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46KB ,
资源ID:176657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76657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用科幻之眼透视宇宙穿越.docx)为本站会员(拉拉链)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用科幻之眼透视宇宙穿越.docx

1、用科幻之眼透视宇宙穿越 从长度单位看宇宙的浩瀚 想要了解秒差距,就要先了解宇宙的浩瀚。请试着将一枚硬币放在你的面前。假设这枚小小的硬币就是我们的太阳,并以这样的“比例尺”创建一幅银河系三维地图。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大约563千米之外放上另一枚硬币,以表示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399233亿千米(4.22光年)之外的比邻星。当你试图扩展这幅地图,模拟更大范围内的宇宙空间时,会更为麻烦。依照同样的比例尺,在这幅地图上,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200万千米。而银河系只是亿万星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 正如这个思想实验展示的那样,宇宙的尺度是惊人的,几乎没有办法用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长度单位,比如厘米、米和千米

2、加以衡量。幸好,天文学家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找到了一些专门用于丈量宇宙尺度的长度单位。 天文单位(AU),指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其具体数值经过了多次修订。2012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将AU精确测定为149597870700米。AU一般用于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土星距离太阳9.5个天文单位。 在更大的尺度上,科学家又定义了光年(light-year),它是个顽皮的长度单位,有善于欺骗人的外表,虽然有个“年”字,但它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它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每秒299792458米,计算下来,1光年约为9.46万亿千

3、米,即约为63239.8个天文单位。比如,银河系直径为12万光年,可观测的宇宙半径约为400亿光年。此外,还有光分和光时的说法,如太阳距离地球8光分,距离冥王星5光时。 秒差距(pc)也是天文学上的一种长度单位,它的定义是建立在三角视差的基础上的。我们观察一个宇宙目标(如一颗恒星)时,以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为底边,宇宙目标为顶点,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顶点所在的内角就是视差。当这个角为1角秒时,地球到这个恒星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1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 随着距离的增加,我们在地球上进化出的适用于短距离的感官放在宇宙的范畴,早就不够用了。然而,在测量和描述遥远星系时,秒差距

4、依然太小,天文学家不得不用千秒差距(kpc,约等于3260光年)和百万秒差距(Mpc,约等于3260000光年)为单位来描述距离。有时,还要用到比Mpc大1000倍的单位,即吉秒差距(Gpc,约等于3260000000光年)。 你不必花心思去数这些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你只需要从这些长度单位中直观感受一下宇宙有多么浩瀚。然后再想想,去那里容易吗? 秒差距简单示意图 地球与火星看似很近,实则很远 到宇宙深处到底有多难? 很早的时候,古人就注意到了火星。近代,由于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移民星球,也是人类下一个要登陆的星球。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火星离地球很近。然而,事

5、实并非如此。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 到宇宙深处到底有多难?我们不妨以火星为例探究一番。地球和火星都围绕太阳运动,但它们的速度不同,围绕太阳的路径(椭圆形)和长度也不同,所以相对位置总是在变化。当火星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三者基本呈一条直线,且火星位于近日点而地球位于远日点时,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最近(古代占星家称之为“冲”),约5600万千米;当火星和地球在太阳两侧,三者基本呈一条直线,且火星和地球都位于远日点时,火星距离地球最远(古代占星家称之为“合”),约4亿千米。但这里所说的距离,都是直线距离,而从地球到火星的航线,不可能是直线,只可能是弧形的或者椭圆形的路线。显然,火地相冲与火地相合

6、时,去火星的航线也是不同的。 具体而言,从地球到火星,有3条路线可以选择: 宇宙比你想象的更浩瀚 第一条路线叫霍曼转移轨道,是一个叫沃尔特霍曼的数学家发现的。这条航线呈巨大的椭圆形,开始一端与地球相切,末尾一端与火星相切。宇宙飞船在火地相合时出发,因为这时出发,宇宙飞船的前进方向与地球的前进方向相同,能够获得地球约30千米/秒的速度,所以是最节省燃料同时也是难度最小的航线,唯一的问题是耗时比较长。 第二条路线叫冲点航线。如果我们把太阳系想象成一张动态的平面图,中心是太阳,八大行星绕着它不停转圈,就会比较容易理解这条航线了。宇宙飞船在火地相冲时出发,却不是向外直奔火星,而是向内飞向太阳,飞过金星

