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肺复苏2016中国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 心搏骤停 ( cardiac arrest, CA) 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约有 54.4 万人发生 CA,发病率已渐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CA 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 1% 左右 。前言延时符目录 ContentsCA 前期的 “三预 ”方针CA 中期的 “三化 ”方法CA 后期的 “三生 ”方略02延时符1 前期的 “三预 ”方针家庭预防 医院预防社区预防 医院是 CA 救治的关键主体,既是对 OHCA 患者高级生命和复苏的终点站,也是院内心搏骤停( inside hospi
2、tal cardiac arrest, IHCA)整体防治的主战场延时符01目标02目标03目标04目标CA 前期的家庭预防 学会正确启动 EMSS,正确拨打 120 急救电话,学会启动、利用当地社区或单位的辅助应急救护资源。掌握 哈姆立克 ( Heimlich)手法,能够为气道阻塞(食物嵌顿或窒息)的家庭成员进行现场急救。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和疾病状况掌握特殊的健康监测和急救知识掌握正确的 CPR 技术,学会 AED 的使用哈姆立克CA 前期的社区预防 ( 3)人员: 培训人员的数量越大,第一反应者 CPR 的比例就会越高( 2)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讲求实效的 CPR 普及培训
3、。( 6)文化: 在 CA 普及教育、 CPR 普及培训中应该始终贯穿和培养公众勇于施救、互助互爱的急救文化。( 5)预案: 各单位学习等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 CA 等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流程( 1) 科普 : 利用全媒体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 4)装备: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社区、机关单位、家庭配备 AED 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急救装备。( 7)其他( )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讲求实效的 普及培训。( ) 科普 : 利用全媒体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CA 前期的医院预防 ( 1) 院前急救反应体系 : 院前急救( 120 急救中心)、院内急诊(医院急诊科)和 ICU或 E
4、ICU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 ( 2) IHCA 预防体系: IHCA 预防体系包括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EWSS)和快速反应系统(机制),组建院内快速反应小组( RRT)或紧急医疗救护小组( MET)。 ( 3) CPR 培训与质量控制:以团队形式实施的 CPR ,使用高仿真模型,在 ACLS 课程中,应该融入对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原则的强化培训气促、心动过速以及低血压等有生理变化的早期表现CHD 、先天性冠脉异常、马凡综合征、 DCM、 HCM、心肌炎、心脏瓣膜损害、原发性心电生理紊乱、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心震荡尽快启动急救反应系统,采取一定的自救措施(休息、平卧、口服硝
5、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溯源性预识 动态性预识 即时性预识CA 前期的预识 OHCA: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基因学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IHCA: CA 前疾病和主要生命体征机体预警 02过度情绪、精神因素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章鱼壶心肌病又称心碎综合征或心尖球形综合征、QT 间期延长综合征心理预警 03 仪器预警CA 前期的预警 01心电图ECT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2 CA 中期的 “三化 ”方法标准化 多元化个体化自 1960 年现代 CPR 诞生之日起,胸外按压(产生并维持人工循环,前向血流)、人工呼吸(保持人工通气)和电除颤(尽快终止可除颤心律)就是 CPR 的基本核心技术,也是
6、 CPR 技术不断优化和发展的目标。延时符CA 中期的标准化 高质量的 CPR核心胸部按压 5-6cm压频率 100120 次 /min, 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 5 cm,但不超过 6 cm,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 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 10 次/min儿童、婴儿 CPR1、不建议对儿童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策略2、对年轻患者,包括儿童和婴儿,应该延长CPR 的时间,不轻易终止 CPR。1、深度: 5 cm 左右2、按压 / 通气比例应该为 15 23、为婴儿实施 CPR 时,判断患儿意识采用拍打足底的方法,胸外按压时采用二指垂直按压(单人)或双拇指环
