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 剧京 剧 是 我 国 文 艺 百 花 园 里 一 枝 最 绚 丽 、 最 鲜 艳 的 花 朵 。 它 是 传 统 戏 曲 中 剧 目 最 丰 富 、 表 演 最 精 细 、 流 行 最 广 泛 、 观 众 最 普 遍 、 影 响 最 远 大 的 一 个 剧 种 。 它 与 “国画” 、 “中医”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 ,这已为国内外人士所公认。一 世 界 第 一 流 的 艺 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 起 , 原 在 南 方 演 出 的 三 庆 、 四 喜 、 春 台 、 和 春 4 个徽调班社, 陆续进入北京演出 , 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相互影响, 接受 了昆腔、 秦
2、腔的部分剧目、 曲调和表演方法, 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 逐渐融合、 演 变 、 发 展 而 成 京 剧 。 从 “三 庆 徽 ”进 京 祝 寿 , 到 “京 剧 ”的 形 成 , 算 起 来 经 历 了 60 年左右漫长的孕育过程。京 剧 在 音 乐 上 基 本 属 于 板 腔 体 , 唱 腔 以 徽 调 的 二 黄 和 汉 调 的 西 皮 为 主 , 所 以 旧时也称 “皮黄 ”。 西皮有导板 (倒板) 、 慢板、 原板、 快三眼、 二六、 流水、 快 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有导板(倒板) 、回龙、慢板、原板、快三眼、散 板、 摇板等板式, 另有西皮反 调 (习称 “反西皮” ) 、
3、二黄反调 (习称 “反二黄” ) 以及南梆子、 四平调、 吹腔等, 分别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 。 大抵西皮适于表现活 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于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调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 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 南梆子则多用以表达少女的柔情 。 伴奏乐器有胡琴、 二胡、 南 弦 子 、 月 琴 、 笛 、 唢 呐 、 海 笛 等 管 弦 乐 和 鼓 、 板 、 大 锣 、 铙 钹 、 堂 鼓 、 星 等 打 击乐。京 剧 在 表 演 上 歌 、 舞 并 重 , 融 合 武 术 技 巧 , 多 用 虚 拟 性 动 作 , 节 奏 感 强 , 技术要求很高, 念白也具有音乐性, 形成中国民族戏曲 “
4、唱做念打” 有机结合的艺 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京 剧 角 色 根 据 男 女 老 少 、 俊 丑 正 邪 分 成 生 、 旦 、 净 、 丑 四 个 大 的 行 当 , 又 各 有细密的分工。 一般男子称 “生” , 中年以上的男子称 “老生” , 青年男子称 “小 生” , 勇武男子称 “武生” 。 一般妇女 称 “旦” , 大家闺秀称 “正旦” ( 又 称 “青 衣 ”) , 小家碧玉称“花旦” ,老年妇女称 “老旦” ,勇武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妇 女 称 “彩 旦 ”。 品 貌 或 性 格 特 异 的 男 子 称 , “净 ”(又称 “花脸” ) , 擅武艺者称 “武 净
5、” 。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丑” (又称“小花脸” ) ,擅武艺者称“武丑” 。长期以来,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 1300 多个,常演的也在 三四百个以上, 其中 将相和 、 宇宙锋 、 萧何月下追韩信 、 群英会 、 空 城计 、 贵妃醉酒 、 三岔口 、 野猪林 、 打渔杀家 、 二进宫 、 拾玉镯 等流行更广。 抗日战争时期, 在陕甘宁边区开始了京剧改革工作, 编演了 逼上 梁山 、 三 打 祝 家 庄 等 新 剧 目 。 建 国 以 后 , 贯 彻 “百 花 齐 放 、 推 陈 出 新 ”方 针 , 在对优秀传统剧目进行整理加工的同时, 创作、 改编了一些新历史剧和民间传说