7、和水星的轨道,以极快的速度从太阳旁边绕过。这时,太阳对宇宙飞船会有巨大的加力,形成“引力弹弓”效应,就好似太阳把宇宙飞船“抛”出去,其速度远远超过发动机所能提供的动力。然后,只需略做调整,飞船会反向掠过水星、金星和地球的轨道,直抵航线的终点,也就是火星。这条路线是所有路线中最长、最复杂、最危险的,但也是速度最快、耗时最短的路线。 穿过“虫洞”,抵达完全陌生的世界 第三条路线叫快速合点航线,这是霍曼转移轨道的改进路线。与霍曼转移轨道相比,快速合点航行需要宇宙飞船在中途用发动机改变航线,相当于多用点儿燃料来“抄近道”。这条航线比第一条航线近,所花费的时间也少一些,相较第二条航线更为安全。 不管是哪

8、条航线,用现有的火箭技术所花时间都要超过180天。而且,去往火星之路不仅漫长,而且充满了意外和危险。苏联向火星发射了20多颗无人探测器,全部以失败告终,美国人的运气要好得多,但成功率也不到50%。这就是为什么我们1969年就登陆了月球,但至今没有登陆火星的原因。 想想看,去火星都那么困难,去往太阳系内的其他星球,乃至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外、本星系群之外又有多么困难呢? 穿越茫茫宇宙的种种可能 宇宙的浩渺有时会让人绝望。幸好我们还有科幻。 在科幻里,作家为跨越茫茫星空,提供了种种超光速穿越宇宙的奇妙方案。第一种叫时空虫洞。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就好比是虫子

9、在苹果里打的洞,物体通过“虫洞”,好比虫子沿着洞向苹果表面爬,其抵达苹果另一面的时间显然比在苹果表面爬要少得多。据科学家猜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进而在瞬息之间达到遥远的地方。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就利用了“虫洞”探索太空。 第二种叫曲速引擎,原先出现在科幻影片星际迷航中。所谓曲速引擎,其实是一种以反物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它能在运动物体周围制造一个人工的曲力场,使物体能在这个扭曲的时空“气泡”中以几十倍于光速的速度移动。曲速就是衡量在这个时空泡里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打个通俗的比方,一辆汽车速度不变,但是由于将道路长度进行了大

10、幅压缩,使路程相应缩短,行驶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中的“千年隼”,可以实现超空间跳跃 第三种是宇宙战舰大和号中提到的波动引擎。电影中,波动引擎的设计图来自外星球,其原理人类并不是很了解。简单地说,就是将飞船在眨眼间转变为“波”态,而波态飞船不受时空限制,瞬息之间就能到达指定地点。 第四种叫超空间跳跃。在星战7中,汉索罗一拉手闸,传奇货运飞船千年隼号前方的光线就变得异常强烈,随即飞船被淹没在强光里,等强光消失,飞船已经到了另一个空间。这就是超空间跳跃。在电影中,正是靠着超空间跳跃,各种飞船在不同星球之间任意穿梭,这也是距离遥远的星球之间能够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那么科幻中是如何描

11、述超空间跳跃的呢?原来,人们运用巨大的能量场(如重力场或强磁场),使飞船(包括在其范围内的物体)瞬间进入与本身的三维空间完全不同的超空间,在超空间中飞行一段距离后,再回到三维空间中,这样,飞船就抵达了另一颗星球。由于在超空间中,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或者时间的流逝速度只是三维空间的1/1000万倍,所以在超空间之外的人看来,飞船是在瞬间从甲星球抵达乙星球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中,均讨论了超空间跳跃的可能性,他的“弦理论”认为运用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制作出一个能量巨大的“弦”,将太空船带入超空间跳跃航行。因此可以说,霍金对超空间跳跃的情况在理论上是肯定的。 比起宇宙的浩瀚无垠,也许人类的想象力更加无边无际。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想想这是多么美妙啊! 电影星际迷航中,曲速引擎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行驶的路程第 6 页 共 6 页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