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化学学科试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个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50 分)1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B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C 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D 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2目前家庭装修中常用的板材、涂料、石材、布艺或多或少都存在毒性,其毒性来源为( )A 甲烷 B
2、甲酸 C 甲醇 D 甲醛3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X(即对二甲苯)是苯的同系物,来源于煤和石油B 乙二醇可用作汽车防冻液,甘油可用于配制化妆品C 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 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4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 丙烷乙醇 正戊烷异戊烷 1丁烯1庚烯乙二醇丙三醇,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5下列反应无论怎样调整反应物的用量,都只能生成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B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C1,3丁二烯与溴的加成 D2,3二溴丁烷的消去反应2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
3、正确的是( )C 3H6和 C2H4的最简式相同且分子量相差 14,所以是同系物乙二醇和甲醇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所以是同系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乙醇和甲醚是同分异构体A B C D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 属于芳香烃,含有两种官能团B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 3) 2CHCH(CH 3)CH 2CH(CH 3)CH(CH 3) 2的名称为2,3,5,6四甲基庚烷C 既属于酚类又属于羧酸类 D2 甲基-3-丁烯的命名错误原因是选错了主链8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 (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
4、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水解反应 酯化反应 加聚反应A B C D 9有关有机物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碳双键不可旋转所以烯烃一定有顺反异构B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可以证明苯分子中无单双健的交替结构CCH 2Cl2无同分异构体可以证明 CH4是正四面体的结构D乙烯、乙炔是平面型分子,可知 CH3CH=C(CH 3)CCCH 3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面10反应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实验室制乙烯和实验室制乙炔 B苯酚制三溴苯酚和乙醛制乙醇3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乙醛使溴水褪色D乙酸乙酯的水解和乙烯制聚
5、乙烯11有七种物质:甲烷 苯 聚乙烯 聚异戊二烯(异戊二烯结构简式:)2丁炔 环己烷 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 B C D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乙酸乙酯与 H218O 混合后,用稀硫酸作催化剂,借以判断乙酸乙酯水解时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情况,该方法应称为同位素示踪法B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常用质谱仪,分子结构测定方法主要是用红外光谱法CC 6H5OH 能与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甲苯却不能与浓溴水反应,
6、说明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影响,使羟基上 H 原子变得活泼D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13将 0.2mol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 6.72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和7.2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烯 C 一定没有甲烷 D 可能有乙烷14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时,先将 1 体积的酒精倒入 3 体积的浓硫酸中B配置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C实验室做钠与乙醇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D制硝基苯时,直接把盛有混合液的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415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7、 )A 苯与浓溴水反应(Fe 作催化剂)制溴苯B 乙醇、冰醋酸、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C 氯乙烯加聚后的生成物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D 甲酸甲酯能使新制 Cu(OH) 2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红色沉淀16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可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的是( )A苯中溶有甲苯(高锰酸钾溶液,过滤) B甲烷中含有乙烯(溴水,洗气)C溴苯中溶有溴(苯,分液) D乙烷中含有乙烯(氢气,加成)17下列混合物 ,不论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经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量也一定的是( )A 乙炔和乙苯 B 甲烷和乙烷C乙酸和乳酸CH 3CH(OH)COOH D乙醛和丙酮18下列各物质中既能发生
8、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为醛的是( )19为了证明甲酸溶液中含 有甲醛,正确的操作是( )A 滴入石蕊试液 B 加入金属钠C 加入银氨溶液(微热)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蒸馏,在馏出物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20为证明溴乙烷在 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可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 )A 溴水 B AgNO 3溶液C 酸性 KMnO4溶液 D 酸化的 AgNO3溶液521有机物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 3:4,不能与溴水反应却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 7.5 倍在铁存在时与溴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该有机物可能是( )A CHCCH 3 C CH 2CH
9、CH 3 D 22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B 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 2 种C 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D 使用 FeCl3溶液和稀硫酸不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23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B 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C 1mol 迷迭香酸最多能和 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 1mol 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 5molNaOH 的水溶液完全反应624某有机物的结构
