时用 (“烧杯” 、 “坩埚” 、 “蒸发皿” )盛装海带,操作为 _。(2) 水浸时通常要将悬浊液煮沸 2-3min,目的是_。(3) 操作 III 是某同学对溶液 A 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进行的探究实验。推测: 以 3IO形式存在; 以 I形式存在查阅资料: IO3 和 H2O2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将上述溶液稀释配制成 200mL 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限选试剂: 2%溶液、 KSCN 溶液、 2FeCl溶液、稀硫酸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取少量稀释后的溶液 A 加入淀粉后再用硫酸酸化,分装于试管 I、II无现象往试管 I 中加
23、入 2FeCl溶液,后加入 2 滴 KSCN 溶液并振荡; 溶液变蓝 (4) 通过定量的检测实验操作和方法,测定某些数据,计算上述海带样品中碘元素的含量。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惠州市高中质量检测高一化学答题卷第一部分 (共 100 分)一、 选择题(共计 100 分)第二部分 (共 50 分)二、填空题(共 50 分)51.(10 分)(1) (2) ;- 10 -(3) ; ;(4) ; 。52 (10 分)(1) 。(2) 。(3)(4) ; 。53.(10 分)(1) 。(2)Mn2+ + ClO3- + H2O = MnO2 + Cl 2 + H +(3) 、 ; ;(4) 。
24、 - 11 -54(共 10 分)(1) _ _ ; ;(2) _ _、_ _。(3) ; _ _ _ _ _ _。 _ _。55.(10 分)(1) 、 ;(2) 。(3) 、 ; 、 。- 12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惠州市高中质量检测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一部分 100 分)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5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B 2 C 3C 4 A 5A 6D 7B 8B 9 D 10 B 11、B 12、A 13、B 14、B 15、A 16、B 17A 18、C 19、C 20、D 21.C 22.B 23.C 24
25、.B 25.C 26B 27.C 28.D 29.C 30 A 31 B 32. B 33.B .34.C 35.B 36.B 37.D 38.A 39.A(或 C) 40.A 41. C 42. D 43. B 44. A 45.B 46.C 47.D 48.D 49 D 50 B(第二部分 50 分)二、填空题(50 分)51.(10 分)(1)C+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失 去 4e 得 到 4e (3 分,物质错,0 分,没配平扣 1分,完整标示“得/失 4 e-”且方向正确,1 分)(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分) ;(3) 无水 CuSO4变为蓝色
26、(1 分) ; 石灰水变浑浊(1 分)(4) 验证烧瓶中有 SO2 (2 分),确认 SO2除尽 (1 分)52. (10 分) (1)MnO 2+2Cl 4H + Mn2 Cl 22H 2O(2 分,没配平扣 1 分)(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1 分)(3) 或 (2 分) (4) b d(3 分;选一个对的得 1 分,错选 0 分) ; 向混合溶液加 NaOH 溶液,若不变红说明酚酞已被氧化;若变红说明酚酞没被氧化(2 分,或向混合溶液加足量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酚酞已被氧化;若不变红说明酚酞没被氧化。 )53.(10 分) (1)2Al+ 3MnO 2 3Mn + 2Al2O3 (2 分,
27、没配平扣 1 分)(2)5 2 4 5 1 8 (2 分)(3)酒精灯 蒸发皿(2 分,各 1 分) NaCl(2 分)(4)10.0%(2 分) 。54 (10 分)(1) 3Cu +8HNO 3 = 3Cu (NO3)3 NO4H 2O(2 分,没配平扣 1 分) 。- 13 - 生成等物质的量的硝酸铜时消耗硝酸多;产生污染物 NO(2 分) 。(2)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1 分,全对才得分) ;(3) 不能(1 分) 。 若紫红色 KMnO4溶液褪去或变浅,说明产物中含2 价铁元素;若 KMnO4溶液不褪色或不变浅,则说明产物中不含2 价铁元素(2 分) 。 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产物中含
28、3 价铁元素;若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产物中不含3 价的铁元素(2 分) 。55.(10 分)(1) 坩埚(1 分) ;过滤(1 分) ;(2) 加快含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使灰烬中的含碘物质尽可能多的进入溶液(2 分) ;(3) 无明显现象(2 分) ,证明不是以 3IO形式存在(1 分) ; 往试管 II 中加入 2%3H溶液(2 分),证明是以 I 形式存在(1 分)1惠州市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29、合题目要求。1. 历史学家马克垚认为, “封建制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二、形成了适应的封土制度;三、中央势力衰落” 。下列朝代最符合马克垚观点的是夏朝 商朝 西周 秦朝2. 与右图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阁制 3. 西晋刘毅上疏曰:“若吏部选用,犹下中正,问人事所在,父祖位状。 ”这反映当时何种选官制度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卿世禄制4. 迈克尔哈特在对秦始皇的评述中说:“不提才华卓绝、名声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对秦始皇加以完备的论述。事实上李斯对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致很难在二者之间分清他俩所带来
30、的伟大变革的功绩。 ”这个“伟大变革”是指确立皇帝制度 推行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实现国家统一5.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他的观点是唐朝三省体制强化了皇权唐朝三省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三省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唐朝三省体制相互制约、集体决策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证明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不负众望。 ”这一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7. 黄仁宇在万历五十年中说:“一人乾纲独揽,
31、如果没有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政务的练达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权力的痴迷,根本无法做到。 ”因此,明太祖废相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其所寻求的“制度补偿性替代”是废除丞相 设立殿阁大学士 废除六部 设立内阁28.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下列各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家天下”和“公天下”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相权削弱与君权加强的有机结合.强调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有机结合9.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32、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10. 苏格拉底谈到雅典的民主制度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说明他A. 赞扬了雅典的民主 B. 肯定了人民主权C. 指出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D. 主张加强民主法治11.公元前 449 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该法的颁布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 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 得了立法主导权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12. 查士丁尼认为:“市民法(又称公民法)与万民法有别
33、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据此可知, “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在于制定主体不同 法律地位不同适用对象不同 理论依据不同13.“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1853
34、年英国驻华公使文翰在其报告中说:“革命军进逼南京一举之最弊的一点,乃在其令上海大小商人发生恐慌,因而影响到我等之商业亦受损害。 ”此“革命军”是A.清军 B.国民革命军 C.太平军 D.英法联军16.某年在华北各地都张贴揭帖:兹因天主耶稣教,欺神灭圣,忘却人伦,恼怒天地,收住之(云)雨,降下八百万神兵,扫平洋人,才有下雨之期。此揭帖最有可能出现在哪年A.1900 B.1911 C.1921 D.193117.1900 年光绪在信中写道:中国近因民教相仇,各国疑朝廷袒民嫉教,遂有攻占大沽炮台之事。攻占大沽炮台之事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孙中山
