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01.96KB ,
资源ID:199207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9920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习题(打包3套)选修3.zip)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习题(打包3套)选修3.zip

1、1选修部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7 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 选修 31(2016山东临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 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 年 8 月 3 日)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 ,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

2、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 年 4 月 2 日)(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解析:(1)从材料一可知英国外交政策由“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 “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说明英国由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转变为放弃传统 的“光荣孤立

3、”政策,参加战争。 (2)第一小问“战术” ,从材料二 “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 ,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第二小问先回答不是再说明“理由” ,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

4、的“光荣孤立”政策,参加战争。(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不是。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2(2016武汉高中毕业生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 年 9 月 11 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 ,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

5、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2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2)有学者 说,一战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

6、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相似,从“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和“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可知二者的相似原因是民族主义推动;第二小问不同,从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土耳其党革命” ,可知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从“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 治战争 ”,可知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出于经济的原因,从“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 ,是因为晚清以来寻求国家认同” ,可知中国参战的原因是国家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2)从“中国战后受到

7、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 ,可知影响是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从“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 ,可知影响是逐渐以俄为师。答案:(1)相似:民族主义推动。不同:欧洲 :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2)影响: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3(2016河南六市高中毕业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

8、奉中国宗教” ;“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是战胜国。由于中国实力太弱, 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 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并迫使中国政府在 6 月 28 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必须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2)结合材

9、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没有收回山东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一中“山东人民,有史以 来为中国民族”得出不可分割,据材料一“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得出地理位置重要,据材料一中“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得出是文化发源地。(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得出中国实力太弱,日本实力强大,据材料二“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得出列强 相互勾结;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引发了五四运动” “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得出激发中国五四运动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据材料二“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得出政府失去民心,结合所学分析得出

1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3答案:(1)原因: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东地理位置重要;山东是中国文化发源地。(2)原因:中国实力太弱;日本是列强之一;列强相互勾结。影 响: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 导火线,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使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4(2016湖北武昌区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28 年 8 月 27 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 15 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 ,即非战公约 ,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 。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

11、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该公约于 1929 年 7 月 25 日生效,截至 1933 年,加入者共计 63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解析:(1)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结合凡尔赛会议后的相关史实,从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12、计划破产,德国实力恢复,法国感到安全难以保证,欧洲国家对于集体安全的渴望,以及美法的推动等方面分析。(2)对非战公约内容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材料中它“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强调“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 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内容的不足,诸如没有明确责任的规定、缺乏制裁措施、各国有保留条件,最终无法阻止二战的爆发。答案:(1)背景:法国鲁尔冒险失败、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洛迦诺公约的签署,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大削弱;国联的裁军活动未获得实质性进展;德国实力恢复,法国感到安全难以保证;各国人民对集体安全和持久和平的渴望;美国、法国的主导。(2)评价:第一次正式宣布

13、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 具,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能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未涉及裁军问题,未制定实施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保留条件”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1选修部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8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集训即时演练 选修 31(2016 吉林高中毕业班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 1938 年 9 月举行的慕尼黑会议上,欧洲的政治家们出台了迁就姑息的“绥靖政策”。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对希特勒的要求做出让步或者

14、说纵容希特勒的时候,两国政府得到一个承诺,即希特勒会停止进一步的扩大德国领土的要求。他们的目标是保持欧洲和平,即使这种和平意味着做出巨大的让步。由于公众反对战争,法国和英国政府通过了慕尼黑协定。面对法西 斯国家的侵略,许多国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被大萧条分散注意力的国家对英国和法国持赞同态度。然而希特勒拒绝接受慕尼黑协定的束缚。第二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领土。当希特勒对波兰发出战争威胁时,绥靖政策的失败显而易见。在这之前,约瑟夫斯大林不相信英国和法国会跟他协同起来,共同击败德国对苏联的侵略。尽管共产党和纳粹党存在很深的意识形态分歧,斯大林仍寻求与纳粹政权的和解,1939 年 8

15、月,苏联和德国外长共同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一条约使世界感到震惊和愤慨。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指出“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绥靖政策”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实质,从“在 1938 年 9 月举行的慕尼黑会议上,欧洲的政治家们出台了迁就姑息的绥靖政策 ”,可知绥靖政策的实质是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第二小问背景,结合当时国际格局、社 会思潮和英法大国的实力及国内矛盾等问题总结背景。(2)从“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对希特勒的要求做出让步或者说纵容希特勒的时候” ,可知影响是纵容了德意等国

16、的对外侵略扩张;从“或者说纵容希特勒的时候,两国政府得到一个承诺”和“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许多国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可知影响是对大国起了麻痹作用;从“第二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领土” ,可知影响是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从“当希特勒对波兰发出战争威胁时,绥靖政策的失败显而易见” ,可知影响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1)实质: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背景:英、法致力于维护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和平;英法等国实力下降,极力避免战争;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受经济危机影响,英法等国国内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尖锐,无暇顾及外部事务。(2)影响:纵容了德意等国的对外侵略扩张;对大