10、为右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可以燃烧;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能跟 NaOH 溶液反应; 能发生酯化反应; 能发生加聚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A B 只有 C 只有 D 25分子式 C8H16O2有机物 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 C 和 D,且 C 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 D,则 A 的可能结构有(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第二部分 填空题26 (12 分)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 确定实验式 确定分子式 确定结构式。有机物 A 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 A 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 A 的组成与结
11、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 验 步 骤 解 释 或 实 验 结 论(1)称取 A 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 H2的 45 倍。试通过计算填空:(1)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将此 9.0gA 在足量纯 O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 5.4g 和 13.2g。(2)A 的分子式为 。(3)另取 A 9.0g,跟足量的 NaHCO3粉末反应,生成 2.24LCO2(标准状况) ,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 2.24LH2(标准状况) 。(3)用结构简式表示 A 中含有的官能团(4)A 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4)A 中含有 种氢原子。综上所
12、述,A 的结构简式为 。7(5)两分子 A 可反应生成一个六元环状化合物(5)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27 (10 分)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 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2)在此实验 中,装置 A 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 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面的选择题相同)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3)在此实验中,装置 A 中要加些沸石,原因是 ;(4)在装置 C 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CC
13、l 4(5)将 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 、“下” )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应用 的方法除去;(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 D,其主要目的是 28.(12 分)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为 ,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 和 E 四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密度/gcm 3 0.79 2.2 0.71沸点/ 78.5 132 34.6熔点/ 一 l30 9 1l68(1)在 AE 五种物质中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代号) (2)写出由 A 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
14、 由 A 生成 E 的反应类型为 (3)已知 HCHO 分子中所 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 (填序号) (4)C 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 为 (5)写出一种区分 D 和 E 的试剂 29 (16 分)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为:已知:ab H 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H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化合物 A 的分子式为 ,C 3H7OH 表示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有两种,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化合物 C 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显示有 种峰(3)A、E 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E (4)
15、写出下列过程的反应类型:AB , EF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D IG 9HHEMA 10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化学学科答案1-5 DDCBB 6-10 ABDAC 11-15 BCABD 16-20 BCDDA 21-25 BCBBA26(每空 2 分,共 12 分) (1) 90 (2) C 3H6O3 (3) -COOH -OH (4)4(5)27. (共 10 分)(1)C2H5OH CH2=CH2+H 2O (2)d (3) 防止液体暴沸 (4)c (5)下 (6)蒸馏 (7)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 、 (6) 、 (7)每空 2 分
16、,其余每空 1 分28.(每空 2 分,共 12 分)(1)C 和 E (2) 酯化或取代反应(3)C (4) (5)NaHCO 3溶液(或石蕊等合理即可)29(共 16 分)(1)碳碳双键、酯基、醇羟基(2) C 3H6 3(3) A CH 2=CHCH3 E (CH 3) 2C(OH)COOH (4) AB 加成反应 EF 消去反应 (5)CD 2CH 3CH(OH)CH 3+O2 2 O=C(CH 3) 2+2H2O IG CH 2ClCH2Cl+2H2O HOCH2CH2OH+2HCl 或 CH2ClCH2Cl+2NaOH HOCH2CH2OH+2NaCl11HHEMA (1)(4)除
17、 E 的结构简式 2 分,其余每个 1 分。后面每个空 2 分1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历史学科试卷注意:本试卷包括第 I 卷、第 II 卷,第 I 卷为客观题,共 40 个小题,每个小题 1.5 分,共 60 分;第 II卷为主观题,共 40 分 5 个大题, 其中 41、42 题为必做题,43 题为选做题,包括 A、B、C 三题,从 3 个题选做一个即可第 I 卷 (共 60 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针对右边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梭伦在改革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主要意义何在?A建立债务奴隶
18、制,扩大了奴隶主统治的社会基础B建立债务奴隶制,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保障了平民经济上独立,稳定了平民阶层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壮大了工商业 奴隶主阶级2.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B C D3.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借)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 ”这是反对A方田均税法 B免役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4. “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
19、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 。与此信息直接相关的是A洋务运动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5. 1860 年,日本出口 470 多万美元,进口 160 多万美元;1867 年出口 1200 多万美元,进口 2160 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6. 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
