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林市第一中学中学 2015-2016 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试题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注释)1、有关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D、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2、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C土壤 D降水(2)导致 N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 D降水(3)导致 P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N 两地晚
2、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 D降水3、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1、2 题。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C.地质作用 D.海陆变迁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变质4、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 年 8 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该类企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在于( )2A减轻迁出地的就业压力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
3、态环境改善5、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图中 B 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6、读下图,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人口负担系数14 岁及以下人口数65 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100。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 年前后 B1990 年前后C2010 年前后 D2030 年前后7、读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回答 12 题。1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廉价的劳动力 丰富的能源 较高的技术 低廉的地价
4、A B C 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B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C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D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8、面对国际铁矿石价格“飞涨”的局面,我国除了进行国内钢铁行业调整外,应对措施还有( )绝大部分钢铁企业退出市场 提高产品价格,转移成本压力 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钢铁厂,对钢铁企业实施国际产业链建设 在加强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3发的同时,到海外开矿,实现多元化供应战略A BC D9、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城市用地规律不断
5、扩大城市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城市商业中心是由寺庙、教堂、行政中心等构成的B在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是商业街C商业街形成的区位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和交通最优为原则D商业小区一般建在市区交通干线的边缘,以方便交通为原则11、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实现经营全球化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12、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河流上、
6、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上、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13、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早在 19 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工业区。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的开始全面整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鲁尔区衰退的原因有( )A生产结构复杂,煤炭能源地位下降B煤炭资源完全枯竭C环境污染严重D城市规模过大,用地紧张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二产业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14、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
7、厂的投入构成情况,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4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15、读“洋流模式图” ,回答图中四处,盐度最高的是( )A. B.C. D.16、右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造成图中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山脉坡向 D距海远近17、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18、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5四个山地中,山地垂直植
8、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热量丰富 B.降水量大C.相对高度大 D.纬度位置低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19、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拥有稳定的金融市场、政治经济体系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国内能源缺乏,电价是周边国家的两倍,政府主张兼顾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优先发展清洁能源。下 图为智利地理位置图。(1)智力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 。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理由。(2)简述智力吸引我国企业前往投资清洁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20、读我国某地域城市等级体系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该地域为我国的_城市群,其中(填城市名)A
9、为_,B 为_,C 为_。6(2)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_,彼此之间的距离越_,其服务职能越_。(3)试分析 B 城市人口规模等级高的原因。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2003 年 5 月至 2008 年 2 月期间我国牛羊肉批发价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图” 。(1)若图中甲、乙、丙发展乳畜业、渔业、林果业,甲地应发展_业;乙地应发展_业;丙地应发展_业。(2)材料一中曲线的变化有利于材料二中的哪种农业类型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3)若 A 为城市且经济发达,则其周边地区的乙还适宜发展哪种农业类型?22、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
10、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山脉位于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 。(2)简要说明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性。(4)图中森林类型为_;实地考察发现图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23、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上海市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增长图” 。7材料二 1990 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居住面积只有 66 平方米。(1)上海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代是_,原因是_。(2)材料二说明上海市的城市问题有_。(3)材料一
