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3.63MB ,
资源ID:194557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9455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课件(打包7套) 新人教版.zip)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课件(打包7套) 新人教版.zip

1、1 消息二则毛泽东 1.理解并积累 “ 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 ” 等词语。2.了解新闻的 “ 六要素 ” ,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目标毛泽东( 18931976 ),字 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 毛泽东思想 ”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诗词代表作有 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蝶恋花 答李淑一 等。作者介绍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 1949年 1月 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 “和平谈判 ” 的阴谋。 1948年 4月 15日

3、,国共双方举行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 4月 20日前表态。 4月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 21日,毛主席发出了 “ 向全国进军 ” 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 “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 。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背景资料一、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是 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 的一种文体。二、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

4、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 等。狭义的新闻专指 消息 ,即用 简明扼要 的文字,及时、迅速 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知识链接三、新闻(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真实性 )2.报道迅速、及时。( 时效性 )3.简明扼要,便于接受。( 传播性 )四、新闻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包括 主标题 、 引标题 和 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

5、其中一部分。它 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2.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 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核心内容 。3.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指消息发生的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是 消息的结尾 。注意: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则暗含在主体中。补充一:标题标题一般包括 引标、主标、副标 。 主标 (也叫 正标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在主标之上)副标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在主标之下)补充二:电头 电头在导语之前,一般 交代通讯社

6、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世界五大著名通讯社: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补充三:消息的格式消息固定的格式 “ 倒金字塔结构 ” : 由主到次 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 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1.订正字音摧枯拉 朽 ( ) 区 域 ( ) 督 战( ) 歼 灭( ) 溃 退( ) 锐不可 当 ( )荻 港( ) 泄 气( )检查预习xi y djin ku dnd xi2.词语释义摧枯拉朽 : 溃退 :锐不可当 :督战 :歼灭 :要塞 :本义指枯草朽木

7、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败退。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监督作战。消灭 (敌人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课文朗读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 “ 六要素 ” 。何时: 1949年 4月 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如何: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 渡江后乘胜追击;另一方面是国

8、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整体感知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

9、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1.“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 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属于消息的 电头 。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内容探究2.据了解,渡江役将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 “ 三十万大军 ” 可否改为 “ 百万大军” ? 作者能否等全体作战部队胜利渡江之后再撰写此则消息发表?为什么?不能改成 “ 百万大军 ” 。因为

10、 消息必须具有真实性 。 不能等到战斗结束后再撰文发表,因为 消息必须具有及时性 。3.默读文章,找出文中带有作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并进行简要分析。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 “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 。 “ 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 ” 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 “ 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 ” 等动词,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神速、战果辉煌 ; “ 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 说明时间短,战果大,准确表现出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

11、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褒贬之情强烈 。点拨 : 从理论上说,消息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客观、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 “ 事实 ” 是不可能存在的。 作者主观的立场和观点往往渗透在对事实的叙述、议论之中 ,需要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1.“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 中的 “ 已 ” 和 “ 大约 ” 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不能去掉。 “ 已 ” 是 “ 已经 ” 的意思,表明解放军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 大约 ” 表明 “ 三十万人 ” 是一个概数,不是

12、确数。这样写, 表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品味赏析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一句中的 “ 经营 ” 能否换成 “ 构筑 ”? “ 溃退 ” 能否换成 “ 败退 ” ?为什么 ?不能换。因为 “ 经营 ” 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突破敌军防线的英勇形象。 “ 溃退 ” 指失败后毫无秩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更能够表现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的狼狈之态。 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 ,就可以体会句中表达了 对人民解放军的赞颂 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 豪迈之情 。3.揣摩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

13、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了三个半月 ” 极言准备之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摧枯拉朽 ” 形象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进军的气势和敌人狼狈败退之态。这里运用 对比 的手法, 凸显了我军势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 B.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长江的 “ 平 ” 和 “ 静 ” , 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 ; “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 ,则更加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稳操胜券的信心 。这里的 “ 风平浪静 ” 不完全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还隐含着全国局势已趋向稳定之意。这是新闻消

14、息中难得一见的 抒情笔调 ,透露出作者乐观轻松的心情 。1.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军南渡长江,这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场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突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正文部分作者只用了区区 199字 (含标点 ),便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2.运用四字句,简洁有力。大量运用四字句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色。全文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四字句的运用,使本文言简意赅,生动而充满气势和力度。写法探究这是毛泽东同志 1949年 4月 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

15、写的一篇消息,堪称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不足两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本则消息 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彰显了宏大的气势 。 总 结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我三十万大军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英勇善战 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进军迅速(标题) 事件:渡过长江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 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结构图示2 首届诺贝

16、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贝尔( 18331896 ), 瑞典瑞典 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其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 20个国家开设了约 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 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 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设 物理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 5种奖金( 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 经济学奖经济学奖 ),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该 基金创立于 1900年,于 1901年首

