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503KB ,
资源ID:174754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747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1、1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课题 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等手段,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1.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抽象的思维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

2、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二、推进新课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演示实验 3-1。归纳总结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能够运动。2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图 3-2(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和图 3-3(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这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提出问题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 kg,1 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 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数 1 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多年才能数完。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

3、哪些基本特征呢?归纳总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演示实验教材第 49 页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归纳总结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结论1 现象:得到无色酚酞溶液2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分析: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3现象:小烧杯 A 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分析:小烧杯 B 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分子,进入小烧杯 A中,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演示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归纳总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演示实验将 50 mL 酒精与 50 mL 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子具有

4、什么基本特征?归纳总结分子之间有间隔。讨论交流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切开成熟的芒果可闻到特殊的香味;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提出问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有什么不同?肉眼看不到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着哪些奥秘?归纳总结水蒸发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一旦发生变化之后,分子将不再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特别提醒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提

5、出问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归纳总结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拓展延伸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混合物与纯净物: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微观解释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投影展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思考:该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是如何变化的?归纳总结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4课题 1

6、分子和原子一、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时通过演示实验,作为连接学生对宏观、微观世界认识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课题 2 原

7、子的结构6第 1 课时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并能用结构示意图表示。【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2.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学习微观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看到了

8、这朵美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这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如果抛开化学变化,原子能否再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原子神秘的面纱。二、推进新课1.原子的构成7讲解19 世纪初,许多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产生了兴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用 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大多数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少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 粒子被反弹回来。提出问题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中:为什么大多数 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受阻碍呢?有的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什么呢?极少数 粒子被弹回来的原因又是什么?归纳总

9、结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 粒子能够顺畅通过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有少数 粒子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金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其体积小,质量大,所以有极少数 粒子与金原子核相碰撞被反弹回来。讲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过渡阅读教材第 53 页第二段内容,并进行归纳。归纳总结原子的构成:原子(不带电)提出问题阅读教材第 53 页的表格,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

10、中子。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提出问题含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归纳总结含有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绕核分层运动分层排布。阅读思考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54 页的相关内容,并思考核外电子会不会改变运动区域?归纳总结由于电子能量各不相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目前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为第一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为最外层,不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8拓展延伸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低 高离核:近 远阅读思考你会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原子

11、的这种分层排布吗?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54页图 3-12 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思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归纳总结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当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等到排满之后,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能量最低原理)。拓展延伸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和含义。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几种特殊的原子结构(稀有气体原子):氦、氖、氩、氪、氙、氡,看看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12、。提出问题投影展示上述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有哪些特点。归纳总结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8 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为 2 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拓展延伸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为相对稳定结构。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变成相对稳定结构。过渡我们学习了稀有气体原子、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阅读教材第55 页第一段内容并完成下列表格。9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金属原子(一般小于 4)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一般大于或等于 4

13、)易得到电子(易)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原子等于 8(氦为 2)稳定结构(难)发生化学反应板书设计课题 2 原子的结构第 1 课时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原子的构成原子二、原子结构的特点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2.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2.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原子的构成”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在解决“原子构成”问题中,采用了设想、讨论交流、动画启示来逐步完善思维过程的群体探究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1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10课题 2 原子的结构第 2 课时 离子的形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2.通过讨论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11【教学难点】知道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

15、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不显电性,当原子得失电子后,还显电中性吗?二、推进新课1.离子的形成投影展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提出问题根据所提供的情境,你能说出离子是如何形成的吗?归纳总结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带负电),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带正电)。过渡判断下列粒子是属于原子、阳离子还是阴离子?提出问题化学中,我们如何用符号来表示阴、阳离子呢?归纳总结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其表示的意义:拓展延伸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2离子粒子种类 原子阳离子 阴离子粒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 显

16、正电性 显负电性区别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O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O2-联系 阳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原子得电子 失电子阴离子2.相对原子质量过渡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如一个碳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3 kg 即 1.99310-26 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 kg 即 2.65710-26 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 kg 即 9.28810-26 kg。提出问题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

17、很不方便,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归纳总结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的质量一样,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以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特别强调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投影展示通过下表,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13氢 1 0 1 1氧 8 8 8 16钠 11 12 11 23硫 16 16 16 32铁 26 30 26 56归纳总结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板书设计第 2 课时 离

18、子的形成 相对原子质量一、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2.分类:阳离子、阴离子。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4.离子与原子的关系阳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原子得电子 失电子阴离子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式:。2.近似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课堂上通过形象的描绘、动画创设情境、建立模型等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突破重难点。本节课讲解较多,学生探究活动偏少,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可能不透彻,课后可通过习题来巩固。1415课题 3 元 素第 1 课时 元 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19、识。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6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氧原子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

20、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59 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 二氧化硫(S) (O 2) (SO 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H2O2) (H 2O) (O 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

21、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17元素 原子区别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适应范围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 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应用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联系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60 页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元素在自然界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元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金属元素、

22、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碳、氢、氮、钙。3.物质及其组成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形成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 页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归纳总结18板书设计课题 3 元 素第 1 课时 元 素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3.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二、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在结构上的

23、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出元素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19课题 3 元 素第 2 课时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20【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4、。【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61 页图 3-19,标签中的元素是用中文名称来表示的,外国人不认识,有其他方式代替这些名称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符号过渡伟大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代替这些元素。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提出问题我们该怎样正确书写一个元素符号呢?归纳总结书写元素符号时的注意事项: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1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讨论交流元素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25、呢?阅读教材第 61 页相关内容,并思考元素符号H、N 表示的意义。归纳总结元素符号在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在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拓展延伸有些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有三层,如“Fe”表示铁元素、1 个铁原子、铁单质。如果要表示多个原子,则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对应的数字,如 2O 表示 2 个氧原子。特别提醒元素符号前加上具体数字时,则只能表示微观意义。课堂游戏准备十张卡片,分别标上数字 110,每个卡片背面写上元素符号,让学生抽签,然后讲解元素符号的含义。2.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超市里的商品成百上千,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将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同样,物质世界是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的

26、,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将它们按其内在规律排列。那么,100 多种元素按怎样的规律排列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后的元素周期表,并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归纳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特点:7 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 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有 7 个周期,16 个族。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值相同)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区分。标明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讨论交流观察元素周期表,思考: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

27、的规律性联系?其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归纳总结每周期开头的元素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最后为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名称的由来,它反映了元素之间内在的联系。22拓展延伸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板书设计第 2 课时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符号1.书写:一大二小。2.意义二、元素周期表1.每一格: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2.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3.族: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4.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16 个族。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表。教学时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但对于彼此间无明显关联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学生记忆可能比较吃力,教师可将任务进行分解、分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