35、曾提及,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 1900 年惠州起义失败,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A清末新政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19 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20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
36、军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议长 3 人,巡抚 3 人,布政使 1 人,提督 1 人,督练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11928 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下面有关这次大会所涉及的内容与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相背离的是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中心任务 总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实行土地革命准备城市暴动A B C D22.毛泽东曾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
37、纵横十一个省。 ” 据此判断此事应该是A.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C.国民革命 D.解放战争23.下图为某时期某同学的毕业证,据此判断该生在何时期毕业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4.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任务 B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25.1925 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 年 9 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
38、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6.1927 年 11 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 ,认为“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的先决条件。 ”这说明当时4A.中共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来指导中国革命B.中共开始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7.1935 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在于建立广泛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为驱逐帝国主义和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受此影响,中共做出的政策调整是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
39、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8. 薄一波评价抗战期间某次战役说道:“这是敌我相持阶段中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扫荡的战役反攻” ,此战役是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大捷 29.1949 年,在第一届政府中,15 名政务委员中民主党派有 9 人,占 60%;担任各部委正部长级 15 人,约占 35%。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副院长,最高人民检查署副署长亦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这体现了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
40、协商制度C.中共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30. “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 “一国两制”理论的成熟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九二共识”的确定31.1949 年春,中共西柏坡会议确立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此转移是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 D.由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城市武装暴动32它标志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增加了一支“第三势力” , “标志了亚洲和非洲为反
41、抗欧洲而建立起新的团结” 。这里的“它”指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召开1955 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1972 年中日建交33.1970 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毛泽东与斯诺站在一起的照片,并在右上角刊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语录:“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这说明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34.日本 1889 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 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 1787 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35.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
42、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5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 2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 1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36.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A.禅让制度 B.分封制度 C.官僚政治制度 D.宗法制度3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西汉设置刺史 C.唐朝实行三省
43、制 D.宋朝设立参知政事38.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官制的史料是 A甲说 B乙说 C丙说 D丁说 39.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太原会战 D.渡江战役40.虽成“空壳” ,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1.“
44、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创作于 1943 年的解放区的天伴随着全国解放而广为传唱。下列关于这首歌曲说法正确的是A.它鼓舞了边区人民,迎来了百团大战的胜利B.它反映了边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C.它创作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D.它创作当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2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A.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B.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C.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D.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4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 下列雅
45、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女人没有公民权644.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 ,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辛亥革命 B光荣革命C “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45.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英国开创了近代议会制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
