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69.50KB ,
资源ID:18328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832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保护“学问的原料”:由1923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doc)为本站会员(cjc220253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保护“学问的原料”:由1923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doc

1、保护“学问的原料”:由 1923 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2010 年第 6 期No.62010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m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总第 171 期SumNO.171历史学研究保护“ 学问的原料“: 由 1923 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查晓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摘要:1923 年 9 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了一批青铜器 ,引起中外学者关注,纷纷前往参观,调查或者试掘.尽管各方学者均认为自己拥有某种新式的学术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自民初以来

2、,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古物保护条例,旨在禁止出口.李济于新郑之行后,陆续主持制定了在中国进行考古发掘的有关规定,形成出土物与优先研究权都归属中国的政策.关键词:李济;新郑铜器;古物保护;中国考古学史中图分类号:K854,K0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6-0766(2010)06-0051101923 年,一组偶然发现于河南省新郑县的古代青铜器引起了“全国范围的重视 “【113.虽然新兴的考古发掘知识当时在读书人中有一定的传播,但并无多少具体示范,且发掘所需的专门技术与方法也远未普及.在地方军阀的主持下,这组重要古物最终由农民与士兵挖掘出来.对于正在进行的清理工作,那些想用地下材料

3、重建中国古史的研究者们显示出极大兴趣.但地下材料到底是些什么,却言人人殊.王沉森先生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一文中,详细分析了 19281929 年史语所殷墟发掘初期的情形,展现出民国新一代史学家在史料观点上的与众不同科.这种新旧差别在早几年的新郑已经显露出来.尤其是新郑事件后,所谓旧派编辑出版的资料较为丰富,提供了观察新观念对旧派影响的有趣倒影.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的李济曾回忆说,1923 年的新郑之行是“与我一生有关的事,可以说是第一次去做我的考古工作“.不久后,便有美国考古学家毕士博邀请李济正式参加考古发掘工作.李济在事业开展的初期即确定了古物国有,中国学术

4、机构优先研究的方针,一方面是与洋人,另一方面也是要与旧派的收藏者们争夺“ 学问的原料“.一,从新郑铜器的出土经过看各方参与者的目标与行动1923 年 8 月 25 日,新郑县城里一个叫李锐的人在自家园圃里凿井,挖到地下约三丈时,忽然发现一些古物.他把其中三样东西卖给了许昌车捐局的局长张庆麟.时任吴佩孚手下第十四师师长的靳云鹗驻军郑州,听说此事后,以“古物关系国粹,理应公家保存“为由,派副官陈国昌会同新郑县知事前往李锐处提取所有出土器物.又“ 恐他人觊觎,别生枝节 “,同时向吴佩孚报告.陈国昌带了 25 件器物从新郑返回郑州,报告说李锐园中还有未挖出的古物.靳云鹗决定,一面陈国昌仍回新郑“继续搜

5、挖 ,毋稍遗留“, 一面运到郑州的“ 各物名目件数 ,召人估看系何年代“31137-188.于是召来古玩商数人 :北相关记述包括:谭旦同编着:新郑铜器,台湾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7 年;杜平安:河南新郑彝器出土追记,中州古今2000 年第 2 期;唐善普: 追踪“莲鹤方壶“ ,中州古今2004 年第 3 期.收稿日期:2009-07-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道器之间: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考古学史的思想史观察“(08XZS011)作者简介:查晓英(1978 一),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51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 171 期京的朱砚青,开封的程子

6、久,郑州的詹又三,陈松亭等,“先后估看 “,评说各物 “铜质较粗,确系周末郑国之物,世不经见,价值甚钜“,并纠正了器物名称:“四号三足圆鼎系名敦,五号三足圆鼎系名彝,圆坛一个系名巷,大香炉系名觑,长方盒系名篮等.“3141 靳云鹗电示下属:“此次掘出古物自应全数归公,已电请巡督两帅处分保存.惟片铜寸铁均可宝贵,其物已破者,应在师部细细查对凑成整器,其无法查对剩余之件,一律保留.后天派胡棣生带照相机去郑拍照,以便制成铜版编号付印,望延请金石名家估看物上篆文年代名称以及原物用处,逐件记明,并将发见来历及掘井工人姓名并将李锐已卖三件,得价若干追缴实情,一一笔记,以明始末.“ 此时张庆麟向靳云鹗表示愿