6、剧, 如 杨门女将 、 黑旋风李逵 、 海瑞罢官 等, 同时也编演了一些反映现 代革命斗争生活的现代剧,对京剧艺术的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京 剧 服 装 具 有 独 特 风 格 , 质 量 考 究 , 描 龙 绣 风 , 色 泽 鲜 艳 。 服 装 基 本 上 依 照 明 制 , 按 人 物 身 份 、 职 业 分 别 穿 着 蟒 、 官 衣 、 褶 子 、 帔 等 , 大 都 宽 袍 长 袖 。 劳 动 人 民 穿 茶 衣 、 老 斗 衣 、 袄 裤 等 , 武 将 扎 靠 , 民 间 勇 武 人 物 着 紧 身 的 包 衣 包 裤 、 夸 衣等。京剧化妆,各个行当均有一定谱式,净、丑勾画
7、各种脸谱,以示忠奸善恶。 生、旦浓妆重抹,也近似脸谱。由 于 地 区 和 艺 术 风 格 的 不 同 , 京 剧 有 “京 派 ”、 “海派”两大流派。以北京为 基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有咸丰、 同治年间的程长庚、 余三胜、 张二奎等, 光绪年间 的 谭 鑫 培 、 孙 菊 仙 、 汪 桂 芬 、 刘 鸿 声 等 , 以 及 民 初 以 来 的 余 叔 岩 、 言 菊 朋 、 高 庆 奎 、 马 连 良 、 杨 宝 森 等 。 旦 角 有 老 一 辈 的 梅 巧 玲 、 余 紫 衣 、 田 桂 风 、 陈 德 霖 、 王 瑶 卿 等 ; 民 初 以 来 梅 兰 芳 、 程 砚 秋 、 荀 慧 生 、
8、 尚 小 云 相 继 崛 起 , 竟 编 新 戏 , 在 声 腔和表演艺术上不断进行改革, 形成各具特点的艺术流派, 被誉为 “四大名旦” 。 以 上 海 为 基 地 的 著 名 京 剧 演 员 有 王 鸿 寿 、 汪 笑 依 、 潘 月 樵 、 夏 月 润 、 冯 子 和 、 林 树森、李春来、盖叫天、周信芳、金少山等。自从 1919 年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演员不断出国访问演出, 解放后尤为频繁, 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许多国际友人赞扬京剧 惊人的武打 “万有引力 也为之失效。 ”细腻而又耐人寻味的表演, 独具风格的 化妆,色彩缤纷的服装等等,使他们赞扬“中国京剧,
9、是世界第一流的艺术 ”。 京 剧 自 清 朝 咸 丰 年 间 形 成 后 , 它 的 名 字 几 经 改 变 。 在 清 末 民 初 阶 段 , 一 直 叫京剧。本世纪 20 年代以来,因为京剧已经有了国际影响,一度被称为“国剧” 。1928 年, 国民党下令把 “北京” 改名 “北平” , 逐 渐 地 “京 剧 ”就 叫 “平 剧 ”了 。30 年代, 所谓的新剧 “话剧” 和 “文明戏” 兴起时, 京剧又改名为 “旧剧” 。 1949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把“北平”又改为“北京” ,从此又叫“京剧”了。二 京 剧 艺 坛 人 才 辈 出 、 流 派 纷 呈1 “京剧三鼎甲”“京剧三鼎甲”
10、 指的是第一代京剧演员中 3 个杰出人物程长庚、 余三胜、 张二奎。 其中余三胜成名最早 , 其次为张二奎, 程长庚则名列第三。 当时有人写过一首杂诗: “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戈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 张 二 奎 。 ”诗中并没有提到程长庚,不过,在同行中程长庚威望最大,所以他名 列“三鼎甲”的第一名。余三胜(生卒年不详)名开龙,湖北罗田人。春台班台柱。演剧常出新意, 对老生唱腔有不少创造。 长于西皮及反二黄, 以花腔取胜 , 为当时许多京剧演员 如刘赶三、孙菊仙等所模仿,谭鑫培的唱腔也受其不少影响。擅演定军山 、当锏卖马 、 李陵碑 等。 其子余紫云是著名京剧青衣, 紫云子余叔岩
11、是著名 京剧老生。张二奎(约 18201860 年)直隶(今河北)人,一说浙江人。四喜班老生 主演。 扮相雍容大度, 嗓音宽亮 , 唱腔淳朴有力, 不尚花腔 , 咬字以北京音为准, 擅演帝王一类角色, 形成一种艺术风格 , 世称 “奎派” 。 以 打金枝 、 上天台 、金水桥等“王帽戏”著名。程长庚(181 11880 年)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演“老生” 。三庆班 老 生 台 柱 和 班 主 , 曾 兼 任 “精 忠 庙 ”会 首 。 他 融 合 汉 调 、 徽 调 并 吸 收 昆 曲 加 以 改 造和提高, 在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过程中贡献很大。 艺术上重视人物塑造, 尤长 于表现典雅庄
