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研究的视角问题2009 年 7 月第 28 卷第 7 期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Ju1.2009VO1.28No.7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研究的视角问题周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O79)摘要: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是近代中国众多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一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群体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把中国近代武术家作为专门群体来研究还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研究中的空白.从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
2、视角,对近代中国武术家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艰难求索及其对社会发展,转型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无疑会深化武术家群体的研究.关键词:武术史;武术;武术家群体中图分类号:K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09)070058 一 O4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是近代中国众多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群体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把中国近代武术家作为专门群体来研究还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据笔者所知,迄今国内外学术界涉及到这一特殊群体研究的着作或论文,近百年来大致只有如下三个方面:一为体育通史或武术史专着中的武术家群体研究,一为武术论
3、着或论文中的武术家群体研究,一为少数史学着作或论文中的武术家群体研究.笔者曾在中州学刊2008 年第 3 期近百年来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研究综述-文中,对此作过较为详细的介绍.下面就这一课题研究的视角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近百年来,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有价值的成果.就其研究视角而言,民国时期出现的一批珍稀国术期刊,里面有不少文章,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武术家群体进行过较为专门的阐释.徐泰来的国术家的责任一文认为,作为武术家对国家和民族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开展武术运动,参加武术竞赛,不是为了空虚的荣誉和金钱的奖励,而是为了提倡武术救国,为唤醒不了解武术真传的民众.
4、他们以洁身自好的品性,以高尚的人格,处处使大众明了武术和生理,道德,团体,纪律,以及整个民族都有相当的关系.他们为了宣传武术,永远保持着牺牲,团结和爱护整个武术界的恳切真诚的精神.在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环境下,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仅希望要领导民众都来研究武术而自强,更希望要使领导的民众拥有强种救国的热忱和非常明确的民族观念1.力白国术家与新生活运动认为,凡是一个武术家不应单练武术,应当讲究礼仪廉耻2_J1.今祖国术家应有光明磊落的品性与沉静庄严的态度认为,武术家应有光明磊落的品性与沉静庄严的态度23 默园国术家应先注重基本功夫认为,武术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I24.张一善国术家与武士道认为,近
5、代中国处在列强武力与经济两大势力压迫之下,作为一个武术家,应该向自强的途径走,效法刺客与武士道的精神_23.张之江国术家要术学并重一文认为,武术家要术学并重,一方面要练武,一方面要学文34. 他的国术家的新生活文章还认为,武术家新生活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做到清洁整齐 L3.佟忠义在国术专家必备之信条中认为,有恒心,守法律,勿骄矜,守信义是武术家必备的信条口 j3.以上文章集中探讨了武术家的责任,武术家与新生活运动的关系,武术家的品性与*收稿目期:20090520作者简介:周群,男,安徽宿松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 .第 7 期周群: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研究的视角问题?59?态度,武术家
6、的基本功,武术家与武士道的关系,武术家练武与学文的关系,武术家的新生活,武术家必备的信条等问题,研究视角或从武术家的道德修养,或从文化素养,或从专业技能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武术家群体的基本特征.着名武术史,专门史家马明达武术家要讲正气谈谈我对“武术家“概念的理解一文从“武术家“ 概念界定的角度,对武术家在人品 ,学识,和技艺方面修养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武术家 “是一个相当崇高的称谓,是一个习武者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被称为“ 武术家 “,就意味着一个“武术人“在人品,学识,和技艺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一般武术爱好者的楷模,足以为人传道,授业,解惑,也为社会大众
7、所敬仰.人品的内涵很多,最主要是要讲做人的大节.学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说武术家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要文武兼修.狭义是说,武术家在武学方面要学综多门,尽量做到兼融宏通.至于专业技能,要求武术家,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练打高手,能够充分表达,阐释某种流派或某个拳种的理法精奥.最应该强调的是,武术家必须要讲正气 Hj.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从社会流动的角度,考察了鸦片战争以后民间武术家向城市移动的情况.认为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习武浪潮,城市镖局业的兴起,义和团运动的推动,学校武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城市武术团体的蓬勃发展等