17、国起了麻痹作用;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没有遏制局部战争的蔓延和扩大;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答出三点即可)2(2016太原高 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许多方面看来,英美的密切和有效的合作是这次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最为 显著的成就。这在 1936 年美国国会制订一项使这个国家不参加任何未来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到了 1941 年,这成了一个日益真实的情况,而到了 1942 年,则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了。英美两国间文化和制度的基本相同为英美战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有力地推动这 两国结合在一起,而且通过建立起真正共同的利 害关系,还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

18、的近似能够产生效果的背景。1917 年以2及 1941 年,英国和它的盟国可能无法阻止一个胜利的德国主宰欧洲(也许从主宰欧洲走向主宰全世界)的这一前景,导致美国加入英国一边共同作战。冠冕堂皇的原则无疑起了一些作用,使美国人两次都相信介入欧洲战争是必要的,但是担心出现一个新兴的、残忍的统治世界的德国主子,肯定是一个更为有力的动机,特别是在 1941 年。紧接着珍珠港事件后的几星期内,孤立主义的发言人都渴望忘却和原谅过去的事情,从 1940 年初夏以来,当英国一连几个月显得真有被打败的可能时,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了。在军事方面,1941 年 1 月 29 日至 3 月

19、27 日,在华盛顿召开了正式的参谋会议。从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一般简称 ABC1 的联合战略计划, “如果美国被迫作战” ,这个计划就将付诸实施。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根据材料,概括英美走向联合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走向联合的影响。解析:(1)由“英美两国间文化和制度的基本相同为英美战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概括出文化和制度基本相同;由“1917 年以及 1941 年一边共同作战”可以概括出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的肆虐;由“紧接着珍珠港事件后的几星期内, 孤立主义的发言人都渴望忘却和原谅过去的事情”可以概括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和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

20、消退;另外英美之所以能走向联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2)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及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等几个角度来组织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文化和制度基本相同;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的肆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消退;英美有共同的利益。(2)影响: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二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3(2016黑龙江哈三中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莫德尔斯基长周期理论四个命题周期 全球战争 霸权(优势) 衰落14951580 14941516 葡萄牙,15161540

21、 1540158015801688 15801609 荷兰,16091640 1640168816881792 16881713 英国,17141740 1740179217921914 17921815 英 国, 18151850 185019141914 19141945 美国,19451973 1973材料二 沃勒斯坦的霸权论霸权 争霸战争 控制期 衰落荷兰 16181648,30 年战争 16201650 16501672英国 17921815,拿破仑战争 18151873 18731896美国 19141945,两次世界大战 19451967 196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22、析沃勒斯坦和莫德尔斯基把美国霸权衰落时间定为 1967年和 1973 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体评价莫德尔斯基和沃勒斯坦的霸权理论。解析:(1)第一个原因,结合 1967 年欧共体成立对美国影响,以及美苏争霸中实力体现角度回答;第二个原因,从 1973 年石油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及经济滞胀角度分析作答。(2)评价霸权理论,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作答,也可以从全球化和欧洲中心论的角度组织答案。3答案:(1)原因:1967 年:欧共 体成立,与苏联争霸处于下风。1973 年:石油危机, “滞胀”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评价:都看到全球战争对一个国家实力的影响

23、;缺陷在于一个国家获得或失去霸权是综合因素作用结果,既有本身综合实力的影响,也有国际格局、国际局势等变化的影响。站在欧洲中心论角度,把国际关系看成争夺霸权,是有局限的。4(2016太原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军进驻朝鲜之后,金日成等朝鲜共产主义者们受到苏联支持开始掌握实权,并开始建立专制体制的 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开始肃清民族主义者,并对民族主义理念进行镇压,很快完成了对朝鲜的共产化。1946 年 2 月,金日成成为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通过颁布土地改革法令、重要产业国有化法令等,强化了共产主义体制的基础,并在 1948 年 9 月建立了朝鲜共产政权。朝

24、鲜共产政权与苏联秘密签订军事协定,增强军事实力,为入侵大韩民国做准备。但当时韩国由于各地发生骚乱和罢工 等,社会还没有完全恢复稳定,而且政党和社会团体也是各为其事,政界同样一片混乱。朝鲜一方面加快为南侵做准备,另一方面在表面上希望与韩国和平相处,以掩藏其南侵的意图。1950 年 6 月 25 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国史大韩民国的建立“625 战争”的背景(注:韩国称朝鲜战争为“625 战争”)材料二 一、南朝 鲜侵略朝鲜的战争准备1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 2.镇压革命力量3为战争做准备“援助” 4.扩大傀儡军队5加强推进南朝鲜军事基地化 6.进行蓄意的武装挑衅二、侵略