20、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A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7.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2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B “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8. 唐太宗继承帝位后绘制二十位功臣于凌烟阁,言道:“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
21、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 ”唐代多次增加凌烟阁功臣名单,唯独武则天时期名相狄仁杰未上凌烟阁。其原因可能是受A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C藩镇割据的影响 D相权膨胀的影响9. 康熙帝曾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稳固” 、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他的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蒙古贵族已正式臣服,北方威胁解除B统治者以德治民,国家根基方能稳固C木兰围场加强了边防,长城作用降低D长城仅具有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意义10. 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下言论中,与孔子这一观点相似的是A
22、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B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C “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D “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11. 波普(当代思想家)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这里主要是说A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B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C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12.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的基石。商业资本及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早期外交。建国初期,外交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
23、由、发展贸易为主要内容。华盛顿的活动,与此一致的是A在“七年战争”中,参加民兵对法国作战B起草独立宣言 ,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C制定联邦宪法 ,建立联邦制的中央政府D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宣布“严守中立”13. 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 14 年之久,在各地强迫施行拿破仑法典 ,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能够表明的是拿破仑战争A稳定了法国的社会秩序 B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C得到欧洲各民族的拥护 D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14. 列宁说:“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
24、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下列选项中体现“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相容的有克伦威尔成为终身护国主 华盛顿担任美国第一位总统 3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A B C D15. 对联作为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对联是用于哀悼死者的,称为挽联,一般以歌颂死者或描述死者生平为内容。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是A承先启后,改革开放擎天柱;倡导新政,民心所向复兴梦。B博古通今,新中国大厦奠基者;开天辟地 ,跨世纪巨轮领路人。C国病焉能再守常,接传马列不彷徨:倡兴五四新文化,共与“南陈”谱妙章。D两语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
25、俄有列宁。16. “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这句话评价的对象是A孙中山 B凯末尔 C罗斯福 D甘地17. 在某部史学书籍目录中,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属于下列哪一章节A农耕者与中亚游牧民族 B工业文明的演进与反弹C欧洲人在印度洋的探险 D对超级大国霸权的挑战18.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发表于 19 世纪后期的该文献A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作品 B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发展
26、C系统总结了第一次工运斗争高潮 D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9. 有学者指出:“(21 世纪)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保持在每年 45%,而 GDP 的增速为 12%,而雇佣工人工资的增速则更低。 ”这一分析可以用来证明马克思的A科学社会主义 B唯物主义史观 C剩余价值理论 D国家学说20.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C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21. 右图所示决议A制定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27、会 B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2. 美国时代周刊上刊登的邓小平形象和所用的标题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变化历程。下列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4A B C D23. 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的荒谬” 。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B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C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D第一个 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24. 1919 年 11 月 7 日,历来谨慎的英国泰晤士报出现醒目的标题文章:科学中
28、的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 “牛顿观念的破产”,爱因斯坦迅速成为万人敬仰的科学英雄。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B广义相对论第一次提出了思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联系的思想C光量子假说的提出,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光电效应D英国天文学家通过天文观测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线弯曲预言25.王世贞称本草纲目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主要是指A 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B 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C 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D 李时珍医术高超26. 下面材料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 “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A
29、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B修筑淞沪铁路C铺设唐胥铁路 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27下表关于科学家李四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名称 李四光 国籍 中国 经历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成就 地质力学的创建者 评价 为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做出贡献 A国籍 B经历 C成就 D评价28.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的一场内战。 ”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29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一部著作写道:“德国军事战略家们的构想一直是迅速打败法国,
