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6.50KB ,
资源ID:1930571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93057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解析易混修辞方法.doc)为本站会员(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解析易混修辞方法.doc

1、初中语文解析易混修辞方法一、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二)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2、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三)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二、借喻和借代的辨析(一)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二)不同点:1.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

3、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三、对偶和对比的辨析(一)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

4、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二)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四、排比和对偶的辨析(一)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

5、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三)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五、反问和设问的辨析(一)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二)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