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92KB ,
资源ID:177159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771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神话诗歌.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神话诗歌.doc

1、 神话诗歌篇一:柏拉图的神话诗柏拉图的神话诗On Platos Mythological Poems作者: 林志猛作者简介:林志猛,男,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讲师,杭州310028原发信息:浙江学刊(杭州)2015 年第 20153期第 75-81页内容提要:柏拉图通过改编传统诗人的神话,创作出一种别样的“神话诗” 。这种神话诗融合了劝谕与论证,使逻各斯具有诗和神话的形式,并使传统神话蕴涵着理性。柏拉图的神话诗既能促使人追求智慧以驯服血气,又能深化人向善的意愿。神话的劝谕让人意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本性而恪守本分。灵魂命运的神话则使神义论获得根本的维护,从而扭转了传统诗人的命运观

2、:坏人得福,好人遭殃。关键词: 柏拉图/劝谕/灵魂/神话诗标题注释:本文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柏拉图法哲学思想研究”(编号:Y2014307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5 年 08期柏拉图对话经常运用神话故事,这些神话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关创世和人类早期历史的神话,二是涉及灵魂命运的神话。后一类神话可谓末世论神话,主要出现在高尔吉亚 、 斐多 、 理想国 、 斐德若和法义(Laws)中。有关灵魂命运的末世论神话,旨在呈现灵魂在人生前死后受到的奖赏或惩罚,以及灵魂在投生前所做的选择。在这些对话中, 法义的灵魂神话显得与众不同。法义把神话和论

3、证融为一体,不仅关注个体灵魂的奖惩,而且着眼于宇宙大全的善。在法义的神话中,宇宙灵魂与人的灵魂,整体与部分,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皆得到了相应的思考。法义表明,为了说服年轻的灵魂去追求正义而非沉溺于快乐,立法者可像诗人那样借助神话来劝谕(663e)。但立法者不是照搬诗人的神话,而是要改编神话:去除神话中关于诸神的不恰当描述,使神话更富教育意义。可以看到,柏拉图创作的灵魂神话极具吸引力,能唤起年轻人去关心自己的灵魂和美德,无疑像是在恰切地作诗。这种神话诗作为最好的“法律序曲” ,将置于有关不虔敬的法律条文之前,劝谕那些否认神义而为非作歹的人,审视并改变自己的灵魂状态。通过考察柏拉图的神话诗可看清,柏

4、拉图所作的“诗”与传统诗作有何异同,他作诗的真正旨归何在。一、神话的劝谕传统诗人们曾经指出,不义者好运且幸福,他们家庭美满、长命百岁并取得了最高的统治地位(法义899e1-900a5)。诗人们关于坏人得福、好人遭殃的看法,威胁到了神义论。为了不让年轻人受这种观点误导,争夺对年轻灵魂的教育权,柏拉图建议用一些神话式的“迷人言辞”b2)。 来劝谕不虔敬的年轻人(903a10-借助论证和神话,柏拉图将强制与劝谕结合了起来。论证的力量在于,它要求年轻人充分思考美德,思考灵魂与诸神的关联,从而深入反省自己不恰当的神学观和命运观。但是,除了“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 。论证指向人的理性部分,神话那迷

5、人的言辞则可劝导仍存疑惑的灵魂,驯服人的血气“灵魂的咒语” ,好的歌曲能防止儿童的苦乐感有悖于法律宣布为正确的道理。这类迷人言辞具有严肃目的,但被称为“游戏”和“歌曲” ,因为年轻人的灵魂无法保持严肃性。恰切的音乐作品必须致力于培养人的美德,而非仅仅让人获得快乐。 “迷人言辞”是动听优美的歌词和神话故事,但又对人类事务有根本的洞见,能够正确评判何为高贵和低贱,有益于劝导年轻人走向美德。柏拉图神话的劝谕中进一步提到:万物的照管者安排万物,为的是整全的保存和美德,并尽可能让每一部分遇到和去做适合自身的事情。对于这些部分的每一个,统治者们均规定了任何时候的遭遇和活动,直至最小的方面,它们在细枝末节上