17、次颁发。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 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背景资料1.订正字音颁颁 发( ) 仲仲 裁( ) 遗 嘱嘱 ( ) 渗渗 透( )联 盟盟 ( ) 巨 额额 ( ) 卓卓 有成效( )2.词语释义颁发颁发 :遗嘱遗嘱 :建树建树 : 联盟联盟 : 仲裁仲裁 :巨额巨额 :检查预习bn zhng zh shnmng zhu授予 (勋章、奖状、证书等 )。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成就;功绩。指个人、集体或阶级的联合体。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数量很大的(钱

18、财)。课文朗读1.默读课文,把握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时间: 1901年 12月 10日地点: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物: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整体感知2.这则消息的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结语部分报道了哪些内容?背景部分报道了哪些内容?导语部分讲了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 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结语部分明确了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背景部分介绍了 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并补充交代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 1.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写了

19、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为了能更好地突出中心,同时也为了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翔实程度,所以要一一详举;而其他方面,如颁奖的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等不是新闻的报道重点,只需简单交代清楚即可。这样安排详略能 更好地突出本则新闻的中心。 内容探究2.文章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是否有必要?为什么?很有必要。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目的是让读者更清楚明白地 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

20、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 。 补充说明诺贝尔奖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相分离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充分 显示了诺贝尔奖评定的严肃性、公正性 , 从而突出其极高的可信度和极大的价值以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更能激励人们努力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简析新闻用语准确的特点。如 “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射线 ” , “ 发现 ” 强调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而 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 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

21、,所以此处用 “ 发现 ” ,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又如 “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 , “ 颇有建树 ” 的 “ 颇 ” 在这里是 “ 很,相当 ” 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品味赏析2.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基金,是希望后人沿着他走过的科学研究道路继续前进,鼓励人们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 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了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 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正因如此,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2、地点选在了诺贝尔的出生地,颁奖时间定在了他逝世的时刻。人们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诺贝尔的怀念和敬佩之情。3.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 X射线,这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医学的发展。时至今日, X射线还在安检、无损检测、工业探伤等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得主 领 域 成就伦琴 物理学 发现 X射线霍夫 化学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贝林 生理学或医学 血清疗法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迪南 和平 建立红十字会帕西 和平 建立各国议会联盟1.报道及时,语言准

23、确。如电头 “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年 12月 10日电 ”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表明消息报道得及时、真实、准确。又如 “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 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 ,简明扼要的语言,将颁奖机构、资金来源报道得清楚明白。再如第二段中,阐述每一位获奖者的成就时所用的 “ 发现 ”“ 卓有成就 ”“ 颇有建树 ”“ 建立 ” 等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表述的准确性。2.材料翔实,行文缜密。如第二段对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都进行了翔实的报道,在新闻的结尾又补充交代了诺贝尔奖金的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不但体

24、现了报道的翔实,而且是对诺贝尔奖评定、管理、颁发严肃公平的有力证据,行文十分缜密。写法探究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莫言,本名管谟业, 1955年 2月 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其作品充满着 “ 怀乡 ”和 “ 怨乡 ” 的复杂情感,其本人也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 作家 。2000年,莫言的 红高粱 入选 亚洲周刊 评选的 “ 20世纪中文小说 100强 ” 。 2005年莫言的 檀香刑 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 蛙 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25、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拓展延伸荣获诺贝尔奖的 “ 青蒿素之母 ” 屠呦呦屠呦呦, 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2015年 10月 5日,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两名外国科学家威廉 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 因发现青蒿素创制抗疟新药而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 “ 零的突破 ”。海外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 1926年生

26、于上海, 1946年移居美国, 1962年加入 美国国籍,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时年 31岁。杨振宁 :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1945年移居美国,1964年 加入美国国籍,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35岁。丁肇中丁肇中 : 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他和伯顿 里克特 由于 1974年发现了 J/ 粒子而同时获得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 40岁。李远哲 : 1936年生于台湾, 1962年移居美国, 1974年加入 美国国籍。 1986年 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 赫施 巴赫及约翰 波兰伊共同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 ,时年50岁 。 1994年放弃美国

27、国籍,返回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朱棣文 : 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人。1997年 因 “ 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 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 49岁。 20082012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崔琦 : 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 1998年 崔琦与哥伦比亚大的施特默、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 59岁。高行健 : 1948年生于江西, 1987年移居法国, 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 2000年 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 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钱永健 : 1952年出生于

28、美国,祖籍浙江杭州,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他因和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 查尔菲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而共同获得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高锟 : 1933年生于上海,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9年因在 “ 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 ” 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 CCD)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 博伊尔和乔治 史密斯共同获得 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 75岁。谢芳民 : 1933年出生于中国,祖籍安徽六安,意籍华人。因 “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 W和 Z的大型项目的决定性贡