7、抱法(双人),按压深度约为 4 cm,按压 / 通气比与儿童一致多元化单纯胸外按压 CPR 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通过使膈肌上下移动改变胸腹内压力,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适用于非专业医务人员无能力或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时对 OHCA 患者实施的 CPR腹部提压 CPR 开胸直接心脏挤压 CPR 该方法多在胸部外伤、心包填塞、心胸外科手术等特殊的条件下才使用多元化膈下抬挤 CPR 开腹经膈肌下向上向前抬挤心脏的 CPR 方法体外膜肺 CPR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连接旁路泵建立体外循环机械复苏装置 CPR 活塞式机械复苏装置、主动式胸部按压 - 减压复苏装置、压力分布带式复苏装置
8、和微型机械复苏装置其他 CPR 技术 主动式胸部按压 - 减压装置、气背心CPR 和机械 CPR 救助对象的状况 救助人员的能力如果能在倒下的5 min 之内完成除颤,复苏的成功率非常高救助环境的设施CA 中期的 “个体化 ” -特殊程序成人由 VF引起 CA先采用胸外按压( C AB 流程)儿童由窒息引起 CA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ABC 流程 )如果救助人员不会人工呼吸或是因惧怕传染不愿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则可不受 CAB 流程限制,立即开始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高质量的徒手胸外按压才是最重要的。特殊原因窒息性 CA 可由多种原因(气道梗阻、贫血、哮喘、淹溺、上吊、肺炎、张力性气胸、创伤
9、等)导致,且发现时初始心律多为不可除颤心律(心搏停止或 PEA)。 CPR 的关键是保证高质量胸外按压的同时优先补充氧气,有效通气( 1)缺氧对肾功能衰竭(肾衰)、心衰、严重烧伤和糖尿病患者应警惕电解质紊乱。 CPR 时低血钾处理关键是快速补钾,同时也应补镁( 2) 高 / 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异常 低体温:延长 CPR时间、当核心体温 30 时不考虑起搏和除颤及药物治疗、复温是对该类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 高体温: CPR 时除遵循标准方法外,应进行持续降温( 3)高 / 低体温特殊原因复苏时首要的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容量(大量常温血制品或晶体液快速输注)的同时,立即针对病因治疗及控制出血( 4)低
10、血容量使用针刺减压法,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 5)张力性气胸胸外按压无法有效实施也可以酌情考虑其他有效的 CPR 方法(如开胸直接心脏挤压)( 6)心包填塞特殊原因 肺栓塞: CPR 的同时考虑静脉溶栓治疗、 CPR 的时间至少6090 min 冠脉栓塞: CPR 成功后应尽快安全转运到能进行 PCI 的医院实施介入治疗、院内、院外无缝隙连接和配合,迅速将患者送入导管室。( 7)血栓( 8) 中毒当遇到原因不明的 CA,特别是不止 1 例患者时,应警惕中毒可能,且应注意施救者个人安全特殊环境 特殊人群 孕妇 腹式 CPR患者低龄、原发病为 AMI、能够去除引发 CA 的病因 (如低体温、肺栓
11、塞)等特征预示患者预后良好,故因人而异或 “超长 CPR”也可以抢救成功并康复。3 CA 后期的 “三生 ”方略复生 延生超生CA 后期是指 CA 患者经过初级或者高级生命支持 ROSC 或复苏终止后的时段,应遵循复生、超生及延生的 “三生 ”方略,以使 CA 患者获得最佳生命之转归延时符复生A B C D气道管理(airway, A )呼吸氧合(breathing, B) 循环支持(circulation, C)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D) 超生010203早期的急诊冠脉造影和开通血管治疗可显著降低心源性 CA 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如果患者仍处于
12、昏迷状态(不能遵从声音指示活动),应尽快使用多种体温控制方法将患者的核心体温控制在 3236 ,并稳定维持至少 24 h,复温时应将升温速度控制在 0.250.5 /h评估方法:临床症状体征(瞳孔、昏迷程度、肌阵挛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床旁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影像学检查( CT、 MRI)及血液标志物 星形胶质源性蛋白( SB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超生ECMO 对于部分难治性心搏骤停(refactory cardiac arrest,RCA)患者,如传统 CPR 无效可考虑采用 ECMO 和ECPR。 CA 患者主要使用静脉 - 动脉( V-A)模式 ECMO 治疗,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 CA 患者常规使用 ECMO01 关键字04 关键字关键字延生 死亡者的生命将会借助别人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续,即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接力,可谓 CA 后期 “ 延生 ” 的内涵。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