6、都尽善尽美。(903b4-9)这里突出了整全与部分的关系,并将宇宙观与目的论融为一体。万物的照管者并非随意安排一切,而是着眼于整全的保存和美德,并让各部分依自己的本性各司其职。在此强调的是整全的保存,而非部分的保存或自我保存。过于关注自我保存,就不会去关心美德,而会去追求自身的权利,从而对整全的保存和优异构成威胁。整全的美德和完善乃是宇宙的目的所在,实现这一目的,每一部分才有机会遇到适合自身的事情智慧无比的照管者会为每部分作出符合其自然本性的安排,让每部分实现自身的正义。神义似乎体现在这一点上。 “统治者们”对每一部分都明察秋毫,甚至为其遭遇和活动作了细致入微的规定。 “统治者们”具体指谁,这

7、里没有明确说明。在柏拉图的其他对话中,诸神和精灵常常被视为统治者。赫西俄德在告诫凡间的统治者时说,在宽广的大地上,宙斯有三万个“永生者”看护凡人,监视着人间的审判和残酷行为。宙斯能看见并察觉一切,注意到城邦中的正义类型。在柏拉图神话的劝谕中,统治者们使每个细节都臻至完美,并规定了每一部分的行为,使之实现符合自身的正义。这可以与赫西俄德描述的黄金时代相媲美,但在赫西俄德笔下,我们没有看到,宙斯也使人去做适合自身的工作,宙斯似乎不清楚实现正义的真正方式。这或许是柏拉图的诸神与传统诸神的区别之一。对于认为诸神不关心人类的年轻人,柏拉图略带义愤地称之为“顽固的家伙” 。人作为整全中的一分子,即便微不足

8、道却也总是奋力趋向整全。但不虔敬者没有注意到,所有生成的目的在于,用幸福的存在描绘整全的生活, “整全的生成不是为了你,而你却是为了整全”(903c1-5)。人较之于整全只是沧海一粟,人生百年稍纵即逝,相比于永恒的时间之流不过是个瞬间。人唯有奋力趋向整全,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柏拉图对不虔敬的年轻人轻微地呵斥,正是为了让其体认到自身的渺小而走向伟大的整全,尽力为整全的美德作出小小的贡献。柏拉图的宇宙观诉诸于人对高贵的渴望,并不断激起这种内在的渴望,从而强化人的完善、美德这些最高的目的。在柏拉图神话的劝谕中,每个艺匠创造出的每部分都是为了整全,让整体变得最好。他将宇宙论运用于政治结构中:人在宇

9、宙中的位置如同人在城邦中的位置,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个体的善应彰显整体的善。柏拉图再次轻微地指责年轻人,说他在发牢骚,抱怨诸神不将人类放在心上。年轻人并不知道,他与整全的力量同源,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最有益于整全,同样也最有益于自身(903c5-d3)。说部分是为了整全,并不意味着要牺牲部分或个体的幸福。不虔敬的年轻人过于关注自身,而无法理解诸神如此设计整全的目的所在。人类与整全的力量同源,或许是因为人的灵魂与宇宙灵魂同根而生。人只要依据自己的灵魂本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就最有益于整个宇宙变得完善。宇宙的有序和完善,同样有益于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天性而恪守本分。不虔敬的年轻人不明白整体与部分

10、的关系,是因为他没有理解宇宙中的灵魂问题。由于灵魂始终与不同的身体结合,并经历了由自身或另一个灵魂引起的各种转变,留给“下跳棋的弈手”的唯一任务就是, “将已变好的性情移到更好的位置,将已变坏的性情移到更坏的位置,这样做依据的是适合每个灵魂的东西,以便分配给它相称的命运”(903d3-e1)。在这一富有诗意的灵魂神话中, “下跳棋的弈手”可看作宇宙灵魂(即有完整美德的诸神)。人的性情就如同跳棋,原初的时候可能一模一样。但有的性情会变好,有的则会变坏,这取决于自己的灵魂所受的教养。宇宙灵魂根据每个灵魂的本质,为灵魂安排相应的位置和命运。不过,作为弈手的宇宙灵魂要转移不同性情的灵魂,必须首先了解每