30、但这一构想早在 1914 年 9 月就被击得粉碎了。现在他们制订了一项新计划制订这项计划的德国要员认为,如果受到持续不断的进攻,越来越多的法国军队就会赶来防守,德国军队将趁机把他们全部歼灭。 ”上述材料中的“”应是5A马恩河 B凡尔登 C索姆河 D日德兰30.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写道:“从战争(一战)的 最初一刻起,我已在内心深处决心要当一个世界公民。 ”下列属于同一理念的话语是A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一次战争中宣布自己为拒服兵役者 。 ”B “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 ”C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
31、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D “我不是俄国人,我是立陶宛来的,是地道的德国人。 ”31. 1917 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 多年后,时任法国总 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 “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32. 基辛格称德国外交家斯特莱斯曼是“左右 20 年代外交大势的政治
32、家” 。斯特莱斯曼利用英国的“扶德、抑法、反苏”政策,推动了德国的复兴。德国逐渐摆脱战败国的地位,1929 年德国的生产超过了英法。从中说明德国重新崛起的主因是A大国间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 B有效利用了世界的最主要矛盾C斯特莱斯曼杰出的外交才干 D “亲英、抑法、反苏”战略正确33. 一战后某国际会议签订的条约中有如下条款:“缔约国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力” 、 “英日同盟应予终止”等。该条约是A 凡尔赛和约 B 非战公约C 四国条约 D 九国公约34. 1930 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 “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 2000 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
33、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 。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 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35. 右图是针对 1939 年苏德关系中某一事件的时政漫画。下列对漫画作者的立场及论证的推理较为合理的是A美国立场。此时美国推行孤立外交,能对苏德关系进行中肯评价。B英法立场。 “苏德婚礼”解除德国两线作战之忧,让英法面临德国侵略危险。C波兰立场。苏德秘密协议瓜分波兰,破坏其领土完整,是一丘之貉。D中共立场。苏联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包含侵略它国内容的条约,丧失原则。36. 某学者评价二战中某战役时说:“19401941 年英国得以避免全
34、面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在 20 世纪30 年代末期做出了一些明智的投资特别是在战斗机、雷达和密码破译上,这帮助英国补偿了一些劣势。”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发生于英德之间的一场重要空战6B该战役使德军的“闪电战”宣告破产C科技发展对战争结局产生着重要影响D丘吉尔在该战役爆发前出任英国首相37.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 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成为了二战的主要转折点C
35、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38. 2015 年 9 月 7 日上午,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纪念馆从“享有主权、宣誓主权、捍卫主权”三方面阐述了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下列哪些国际法文件能够从法理上证明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开罗宣言 德黑兰宣言 波茨坦公告 联合国家宣言A B C D39. 斯大林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 ”这句话的含义是A战争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和浩劫B只有美国和苏联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C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D正义的一方必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40.中国史研究会会长胡德坤教授表示:“二战改变了世界,使
36、世界从动荡战争时期转向和平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 ”上述观点表明A二战使世界从此走向了安定繁荣 B二战使世界人民达成了和平共识C二战后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除 D没有二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 II 卷 (共 40 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 41、42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 43 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注意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填涂清楚。二、非选择题41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场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正值英法联军刚刚退出北京、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尚未平定的内忧外患时期。这种内忧外患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和中央政权衰落。因此,早期工业化的许
37、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缺少总体战略和统一规划,因而限制了其规模和层次。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扩及全球的时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期稍早,在性质上亦包含相近内容,即都是皇权官僚阶级企图以西方近代军事和工业技术,为传统统治秩序提供新的物质支撑,从此,即从 1894 年直到 1945 年的半个世纪里,日本的崛起及其对亚洲大陆的扩张,一再地牵制、阻挠、侵占着中国的工业化之路,成为阻碍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近在咫尺的日本的崛起,终于扑灭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最后一线希望。摘编自祝东力中国近代工业化失败的三个原因7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38、出,限制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6 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是如何扑灭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最后一线希望的。这段历史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7 分)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分析美国民主政治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在组织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并指出材料中三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43本题为选做题。请考生在 43 题的 A、B、C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注意将你所选的题号填涂清楚。A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