11、、二说明上海市_非常必要。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是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葵花籽需求量大大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1)试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 (2)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你的理由。25、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 (2)题。(1) 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A石灰岩分布地区 B花岗岩分布地区C玄武岩分布地区 D片麻岩分布地区(2) 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26、
1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墨西哥不断承接和发展新兴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西北部的莫西卡利地区有望成为区域性第一电子工业园。材料一:下图为该国略图。8材料二:墨西哥甲、乙两城市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甲城26.426.426.427.128.228.428.528.428.028.027.526.8月均温(C)乙城 13.4 14.7 17.0 18.2 18.6 17.4 16.2 16.4 16.3 15.5 14.9 13.5甲城 9 1 2 5 28 271 209 312 341 145 50 14月降水(mm)乙城
13、9 9 13 27 58 157 183 173 144 61 6 8(1)描述该国西部近海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地区多地震、火山的成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甲、乙两城市气温、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3)分析西北部莫西卡利地区承接和发展电子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4)分析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7、中国某高中学生夏令营在野外活动中,营长要求队员们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来测量野营地的经纬度。(1)A 同学建议,可用图 18 所示原理测得北极星的高度来计算当地的地理纬度。A 同学的建议是否可行? 。简述你判断的理由(2)B 同学提出,用观测日影的方法,可以粗略测定当地的地理经度
14、。图 19 表示野营地当日的日影方向及长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在图中方框内标注地平面上的两个基本方位。描述该地当日日影的变化规律。若北京时间 10:00 与 18:00 的日影长度相同,夜晚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是 30。则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所处的地形区是 9。28、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扬 州镇 江南 京 常 州 无 锡 南 通苏 州湖 州宁 波AB C(1)写出城市名称:A_,B_;核电站名称 C_。(2)图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_,共_个;次一级的城市是_,共_个;最低级的城市是_,共_个。(3)总结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29、读“兰州市略图” ,完成下列问
15、题。(1)兰州市依山傍水,位于 谷地中,其发展被迫沿 延伸,形成 状形态。(2)兰州市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优点是 。(3)造成兰州市地域形态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B.政治经济的发展C.地形和河流的分布D.交通运输的需要30、在中国一些大的山脉和高山上能够同时看到雪线和林线(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 ,我国东部地区的山看不到雪线,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只能看到雪线却看不到林线,而新疆是欣赏雪线和林线的好地方。分别分析阐述上述现象的原因。31、下图是一条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分析(共 12 分)(1)判断工厂位于城中_(字母)部分;商店位于城中_(字母)部分;住10宅
16、位于城中_(字母)部分。(2)指出功能区类型:A_功能区;B_功能区,C_功能区。32、读某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回答:(l)1980 年时,秸秆基本上都是当作燃料燃烧的。分析这样做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2)2003 年当地农业部门结构呈现 的新格局,这样的结构调整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是 。(3)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该地的农业用地可能会逐渐减少,试分析针对这种情况该地应如何发展,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答案】B【解析】2、 【答案】1-3BBA【解析】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这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M
17、 和 N 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 N 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 N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M、N 两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P 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 P 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3、 【答案】AC【解析】图中显示的是岩石因内外温差,造成岩石内外膨胀收缩不一致,从而造成岩石崩解风化。4、 【答案】C【解析】加大迁出地的就业压力,推动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促进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5、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 B 区域的自然带在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南,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的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6、 【答案】C【解析】7、
18、【答案】1-2 C D 【解析】8、 【答案】C【解析】面对成本“飞涨”的压力,钢铁企业的应对措施有下游整顿,上游在国际上和国内寻找出路等。9、 【答案】D【解析】10、 【答案】C【解析】11、 【答案】D【解析】12、 【答案】A【解析】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造成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使下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演化;容易使河流下游地区发生盐渍化。13、 【答案】1.C 2.C【解析】考查鲁尔区的综合整治。14、 【答案】D【解析】乙类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应接近科技发达地区。其产品往往轻、薄、短、小,时效性要
19、求高,以航空运输为主。15、 【答案】C【解析】据经度及洋流流向可看出,图示为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同处回归线附近,而处有暖流经过,故盐度高;流经秘鲁沿海,为秘鲁寒流,是世界著名渔场;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16、 【答案】B【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山麓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同;山体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所以海拔相似的山地,相同自然带所处的海拔越高,说明其热量越丰富,纬度越低。因此选项 B 正确。17、 【答案】D【解析】地面径流的汇集与地形坡度有着很密集的联系,地面平坦的地区,降水后,下渗强烈,但地面径流的汇集速