12、严的风度;嗓音浑厚,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所演文昭关 之伍员、 取成都 之刘璋 、 群英会 之鲁肃以及 战长沙 之关羽均著名, 后 来演出大多宗程。 管理戏班事务严肃认真 , 能以身作则; 曾为维护本班全体利益, 坚拒由其单独在堂会演出, 虽被枷锁而不屈, 故在当时戏曲界威望甚高 , 被尊为 “大老板” 。后代不少著名京剧老生,多受其培育,如孙菊仙为其弟子,谭鑫培 为其义子, 汪桂芬为其琴师 , 杨月楼则为其指定之三庆班班主继承人 。 晚年创办 三庆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著名演员。2 “新”的“老生三杰”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第二代的京剧演员中又出现了“新”的“老生三杰”(又称“小三鼎
13、甲” )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他们表演风格各有特色, 在表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谭派” 、 “汪派”和“孙派” 。其中“谭派”以“腔” 取胜, “汪派”以“韵”取胜, “孙派”以“气”取胜。谭 鑫 培 ( 18471917 年 ) 名 金 福 , 湖 北 江 夏 ( 今 武 昌 ) 人 。 父 亲 谭 志 道 , 演 “老 旦 ”,有“叫天子”之称,故谭艺名小叫天。幼年在金奎科班习艺,长期参 加三庆班,演武生兼武丑。程长庚去世后一度参加四喜班,后自行组班为台柱, 改 演 老 生 。 艺 术 上 刻 苦 钻 研 , 勇 于 创 新 , 讲 究 音 律 , 兼 收 并 蓄 , 融 会 贯 通 ,
14、使 唱 念做打有机结合, 发展了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 。 唱腔悠扬宛转, 饶有韵味。 1900 年前后成为京剧界主要代表人物,世称“谭派” 。当时有 “无腔不学谭”之说。 后来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家多数属“谭派” ,其中以余叔岩最为杰出。能演剧目 极多, 大多经他加工, 以 李陵碑 、 秦琼卖马 、 空城计 、 定军山 、 汾河 湾 、 战太平等最著名。汪桂芬 (18601906 年) 名谦, 字艳秋, 号美仙, 湖北汉川人, 一说安徽人。 在三庆班为程长庚操琴, 程去世后 , 汪桂芬弃琴改唱, 演老生兼老旦, 唱腔朴实 无华, 刚劲激越, 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感 , 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 世称
15、 “汪派” 。 以文昭关 、 取成都 、 战长沙等剧著名。孙菊仙(18411931 年)名濂,一名学年,号宝臣,天津人。原系武秀才, 后由业余爱好戏曲而加入京剧班社演出, 师事程长庚 , 嗓音宽亮, 唱腔淳朴苍劲, 善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形成独树一帜的“孙派” 。以逍遥津 、 完璧归赵 、骂杨广 、 金马门等剧著名。3 “同光十三绝” 清 光 绪 初 年 画 家 沈 蓉 圃 画 了 一 幅 京 剧 演 员 写 生 图 。 图 中 收 进 了 同 、 光 年 间 在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 13 位演员,这幅画就是在“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所 谓的同光名伶十三绝 。(1)程长庚( 2) 卢 胜 奎
16、( 18221889 年 ) 又 名 卢 台 子 , 安 徽 人 。 演 老 生 , 三 庆 班 演 员 , 程长庚的好搭档。擅于做戏,演全本三国志 ,有 “活孔明”美誉。擅长编写 京剧剧本,最著名的是一至三十六本连台戏三国志 。( 3) 张 胜 奎 ( 生 卒 年 不 详 ) 又 名 张 奎 官 , 北 京 人 。 在 四 喜 班 演 出 多 年 , 擅 演哀派老生, 精于 “念” 和 “做” 。 他扮演 一捧雪 的莫成、 清风亭 的张元 秀深受观众欢迎。(4)杨月楼(18491890 年)名久昌,外号杨猴子,安徽怀宁人。兼演武 生和老生。他的武生戏是长靠、短打都精,既善于演长坂坡的赵云、
17、贾 家 楼的唐璧,又长于演猴戏。他的老生戏以学张二奎为主。(5)谭鑫培(6)徐小香(18311902 年)号蝶仙,苏州人。初学昆曲,后学皮黄,能 戏甚多, 昆乱不挡, 文武精通 。 嗓音好, 有 “膛音” , 用真假嗓演唱, 声中带情, 举止动作,潇洒自如。有“活周瑜”美誉。(7)时小福(18461900 年)字琴香,苏州人。初学皮黄与昆曲青衣。嗓 音嘹亮淳厚,气韵充沛。在吐字上吸收了昆曲的发音特色,曲腔上效法梅巧玲, “一 字 一 腔 , 皆 细 针 密 线 ”, 唱来 颇 见 功 夫 , 曾 有 “第 一 青 衣 ”之 称 。 他 扮 演 桑 园会 的罗敷 、 三娘教子 的王春娥、 探寒窑