29、献 ” 与西蒙 范德梅尔共同获得 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则消息以 简洁明了的语言 ,报道了 首届诺贝尔奖颁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 ,表达了作者 对诺贝尔及获奖者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的高度赞美 。 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颁奖地点,还补充交代了新闻背景,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还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篇新闻 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 ,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总 结结构图示 导语导语 :交代时间、人物及报道的主要事实首届诺贝 主体主体

30、 :详列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简明尔 奖颁发 结语结语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及地点 及时( 标题标题 ) 背景背景 :介绍奖金来源,交代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准确3 “ 飞天 ”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 樊云芳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2.把握吕伟表演 “5136” 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 飞天 ” 之美。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学习运动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目标1982年 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是改革

31、开放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十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了跳水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欣赏到 “ 飞天 ” 凌空的美丽画面。背景资料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

32、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 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知识链接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事件特写: 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 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 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形,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 对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 :对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

33、: 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1.订正字音凌 空( ) 掠 过( ) 敛 声( )潇 洒( ) 轻 盈 ( ) 翘 首( )刹 那( ) 敦 煌( ) 绷 直( ) 沸 腾( ) 屏 息( ) 瞬 间( ) 旋 风( ) 慷慨 ( ) 哧 ( ) 悄 然( ) 气 氛 ( )检查预习lng l linxio yng qioch dn bngfi bng shnxun kng kich qio fn2.词语释义沉静自若:翘首:屏息:从容不迫: 慷慨:眼花缭乱: 悄然:如梦初醒: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

34、当作没什 么事 儿似的。抬起头来。暂时抑止呼吸。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大方;不吝啬。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 比 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形容寂静无声。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 在 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课文朗读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作者着重抓住什么来进行刻画的?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 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的事。主要包括 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 等内容。作者着重 抓住了吕伟的跳水动作 来进行细致刻画的。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思考:

35、本文时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本文是按照 时间顺序 来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14): 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 58): 写外国记者、现场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表现的热烈赞赏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课文标题含义的理解。 主标题 “ 飞天 凌空 ” 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 飞天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跳水运动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 凌空 ” 一词既简练地概括了事件本身,还使得新闻特写 “ 定格 ” 。副标题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 补充说明了主标题的内容 。1.既然这篇新闻的标题为 “ 飞天 ” 凌空,那

36、么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部分内容,而把其他内容删去? 不能删去其他内容。因为跳水前的 场景描写 ,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 动 来 衬托 吕伟起跳前的 静 。入水后记者、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从 侧面表现 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内容探究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 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 动作分解 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 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 ,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从而留下比看实况转播

37、还要深刻的印象。3.本文哪些地方采用了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1)第五段中,写 外国记者跳了起来,发出 “ 妙!妙极了! ” 的赞叹 ,从侧面反映了外国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出色表现的充分肯定。“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 这句话也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 如梦初醒 ” 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 “ 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 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现征服,尽情地用鼓掌和欢呼表达自己热烈、由衷的赞赏。( 2)第八段中, 印度观众得知夺冠选手竟是 “ 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 ” 时 “ 惊讶不已 ” ,夸赞中国

38、体育人才辈出 也属于侧面描写,这里从更深的层次表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这些侧面描写将行文的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同时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完美地凸显出来。点拨 : 侧 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

39、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1.品析课文第二 四段中动词运用的精妙之处。第二段中, “ 轻舒双臂 ”“ 向上举起 ”“ 轻轻一蹬 ”“ 向空中飞去 ” 有力地突出了吕伟起跳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灵动,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美。 “ 被空气托住 ” 使人物形象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之后的腾空、入水埋下了伏笔。第三段中的 “ 向前翻腾一周半 ”“ 空中转体三周 ” 和第四段中的 “ 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 ” ,这几处特写镜头似的描绘,形象地再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极具吸引眼球、震撼人心的效果。品味赏析2.除了动词,本文作者还特别善用修辞手法,找出例句并

40、作简要赏析。 ( 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 “ 飞天 ” 。 此句使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 “ 飞天 ” ,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2)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 旋风 ”“ 流星 ” ,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娴熟、完美,无可挑剔。( 3)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此句把入水瞬间的运动员身姿比作轻盈、笔直的箭,突出其入水

41、速度之快,入水姿势之完美,同时再次以 暗喻 的手法表现了跳水姑娘如飞天仙女般优美绝伦。这一连串精彩的比喻 ,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描写更加可视可感。( 4)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此句把时间 拟人 化,赋予其人的情感,说 “ 时间 ” 特别大方,把 “ 时间 ” 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那 1.7秒的跳水动作既快速又潇洒。 本文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短短 1.7秒的跳水夺冠场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简析其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1)运用联想。从运动员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中的 “ 飞天 ” ,展示了跳水姑娘形体优美、身