25、朝鲜的战争1罗亚尔(美国陆军部部长)对“北伐计划”的指导2麦克阿瑟的指示3颁布非常警戒令4杜勒斯(美国总统特使)的进攻指示由此可见,美帝国主义为进攻北方进行了缜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终于在 1950 年 6 月25 日掀起了反对北方的侵略战争。朝鲜中学教材中有关“625 战争”的目录和部分内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国在战争爆发背景叙述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解析:(1)由材料一分析韩国对战争爆发背景的 阐述,由材料二分析朝鲜对战争爆发背景的阐述,从两者阐述的区别上来归纳概括。(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主客观、国内国际环境等角度回答。答案:

26、(1)韩国:朝鲜受苏联扶持;镇压统一力量,积极扩军备战;释放和平烟幕,玩弄两面手法;韩国国内局势混乱。(任答两点即可)朝鲜:“南朝鲜”受美国扶持,积极扩军备战;实行法西斯统治,镇压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挑衅。(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所处立场不同;受到冷战思维影响;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尽力推卸战争责任。(任答三点即可)1选修部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9 讲 战争与和平规律认知集训即时演练 选修 31(2016山东滨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二)(三)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 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 世纪的

27、战争与和平目录摘选材料二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向它们证明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2)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解析:(1)第一小问补充,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增加材料中没有的内容;第二小问

28、理由,具体阐述补充内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即可。(2)第一小问认定,从材料二中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是否公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评价是否公平;第三小问看法,从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得出结论的程序角度论述理由。答案:(1)补充: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理由:19 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一战爆发的经济因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由:两大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军事因素。(2)认定: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不公平。看法:一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

29、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或公平。看法:德国大力扩军备战,力图争夺世界霸权;大战首先开始于德国和同盟国一方的进攻。2(2016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 1939 年 3 月 15 日那个时候,世界上最感觉不到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地区是西半球,而西半球最高枕无忧的国家之一便是美国持有此类见解的美国人坚称参加一战的主要原因是 :威尔逊总统的误入歧途的理想主义、欧洲(指协约国,主要指英国)的外交手腕美国人历来认为在斗智方面美国一向处于劣势,以及美国制造商和银行家的不爱国的自私自利,他们投机取巧地支援并资助协约国,通过院外活动 ,诱使政府参战,以确保他们

30、的债务人赢得胜利,从而保全他们的私人财富。美国卷入战争的历史,经过这么一番改编所得出的结论便是:美国人民是因受骗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防止不再重演这一可悲的历史的措施是能2够而且应当采取的。(英)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939 年 3 月的世界材料二 1939 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 1939 年11 月 4 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必须是在“现购自运”的条件下。1940 年 12 月 17 日,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

31、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 1941 年 3 月 11 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 2 700 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 38 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材料一中所述美国卷入一战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突破“中立法”的?概括美国在卷入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共同点。解析:(1)原因,据材料一中“威尔逊总统的误入歧途的理想主义”得出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欧洲(指协约国,主要指英国)的外交手腕”得出协约国的外交

32、手段, “美国制造商和银行家投机取巧地支援并资助协约国诱使政府参战, 以确保他们的债务人赢得胜利,从而保全他们的私人财富”得出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捞取一战胜利品等,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商船遭遇德国潜艇袭击,损失重大。(2)第一小问说明,据材料二中“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 “在 1939 年 11 月 4 日通过的修订案中” “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等得出国会不断修改法案,据材料二“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 “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得出美国政府的支持;第二小问共同点,据材料一中“西半球最高枕无忧的国家之一便是美国 ”,材料二中“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

33、法案”得出战前奉行“中立”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选择时机参战。答案:(1)原因: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协约国的外交手段;美国商船遭遇德国潜艇袭击,损失重大;为保证 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捞取一战胜利品等。(2)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国会不断修改法案;美国政府的支持。共同:战前奉行“中立”立场;根据战争的态势及利益选择时机参战。3(2016山西晋中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

34、或扩建海军基地。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 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 九国公约规定,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摘编自王连元美国海军争霸史材料二 1940 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独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 ”7 月 2 日,御前会议基本上按陆、海军上报的原案通过了帝国国策纲要 。 纲要确定:“不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

35、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 “帝国依然向处3理中国事变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 。为此,日本决心“不辞对英美一战” 。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日本 决心向英美开战的因素。解析:(1)据材料一中“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 ,得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据材料一中“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 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得出,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 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

