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33KB ,
资源ID:1849494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84949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谈骶前皮样囊肿的诊疗体会(附3例临床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拉拉链)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谈骶前皮样囊肿的诊疗体会(附3例临床报告).docx

1、谈骶前皮样囊肿的诊疗体会(附3例临床报告) 关键词 骶前皮样囊肿;诊疗 中图分类号R739.9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68-02 骶前囊肿发生率较低,据美国Mago clinic记录,住院病人中约为1/40 000,以先天性畸形多见,如上皮囊肿,黏液分泌囊肿,畸胎瘤,脑膜膨出1。其中临床上以皮样囊肿,畸胎瘤多见。20062007年我院共收治3例皮样囊肿,现结合病例浅谈诊疗体会。 1 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37岁,因肛门坠胀、间歇发热13年入院。曾于当地医院行左侧卵巢囊肿摘除术,术中发现直肠左后方脓肿,行经腹引流术。查:肛门右侧可扪及皮下囊性肿物约3

2、 cm4 cm5 cm大小,表面光滑,无触痛。直肠指检:齿线上直肠右侧可扪及多囊性肿物,光滑,勉强可扪及最上极。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示:骶前间隙多房性囊肿。MIR示胝尾部囊性占位7.1 cm6.6 cm4.1 cm,其内可见多条带状分隔,边界清,皮样囊肿,骶尾X线检查无异常。术中见骶前多房性囊肿,各囊间或有间隔隔开,或有小孔相通,所含内容物为黄色、灰色、白色糊状物,完整剥除囊壁,局部消毒冲洗,分别从臀部两侧戳孔置引流管两根行对口引流,逐层缝合切口。病理检查示:皮样囊肿。1个月后,痊愈出院。 病例2,男性,34岁,因间断性肛门胀痛,肛旁溃口溢液4个月余入院,曾于外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查:截石位,7点

3、距肛缘4 cm有一溃口及手术瘢痕,以探针自外口探入,可进探针8 cm长,同时直肠指检可于尾骨尖平面触及探针头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示:肛旁囊肿。术中发现直肠后一窦道自溃口通向骶尾前,切开窦道,见窦道内坏死组织,予以清除,其顶端为一囊腔,约2 cm2 cm,内壁为白色膜状增厚组织,较光滑,电刀剥除该膜,创腔内置引流管1根,经原窦道引出接引流袋,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根据引流情况逐步退出引流管,改用油纱条引流,1个月后痊愈出院,病理检查示:皮样囊肿。 病例3,女性,29岁,因间歇性肛旁流脓水3年住院,无坠胀,无疼痛,查:肛门后正中距肛缘6 cm有一溃口,轻压痛,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探针检查通向骶尾方向

4、约3 cm,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示:肛门后见低回声区,边界清,约5 cm4 cm大小,术中见直肠后间隙囊肿,囊壁完整,内含白色糊状物,完整剥除囊肿,碘伏冲洗创腔并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病理检查示:皮样囊肿。术后恢复好,2周后痊愈出院。2 讨论 2.1发病机制 皮样囊肿为一种错构瘤,是由于胚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而发生的先天性囊肿,囊壁一般较厚,由两层构成,外层为纤维组织,内层为皮肤构成,含皮肤附件,未发生感染时与周围组织有一潜在间隙2。畸胎瘤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瘤,由3个胚层组成,有囊性与实性、良性与恶性之分,多发生于卵巢、睾丸,骶尾部较少见。囊性畸胎瘤与皮样囊肿很难通过体查与影像学检查

5、进行区别,最终只能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2.2诊断与鉴别诊断 骶前囊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肛门坠胀,局部包块疼痛,直肠压迫症状,感染后局部破溃流浓。但每一个患者表现不尽相同,有时无症状。肛门直肠指检是最简便易行无创的检查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阳性率较高,文献报道,67%96%的骶前肿块可通过肛门直肠指检发现,指检时可扪及直肠后囊性包块或是局部饱满3。囊肿感染后则破溃形成溃口不愈,这就需要与肛门直肠脓肿、肛瘘、骶尾部窦道相鉴别。有时皮样囊肿发生于直肠内形成腔内囊肿,可引起各种直肠症状,包括从肛门突出毛发4。影像学检查在骶前囊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骶尾骨X线光片检查可了解骶尾骨有无骨质破坏

6、、缺损,便于排除骶尾骨病变,如肿瘤、骨髓炎、结核等。若X线片显示弯刀性骶骨、部分骶尾骨消失、正常骨下缘留下光滑的圆形边缘等征象则考虑为脑脊膜膨出。直肠腔内超声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区分直肠壁内、壁外的病变,囊性与实性的病变,包膜完整与否、边界是否清晰及囊内物质的超声显影,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CT、MIR检查:骶前囊肿在CT影像中显示为形状较规则的占位病变,可进一步显示肿块与其周围组织器官的相互关系,为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通过上述检查,通常可完成骶前囊肿的诊断,并能在术前对病变性质进行很好的评估,因此不主张术前活检。 2.3治疗 有文献报道,骶前囊肿可通过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而治愈。然而

7、,临床所见囊肿所含物质多为糊状,很难抽出。另有报道,囊肿即使用石炭酸、碘酊涂抹后,若处理不完全,少量上皮残留并存活,则6个月后仍可复发。因此,该方法治疗骶前囊肿不可靠。手术完整切除,电刀灼除囊壁是治愈的唯一途径。畸胎瘤来源于胚芽细胞,该细胞是一种“全能性细胞”,尾骨是Hensonce 结所在处,为胚芽细胞的集中点,手术中除了肿瘤外应一并切除尾骨,才能有效防止复发。手术途径的选择须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而定。有一标准:直肠指诊能触及病变高度一半时(大约骶4水平)可经后侧入路手术,否则经腹手术5。手术时须尽可能完整切除囊肿壁,避免囊壁残留,部分囊壁由于感染而粘连紧密,难以剥除则以电刀灼除。术中操作应

8、避免损伤直肠后壁及直肠环肌,囊肿摘除后以5碘伏液浸泡消毒手术创腔,同时直肠内置入白色纱布1块,以检查有无碘伏液渗出,从而判断直肠后壁的完整性。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渗液。3例患者由于创腔情况不一,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引流方式,引流效果均较好。笔者认为负压吸引更有利于创腔的缩小闭合,以减少渗液的积存与吸收,术后体温很快恢复正常,术后吸收热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吕炳蓉,魏树生,彭彦辉.巨大骶前囊肿继发感染1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19(3):2002. 2张文刚,杨林,许建利,等.骶前皮样囊肿1例J.山西医药杂志, 2003,32(5):96. 3张平,孟伟,徐越超,等.经骶尾部切除治疗成人骶前畸胎瘤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2):52-53. 4MARVIN.CORMAN(美)主编,吕厚山主译.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0. 5丁义江.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3. (收稿日期:2008-03-07)第 5 页 共 5 页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