7、意献出已经购买的三件鼎,靳认为“张君于金石确有考究 “,请他随后到郑州,帮忙鉴定3“.9 月 5 日,陈国昌将继续挖到的 49 件古物运至郑州.9 月 8 日,在李家园里“新开东北之井口内掘出盘一个,猫形长罐一个,有盖长篮一个,两耳长圆盆一个,又自新开东南之井口内掘出两耳长圆盆一个,并有始露头部之尸骨一具“. 就在此时,美国考古学者毕士博 (CarlW.Bishop)与文礼(A.G.Wenley) 二人以美国政府史密森尼博物院调查古迹的代表身份到达了新郑县“.毕士博 1923 年到中国,为的就是考察与中国合作进行考古发掘的可能性.由于当时政局不稳,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机构进行合作.在与颜惠庆,顾维

8、钧,丁文江,翁文灏,罗振玉,王国维等人会面之后,他似乎发现中国学者中存在着新,旧两派.旧派觉得自己的知识已足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缺乏田野考古的专门技术的训练.于是他向当时已经国际知名的学者丁文江和翁文灏建议,成立一个中国考古学会,以便与之合作进行考古发掘.这个组织很快便如其所愿地建立起来,却在向北京政府提交申请时遇到了阻碍.在公文往来的同时,毕士博等人先后调查了长江中下游和山西等地.6月,接到张福来的邀请往河南进行调查.大约此52行中,他们还同吴佩孚会了一面,告之“拟普遍采查洛阳四郊之名胜古迹“.吴佩孚则“ 与之谈老子,引伸颇详“4 衄.9 月初,毕士博从北大得到消息,说河南

9、新郑出土了大批重要的古物.7 日他们就到达了郑州(5.到郑州一看,出土物破损严重.毕士博听说清理墓葬的工人特意打碎了许多容器,就为看看它们是不是用黄金做的,或者里面有没有装着金子.还听说工人们偷走了一些小件器物.出土物中有些车马器,毕士博了解到出土时马车的木构件还未腐烂,但是工人将其打破,取了铜质的构件,把木头部分视为无用之物而扔掉了儿.9 月 8 日,毕士博一行到达新郑县古物出土现场.他记录下当时已经挖了 4 个近似圆形的垂直坑,直径都在 23 米,深度接近 4 米.当看到一个工人从坑中取出一个人的下颌骨时,毕士博下到坑里,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剔出完整的头骨.由于土质紧密坚硬,他感觉自己缺乏足

10、够的时间和工具完成这项工作,便打算先返回郑州获得发掘许可后再来做.他说服值班的官员在他回来之前不要去动那个头骨,还在上面撒了些土作为保护 Is瑚.负责监督发掘工作的军人报告说:“当时伊三人(按 :除毕士博和文礼外,还有一作为翻译的董光忠)与参谋同到东南之井内查看尸骨形状,因露甚多(按:原文如此),未曾查看明晰.伊等即要求暂时勿掘,容其回京将考查博物应用器皿及照像像具运至新郑,将此尸骨原样照出,以窥古人之丧葬形式.“从后来编辑的函电看,9 月 11,12 日均有古物出土,而 9,10 两日缺,不知是否真的有两天停止了挖掘.毕士博先回到郑州,然后又返回北京.11 日写信给吴佩孚请求参与发掘.据说信