18、 的王宝钏等深受观众欢迎。 传说, 他与著名京剧演员孙菊仙在清宫内合演 三娘教子 时, 光绪皇帝曾亲自司 鼓伴奏。(8)梅巧玲(18421881 年)名芳,字慧仙,苏州人。梅兰芳祖父。当时 旦行演员中成名最早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先学昆曲, 后学皮黄, 掌四喜班多 年 。 首 先 打 破 青 衣 、 花 旦 的 严 格 分 工 , 成 功 地 塑 造 了 雁 门 关 肖 太 后 的 人 物 形 象。在表演上既用了青衣的端庄,也使了花旦的表情,开京剧表演艺术的先河。(9)余紫云(18551899 年)名金梁,字砚芳,湖北罗田人,自幼随父余 三 胜 进 京 , 向 梅 巧 玲 学 艺 , 戏 路
19、 很 宽 。 擅 演 青 衣 、 花 旦 , 其 工 ( 即 过 去 脚 下 绑 一 寸左右的木制假足) 时称一绝。 他的唱工戏以典雅取胜 , 演花旦戏以流利活泼见 长。据说他还擅长琵琶,演出塞时扮王昭君能自弹自唱,可称是多才多艺。 他擅长的剧目有 彩楼配 、 宇宙锋 、 玉堂春 、 梅玉配 、 梅龙镇 、 出塞 等。(10) 朱莲芬 (1836? ) 原 名 福 寿 , 江 苏 元 和 县 人 。 他 是 昆 曲 演 员 , 演 旦 角 , 并经常在北京同昆丑杨鸣玉合演, 以擅演 思凡下山 、 刺梁 等剧著名。 兼演 京剧,又长于书画。( 11) 郝 兰 田 ( 18321872 年 ) 安
20、 徽 人 。 三 庆 班 演 员 , 原 演 老 生 , 后 兼 演 老 旦。 他把各家老旦之长, 融于一炉, 更以老生的声调糅进了旦角的唱腔, 创造出 一种既不同于老生,又别于旦角的韵味,风格独具,为老旦行奠定了基础。( 12) 刘 赶 三 ( 18171894 年 ) 原 名 宝 山 , 号 芝 轩 , 天 津 人 。 初 学 老 生 , 后 改 演 丑 角 。 以 擅 演 彩 旦 戏 著 名 。 演 探 亲 家 时 , 骑 真 驴 上 台 。 常 在 剧 中 借 题 发 挥,大胆嘲笑统治阶级。传因讽刺李鸿章丧权辱国受杖责,郁愤而死。( 13) 杨 鸣 玉 ( 1815?) 又 名 阿 金
21、 , 字 俪 笙 , 江 苏 甘 泉 ( 今 扬 州 ) 人 , 排 行第三,习称“杨三” 。科班出身,习昆丑,文武兼长,后入京剧班。擅演起布 问探 、 时迁盗甲 、 访鼠测字 、 思凡下山 等剧。 民谚有 “杨三已死无苏丑” 之说。4 京剧界两大革新家 清 末 民 初 , 京 剧 界 出 现 了 两 位 京 剧 表 演 艺 术 革 新 家 谭 鑫 培 与 王 瑶 卿 。 由于他俩突破了京剧传统唱腔宫调格律的限制, 曲调旋律逐渐趋于婉转、 复杂, 使 京 剧 唱 腔 发 生 了 很 大 变 化 。 从 此 , 京 剧 演 员 不 再 受 “非 有 正 宫 调 嗓 子 不 能 登 台演唱” 的束
22、缚, 许多嗓音条件相异的演员, 也可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根据 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在京剧艺术园地中,百花怒放, 展现了绚丽色彩。谭鑫培、王瑶卿饰演南天门谭鑫培。王瑶卿(18811954 年)名瑞臻,字穉庭,号菊痴,北京人。他幼学武旦, 后从谢双寿习青衣,加入福寿班演唱,有盛名。1900 年前后,与谭鑫培同班演 出, 演 汾河湾 、 武家坡 等剧时, 两人均能别出新意, 为观众所称赞。 他突 破成规, 融合青衣、 花旦、 刀马旦的表演艺术 , 形成了 “花衫” 行当。 曾编演 棋 盘 山 、 庚娘传 、 穆天王 、 万里缘等剧目。也擅演“旗装戏” , 能 表 达 满 族
23、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善创新腔,念白尤其出色。40 岁后因嗓败不再演出, 以 授 徒 为 业 , 所 收 男 女 学 生 极 多 , 京 剧 “四 大 名 旦 ”均 曾 受 业 , 此 外 雪 艳 琴 、 新 艳 秋 、 华 慧 麟 、 杜 近 芳 等 亦 为 其 弟 子 。 因 其 艺 术 上 博 大 精 深 , 桃 李 满 天 下 , 同 行 戏称为“通天教主” 。解放后,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5 “四大名旦”指 20 世纪 20 年代先后成名的 4 个 京 剧 旦 角 演 员 , 即 梅 兰 芳 、 尚 小 云 、 程 砚秋 、 荀 慧 生 。 他 们 在 王 瑶 卿 的 倡 导 、 启
24、发 下 , 打 破 青 衣 、 花 旦 、 刀 马 旦 严 格 分 工 的界限, 丰富和发展了京剧旦角儿的表演艺术, 改变了京剧形成以来生角为主的 局面,都各自组班挂头牌、唱“大轴”了。梅兰芳(18941961 年)名澜,字畹华,生于北京。8 岁 学 戏 , 11 岁登台, 曾拜陈德霖为师。 擅演青衣、 花旦、 刀马旦各种角色的剧目, 并同王瑶卿等一起, 把三者表演艺术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京剧“花衫”行当。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 对 唱 腔 、 念 白 、 舞 蹈 、 音 乐 、 服 装 、 化 妆 各 方 面 都 不 断 有 所 创 造 发 展 , 形 成 独 特 的艺术风格, 世称 “梅派 ”
