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 思考 郭天悦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摘 要: 当前现象学与教育学的有效契合完全映射了“认识何以可能”这一问题, 所以 二者学问的结合也是希望为这一问题的解决给出独特方式, 面向不同方向来提 出明见性要求, 即最直接的直观要求。 客观讲, 现象学与教育学的研究应该回归 本真, 让人类文明面向学生意识敞开, 成为现象学教育学可探讨的一种选择。 本 文也将从学生、学校、课堂、教学等多维度来展开论述, 全面思考“认识何以可 能”这一问题。 关键词: 现象学; 教育学; 研究; 契合点; 学生; 学校; 教学; 在高中的课外阅读学习中, 我们发现了现象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
2、 它并非指代 对一般事实认知的科学, 而是包括了一切科学认知源头。特别是在阅读了现象 学的观念 这本书后, 对其中胡塞尔所提出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哲 学思维与自然思维”, 考察了人们对于认识可能性问题的态度。 而在 译者引言 中对自然思维的认识却更加深不可测。 1“认识何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认识何以可能: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能在意识框架中找到认识本 身所存在的位置与意义, 并通过认识本身来了解更多切合性内容。 比如说, 思维 就是一种直观认识的存在, 它内化于心, 具有着最初绝对的被给予性。 由于它的 内在性而避免了被超越的嫌疑, 所以它作为一种相对直观的意识存在, 体
3、现出 了一种切合性方面的明见性特征, 同时也引出了许多明见性问题, 这些问题都 能在思维的直观认识中被一一破解。 通过“认识何以可能”, 我们也看到了教育学的实现与现象学的还原之间是存 在必然关联的。首先现象学还原将一切无法直接给予的事物一并并入到括号中, 进而获得认识的明见性内容。 而教育学则专门将括号打开, 它开放了括号中的一 切内容, 通过意识构成的方式来凸显意识内涵, 满足了人类意识的充盈过程与 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 它们都基本遵循了一种明见性的要求, 那就是直接的直观要求。 客观讲, 我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意识到, 实际上人类的每一个认 识的过程、 包括教育的内容, 都要经历一段
4、将括号打开的过程, 通过意识构成将 某些内容体现于思想行为中, 这为我们相对直观的察觉、 体验问题很有帮助, 它 展现了教育发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真实状态。 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我们也发现, 在 “认识何以可能”这个问题中, 哲学的明见性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真实实现的各 种可能性, 它就充分体现了“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原理”这一层内涵意义, 而 现象学在该方面恰恰表现出了它特有也应有的魅力。 总而言之, 作为一名高中生, 我们在学习阶段看到了兴趣的现象学与教育学之间的有效汇聚结合, 它帮助我 们提升自身的意识觉悟, 展现了教育形式这一展开括号中的“真实事实世界”, 激发了我们最直接、最初始的意识状态1。
5、2 学校课堂教育过程中的现象学 在当前的学校课堂教育体系中, 它通过班级授课制来展开教育活动, 实际上对 教育进行了有序分化, 在教育过程中, 学校作为专业化的集中场所出现, 它宣 扬教育过程, 凸显各种教育分化形式, 希望以此来改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亲 身经历, 凸显一种学校、课堂作为教育集中代表的本质内涵。所以说, 在这其中 现象学内容就有所体现, 它充溢于我们的生活, 影响着我们意识形态的形成、 变 化以及发展过程。 我们在受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也同时感受着社会与家庭生活环境所带来 的各种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因人而异, 每个人在受影响的过程中都可能会体现 出不同却有一些模糊的意识状
6、态, 这同时也取决于谁拥有相对直接的直观意识 状态。如果用“认识何以可能”来解答, 它就解读为环境切实影响了学校教育, 它让学校教育活动下的学生始终保持着相对直观的生活意识形态, 因此它也成 为了教育发生的判断依据。直观来讲, 现象学在这里作为学校教育最直接、最原 初的觉察意识存在, 它对于我们学生的影响就是直观且直接的, 正如美国教育 学家杜威的那句名言“教育即生活”。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它所强调的就正 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教育过程与教育内容体现, 强调教育过程本身就应 该具有生活的心态, 甚至成为生活之外同样重要的一件事。 比如说, 现象学中的 括号就将教育比喻成一座围城, 它希
7、望将括号外部的“能动我思”思想也括进 来, 与括号内部的知识内容与我们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成一体, 进而以一种特殊 的方式显现出来。 “认识何以可能”, 实际上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问题下接受教育, 凸显教育这一 事件的本质现象, 实现了知识内容的传递与承接, 这也是教育的最根本意义所 在。 我们并不能够脱离教育学与现象学来凭空谈论教育本身, 并不能将知识作为 是学生学习的“洞穴”, 而应该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因为知识本身能引发 学生的意识状态, 进而引发情感波动, 最后引发教育现象, 这就是教育学与现 象学结合的过程2。 3 总结 通过“认识何以可能”这一现象学问题的展开与解读, 我们发现了现象学与教 育学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它所凸显的是一种基于哲学的明见性内涵, 它与教 育现实的各种可能性联系起来, 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了有效衔接过渡, 提高了教育本身的内涵与品质。 参考文献 1谢鸿昆.认识何以可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9 (1) :1-5. 2郭法奇.教育研究何以可能-兼论杜威的教育研究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报, 2016, 15 (4)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