20、度比较慢,黄土塬地区地形平坦,如果再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那么下渗、蒸发都会比较强烈。18、 【答案】C【解析】对图分析可知,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度大二、非选择题19、 【答案】 (1)地处美洲大陆的西南边缘;东有高大山脉、北有狭长沙漠与邻国阻隔,西部和南部濒临广阔的海洋。(2)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丰富;投资环境好;能源短缺,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等。【解析】20、 【答案】(1)长三角 南京 上海 杭州(4 分)(2)少 远 多(3 分)(3)B 城市是我国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二、三产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商业中心,人口密度
21、大,人口规模大。(5 分)【解析】21、 【答案】(1)林果 乳畜 渔(2)乳畜业。市场对农业类型和规模起决定作用。(3)园艺业和蔬菜种植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布局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由材料二可知甲为低山丘陵区,适宜发展林果业;乙为城市郊区,且距离城市相对较近,可发展乳畜业;丙为湖区,水资源丰富,可发展渔业。材料一反映了肉类食品价格的上涨,因为牛羊肉价格的飞涨,势必刺激牛羊畜养量的增多,因而会促进乳畜业的发展。这也反映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种类和规模的决定作用。若 A 为经济发达的城市,乙地还可能发展成为园艺业和蔬菜产区,这两类农业的发展除了考虑市场因素,还要注意水源和交通问题。22、 【答
22、案】 (1)美洲板块 ;升高;位于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2)隆起的山脉(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降水少;东岸为离岸风。(3)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4)温带落叶阔叶林;西坡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山脉的隆起是该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第(2)题,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因为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使该地降水少。第(3)题,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区域从至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是由于地形的隆起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
23、而动全身”)。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西坡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导致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3、 【答案】(1)20 世纪 80 年代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也吸引了大量人口。(2)交通、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3)建设城市新区【解析】24、 【答案】 (1)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2)观点 1:应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 理由:确保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或观点 2:不应该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 理由:向日葵生长耗水量较大;当
24、地水资源缺乏,种植向日葵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张;且目前葵花籽处于滞销现象。【解析】25、 【答案】 (1)A (2)B【解析】由图可知,该景观为溶洞,是石灰岩广布地区遭流水溶蚀冲刷而形成的,多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26、 【答案】 (1)等深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大致沿西北东南向延伸),且分布密集;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州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和火山。(2)气温:相同:甲、乙气温年较差都较小。 差异:甲月均温较乙高,且甲气温年较差比乙小。降水:相同:甲、乙干湿季都分明,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差异:甲年降水量比乙多。 原因:甲、乙均位于低纬度;甲比乙纬度低,海拔低;均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25、;甲地处沿海,乙地处内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较低;紧邻世界最大微电子工业中心;毗邻美国,市场广阔(4)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 原因:地处热带,内陆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解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深线分布,从等值线的走向、密度等方面分析,反映了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2)气温特征的差异主要从年均温高低和气温年较差两方面分析;降水特征可从年降水总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角度分析。注意比较两地的异同点。影响气温和降水量的因素注意要点把握:纬度、海拔、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3)该城市位于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且图示位于墨西哥最北
26、部,具有美国近,故其吸引产业迁入的主要原因可从该地的地理位置、市场、交通和劳动力、地价等因素分析。(4)结合图示信息,可结合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分析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进而分析城市分布的特征。27、 【答案】(1)可行当地的地理纬度与北极星的高度角相等。(2)如图所示从西南开始顺时针转到东南结束,日影由长一短一长。30N,90E 青藏高原【解析】28、 【答案】(1)上海 杭州 秦山核电站(2)上海 1 南京、杭州 2 扬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宁波 8(3)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解析】29、 【答案】 (1)黄河 河流两岸 东西条带(2)可以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
27、,亲近自然(3)C【解析】从图中看出,兰州市城区沿黄河分布,呈条带状,说明城市形态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带状城市有的沿河、湖分布,有的沿交通干线延伸。这种类型整体上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30、 【答案】我国东部山地看不到雪线是因为山体的高度不够高,达不到夏季积雪不融化的海拔高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高原面上的山体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根据温度随高度每升高 100 米下降 0.6 度的温度递减率,故山体上终年积雪不化;在青藏高原上,由于山体的海拔海拔高度高,热量不能满足树林植被的生长,所以在青藏高原上看不到林线而能看到雪线。新疆的地形为“三山夹两盆” ,在海拔高的山顶上
28、能看到雪线,而在海拔较低的盆地和河谷两侧的山上,热量能够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所以在新疆能同时欣赏到雪线和林线。【解析】31、 【答案】(1)BD C AE (2)住宅 工业 商业【解析】32、 【答案】 (l)秸秆不能还田,土壤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必然要加大化肥的施用量,增加了农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质量。(2)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从生产上讲,由于实现了多种经营,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从生态上讲,由于各业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废弃物,可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可提高农民的收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3)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随着