42、姿飘逸的特点,通过联想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鉴赏评价( 2)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立于跳台上的静态形成对比,衬托出她 “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 的特点。“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 一句中的“ 托 ” 字将画面定格在空中,与下文 “ 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 形成强烈的动静反差。“ 哧 ” 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 “ 悄然不惊 ” 的水花与现场 “ 震耳欲聋 ” 的掌声、欢呼声,再次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静衬动,对比衬托,很好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 1. 7秒这样一个极短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

43、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 “ 飞天 ” 画卷,从 “ 轻轻一蹬 ” 到“ 凌空翔舞 ” ,由 “ 疾如流星 ” 到 “ 插进碧波之中 ” ,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尽收眼底。(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第 14段属于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第 5、 6、 8段属于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应和裁判的评分,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全文的气氛推向高潮,有力地凸显了新闻主题。仔细阅读下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并从中概括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 11月 24日电 11月 24日,中国

44、跳水姑娘吕伟在 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 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 “5136” ,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 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 9届亚运会 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拓展延伸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 吕伟亚运会夺冠, 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 异:这则消

45、息侧重报道吕伟 夺冠的经过 ,表达方式主要是 记叙 , 语言准确精练 。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 最后一跳之美 ,表达方式主要是 描写 , 语言生动形象 。 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这篇新闻特写篇幅不长,仅有五百余字,却 胜在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作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 1.7秒内展现的一幅美丽的 “ 飞天 ” 画卷。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正面刻画,侧面烘托 ,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

46、品鉴。总 结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 蒲海洋辽宁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歼 -15 中国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属于重型舰载战机戴明盟 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 中国舰载机首飞第一人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与前面所学的消息、新闻特写进行对比。2.仔细品读课文,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感受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找出叙述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体会其作用;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3.感受祖国的强大,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

47、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学习目标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富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 2012年 11月 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背景资料通讯是 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典型人物 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属于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一般包括 人物

48、通讯 和 事件通讯 两类。世界四大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中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知识链接通讯的特征:( 1)报道详细深入。 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做具体描写。( 2)注重思想意义。 要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要讲究主题的开掘。 ( 3)强调用形象说话。 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有情节、有联想,用形象说话。( 4)突出评论性。 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通讯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 通讯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

49、时, 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侧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 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1.订正字音桅 杆( ) 浩 瀚 ( ) 娴 熟( ) 默 契 ( ) 咆哮 ( ) 凛冽 ( )着 舰( ) 坠 毁( ) 舰 艉 ( ) 湛 蓝( ) 澎 湃 ( ) 镌 刻( ) 殚 精 竭 虑( ) 咔嚓 ( )承 载 ( ) 丧 生( )检查预习wi hn xinq po xio ln lizhu zhu wzhn pi jundn ji k chzi sng2.词语释义 一丝不苟:浩瀚:娴熟: 默契: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50、殚精竭虑: 镌刻: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本意为水势盛大,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熟练。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 起一番事业。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雕刻。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按 时间顺序 ,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形象地勾勒出我国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 -15舰载战斗机的全过程 。 整体感知2.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从这篇通讯中获取的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歼 -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歼 -15成功着舰的过程歼 -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3.根据新

51、闻的结构,理清本文的内容、层次。第一部分( 14): 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第一层( 1、 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的最后一次准备。 第二层( 3、 4):交代这次舰载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性。 第二部分( 519): 详细报道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 第一层( 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第二层( 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第三部分( 2025): 记叙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4.简析 文章标题 “ 一着惊海天 ” 的妙处。“ 一着 ” 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 惊海天 ” 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

52、, “ 海天 ” 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 一着 ” 和 “ 惊海天 ” 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1.作者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物的神态和心情,有何作用?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了感染力;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内容探究2.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形状

53、比作 “V”字,有何寓意 ?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 “V” 字,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 航母上的舰载机阻拦索3.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1) “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绘,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

54、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出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2)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将新闻事件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思索,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3)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飞

55、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 ”“咔嚓! ” 随着照相 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从侧面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 为了这一着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

56、动吗?侧面描写 ,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了中国人民富国强军的梦想以及实现这一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无数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1.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A.“ 刀尖上的舞蹈 ” 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着舰比作 “ 刀尖上的舞蹈 ”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困难以及危险程度之高,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同身受。品味赏析B.歼 -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比作 “ 凌波海燕 ” ,形象

57、生动地写出了歼 -15舰载机即将着舰时的轻巧灵活。C.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 运用 引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某国上将对我国海军建设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凸显了成功来之不易;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斗志。D.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运用 排比 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国科研人员为填补技术空白而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表现了他们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2.阅读第 12 15段的对话描写,说说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这段对话描写,语言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