11、个灵魂的自然本性,据此才能作出合适的分配。德性完善、智慧无比的诸神能做到,只是整全的一分子的人能做到吗?“下跳棋的弈手”这一用语也让人想起, 法义卷五曾将立法工作比作玩跳棋游戏放弃游戏中的“神圣界限”亦即构建第二好的城邦,以便实际负责创建政制的人从中作出选择(739a1-b3)。立法有如下棋,应根据局势作出选择和改变。作篇二:诗与国家神话诗与国家神化南帆一诗通常被形容为文学的皇冠。诗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语言晶体;诗人仿佛是一些灵感附体的异人,一些通灵者,一些获悉了美学咒语的魔术师。他们的目光掠过乏味的地平线,指向遥远的苍穹。用瓦雷里的话说,诗人热衷的是“某种幻觉或者对于某种世界的幻想” ,是“创造

12、一种没有实践意义的现实” 。 (注:瓦雷里纯诗 , 象征主义意象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 69、70 页。 )国家表示的是另一个迥不相同的现实。政治体制,权力机构,军事组织、经济运行模式,法律体系和外交政策,如此等等。这个现实涉及无数人的利益,一系列精密的规划和严格管理维持这个现实的基本秩序。某些时候,国家也可能凝缩为某些代表性的意象汇聚社会成员的非理性冲动,这些意象甚至让人们联想到原始部落的图腾。用卡西尔的话说,国家的情感之源即是“国家神话”的号召功能。诗人往往不屑于谈论诗与国家的关系。他们心目中,诗来自一个美学的天国;诗人十分赞同康德的观点:这个美学的天国拒绝与世俗之声合

13、作。凯撒的事情归凯撒,上帝的事情归上帝,而诗人仅仅听命于美学的天使。真正的诗是纯粹的。对于诗而言,浮云、沙鸥、落木或者一叶帆影远比财政预算、立法议案或者外贸谈判重要。美学天国的独立甚至让诗人保持了特殊的高傲。 “天子呼来不上船” ,蔑视那些炙手可热的权贵政客是人们所熟悉的诗人佳话。这样, ”国家”从诗人的视域之中退隐。然而,诗人无视国家并不等于国家无视诗人。相反,国家始终严密地注视诗人的动向。国家并不否认诗的美学特征,国家甚至比诗人更为充分地考虑到诗的政治功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注:孔子论语季氏 。 )这位儒家的开创者显然是从维护国家体制的意义之上肯定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14、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注:孔子论语阳货 。)这甚至为日后的“采风”制度提供了指导思想。汉代的毛诗序延续了儒家先哲的诗学。作者认为,诗可以“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所以,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一切的目的无非是规范社会成员的道德从而保持国家稳定。另外,还有一些思想家是从“立言”的意义上称许诗。魏晋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之中慨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与此同时,作者的名声也将因为文章而千古长存:“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15、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样的意义上,诗、国家、个人三者相得益彰。然而,另一批思想家并不信任这三者之间的互利关系。他们首先考虑到诗的美学特征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先秦时期,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韩非将“儒以文乱法”和“侠以武犯禁”相提并论。 (注:韩非子韩非子五蠹 , 韩子浅解 。 )他们或者对于美学的享乐感到了不安,或者对于诗的(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神话诗歌)巧言惑智心存反感。无论是奢侈的投资还是华而不实的词藻都可能有损于国家。文学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伟大,迷恋文学更像不谙世事的幼稚之举。汉代的杨雄表示, “赋”不过是“雕虫篆刻” , “壮夫不为” ;(注:杨雄杨

16、子法言吾子 。 )宋代理学家程颐甚至坦言“作文害道” 。在他看来, “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 ”(注:程颐二程语录卷十一。 )因此,文学不啻于另一种“玩物丧志” 。另一位宋代理学家朱熹同样宣称:“至于文词,一小伎耳。 ”“今人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得第二义。 ”(注:朱熹答汪叔耕书 , 清邃阁论诗 。 )换一句话说,诗可能因为迷人的形式而成为个人认识真理的障碍物。西方文化史上,柏拉图对于诗与国家关系的论述十分著名。尽管柏拉图不断地流露出对于诗人的敬慕,尽管柏拉图本人是一个公认的语言大师,但是,他的理想国还是严厉地谴责了诗人。 “理想图”是柏拉图虚构的一