25、, 影响很大。 他功底深厚 , 文武昆乱兼长; 台风优美, 扮相极佳; 嗓音圆润, 唱腔流畅大方 , 率先对旦角加重尾音的唱法进行改革, 20 世纪 20 年代起陆续编创新腔, 并增加二梅兰芳饰演 霸王别姬 胡等乐器伴奏, 把京剧旦角儿的声乐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解放后, 又对剧本台词和表演技巧不 断进行推敲、 加工。 代表作 有 宇宙锋 、 贵妃醉酒 、 奇双会 、 霸王别姬 、抗金兵 、 游园惊梦等,晚年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为京剧。 20 世 纪 2050 年代间曾多次赴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抗日战争期间 留 居 港 、 沪 , 在 敌 伪 统 治 下 蓄 须 明 志 , 坚
26、 拒 演 出 , 表 现 了 民 族 气 节 。 1949 年 新 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尚小云(19001976 年)名德泉,字绮霞,直隶(今河北)人。初习武生, 后改老生,再改青衣。1914 年曾被评为“第一童伶” 。尚小云 1917 年起,两次 赴 沪 演 出 , 应 正 工 青 衣 , 同 台 先 后 有 杨 小 楼 、 谭 小 培 、 荀 慧 生 等 , 并 与 孙 菊 仙 配 戏, 声誉鹊起。 他功底深厚 , 兼演部分刀马旦剧目。 嗓音宽亮, 唱法师承陈德霖, 以刚劲见长,世称“尚派” 。代表剧目有二进宫 、 祭塔 、 昭君出塞 、 粱 红玉 、 巴
27、骆和 等。 中年以后, 编演了许多新戏, 自办荣春社科班, 培养新秀。解放后曾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程 砚 秋 ( 19041958 年 ) 原 名 艳 秋 , 字 玉 霜 , 后 改 御 霜 , 北 京 人 , 满 族 。 自 幼 从 荣 蝶 仙 学 戏 , 演 青 衣 。 程 砚 秋 饰 演 牡 丹 亭 曾 受 教 于 梅 兰 芳 、 王 瑶 卿 , 早 年并得文人罗瘿公等的许多帮助。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 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 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 若断若续的唱腔 , 形成独特的艺 术风格,世称“程派” ,影响很大。代表作有青霜剑 、 荒山泪 、 春闺梦 、亡蜀鉴 、
28、窦娥冤 、 祝英台抗婚 等。 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 解放前 曾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荀 慧 生 ( 19001968 年 ) 名 词 , 字 秉 彝 , 号 留 香 , 早 年 艺 名 白 牡 丹 , 直 隶 东 光 ( 今 属 河 北 ) 人 。 王 瑶 卿 弟 子 , 并 经 杨 小 楼 、 荀 慧 生 饰 演 香 罗 带 余 叔 岩 指 点 , 功 底 深 厚 , 吸 收 梆 子 唱 腔 、 唱 法 和 表 演 艺 术 , 对 京 剧 传 统 技 法 有 所 发 展 , 形 成独特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他以扮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角色见长。
29、其 表 演 上 敢 于 突 破 程 式 的 限 制 , 善 于 掌 握 人 物 身 份 、 性 格 、 气 度 。 代 表 作 有 玉 堂春 、 大 英 杰 烈 、 钗 头 凤 、 红 楼 二 尤 、 红娘 、 金 玉 奴 、 杜 十 娘 等 。 解放后曾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6 “四小名旦” 继 “四 大 名 旦 ”之 后 , 李 世 芳 、 张 君 秋 、 毛 世 来 、 宋 德 珠 等 年 轻 旦 行 演 员 脱颖而出,活跃在北京的京剧舞台上,时称“四小名旦” 。李世芳 (19201946 年) 梅兰芳弟子。 扮相艳美大方, 做工细腻传神, 有 “小 梅兰芳”称