39、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赠加。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 1863 年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在美国, 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 解放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8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
40、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美斯塔里夫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 1861 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相对应的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 1861 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指出材料一、二评价 1861 年改革的不同视角。B (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896 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
41、程比英法等国要快 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 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二 在世纪之交,外交大臣比洛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 路德 维希说:“从 1870 年到 1 917 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 在一战爆发时,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战争。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早就列在一本秘密的备忘录中:吞并布里耶矿区,削弱法国,使比利时、卢森堡和俄国统治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对德国
42、俯首称臣,并建立一个以德国为领导的欧洲关贸和经济同盟。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崛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8 分)9C.(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斐逊在其致沃尔特琼斯博士信件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价:整个说来,他(华盛顿)的性格是完整的,没有不道德的地方,在少数细节上漠不关心。说实在的,人品和时运从来没有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 一个人造就成伟人,把他送入那些值得人类永远景仰的英雄的行列。 材料二 拿破仑之死至今仍然
43、是个让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说,他是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岛上时被人毒死的;有人说,他或许死于其家族遗传的癌,因为他父亲在 40 岁时患癌而逝;有人说,他是在进攻埃及和叙利亚时,染上了一种热带病,后来病情暴发而亡。众说纷纭,但谁也没有拿出可靠的证据,成了一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谜”! 请回答: (1)造就华盛顿成为英雄的“时运”有哪些?(4 分)拿破仑之死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关注?(4 分)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人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2 分) (2)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5 分)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5
44、 CBCCD 610 ABABD 1115 DDBBD 1620 DBBCC21 25 CBDDA 2630 DBABA 3135 CACAB 3640 BCAAB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其中 41、42 为必做题,分别是 13 分、12 分,共 25 分;43 题为选做题,共 15分。 )41.(13 分) (1)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农民起义的巨大冲击,导致清政府中央政权衰落和地方势力膨胀;洋务运动的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缺少总体战略和统一规划,因而限制了其规模和层次。10(6 分)(2)扑灭:日本崛起后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一再地牵制、阻挠、侵占着中国的工业化之路,成为阻
45、碍中国实现近代工业化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4 分)启示:在世界发展潮流中,无论政府还是人民,都应努力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潮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自强不息;不以侵略或掠夺作为发展自身经济的途径。 (3 分)42.(12 分 ) 趋势:由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由特权阶层的民主到人民民主。(4 分) 区别:美国:议行分离,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议员不能担任行政官员,行政官员也不能参与议员选举;(2 分) 中国:议行合一,人大代表与行政官员可以互相兼任。(2 分) 实质:古希腊:奴隶制民主;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4 分)43. A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评价:认为改革激
46、化了社会矛盾,没有促进农业发展。 (4 分)措施:农民可以通过交付高额赎金获取土地。 (2 分)(2)评价:扩大民主范围。 (2 分)措施:中央与地方的政治改革,比如建立各级法院等。 (3 分)视角:材料一是从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结果的视角评价的;材料二是从美俄比较的视角进行评价,得出农奴解放和获得政治权利的结论。 (4 分)B (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原因:德国的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4 分) 影响:德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促使其要 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导致德国与掌握世界霸权的英国之间矛盾尖锐。 (3 分) (2)原因:统治者企图以战争手段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德
47、意志的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民族主义氛围;等等。 (6 分) 启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的战争观与和平观。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C.(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时运:美国悠久的民主传统(从未经历君主制) ;美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追求;实行君主制的英国在11美国的失败。 (4 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原因:拿破仑是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 ,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他率军横扫欧洲大陆,冲击了整个欧洲封建势力;他重视教育事业,在其统治期间,法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极大地发展。正因如此,拿破仑之死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4 分) 品质:机智、勇敢、善于冒险等(答其中两点得 2 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2)原则:一要从历史人物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客观分析评价,避免从现代的角度对历史人物过于苛求;二应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人物的影响,避免以偏概全。 (答两点 4 分,答三点 5 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