17、幅社会蓝图,这里寄寓了柏拉图的国家理想。柏拉图在谴责诗人之前声明,他不能因为个人的文学爱好而破坏了理想国的秩序。 理想国之中,苏格拉底向对话者阿德曼特宣布了他们的责任:“你和我现在都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城邦的建设者。建立城邦的人们应该知道诗人说故事所当遵守而不准破坏的规范;他们自己并不必去做故事。 ”鉴于国家的安全事务,柏拉图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城邦保卫者。这样的意义上,柏拉图无法接受诗人对于神的侮辱。诗人们将神描述得道德卑下,他们如同凡人一样勾心斗角,争吵谩骂,情欲炽烈,这可能毁弃神的形象,以至于人们不再相信神代表了善的理念。柏拉图对于诗人的另一个控诉在于,诗人让人们远离了真理。柏拉图

18、看来;种种实物无非是“理式”的摹本,诗人模仿世界而产生的作品不过是摹本的摹本。宇宙之间只有“理式”恒定不变,实物已经丧失了这种恒定性而成为一种幻相,而诗人所从事的模仿仅仅制造出“影子的影子” 。其实这些作品和“真理”还隔着三层。与此同时,柏拉图还十分不满诗人诱发观众的“感伤癖” 、 “哀怜癖” 、诙谐以及种种欲念。在他看来,这无疑会冲垮人们性格之中的理性,使之沦落为软弱的无用之材。既然如此,柏拉图的“理想国”毫不客气地向诗人发出了逐客令:如果有一位聪明人有本领摹仿任何事物,乔扮任何形状,如果他来到我们的城邦,提议向我们展览他的身子和他的诗,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位神奇而愉快的人物看待,向他鞠躬敬礼;

19、但是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的城邦里没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法律也不准许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然后把他涂上香水,戴上毛冠,请他到旁的城邦去。你心里要有把握,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如果你让步,准许甘言蜜语的抒情诗或史诗进来,你的国家的皇帝就是快感和痛感;而不是法律和古今公认的最好的道理了。 (注:参见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理想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以上这些历史片断表明了诗在国家视域之中的不同形象。的确,如同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诗曾经在美学或者语言学的维面上展开自己的历史,例如,中国古典诗经历了四言、五言、七言和诗、词、曲这些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意味了美学和语言

20、学的某种演变。这是文学史注目的焦点所在。然而,国家视域出示了另一种解释系统。这里, “国家”成为肯定诗或者否定诗的中轴线。如果诗无法纳入维护国家秩序的意识形态体系,那么,诗人所向往的美学天国无法在表述统治思想的话语领域登陆;换言之,诗只能以某种娱乐节目的形式徘徊于正统文化的边缘,甚至被视为干扰正统文化的异己之声而遭受清洗。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众多诗人落落寡合的原因。20世纪之后,诗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已经远为复杂。 “诗”通常指谓狭义的抒情诗,国家正在现代政治的管理之下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机构。这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于是,人们可以回到卡西尔的“国家神话”这个概念。二现今, “五四”新文学

21、的划时代意义已经确认无疑。“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打开了一个历史的开端。新诗是文学革命的发轫,然而,白话文运动之后的新诗成就却是文学史的一个聚讼不休的问题。20 年代或者 30年代,人们对于新诗的不满之辞不绝于耳。六十年代,毛泽东曾经以领袖兼诗人的身分作出一个令人伤心的断言:“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 。 (注: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1965 年 7月 21日) , 诗刊1978 年 1月号。)九十年代,一位“九叶派”诗人痛心疾首地认为, “五四”时期莽撞地抛弃文言文,这或许是一个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新诗充当了这个错误的牺牲品。 (注:参见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

22、诗创作 , 文学评论1993 年 3期。 )但是,如果暂且将新诗成就的评估悬搁起来,那么,人们至少可以肯定,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目的之一是,竭力解除新诗与古老历史之间的联系。无论是老式的“文以载道”还是“雕虫篆刻” ,无论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形形色色的迂腐之辞或者浅吟低唱均已成为历史的废弃之物。胡适明确地意识到:“一个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古人已造古人之文学,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 ”(注: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新诗义无返顾地抛弃古典诗词,这不仅仅为了截断陈腐的文学传统;更为重要的是,诗人

23、们企图甩下这种文学传统所联系的衰朽不堪的国家历史。如果说,胡适“文学改良”的“八事”还是些具体手段,那么,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已经锋芒毕露:“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同上。 )这意味的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新诗不愿意持续留任封建国家的点缀品,诗人们厌倦了吟风月、弄山水的生涯。置身于新型文化,诗人们迅速地发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新诗的解放不仅是开启语言形式的禁锢,新诗还同时摆脱了温柔敦厚、含蓄婉约这些无形的美学规范。诗的

