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灾中心物资储备管理科科长竞争上岗个人总结二 OO 九年以来,在民政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本人先后担任 xx 备灾中心社会捐助管理科、救灾备灾物资储备管理科科长工作,较好地完成各级领导交给的救灾储备、社会捐助、消防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任务。二 O 一 O 年八月个人获中国社会报优秀通讯员;二 O 一一至二 O 一二年个人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所带领的科室连续两年评为先进;去年,还为 xx 备灾中心在第十三次全区民政会议上荣获集体二等功荣誉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扎实开展中央级、自治区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工作,高效完成民政部和民政厅交给灾害紧急救援物资保障任务二 O 一一年七月,我到任救灾备灾储备
2、科长岗位,注意加强仓储检查、工作调研和制度建设,加快完成xx 应急救灾物资调拨预案、南宁储备库救灾物资“六无标准”工作规范等 12 个规定和制度建设,把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作为工作总目标,有效推动救灾储备与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坚决按照民政部和民政厅要求,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救灾物资保障任务,切实做到接收中央和 xx 本级救灾物资 28个批次 25.45 万件(套 ),发送云、贵、川三省和 xx 灾区应急物资 197 个批次 27.12 万床(顶)不出差错;二是推行救灾物资入库检验工作常态化,推动成立救灾物资入库验收小组,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每一年近 20 个
3、批次救灾物资入库质量关,获得民政部给予高度评价;三是全面实施救灾物资科学养护常态化。针对备灾中心仓容有限和设备缺乏,加上汶川地震后救灾物资存储量大,部分帐篷和衣被出现霉变现象。对此,我及时组织力量加强排查核实,向上书面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创新了救灾物资养护办法,一批针织品类、装备类救灾物资实现常态化养护,完成近 1.4万顶 36 平方米和 12 平方米救灾帐篷科学保养,得到区民民厅和云南、四川等省同行的肯定;四是主动融入全区性减灾救灾工作大局,积极参加民政厅工作组深入灾区和困难地区开展减灾防灾、应急救援、倒房重建、工作研究及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督查,用行动践行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人工作宗旨。二
4、、积极推进救灾捐助事业由传统施舍型向现代社会需求扩展,不断提升社会对捐赠捐助工作影响力1、二 OO 九年八月至二 O 一 O 年四月,xx 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九五一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旱灾。受灾人口之多,受灾损失之重,灾民生活之困难历史罕见。大灾面前,作为 xx 备灾中心社会捐助管理科科长,我始终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工作中用真诚和优质的服务态度感动每一位爱心人士,及时向社会公示捐赠款物信息,先后依法依规接收 379 个单位救灾捐款近 1.09 亿元,衣物 2.8 万件,其他物资折价 140 多万元,及时按要求第一时间送到灾区和困难地区,及时解决受灾人群的燃眉之急。2、开启我区
5、社会捐赠衣物消毒工作新局面,满足受助困难人群对捐赠物资安全需求和人格尊严。二 O 一 O 至二O 一一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人力对社会捐赠衣物进行分类处理,为河池、桂林等地冰冻灾区和困难群众提供消毒、卫生、安全、分类和包装的捐赠衣服 2.6 万多件。3、强化 xx 捐助网站宣传平台作用,为中国民政、中国减灾、xx 捐助网站等采编提供各类救灾捐赠、社会救助文图 462 篇;坚持开通 24 小时社会捐赠热线,热情参与社会信息互动,社会反响效果比较好,无任何投诉现象发生。三、积极推动消防安全部门设置和制度建设,保证救灾物资储备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二 OO 九年初,我兼管并承担消防保卫工作责任。为此,我结
6、合单位实际和消防安全保卫存在的问题,注重抓实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直接参与和调研决策,积极推动消防安全科室设置,建议并安装上现代先进监控和仓储自动喷淋系统,切实改善消防安全硬件基础。二是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明确消防工作和值班保卫重点责任人,改进门卫登记管理、车辆停放和专兼职人员轮流值班办法,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督促检查,营造人人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氛围。三是促成单位领导支持,完成竞聘上岗、劳务派遣等工作,配齐专职消防安全和保卫管理责任人,确保备灾中心消防安全保卫和救灾物资储备不出现问题。四、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廉洁自律能力。几年来,结合建设“三个和谐”单位和创
7、建“学习型、创新型”党支部的要求,认真领会党的十八大核心内容,贯彻执行各级领导重要讲话和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弘扬 xx 精神,参加民政系统开展系列腐败警示教育,大力开展单位创先争优活动,深入乡村开展党员帮扶、革命传统教育和送温暖活动,学习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救灾减灾等专业丛书。工作中坚持优质服务至上,办事不刁难不卡压,乐于为民作奉献;生活上不为私不图利,不接受请吃送礼,确保自身学有所用和廉洁自律。五、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业务学习和服务水平尚待扩展;二是岗位责任和工作创新需要加强;三是管理手段和工作能力需要提升。今后,自己应当认清民政工作之责,增强为民服务之情,勤学善思,与时俱进,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