11、中称新郑的发现“堪与埃及最近发见之陵寝相媲美“, 其价值约在五六十万元左右,若开掘得法,使无破碎,则真无价之宝;他奉派来华本以考察古物为任务,对掘采之事有经验,故愿意再赴新郑,“牺牲二星期之光阴,指导一切“,使古物不受损伤 ;并表示“ 决无盗取之用心,亦不受薪金报酬 “,只要求钟鼎尊彝诸物出土后能拓印数纸寄回美国展毕士博这篇报告大概写于 1940 年以后,故其所述并不能完全肯定就是他当时的想法.毕士博的记录是在 6 月,而吴佩孚先生集里讲的是 8 月.查晓英:保护“学问的原料“: 由 1923 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 2010年第 6 期览】 】.毕士博离开前后约有十天时问,这期间

12、士兵们又挖出了许多器物.河南本地一名叫张廷良的谘议得知新郑出土古物后,对靳云鹗说:“中西古学家往往于荒蛮岛屿旷寥大漠探险缒幽,搜奇阐秘,掘一瓦缶获一片骨,犹为拓片帖说,借以证明人类进化,公其创获于斯世,况此元尽宝藏为历史上所未经记载者,其关系文化当较孔壁汲塬敦煌残简渑池石器牧野龟板而上之,我公不可不重视焉.“并提出十几点建议:一,详载掘发详密历史;二,每器不论完缺均用三色玻璃版照原样缩小,一一映出,用汉尺注明其原高原阔;三,有籀篆文者觅良工精为墨拓,能与原文大小相同更佳;四,订成册后分送考古家如罗君振玉辈,俾为考订器之由来与款识之注释;五,古器庋藏后一面遍启名流以便展览,一面装订成册以便题跋;

13、六,将考订题跋随获随拓积成巨册俾成大着;七,闻掘发时有古骸一具,想系春秋时人,此物在考古学上极有价值,万万保存以备考究;八,除掘发九十余件外,其余如有琐碎物件万不宜轻视,竹头木屑皆系至宝;九,以后再向下或四围掘发时,宜嘱万分慎重,一瓦一砾皆莫令损坏;十,宜聘请专门学家按部整理;3】1 科除开这种书面建议外,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随时建议或许更多.毕士博离开两天后,梁启超,朱启钤通过时居天津的靳云鹏的关系,丁文江通过潘复的关系,介绍“古物研究社 “的谭寿田,罗君善和罗圆觉前去参观.谭,罗 3 人于14 日抵达郑州,先参观 7O 余件已出器物.15 日一早,由陈国昌带往新郑.19 日毕士博接到吴佩孚的

14、回电,次日起身南下.火车上碰到北京大学的教授马衡,也是往新郑看发掘去的.21 日他们到达郑州时,又遇上北京历史博物馆的裘善元 E33“椰.当毕士博终于又回到新郑发掘现场的时候,发现原来的 4 个坑已经变成了 1 个大坑,遗址的北边和西边也开挖了.上回看到的人头骨还留着,可是其他骨骼已经消失,大概之前被取走了.当时谣言说,那骨骼上裹了金铠甲.毕士博叹惜无数珍贵的考古材料已经丧失,只能从眼前的状况推测墓葬可能的形制 J3.其实,主持发掘的军人们并不是小看这种“文化事业“, 地方要员与学术机构更积极争取这批文物的归属.9 月 5 日吴佩孚已电告靳云鹗:“古代遗物,文化攸关,应宜妥善保存以彰国粹而供观

15、览.查教育部于保存古物订有专章,此次发见各古物,俟挖掘净尽后,请即派妥员并责成县知事尽数运交督省两长教育厅,转付古物保存处什袭珍藏,永垂纪念.“这种“ 保存古物以彰国粹“的观念实际上把重点落在了古物应该陈放于何处的问题上.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幼侨得知古物将被移送该处,9 月 10 日便致信靳云鹗表示感谢.而新郑教育会会长等则联名向靳云鹗请求发还数件古物,保留于新郑本地公共处所.靳请示吴佩孚,得到必须全数运往开封的指令.本来靳云鹗还打算在郑州办个展览会,请胡景翼等人来看,也因吴佩孚派员监运,很快古物都将移至开封.期间不断有河南本地人士致函靳云鹗,关心古物的保存问题.张嘉谟等则直接致电给河南省督理张