29、市场距离的缩短,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多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如花卉、蔬菜等;加大投人,发展集约经营。【解析】1吉林市第一中学中学 2015-2016 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化学试题高一化学试题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注释)1、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2、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 2C(g)2D(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 的质量不发生变
30、化 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A,同时消耗 2a mol C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n(A) n(B) n(C) n(D)1322 B 的浓度不变A B C D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 论A 向装有 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成了 NO2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人新制 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C 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下,颜色逐渐褪去 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合反应D 向饱和 Na2CO3中通人足量 C
31、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 NaHCO34、向 27.2gCu、Cu 2O 和 CuO 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 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 NO 和 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 1.0mol/LNaOH 溶液 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铜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 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 和 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6 mol/LC产生的 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LDCu、Cu 2O 和 CuO 与硝酸反应后剩余 HNO3为 0.2mol。5、某单烯烃与 H2 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
32、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4 种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Cl 一、Br 一、I 一,若向 l L 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 Cl-、Br 一、I 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 Cl2 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 Cl 一、Br 一、I 一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A、5:15:4 B、5:12:4 C、15 : 30 : 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7、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A.加 CCl4 加苯 加酒精B.加酒精 加 CCl4 加苯C.加苯 加 CCl4 加酒精D.加苯 加酒精 加 CC
33、l48、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37Cl 与 39K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第 114 号元素的一种核素 29814X 与 07Pb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CH 3O 与 OH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DO 2与 S2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9、将 X 气体通入 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 Y 气体,有沉淀生成,X、Y 不可能的是( ) 选项 A B C DX SO2 CO2 CO2 SO2Y Cl2 Cl2 NH3 H2S10、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A、C 的原子序数的差为
34、8,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DCBB非金属性:CD3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D单质 B 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但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11、生活中常用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 x 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就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C 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 pH 由 4.68 变为 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 CO2增多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12、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35、是( )A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ClO 2用于饮用水消毒C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既能防腐又能耐火 DSi 用于制造光导纤维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氯水中 Cl-、N、Na +、S 可以大量存在B常温下干燥的 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 Cl2不与铁反应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 I-DSO 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I2+2H2O S+2I-+4H+14、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硫矿燃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要净化
36、,因为炉气中 SO2会与杂质反应。 C.SO2氧化为 SO3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 SO2的转化率。 D.SO3用 98%的浓 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 SO3吸收完全。15、在某稀溶液中含有 0.1 mol HNO3和 0.1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 9.6 g 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 L B.1.68 L C.2.24 L D.3.36 L16、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A 将 Na2CO3和 NaHCO3 的固体混合物加热灼烧 除去 NaHCO3中的 Na2CO3B 常温时将 CO