8、都对中国近代前期农村民间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产生了影响.林氏分析了这一时期武术家在城市开展活动的变化,认为从鸦片战争至 1900 年义和团运动失败,这时武术家在城市的活动多以个体独立的形态为主,自营性和依附性的特点突出;19oo年后,随着武术被列入了学校体育课程,武术团体纷纷成立,武术家由单一活动向集体活动过渡,个体授艺向面向社会的团体授艺发展.他还论述了武术家向城市移动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认为中国近代许多拳械流派的形成以及新拳种的产生都与这一时期武术家人城有关5.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以往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的含义.19 世纪中叶之前,尽管当时中国社会也不断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充其量只是自我调适上
9、的修修补补.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的冲击,古老的天朝大国才被迫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大转型时期.所谓社会转型,实质上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它是一种社会质变.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处在从传统型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商社会乃至今天的生态文明型社会艰难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传统与近代文化激烈冲突.一些传统的社会群体消失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而还有一些原来的群体在形式与内容,角色与功能,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上发生了重大变动.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自身也相应发生了转型,如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10、济逐步解体,武术家的社会移动开始变为从乡村到城市.武术传承方式也发生了由传统的囿于地域,不出家门的单一家传,族传或仅在某一秘密结社组织中传播,向面向社会,公开地采取团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形式转变.传授内容虽然也讲究武术技法,但主要是宣传其健身祛病,强身育才,强国强民的功用,并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武术家群体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总体水平不容低估.以孙禄堂先生为例,他努力破除以虚妄的传说为依托的内外家之说,形意,太极,八卦兼而习之,“融会三家而能得其精微 “,提出“ 武学与文学一理“, 在基本术语的使用上大胆以“ 学“代“术“,主张把武术提升到 “学“的品位上来.“ 与孙禄堂先生相前后, 李
11、瑞东,吴志青,马凤图,王乡斋等武术家,也都在武学建构上做出过有意义的思考与探索,有的还推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理论和技术体系.“6 武术家也因此有了较为固定的职业.部分武术家随着西潮的催动和社会的转向,开始主动吸纳西方现代科学知识,发生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另一方面,他们还在许多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184o1945),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点无论如何不应被历史所遗忘.以往学界研究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时,关注最多的是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知识分子等群体,而对于中国近代武术家这一来自社会底层的特
12、殊群体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中国近代武术家这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根本不能与社会变迁和转型相提并?60?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 )2009 年论.近代中国国破家亡的年代,确实有那样一些武术家,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挺身而出,提倡武风.他们这种刚健昂扬,积极果敢,自强进取,奋斗不息,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开放竞争,爱国御侮的精神,是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蔡李佛拳 “武术家陈享竭诚支持太平天国,使蔡李佛弟子中许多人加入了太平天国的队伍,冯云山等人还成了“金田起义“ 的主将 .太平军攻陷南京以后,陈享亲赴翼王石达开处当幕客,协助训练起义将士,为太平军
13、提升战力从而进入全盛作出了贡献.义和团运动中,汇集了一批当时北方着名的武术家.以赵三多为首的梅花拳传习者,以阎书勤为首的红拳传习者,以朱红灯为首的神拳传习者,以心诚和尚为首的少林拳传习者等,纷纷组织民间武术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红拳会,少林会等拳会组织,为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起了直接领导的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活动,得到了不少民间武术家的支持.很多洪门会党的组织如两广天地会和两湖,闽浙,云贵川以及陕甘等省的哥老会,都参加了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其中不乏武林高手,如佛山鸿胜馆拳师李苏,四川武士会会长刘崇俊,陕西渭河一带的“ 关中刀客“ 严孝全等 ,都是在革命中起
14、了一定作用的特殊人物.1911 年 4 月 27 日,广州起义爆发后,黄兴领导的 130 多位革命志士组成的决死队中,有 13 位杀身成仁,视死如归的国术专家.他们中又数黄炳忠,黄登灿和陈清涛三人武艺最高,在最后搏斗关头,“以一当十,当子弹用尽,还用赤手空拳打死十多个敌人,l.孙中山的贴身保镖中,一代大侠杜心武,世称“南北大侠“,“关东大侠“,且有“中华第一镖“之誉,曾多次使孙中山化险为夷,成为辛亥革命的功臣.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武术家中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步人军中,传授武艺,使武术为抗战救国服务.他们中的佼佼者有:曾经传授周恩来总理八卦掌的着名津门武术家韩慕侠;“单刀李存