30、号。演廉锦枫 、 凤还巢 “梅味儿 ”十足,很有号召力。后因飞 机失事,不幸身亡。张君秋(19201997 年)原名张家洪,字玉隐,原籍江苏丹徒。14 岁从李凌 枫 学 戏 , 演 青 衣 。 16 岁 与 雷 喜 福 合 作 演 出 。 此 后 与 孟 小 冬 、 王 又 宸 、 谭 富 英 、 马连良等同台演出于京津沪各地,声誉甚著。他善于博采众家之长,改革创新, 独树一帜。扮相雍容华贵,气度大方,嗓音“娇、媚、脆、水” ,甜润清新。代 表作有 噬祭江 、 玉堂春 、 渔夫恨 、 铡美案 、 赵氏孤儿 、 龙凤呈祥 、望江亭 、 西厢记等。毛世来(19211994)9 岁入富连成科班学艺,
31、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等, 演花旦、武旦。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叶盛兰等合作。又拜尚小云、 梅兰芳、 荀慧生等为师。 他善于继承、 借鉴前辈艺人的表演艺术技巧, 并有所创 造。代表作有小上坟 、 英杰烈 、 十三妹 、 红娘 、 白门楼等。宋 德 珠 ( 19181984) 原 名 宋 宝 禄 , 字 颖 之 , 原 籍 天 津 。 曾 从 朱 桂 芳 等 学 武 旦 戏 , 从 余 玉 琴 、 王 瑶 卿 等 学 花 旦 、 青 衣 戏 ; 后 又 向 程 砚 秋 、 荀 慧 生 、 于 连 泉 等 请教。戏路宽广,尤以武旦、刀马 旦戏见长。代表作有 杨排风 、 扈家庄 、金山寺 、
32、小放牛 、 战金山等。7 “南麒、北马、关东唐” “南 麒 ”指 红 遍 江 南 艺 坛 的 “麒 麟 童 ”周 信 芳 , “北 马 ”指 名 噪 北 京 梨 园 的马 连 良 , “关东唐”指在东三省久享盛名的唐韵笙。这三个人是全国驰名、当代 戏曲界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们的表演, 风格不同, 各具特色, 形成了三大 艺术流派。周 信 芳 ( 18951975 年 ) 名 士 楚 , 艺 名 麒 麟 童 , 浙 江 慈 溪 人 , 演 老 生 。 艺 术 上勇于革新创造,博采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芳诸家之长,并借鉴花旦冯子和、 花脸刘永春等的表演, 周信芳融会贯通 , 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
33、风格, 世称 “麒派” 。 主张表演要真实,着重念白和做功,提倡“七分话白三分唱” ,反对唱腔但求悦耳, 不顾哀乐。 代表作有 四进士 、 徐策跑城 、 萧何月下追韩信 、 清风亭 、义责王魁 等。 1959 年编演新历史剧 海瑞上疏 , 后受到林彪、 江青等的诬 陷和迫害。马 连 良 ( 19011966 年 ) 字 温 如 , 北 京 人 , 回 族 。 初 习 武 生 , 后 习 老 生 。 艺 术上先宗法贾洪林, 后兼学余叔岩 , 最后自成一家, 为 20 世纪 30 年代 “四大须 生” 之一。 演剧态度严肃 , 做派潇洒飘逸, 唱腔甜润酣畅 , 重视角色间相互合作。 并对京剧生角传
34、统技艺做了较大改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 , 是 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早年代表作有 清官册 、 一捧 雪 、 清风亭 、 范仲禹 等, 中年时代表作有 串龙珠 、 十老安刘 、 甘露 寺 、 借东风等。唐 韵 笙 ( 19021971 年 ) 原 姓 石 , 福 建 人 。 幼 时 从 京 剧 艺 人 唐 景 云 习 艺 , 改 姓唐。演文武老生兼红生。30 岁左右开始在东北享有盛名。他功底深厚,文武 不挡, 嗓音高亢嘹亮 。 早年以演 献地图 、 胡迪骂阎 等戏见长。 后戏路渐宽,铁笼山 、 艳阳楼 、 徐策跑城 、 刀劈三关 、 古城会 等皆称拿手。 中
35、年 后自编自演了 驱车战将 、 闹朝扑犬 、 好鹤失政 、 绝龙岭 等列国故事戏, 大都唱做繁重, 文武兼具, 别具特色。 解放后, 先后主演了 云罗山 、 郑成功 、詹天佑等新历史剧。8 “四大须生”指 20 世纪 30 年 代 在 “无 生 不 学 谭 ”的 形 势 下 先 后 成 名 的 4 个 京 剧 须 生 ( 老 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马连良。谭富英(19061977 年)原籍湖北武昌,生于北京,梨园世家。是“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之孙, 老生谭小培之子。 幼年入富连成科班, 向萧长华、 工喜秀和 雷喜福学艺, 演老生。 出科后又拜余叔岩为师, 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