36、海军基地,据材料一中“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得出做出了有利于日本的保证。(2)据材料二中“并为确立自存自卫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结合所学,得出夺取东南亚战略资源,据材料二“帝国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得出建立亚太地区的霸权,据材料二“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得出切断国际援华通道,早日打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美英无暇东顾,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军力暂时占优势。答案:(1)说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 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四国条约和九国公

37、约做出了有利于日本的保证。(2)因素: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摆脱美英的贸易禁运;建立亚太地区的霸权;美英无暇东顾,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军力暂时占优势;切断国际援华通道,早日打败中国。(答出三点即可)4(2016太原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 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

38、从事战争。国际联盟盟约1919 年材料二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第四十一条 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武力以外之办法,以实施其决议,并得促请联合国会员国执行此项办法。此项办法得包括经济关系、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及其他交通工具之局部或全部停止,以及外交关

39、系之断 绝。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条所规定之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联合国宪章1945 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机制方面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二者维护世界和平机制不同的原因。4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可知国际联盟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平;依据材料一中“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

40、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可知国际联盟遇事要提交仲裁法庭或行政院;依据材料二中“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可知联合国成员国授权安全理事会;依据材料二中“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可知联合国采取政治、司法、经济、外交、必要的军事手段等维护世界和平。(2)结合所学一战后以及二战后的形势分析二者形成不同的维护世界和平机制的原因即可,国联盟约反映了一战后人类初步探索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有些地方不成熟,没有形成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对维护和平的认识加深;国际法的不断完善。答案:(1)不同:国际联盟: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

41、平;遇事提交仲裁法庭或行政院。联合国:成员 国授权安全理事会;采取政治、司法、经济、外交、必要的军事手段等维护世界和平。(2)原因:国联盟约反映了一战后人类初步探索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有些地方不成熟,没有形成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对维护和平的认识加深;国际法的不断完善。5(2016山东淄博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场战争难以界定,但古往今来的世界性战争还是可以进行明确的。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是从 15 世纪出现的殖民战争开始的。这种以控制土地和资源进行掠夺、奴役和剥削为目的的殖民战争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结束。第二次和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4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大战把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战场。发生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是一种世界性的军事对峙,可谓第四次世界性战争。第五次是 2001 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至今,全球性的“反恐”战争仍然看不到结束的尽头。随着美国在 2011 年发布的军事战略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其“全球军事领导力” ,这标志着美国正开启一场新的世界性的软实力博弈战信息战。这场新战争可以认为是第六次世界性的战争。据 2011 年 10 月 10 日新华网专家访谈:美开启“第六次世界战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六次世界性战争的各自特点。(2)朝鲜战争持续四年(19501953 年),有近 20

43、 个国家参与,但材料没有把它视为“世界性战争” 。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解析:(1)第一次从材料“这种以控制土地和资源进行掠夺、奴役和剥削为目的的殖民战争”来归纳;第二次和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三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次是两大阵营的冷战,特征是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其他一切对抗形式;第五次根据材料“2001 年美国以反恐 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可知是美国发动的反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战争;第六次根据材料“这标志着美国正开启一场新的世界性的软实力博弈战信息战”归纳。(2)可以任选一观点来回答,若答合适,从朝鲜战争战场范围以

44、及朝鲜战争属于局部战争的角度回答;不合适,从参与国家众多、联合国军参战的角度回答。答案:(1)特点:第一次是掠夺土地资源、奴役剥削他人的殖民战争;第二次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三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次是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其他一切对抗形式;第五次是美国发动的反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战争。第六次是世界性软实力博弈战(以科技实 力为基础的信息战)。5(2)合适。理由:朝鲜战争战场范围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并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参战国家间并未互相宣战,故仍属于局部战争。或不合适。理由:朝鲜战争参与国家众多,背后是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具有世界性;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插手,组建联合国军参战,使战争不再

45、是单纯的区域战争,故可视为世界性战争。6(2016湖南怀化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同盟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开罗宣言材料二 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其抛出的一系列公然否认历史、颠倒黑白的言论,招致国际社会的警惕和批评。在发表“侵略定义未定论”而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后,安倍非但没有收敛,反而继续在历史问

46、题上大放厥词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 严重担忧和警惕。根据有关资料整理(1)依据材料一,简述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把材料一划分三个层次进行概括即可;以省略号作为分界点。第一层据“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概括;第二层据“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

47、中华民国”概括;第三层据“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概括。第二小问意义, 开罗宣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石,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都是建立在这块基石的基础之上,在世界上具有国际法效力,因此,为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联系所学知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回答,日本挑战国际秩序,跟日本的崛起和美国的扶植有关。答案:(1)内容:制止并惩罚日本法西斯侵略;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答对两点即可)意义: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2)原因:美国在战后出于“冷战”的需 要,对日投降的处理不彻底并采取了积极扶持日本的做法;日本在战后经济的崛起导致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言之有理即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