37、通过装有 SiO2 的硬质玻璃管 制取粗硅C 向新制得的 K2S 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比较氯与硫的得电子能力D 分别向 2 支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入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铝条。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注释)17、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18、在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离子:H +、K +、Ba 2+、SO 42、I 、CO 32。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验:用 pH 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色;另取部分溶液,逐滴
38、加入 NaOH 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1)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4)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注释)19、H 1N1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 H1N1病毒杀灭(1)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 (2)将漂白粉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的 (填化学式
39、)即可检验 Cl 的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20、为了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_(填物质名称,下同)的洗气瓶除去_;再通过盛有_的洗气瓶除去_。21、(19 分)向 BaCl2溶液中通入 SO2后,将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NaOH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另一份通入少量 Cl2,产生白色沉淀 B。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 SO2与水的反应向 BaCl2溶液中通入 SO2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 ,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 。此处应为_,原因是_。(2)沉淀
40、A 的化学式为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3)写出生成沉淀 B 的离子方程式:_。(4)生成 2.33 g 沉淀 B,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 Cl2_ mL。22、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色向盛有少
41、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色(4)实验结论:_。5(5)问题和讨论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23、X、Y、Z 是短周期三种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1)X 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2)Z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3)Y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4)与 Z 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 XYZ24、X、Y、Z、W 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42、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X 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晶体Y Y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1Z Z 的基态原子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3 倍W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58,中子数为 32(1)Y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Y 和 Z 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 (写化学式) (2)X、Y、Z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W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3)向 W 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 Y 的气态氢化物,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 Y 的氢化物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 Z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3、并且在室温下每转移 10mol 电子放热 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5、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案使饮用水中 NO3-含量达标。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节 pH 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造成 Al 的利用率降低;试剂 X 可选用_(填序号) 。ANaOH BCa(OH) 2 CNH 3.H2O DCuO E.CO 2(2)流程中操作的名称为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3)写出溶液中铝粉和 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还可用以下化学反应使饮用水中 NO3-含量达标,产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26、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
44、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 6NaCl、NH 3、CO 2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 3,进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NH 4HCO3+NaCl=NaHCO3+NH 4Cl;2NaHCO3 Na2CO3+CO2+H 2O(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
45、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试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实验时,须先从 a 管通入- _气体,再从 b 管中通入-_气体;()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 b 管下端连接已装置,理由是-_ 。27、已知拆开 1 mol HH 键、1 mol II 键、1 mol HI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 1 mol HI 需要_(填“放出”或“吸收”)_ kJ 的热量。氢气、碘和碘化氢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_。28、已知 反应 A + 3
46、B = 2C 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A)0.15mol/(Ls) (B)0.6mol/(Ls) (C)0.4mol/(Ls)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评卷人 得分 四、推断题(注释)29、有关元素 X、Y、Z、D、E 的信息如下:元素 有关信息X 元素主要化合价2,原子半径为 0.0074 nmY 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 4Z 单质在 X 的单质中燃烧,产物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E 单质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用语表示):7(1)X 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