36、有坚实基础, 尤 长 于 靠 把 戏 。 唱 腔 继 承 “谭 派 ”和 “余 派 ”风 格 , 并 发 挥 自 己 的 特 点 , 酣 畅 淋 漓,朴实大方,世称“新谭派” 。擅长剧目有定军山 、 空城计 、 战太平 、击鼓骂曹等。解放后整理演出将相和等传统剧目,颇多贡献。 杨 宝 森 ( 19091958 年 ) 字 钟 秀 , 北 京 人 , 原 籍 安 徽 合 肥 , 梨 园 世 家 。 幼 年拜陈秀华为师,学习“谭派老生” 。16 岁倒嗓后,潜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 因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 故据己条件加以变化。 行腔吐字抑扬婉转, 自成一 格 , 世 称 “杨 派 ”。 代表作
37、有 伍子胥 、 失空斩 、 击鼓骂曹 、 洪羊洞 、 珠 帘寨等。30 岁始组织宝华社挑班演出。奚啸伯 (19101977 年 ) 北 京 人 , 满 族 , 票 友 出 身 。 学 老 生 , 艺 宗 “谭 派 ”, 但对 “马派” 、 “言派” 的表演艺术也很有研究 。 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 但能刻苦 自 励 , 认 真 实 践 , 博 采 众 长 , 融 会 贯 通 , 终 享 盛 名 。 表 演 上 着 重 刻 画 人 物 , 唱 法 上长于喷口吐字, 讲究口劲。 代表作有 白帝城 、 宝莲灯 、 清官册 、 苏武 牧羊 , 法门寺 等; 与于连泉合演的 乌龙院 一剧, 尤为著名。 解
38、放后上演 新戏范进中举 ,现代剧白毛女 、 红云崖等,颇获好评。9 武生行七大流派 清 朝 同 治 、 光 绪 年 间 , 京 剧 界 武 生 行 人 才 荟 萃 , 云 集 京 都 。 那 些 在 表 演 上 独具风格、流传广、影响大的武生演员便根据自身的条件形成了各自的艺术流派。 在 杨 月 楼 、 俞 菊 笙 、 黄 月 山 , 李 春 来 四 大 家 之 后 , 又 出 现 了 杨 小 楼 、 尚 和 玉 、 盖 叫天三大艺术流派。杨月楼。俞菊笙(18381914 年)名光耀,号润仙,外号“俞毛包” ,苏州人。在北 京拜张二奎为师, 先学武旦, 后改武生。 长期在春台班演出, 剧目有
39、挑滑车 、铁笼山 、 艳阳楼 等, 以武生而兼演武净, 创造了新的流派风格, 世称 “俞 派” 。弟子杨小楼、尚和玉及于振庭都是俞派传人。黄月山 (18501905 年) 天津人。 幼习梆子, 后改京剧武生。 演戏文武兼擅, 唱功悠扬动听, 念白激昂慷慨 。 以武老生见长, 以 铜网阵 、 剑峰山 、 独木 关等戏著名。当时与俞菊笙齐名,世称“黄派” 。后来武生如李吉瑞、马德成 等均为黄派传人。李春来 (18551925 年) 字起山, 河北新城人。 11 岁入北京喜春台梆子科班 习艺,演武生。17 岁满师后,在津、京、沪演出。以武戏见称,武功精纯,动 作敏捷, 尤长于短打戏 , 演 白水滩
40、、 狮子楼 等剧著名。 上海出身之武生大 都宗李,形成南方武生流派,世称“李派” 。杨 小 楼 ( 18771938 年 ) 名 嘉 训 , 安 徽 怀 宁 县 石 牌 人 。 著 名 武 生 兼 老 生 杨 月 楼之子。 自幼从杨隆寿习艺, 演武生。 秉承家学, 后又拜俞菊笙为师 , 融会贯通, 自成一家。代表作有长坂坡 、 铁笼山 、 挑滑车 、 连环套 、 恶虎村 、霸王别姬 、 安天会 等。 所演剧目大多自行加工, 突破前人规范, 形成独特 风格,世称“杨派” ,为后来京剧武生所宗法,影响很大。尚和玉(18731957 年)天津人。演剧宗法俞菊笙,以武技稳准扎实见长, 为同代著名武生杨
41、小楼所推重。 扮相不佳, 武净戏胜于武生戏, 以演 四平山 、铁笼山 、 艳阳楼 、 挑滑车等剧著名。盖 叫 天 ( 18881970 年 ) 原 名 张 英 杰 , 号 燕 南 , 河 北 高 阳 人 。 演 剧 宗 法 李 春 来而有所发展。 勤学苦练, 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 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 注重 造 型 美 , 讲 究 表 现 人 物 神 情 气 质 , 武 戏 文 唱 , 形 成 自 己 的 艺 术 风 格 , 世 称 “盖 派 ”。以演武松 、 三岔口 、 一箭仇等剧著名,时 有“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之誉。10 花脸行五大流派20 世纪 3040 年代,京剧界
42、花脸行人才辈出,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其中 主要有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等五大艺术流派。钱 金 福 ( 18621937 年 ) 北 京 人 , 满 族 。 幼 年 在 三 庆 科 班 习 艺 , 演 武 净 兼 架 子花脸, 以武功稳健 、 靠把工整、 有大将风度见长。 擅演 芦花荡 、 瓦口关 、铁笼山等剧。精研净角脸谱,并多创造。金少山(18901948 年)名义,北京人,满族。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 幼年随父学艺, 演架子花脸兼铜锤 。 他嗓音宏亮浑厚, 高中低音都能响堂。 在金 秀山创造的铜锤唱腔基础上, 吸收架子花脸的唱功余叔岩、 钱金福饰演 对刀步 战 和 做 工