24、文类守则撤消之后,诗人们突然开始面对无限的世界。宇宙之大,苍蝇之微,诗似乎无所不能。可是,这样的自由并非文学革命的初衷。事实上,除了以白话文为平民大众赢回文化民主,打开古典的樊笼还隐含了一个重大的期待:新诗必须代表民族发出强烈的吼声。这是新诗的历史任务。用弗詹姆逊的话来说,这是“第三世界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执着地希望回归到自己的民族环境之中。他们反复提到自己国家的名称,注意到我们这一集合词” ;他们不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有效地分辨个人与民族、诗学与政治、性欲以及潜意识与阶级、经济、政治权力。 “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

25、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 ”(注:弗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 ,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 1993年版,第 230页、235 页。 )无论这样的观察是否完全可信,弗詹姆逊至少指出了第三世界语境之中一个巨大的文学冲动。现在的问题是,新诗是否拥有完成这种历史任务的美学形式。不少人的心目中,新诗并不称职。1937 年,屈轶即王任叔的总结性论文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是这样开始的:“中国的文学革命,是以新诗开始的。而新文学发展到现在,其收获最少影响最微的,似乎也是新诗。 ”(注:屈轶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 , 中国新文学大系19

26、271937文学理论集一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解释这种景况的时候,臧克家的抱怨富有代表性。在他看来, “如果用新诗写爱情写风景” , “那倒不如旧诗词更为合适” 。因为我们的时代是在暴风雨里,经济破产使得都市动摇,乡村崩溃,多少生命在惨痛的往死路上去,这些生命和我们是连在一起,他们是我们的同胞,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写诗已经是可耻了,而再闭上眼睛,囿于自己眼前苟安的小范围大言不惭的唱恋歌,歌颂自然,诗做得上了天,我也是反对,那简直是罪恶!(注:臧克家论新诗 ,同上。 )如果说,自由恋爱曾经是个性解放的一个派生主题而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之中风行一时,那么,血与火的历史迅速地让“个

27、性解放”成为一种奢侈。1936 年,任钧在以新诗的歧路为题的文章之中尖刻地讽刺了热衷于个人爱情的诗人:对于他们,失恋就比失去了东三省、热河、甚至全中国,还值得悲哀,痛心!完全属于个人范围的所谓孤独和寂寞,也要比大众的任何疾苦跟灾难还更值得被表现,被描绘!你想,像这种“无视民众,只是为着自己,歌咏自己的事情的诗人” ,怎能产生出哪些反映和表现时代的伟大作品出来呢?怎能获得读者们的同情和爱护呢?(注:任钧新诗的歧路 ,同上。 )40年代初期,诗的“大众化”问题再度浮现这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重大主题。然而,这里的“大众”是匿名的,模糊的,一体的,许多时候, “大众”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大众”

28、被无形地转换为“民族” 。诗的“大众化”亦即敦促诗人跳出个人的天地而站到民族的立场之上。例如,严辰发表于 1942年的论文关于诗歌大众化明显地重叠了“大众”与“民族”两个概念:内容方面应该是现实的,革命的,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与反法西斯,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全国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是今天最迫切需要表现的。对于大众的英勇斗争,伟大情感,新的生活与制度,一切生长与发展着的事物,都要歌颂。而那些只限于知识分子的象征、想像、虚幻的描绘,以及老八股洋八股的典据,都应废止。那种知识分子才具有的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忸忸怩怩,装腔作态的感兴,感想,都应摈弃。(注:严辰关于诗歌大众化

29、, 中国现代诗论 ,花城出版社 1985年版,第 411-412页。 )以上的抱怨、讽刺和号召无不表明了新诗扩大视域的决心。新诗力图告别一己的悲苦与欢愉,参与重大社会事件,甚至介入政治、民族、国家这些大型的概念系统。虽然“诗人”这个称号历来暗示了不可统一的美学个性,虽然诸多新诗派别始终隐含了纷歧的美学可能,但是,理论却再三地将这些重大的问题摆到了诗人的书案之上,迫使诗人修正自己的理想。这个意义上,郭沫若甚至愿意将诗人的身分交出去:“我高兴做个标语人 、 口号人 ,而不一定要做诗人 。 ”(注:郭沫若我的作诗经过 , 沫若文集十一卷。 ) 。当然,诗人的介入与精明的政治家迥然相异。这些浪漫的族群