47、取 X 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比较 Y 与 Z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用化学式表示)(3)E 元素与 Y 元素可形成 EY2和 EY3两种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通常实验室配制 EY3溶液时,可直接用水溶解 EY3固体EY 2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产生铜片、碳棒和 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Y、Z、D 的离子半径大小依次减小(4)Y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当 0.25 mol 该物质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时,放出 Q kJ 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5)写出 E 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腐蚀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
48、1、 【答案】C【解析】2、 【答案】B 【解析】 3、 【答案】D【解析】A 项,硝酸根在氢离子存在下表现强氧化性将二价铁离子氧化,硝酸根被还原为NO,NO 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A 错误;B 项,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是因为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过量的稀硫酸,B 错误;C 项,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 错误;D 项正确。4、 【答案】B【解析】5、 【答案】C【解析】6、 【答案】A【解析】始时 Cl 一、Br 一、I 一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0mol、3.0mol、0.8mol,所以物质的量之比5:15:4。故选 A。7、 【答案】C【解析】(苯)(水);酒精和水混溶;Br 2在水
49、中的溶解度比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小得多;苯和 CCl4萃取了溴水中的溴并和水分层,而酒精不能从溴水中萃取 Br2。 8、 【答案】C【解析】 37Cl 和 39K 具有的中子数都是 20,A 正确; 29814X与 072R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1148232,即相差一个电子层,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有相同的电子数,B 正确;H3O 与 OH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但质子数不同,C 错误;O 与 S2 的电子数都是 18,质子数都是 16,D 正确。9、 【答案】B【解析】10、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C 的原子序数的差为 8,则在短周期元素中,二者一定是同一主族的元素。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50、等于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又因为 A、B、C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所以 B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 1553,因此根据 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A 是氧元素,B 是铝元素,C 是 S 元素,则 D 是氯元素,A 正确;B 不正确,非金属性:CD;氢化物的稳定性是 CA,C 不正确;D 不正确,铝在常温下和浓硝酸发生钝化,但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答案选 A。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的培养。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
51、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11、 【答案】B【解析】12、 【答案】D【解析】A、氢氧化铝可与胃酸中对盐酸反应,所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B、ClO 2对氧化性强,用于饮用水消毒,正确;C、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溶液,浸泡过的木材既能防腐又能耐火,正确;D、SiO 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错误,答案选 D。13、 【答案】C【解析】饱和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能将 S 氧化,S+Cl 2+H2O S+2Cl-+2H+,不能大量共存,且在酸性条件下,N 与 S 不共存,A 错;常温下干燥的 Cl2能用钢瓶
52、贮存仅代表常温下 Cl2不与铁反应,加热、高温的条件下 Cl2能与铁反应,B 错;氯水将 I-氧化为单质 I2,I2在四氯化碳中显紫色,C正确;SO 2通入碘水中生成 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I2+2H2O S+2I-+4H+,D 错。14、 【答案】D【解析】将硫铁矿粉碎使燃烧速率更快.反应更充分; 净化 SO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质使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 SO2 的转化率。15、 【答案】B【解析】16、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NaHCO 3加热分解,Na 2CO3加热不分解,故错;B 项:需要高温条件,故错;D 项:都不反应,故错。故选 C。
53、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知识点较多,熟悉溶液的配制、沉淀的转化、酸性的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选项 C 为易错点。二、实验题17、 【答案】试纸会变蓝色,因为 Cl2能将 KI 中的 I-氧化为 I2,I 2使淀粉变蓝色【解析】18、 【答案】 (1)H +、Ba 2+、I ;(2)SO 42、CO 32;(3)K +;(4)Cl 2+2I=I2+2Cl-【解析】试题分析:用 pH 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说明有 H+,无 CO32。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说明有 I。另取部分
54、溶液,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 Ba2+,无 SO4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共存问题点评: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规律为:1、一色-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铜离子、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等有颜色的离子不存在2、二性-溶液的酸性、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及弱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氢离子和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存在;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3、三特殊-特殊情况偏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共存;硝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组合具有强氧化性;4、四反应-四种
55、反应类型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三、填空题19、 【答案】 (1)2Cl 2+2Ca(OH) 2Ca(ClO) 2+CaCl2+2H2O;(2)CaCl 2+Na2CO3CaCO 3+2NaCl;AgNO 3、HNO 3;CaCl 2+2AgNO32AgCl+Ca(NO 3) 2;(3)Ca(ClO) 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解析】 (1)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漂白粉,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 Ca(ClO) 2、CaCl 2,有效成分为 Ca(ClO) 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2+
56、2Ca(OH) 2Ca(ClO)2+CaCl2+2H2O,故答案为:2Cl 2+2Ca(OH) 2Ca(ClO) 2+CaCl2+2H2O;(2)将漂白粉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和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CaCl 2+Na2CO3CaCO3+2NaCl,出现白色碳酸钙沉淀,检验漂白精中的氯离子,应先加 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发生 CaCl2+2AgNO32AgCl+Ca(NO 3) 2,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说明 Cl 存在,故答案为:CaCl 2+Na2CO3CaCO 3+2NaCl;AgNO 3、HNO 3;Ca