15、义“ 的得意弟子,武林中素有“ 铁脚佛 “之称的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三皇炮锤第五代传人,名冠京城的武术家李尧臣;通备武艺的倡导者马凤图,马英图等等.韩慕侠曾接受张学良的邀请,担任东北军十六军武术团一千多名士兵的总教官.他为了破日军的拚刺,用八卦形意中的“缠头裹脑 “,顺步砍 ,左右砍,连剁带劈等动作训练官兵,并将武术团改为大刀队.东北军解散后,大刀队被编人宋哲元二十九军.1933年,中 El 战争前夕,尚云祥将形意门刀技,传授给京津部队.喜峰口战役中,中日部队进入肉搏阶段,世传中方所用刀法即为形意刀法,传自尚云祥.李尧臣亦是抗战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抗战烽火燃起后,他应佟麟阁将军之邀出
16、任二十九军武术总教官,且创立无极刀法亲授军队将士.二十九军大刀队从喜峰口战役,罗文峪之战到台儿庄大捷屡建功勋,无不有无极刀的功劳 L1.马凤图,马英图融会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单刀法选和清代单刀图说等古典刀法精华,精心设计的八大简捷实用的对敌刀法“破锋八刀 “,令日军闻风丧胆 .以霍元甲为首的精武体育会武术家,以黄飞鸿为代表的岭南武术家,乃至以许世友为代表的红色武术家,他们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事迹,已不单只出现在影视小说,网络传媒和文艺作品里,更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它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其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认识,而且对于促进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具
17、有重大意义.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则与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分不开.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在争取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以其特有的方式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虽不能与那些爱国御侮,革新救亡的仁人志士相比,更不能与那些为推翻三座大山终生呕心沥血的共产党人同日而语,但应该看到,他们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强大的自信心和生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崛起和振兴所不可缺少的.19o4 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时,因当时国人遭到西方,日本的歧视,愤而写成中国之武士道一书.该书选取七十多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人物,作为中国传统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者,追寻他们尚武的史迹
18、.此书在当时曾作为高等小学和中学的教科书使用,起了“以补精神教育之一缺点“的作用 l1.今天研究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再提此书,当然不是为了什么报仇雪耻,也不是唯文化主义和新文化史观,也不是要鼓吹英雄主义,而是认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武术家那样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传统,这种第 7 期周群: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研究的视角问题?61?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与近代中国的改良者,革命者有共同的勇气和魄力,而且在于有关它的研究无论对于 21 世纪中华民族心理优势的构建还是对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研究的视角问题,既是关系到近代中国武术家群
19、体研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研究者能否兼备“道问学与尊德性 “的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以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为视角,在实际中务必强调,要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尽量广泛地利用第一手资料,尤其注重使用珍贵档案和原始资料,如晚清政府档案,国民政府档案,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国民政府社会部档案,民国时期各省教育厅档案,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以及武术家文集,日记,自传,武术家族谱,武术家家谱,地方志,报刊和民国国术期刊等资料.具体方法上,在坚持多学科交叉互动的前提下,强调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除借助图书馆,档案馆,网络等途径外,更注重走向民间,走向社会,用人类学的“在场“ 式观察方
20、法,调查,访问 ,参观近代中国武术家群体的家族,家世,史迹及相关后人,力求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尽可能恢复历史时空系列中中国近代武术家的真实实际,倾听他们从历史深处发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心理,发现他们的历史主体性.改变学术研究“见物不见人 “的概念化书写方式,弘扬中国人文性传统.同时,对已有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的排比和客观的考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针,从国家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高度,把近世中国的武术家群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可以说,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充满民族生机和活力的一个群体,如能够把握好对其研究的视角问题,将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新认识,而且有助于增进对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