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喋血古城电影观后感关于喋血古城电影的观后感有哪一些呢。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影如同一卷尘封已久的灰色油画。口号少,标语少,高大全少,事实多,白描多。面对 3 万空地协同的日寇疯狂的进攻,8 千中国将士面对日寇的子弹、炮弹、飞机、毒气弹,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内心的恐惧的,毕竟一个人打四个人,而且是日寇进攻,我们死守,正常而言中国将士是死路一条。果然,面对日寇的潮水般冲击,德山守军弃城而逃,常德成为孤城。雪上加霜的是,统帅蒋介石远在开罗,万里之外的区区几条短信岂能调动国军各路部队呢?当时的局势跟后来张灵甫覆没之战大同小异:日寇三万精兵围困常德,准备血洗常德,此
2、时国军的几十万援军在外围拼死救援 57 师。这种包围和反包围的战场要么就是成为日寇围点打援的成功案例,要么就是国军反包围成功,歼灭日寇与大包围圈。遗憾的是,国军的几十万大军受到当时中国军事工业水平和武器装备的制约,终于未能实现反包围,未能把日寇包饺子。可惜喋血孤城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面讲述清楚这种战场态势,反而把镜头过多的拘泥于细节。在电影中,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的湖南乡村场景,倍感亲切:丘陵的小山包、不规则的水稻田、堆在田间的稻草垛、青灰色的土砖屋、以及马灯,总之,剧组和导演确实用了心思的,没有出现染发的国军将士,士兵也没有出现雪白雪白的衬衫,完全不是以往国产战争电影那种粗制滥造。可能是囿于成本
3、的考量,电影注重细节的刻画,没有大片的那种宏大搏杀场面,都是以小见大。虎贲的伤亡大多数是在阵地战上,因为双方武器不对等,面对日寇的飞机大炮,我们只能被动挨打坐以待毙。常德攻破以后的巷战,我们反倒如虎添翼了,寸土必争,以用熟悉的地形和日寇展开犬齿交错的拉锯战,我方反而稍占上风。孤城常德最终虽然失守了,八千将士化为八千英烈,但是日寇终于还是在蘑菇云中得到了报应,上苍保佑华夏子民,我们居然惨烈的成为了战胜国,蒙人入侵和满人入关的悲剧终于再也没有重演了。于是,我们得以能幸运的回顾先辈的浴血反抗。从乡下走进常德这方热土的城市已有好多年了,虽然为了工作和生活时常忙碌奔波在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到过电影院的我,
4、这次却毫不犹豫的让喋血孤城将我深深吸引。8 月 22 日晚,是喋血孤城全国公映后的第三天,初秋的一阵凉风细雨如期而至。我从烈士街的梧桐树下 1个人独行前往工人文化宫,在电影售票窗口,我掏出二十元人民币换来了碟血孤城的入场卷,售票工作人员热情的告诉我,今天是连续循环放映,不清场,你现在即可进去。这是抗战八年最惨烈之一役,是守城将领悲情抵抗故事,是 1 个人和一座城的生死承诺。喋血孤城 ,讲述了发生在 1943 年的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当年 10 月,国民党 74 军 57 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师长余程万(吕良伟饰)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百姓全部撤离的
5、常德无异于一座“孤城” ,枪声未响,众将士已是“死士” 。连长冯葆华(袁文康饰)坚守前沿。战事吃紧让他与爱人婉清(安以轩饰)新婚之夜后便生生分离,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随而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智勇双全的冯葆华是战士中的灵魂人物,不满 16 岁的民兵二虎(谢孟伟饰)视他为榜样,舍死忘生“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二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只有不过百余名士兵。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的情况下,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碟血孤城影片结尾时字幕显示,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我看到这一行字幕时心情久久难已
6、平静,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应该是 1 种信仰、信念。走出文化宫影院出口,一阵凉风补面而来,显然没有了前几天夜晚的火热,一级级走下文化宫的台阶,眼前便是常德会战烈士纪念碑,常德人习惯称“公墓” ,这里时常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吊念,特别是每年清明节期间,花圈、花篮簇拥着纪念碑,我也时常拿着相机拍下一些感人的图片,聆听一些有关常德会战的感人故事,记得几年前有一位 50 来岁的男子和我拉话时提起,常德会战可以拍一部很好的电影。几年过去了, 碟血孤城实现了这位中年男子的愿望,应该是广大民众的愿望,历史将会记住“虎贲”的功勋,每 1 个牺牲都是一座纪念碑,我感到不理解的是在影片里怎么没有提到为其修了纪念碑的事情和相关画面,哪怕是1 秒钟也行啊!这样我们也会感到心安些。沿烈士纪念碑走了一圈,从碟血孤城走回了现实,如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修起了高楼大厦,影片里再现的古老的小巷、瓦房已难寻踪影,在这样一座钢筋水泥构成的新型城市里,人民更需要 1 种精神,期盼 1 种励志、追寻1 种信仰,那就是碟血孤城中留给我们下一代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