16、福来和省长张凤台,请求筹设河南历史博物馆.靳云鹗向吴佩孚和王幼侨提出,暂定寄放地为开封文庙,但“为经久计,势非特建洋灰房屋难免他虞“,希望教育厅能特别筹备此事.吴回电称,特建房屋恐不能立办.王则告以文庙新设之图书馆为前一年冯玉祥拨款重加修整之室,门窗坚固等等.且该年度“预算案原列有建筑博物馆经费贰万元,并经省议会通过,现正觅地着手建筑,明春竣工,博物馆准可成立“,届时古物将存放其中.到 9 月 27 日,还有李汝谦从北京来信,请同乡靳云鹗考虑将古物运至山东保存】1.如此强调古物保存问题的,还不止上述地方人士.裘善元赴豫之时,先有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介绍函送抵郑州,称“敝馆为教育部直辖机关 ,有保存

17、古物之责,凡属秘藏均所甄求.矧此三代法物之遗,实为函夏声明所系,罗致收藏更不容缓“3】1.马衡抵达之前 ,也以北京大学的名义向靳云鹗发出了一封介绍信,内容是介绍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设立的考古研究室及古迹古物调查会.称该处“延聘专家收集材料 ,用科学此“ 古物研究社“ 大概就是毕士博口中的 “中国考古学会“,参见geologicalnotesandnews,BulletinoftheGeologicalSocietyofChina,第 2 卷第 l 一 2 期,1923 年.53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 171 期之方法,作公开之研究“,而 “所感困难之点,在乎国人对于古代器物之观念尚未完

18、全脱离向来古董家赏玩之积习,而不能明了其关于学术上之价值,一听商估之盗掘拆卖而不能容学术团体为有计划之发掘,作有系统之整理,遂至古代文物于此受有意及无意的损失至为巨大“.新郑发现大宗古物,“承贵师长之热心毅力藉得保存不致纷散,诚为希有之盛事“,故 “特派考古学家马衡教授前来参观,拟作学术上种种之研究,并与贵师长商酌敝校将来收积古物调查古迹之办法31.期.马衡于 21 日抵达郑州,参观陈列于十四师司令部的出土器物 J.22 日至新郑出土地点.他记录下了负责此事的陈国昌向他介绍的器物出土情形及发掘经过:“先后开井四口,略有所得.其后划定范围,南北长三丈五尺,东西宽四丈五尺,层层发掘,至三丈深,见有

19、墓穴作椭圆形,土杂丹砂,中有残骸残玉,穴外环列各器.“ 当时上述范围的发掘已经结束并回填了泥土,正逢在旧坑北面新开一坑.马衡根据陈国昌所言绘了一幅新郑县发掘古器物图,大致标明发掘坑,墓穴,骸骨及遗物的位置.他认为,“东南两方多为钟鼎等器,其黍稷器酒器等多在西北两方“,故要求在西面亦掘一坑,“ 黍稷器阙簋,酒器阙盂卣爵觚觯角翠等,冀其续有所得.但结果除瓦豆及残砖瓦外,并无他器“J.因“ 旧坑已填,新坑才掘,实在无可看 “,马衡遂于当天返回郑州.23 日再度参观陈列于郑州的出土器物,“详细考察,除 U 虚一器外,余皆无字“. 晚上与高丕基,裘善元一同会唔靳云鹗,商谈出土器物的归属.马衡告诉沈兼士,靳“意似颇殷勤,大约完全为名 “,称其个人意思是希望古物归首都保存,“坚嘱我等设法 ,由中央政府电请曹吴拨归中央陈列“J.于是 1O 月初,北大再发函件,要求新郑出土器物归北大保存.同时将函件内容刊于晨报上,文中说:“考古学之材料分为四等: 第一等为考古学者所自发掘,其发见地点与共存遗物均能明了者;第二等为仅知发见之地点,其他状态则不明悉者;第三等为发见地虽不明悉,而确为真物者;第四等为真伪不明者.厂市贩卖之品多系第三四等材料,而第一二等则稀如星凤.我国考古学不能进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