30、并不擅长理性的分析,激情、想像和冲动更多地统治了他们。卡西尔对于德国浪漫主义者与启蒙运动哲学之间对立的分析同样可以移诸这里:“他们更多的是生活在精神世界(诗和艺术)里,而不是伫立在铁一般的政治事实面前。 ”(注:卡西尔国家的神话 ,华夏出版社 1999年,第 220页。 )这个意义上,诗人可能在神话的氛围之中对于政治、民族、国家表示巨大的兴趣。国家如同地上的神,诗人们如同对待神灵一样敬畏和崇拜这些抽象的名词。的确,新诗已经清除了语言的障碍,那些五言或者七言难以安顿的现代政治术语可以在新诗之中得其所哉。篇三:古诗两首借助神话古诗学古诗古诗两首 借助神话古诗学古诗执教人:平邑 陈淑娟整理人:十小

31、孙成秀一 课前交流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生:陈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老师说了。师:你的耳朵真灵。大家都是会倾听的孩子。咱们上课之前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不好?生:好师: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眼力和脑力呢。咱看看哪个同学猜得又快又准。出示图片生:盘古来天地生:女娲补天生:后羿射日生:精卫填海生: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师:你们可真厉害,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生:神话故事师板书:神话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和神话有关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读?上课。二 导入师:学习第一首古诗,请同学们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乞巧, “乞”第三笔是横折弯钩,巧的第三笔是提,第五笔是竖折折钩,一起读生:乞巧师:轻

32、轻地读生:乞巧师:真好听,你对乞巧了解多少呢?生:农历七月初七生:牛郎和织女见面师:你们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生:注释 资料袋师: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了解了诗题,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谁想读三 初读课文生读师:读得字正腔圆,有没有发现诗中有两个读音是一样的? 生:霄宵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偏旁不同师:带宵的词语还有,出示词语生:夜宵 难忘今宵 元宵师:霄是什么意思?碧霄是什么样的天空?生:碧蓝的天空师:带霄的词语还有 出示词语生:凌霄九天云霄师:理解了这两个字,咱们来读读古诗,注意停顿生读师:听出什么停顿吗?生:师:读古诗要读出韵味来,咱们合作读,伴音乐三 再读课文师:读诗就要这样读,轻轻地

33、读,读出自己的韵味来,你们有没有发现,诗中还有一个故事呢?生:牛郎织女师:哪句诗生:牵牛织女渡河桥师:我们通过读古诗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古诗呢,板书:读故事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牵牛织女渡河桥师:我们通过想画面把诗句读得更生动了板书:想画面师:相聚了,心情怎么样?生:高兴 开心师:当牛郎一年见到自己的妻子,两个孩子一年见到自己的妈妈,用高兴两字够吗?生:激动生读师: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让我们用朗读给这一家送上祝福吧! 生齐读师:牛郎织女相聚,那人间又是怎么的一番景象呢?生:热闹生;穿尽红丝几万条师:七夕夜晚人多场面热闹,诗中哪个词也给你这种感觉? 生:几万条师:真有几万条吗?生:不是,

34、夸张师:还有哪个词?生:家家尽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情景中,让老师问问姑娘你姓什么? 生:赵师:赵家姑娘你在干嘛生:穿针引线师:家家户户的姑娘都走出家门望秋月,穿红丝。姑娘们一起读 女生读四 拓展延伸师:七夕的夜晚照着山坡,青青的山坡上生读师:七夕的夜晚照着乡村,美丽的乡村里生读师;这是何等的盛况,难怪崔颢在诗中这样赞叹生: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师:在古代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拥有一双巧手多么重要,我们看看民间传着这样的民歌生读师:让我们也走进七夕的夜晚,望秋月,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 生:乞父母健康长寿生:我乞长大有一份好的事业师:大家都成小诗人了,原来这根跟红丝里寄托着这么多美好的愿望。难怪人们怎么穿也穿不进呢,让我们把这首美好愿望的诗记在心里吧,乞巧,读生读师:让我们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那你看这首迢迢牵牛星让你看到了怎么的织女?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