57、Cl 2+2AgNO32AgCl+Ca(NO 3)2;(3)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失效是因为漂白粉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故答案为:Ca(ClO) 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20、 【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浓硫酸 水蒸气【解析】除去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浓硫酸。由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带入水蒸气,所以应先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
58、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21、 【答案】(1)不反应 弱酸不能制强酸(2)BaSO3 能(3)Ba2 SO 2Cl 22H 2O=BaSO42Cl 4H (4)224 【解析】 加入 NaOH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Ba2 SO 22OH =BaSO3H 2O;通入 Cl2发生的反应为Ba2 SO 2Cl 22H 2O=BaSO42Cl 4H 。由方程式:BaSO 4 Cl 2233 g 22 400 mL2.33 g V(Cl2)故 V(Cl2)224 mL 22、 【答案】(3)橙红 紫红(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5)Cl 22Br =Br22Cl 2I Br
59、 2=2Br I 2HF 的稳定性比 HCl 的强 F 2能置换出水中的氧,而 Cl2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 22Br =Br22Cl ,证明氧化性:Cl2Br 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向碘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溴水,发生反应:Br 22I =I22Br ,证明氧化性:Br 2I 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两个实验说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3、 【答案】(1)He (2)(3)第二周期,第A 族 (4)34【解析】因
60、 X、Y、Z 为短周期(即一、二、三周期)元素,结合位置特点可知 X 为 He,Y 为F,Z 为 S。与硫同族的下一周期元素为 Se,原子序数为 34。24、 【答案】 (1)二; VA; H 2O; NH 3;(2)NOC; 1s 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3)先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Cl2+2NH3?H 2O=Fe(OH) 2+2NH 4Cl、4Fe(OH) 2+O2+2H2O=4Fe(OH) 3 (4)4NH 3(g)+5O2(g)=4NO(g)+6H 2O(l)H=2akJ?mol 1 【解析】X、Y、Z、W
61、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常见元素,X 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晶体,则 X 为碳元素,Y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1,则n=2,Y 为氮元素,Z 的基态原子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3 倍,则 Z 为氧元素,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58,中子数为 32,则 W 为铁元素,(1)Y 为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 VA 族;因为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氮,所以 Y 和Z 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H 2ONH 3(2)由于氮原子的最外层 p 轨道电子处于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所以氮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同周期元素,其它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
62、大,所以 X、Y、Z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C;W 为铁元素,它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 64s2)(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溶液,再向其中通入过量氨气,生成氢氧化亚铁,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l2+2NH3?H 2O=Fe(OH)2+2NH 4Cl、4Fe(OH) 2+O2+2H2O=4Fe(OH) 3(4)已知氨气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 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4NH3(g)+5O2(g)=4
63、NO(g)+6H 2O(l) ,反应中每 4mol 氨气反应转移 20mol 电子,所以每转移 10mol电子即有 2mol 氨气参加反应,放热 akJ,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NH3(g)+5O 2(g)=4NO(g)+6H 2O(l)H=2akJ?mol 125、 【答案】 (1)铝; B(2)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3)10Al+6NO 3 +18H2O=10Al(OH)3+3N2+6OH (4)5 H2+2NO3-+2H+ N2+6H2O【解析】解:(1)pH 过大或过小,加入的铝粉会反应生成 H2,造成 Al 的利用率降低。选用微溶的 Ca(OH)2调节溶液的 pH 较合适,
64、因引入的 Ca2+对人体无害,且来源丰富,价格便宜;(2)操作是分离难溶性的固体与可溶性的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方法,名称是过滤;(3)根据流程的信息可知,铝粉还原溶液中 NO3 生成 N2,同时生成难溶物 Al(OH)3,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0Al+6NO 3 +18H2O=10Al(OH)3+3N2+6OH ;(4)还可用用 H2还原饮用水中 NO3-,产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则 N2,由于另外一种生成物是 H2O,生成物都是中性,则反应物带有的电荷总数也应该为 0,由于 NO3-带有负电荷,所以缺项为 H+,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 H2还原
65、 NO3-也 生 成 N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H2+2NO3-+2H+ N2+6H2O。26、 【答案】 (1)c(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 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 CO2”错) ()NH 3CO2()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 CO 2 吸收率【解析】 (1)NH 3+CO2+H2O+NaCl=NaHCO3+NH 4Cl 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挥发过来的 HCl;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防止未反应的 NH3 产生环 境污染;()由于 NH3的溶解度比 CO2 的溶解度大很多倍,先通 NH3会得到
66、更多的 NaHCO3,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底部具有放大了的多孔球泡,增大了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 CO 2吸收率。 27、 【答案】放出 5.5 H 2【解析】根据反应 H2+I2 = 2HI, 形成 2 mol HI 放出 2299 kJ 的热量, 所以生成 1 mol HI 时放出热量为 =5.5 kJ。键能越大, 分子越稳定, 故 H2分子最稳定。28、 【答案】= 【解析】四、推断题29、 【答案】(1)2H 2O2 2H2OO 2= = = = =MnO2 (2)HClH 2S (3)(4)Cl2O7(l)H 2O(l)=2HClO4(aq) H4 QkJ/mol(5)O22H 2O4e 4OH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可知:X 为氧元素,Y 为氯元素,Z 为硫元素,D 为钠元素,E 是铁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基本理论知识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