43、 , 突 破 了 两 者 严 格 分 工 的 界 限 。 对 吐 字 、 润 腔 、 气 口 等 技 巧 的 运 用 也 较一般铜锤花脸细致, 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 世称 “金派” 。 代表作有 盗御马 、草桥关 、 锁五龙 、 牧虎关等。郝 寿 臣 ( 18861961 年 ) 原 名 万 通 。 河 北 香 河 人 。 初 演 铜 锤 花 脸 , 后 改 架 子 花 脸 。 宗 法 黄 润 甫 、 何 桂 山 、 金 秀 山 等 人 , 并 加 自 己 的 创 造 。 做 工 念 白 均 佳 , 善 于刻画人物。 擅演 李七长亭 、 盗御马 、 瓦口关 、 专诸别母 等剧, 尤以青梅煮酒
44、论英雄 、 逍遥津 等剧著名, 在艺术风格上自成一派, 有 “活孟德” 之称。演剧严肃认真,富有创造性。曾以花脸而单独挑班演唱。侯喜瑞 (1 8921983) 字霭如, 北京人。 初习梆子老生, 后改皮黄架子花脸。19 岁 拜 名 净 黄 润 甫 为 师 , 艺 技 精 进 。 擅 演 青 风 寨 、 丁甲山 、 闹江州 、 取洛 阳 、 芦花荡 、 挑滑车 、 穆柯寨 、 法门寺等架子花脸戏。 40 岁 以 后 与名净郝寿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自成流派。裘 盛 戎 ( 19151971 年 ) 北 京 人 。 著 名 花 脸 裘 桂 仙 之 子 。 幼 年 随 父 学 艺 , 14 岁演铜锤兼
45、架子花脸。 出科后于北京 、 上海等地演出。 善用口鼻共鸣, 唱腔吸收 裘 桂 仙 、 金 少 山 、 郝 寿 臣 、 侯 喜 瑞 各 派 之 长 。 兼 取 老 生 演 唱 技 巧 , 并 结 合 自 己 的 条件,形成了一种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唱法,世称“裘派” 。 在 近 年京剧花脸行当中影响甚大, 有 “无净不裘” 之说。 擅演 姚期 、 坐寨盗马 、打龙袍等,尤以“包公戏”著称。三 “ 三 千 八 百 出 ”京剧艺坛的人才辈出和流派纷呈, 使得京剧的剧目也相当丰富了, 旧 传 有 “三 千八百出” 之说 。 这个数字虽然不见得准确, 却可以说明京剧剧目是异常丰富的。 京剧题
46、材范围的宽广, 在许多剧种之中也是突出的。 京剧的剧目为什么会这样丰 富呢?首 先 , 大 家 知 道 , 文 化 艺 术 是 现 实 生 活 的 反 映 。 京 剧 产 生 在 清 朝 中 叶 动 荡 多 变的年代, 社会内部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而成的复杂的现实生活, 直接地 或间接地为京剧剧目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其 次 , 明 清 以 来 , 民 间 小 说 和 说 唱 文 学 十 分 发 达 , 涌 现 了 不 少 长 短 篇 故 事 和 典型形象,足够编剧者们吸取材料。第 三 , 戏 曲 这 一 项 , 经 历 宋 、 元 、 明 三 个 朝 代 , 积 累 了 一 大 批 剧
47、 本 。 京 剧 是 从徽剧、 梆子、 昆弋腔中博采众长而诞生的 , 因此更具备着集大成的条件。 第四, 京剧在城市中扎根以后, 接触了各种不同的阶层。 为适应各阶层的不同要求, 必须编排出一些新的剧目。 并且著名演员接踵而起, 生活面广, 角色行当齐全, 各 人为了发挥所长, 也编排了一些能够适合本身特点的新戏。 因此, 京剧剧目大量 涌现,呈现了五彩缤纷的局面。这些剧目,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成十大类型。1 表现反抗侵略、英勇杀敌的,如挑滑车 、 八大锤 、 金沙滩 、 李 陵碑 、 战太平等。2 以反对封建压迫或除暴为题材的,如贾家楼 、 打登州 、 闹江州 、打渔杀家 、 五人义 、 艳阳
48、楼 、 丁甲山 、 嘉兴府等。3 表现妇女坚贞不屈、反抗封建礼教或暴政的,如宇宙锋 、 三击掌 、六月雪等。4 表现舍己教人、不畏权势、秉公办事等高尚品质,歌颂正义的,如搜 孤救孤 、 法场换子 、 四进士 、 铡美案 、 十五贯等。5 以军国大事为背景,表现具有军事、政治才能的历史人物的,如空城 计 、 群英会 、 完璧归赵等。6 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多少带有一些批判意味的,如打严嵩 、 二 进宫 、 失印救火 、 盗宗卷 、 十道本 等; 公平处理纠纷的, 如 打金枝 、金水桥等。7 神话戏,如水帘洞 、 白蛇传 、 泗州城 、 宝莲灯等。 京剧宝莲灯8 讽刺戏,如连升店 、 打面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