46、整的立法权46.1787 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制政体,其重要作用是A.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B.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C.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D.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7.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 年 10 月 16 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A.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B.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
47、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D.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48.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实施“一国两制” , 开创了国际先例C.倡导“求同存异”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9.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 l911 年辛亥革命后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国
48、民一大召开,实行国共第一次合作C.北京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上街游行D.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50.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 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中美关系缓和促使了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51 题 26 分,第 52 题 24 分,共 50 分。51.(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法律中国古代法律的对象是臣民,任何法律都不足以约束君主,君主是超越法律的。 在皇权
49、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所有的制度安排无一不是围绕着如何加强皇帝的权力而展开的。 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摘编李放、杨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质等7材料二 古罗马在文化上受到希腊化的影响,浸淫于希腊古典哲学的熏陶之中,但同时古罗马也努力保持着罗马文化的传统与特点。古罗马时期虽然没有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古罗马典型的混合政体和重视法律的传统仍对西方政治思想以及宪政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袁永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研究材料三 (近代西方)不论革命的方式如何,其结果大体总不外伸张民权或市民权而剥夺王权,使国会成为法律的主权者,使人民或
50、选举团体成为政治的主权者。这样一来,官僚或一般行政人员就要完全改变他们的性能,他们不再对国王负责,不再把国王的言语看作命令,他们要对国会、对人民负责了。王亚南官僚政治研究(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史实说明“在皇权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并简述其危害。 (12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的历程与意义(8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伸张民权,剥夺王权”的法律文献与历史意义(6 分) 。52 ( 2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7 年 8 月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两方约定不得单独或
51、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家,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2.倘两缔约国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梁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材料二 1950 年 2 月中苏签订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 ”2.政治方面, “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
52、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 世纪 50、60 年代的中苏关系材料三 2001 年 7 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为期 20 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规定缔约双方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马辉中苏、中俄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启示作用(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形势以及中苏双方分析 1937
53、 年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中国角度,从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促成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的因素与目的。 (12 分)(3)综合三则材料,简述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2 分)惠州市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81 2 3 4 5 6 7 8 9 10C B C B C D B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A C C A D B D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54、A B B C A C A B A31 32 33 34 35B C C A B二、双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 1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36 37 38 39 40 41 42 43BD CD AB AC BD BC BD BD44 45 46 47 48 49 50AB AB AD AB AC AC AC51.(26 分)参考答案:(1)史实说明:明朝:废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内阁与军机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6 分)危害:导致政治腐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近代落后挨打。 (6 分)(2) 历程
55、: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4 分)意义:(对古罗马)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罗马的社会稳定与繁荣进步;(对后世)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 (4 分)(3)文献:权利法案 、 王位继承法 (2 分)历史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使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保障了英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4 分)52 (24 分)参考答案:(1)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2 分)日本全面侵华已经开始,中国与日本实力悬殊,因而需要苏联的支持,以利于对抗日本法西斯势力。 (4 分)苏联为免于陷入与德国、日本两线作战的窘境;为以保卫苏联本土为主;同时为了利用中国拖住日本。 (4 分)(2) 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4 分)经济发展: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需要苏联帮助恢复,发展经济。 (2 分)外交政策: 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 分)意识形态: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2 分)目的:维护国家独立,巩固新政权,发展社会经济。(2 分)(3)国际形势(时代特征)的变化、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国家综合实力的地位、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的影响等(任答一点得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