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5 岁 儿 童 教 育 的 问 题如 果 有 人 问 : “幼 儿 最 吸 引 人 的 阶 段 是 什 么 时 候 ? ”专 家 一 定 毫 不 犹豫 地 说 : “4 岁 ”。 但 是 对 一 般 的 大 人 而 言 , 这 个 年 龄 却 是 最 令 他 们 头痛 了 。 与 3 岁 或 5 岁 的 时 候 相 比 这 下 , 4 岁 儿 童 最 不 温 顺 ; 由 于 他 们正 处 于 所 谓 “精 力 旺 盛 年 龄 ”, 身 体 的 一 切 机 能 都 生 气 勃 勃 地 向 各 方 面开 始 发 展 。家 中 有 4 岁 儿 的 父 母 , 有 时 被 孩 子 烦 得 几 乎
2、 手 足 无 措 , 甚 至 泄 气得 不 想 理 他 们 , 这 时 候 他 们 才 深 深 体 会 到 育 儿 工 作 实 在 不 简 单 ; 但 从另 一 个 角 度 来 看 , 父 母 亲 也 必 须 经 历 这 一 阶 段 才 能 自 我 成 长 。4 岁 儿 的 确 是 精 力 充 沛 , 但 并 不 像 大 人 认 为 那 样 是 反 抗 意 识 强 烈, 反 而 十 分 喜 欢 与 人 亲 近 地 接 触 社 交 生 活 ; 只 不 过 富 有 傲 慢 、 自 信 和独 立 的 反 抗 意 识 而 被 人 认 为 喜 欢 反 抗 。此 外 , 4 岁 儿 非 常 喜 欢 任 何
3、 事 都 尝 试 , 不 论 是 锤 子 、 剪 刀 、 秋 千或 三 轮 车 , 他 都 可 以 自 如 地 玩 耍 或 使 用 。 例 如 常 看 见 他 披 着 花 衣 服 模仿 电 视 上 的 明 星 唱 歌 , 或 是 和 同 伴 玩 扮 家 家 酒 。他 们 在 这 时 期 成 长 的 脚 步 非 常 快 。 如 果 他 们 稍 加 停 留 , 用 认 真 的眼 光 注 视 着 某 件 事 时 , 一 定 会 发 现 一 些 新 奇 的 玩 意 儿 , 接 着 便 穷 追不 舍 地 发 问 : “这 是 什 么 ? 怎 么 会 这 样 ? 为 什 么 呢 ? 妈 妈 。 ”对 4
4、岁 儿来 说 , 这 世 界 上 的 事 对 他 们 而 言 仍 然 多 半 是 陌 生 的 , 为 了 想 了 解 ,他 们 会 不 厌 其 烦 地 去 追 究 。 对 幼 儿 这 种 穷 追 不 舍 的 精 神 , 大 人 常 感 吃不 消 。4 岁 儿 同 时 也 有 大 方 、 自 夸 且 喜 欢 吹 牛 的 一 些 特 点 。 如 果 谈 到 他们 有 趣 的 话 题 , 往 往 令 大 人 自 叹 弗 如 。 总 之 , 4 岁 的 幼 儿 已 具 有 整 个人 格 的 缩 影 , 日 后 会 很 巧 妙 地 陆 续 表 现 出 来 。迅 速 成 长 所 导 致 的 偏 差 和 混
5、 乱 , 普 遍 地 出 现 在 4 岁 儿 身 上 , 希 望大 人 以 宽 容 的 心 来 面 对 这 些 问 题这 阶 段 的 幼 儿 , 家 庭 教 育 必 须 留 意 下 列 几 点 :1、 不 要 嫌 烦 首 先 要 父 母 接 受 幼 儿 这 阶 段 的 多 话 现 象 。语 言 的 发 达 必 须 经 过 “听 与 说 ”的 阶 段 才 能 完 成 , 所 以 大 人 应 为 小孩 确 立 正 确 的 说 话 典 范 , 同 时 也 要 当 幼 儿 忠 实 的 听 众 。尤 其 是 不 要 抑 制 幼 儿 说 话 的 欲 望 , 父 母 对 他 们 的 话 要 表 示 关 切
6、,请 多 制 造 些 愉 快 气 氛 ; 而 例 如 “罗 唆 ! ”“闭 嘴 ! ”等 禁 止 小 孩 说 话 的 态度 是 最 不 应 该 的 。如 果 家 中 有 客 人 , 大 人 耽 心 他 们 会 影 响 谈 话 时 , 可 先 告 诉 他 : “等 一 下 再 听 你 说 好 不 好 ? ”让 他 养 成 等 待 的 习 惯 。 以 上 的 说 法 并 非 要父 母 随 时 陪 在 孩 子 身 旁 , 只 要 每 天 抽 出 三 四 十 分 钟 耐 心 地 陪 他 就 够 了, 其 余 的 时 间 妈 妈 可 以 一 面 工 作 一 面 应 和 说 : “原 来 这 样 呀 !
7、”并 注 意着 他 的 眼 睛 , 让 他 知 道 你 对 他 的 话 是 有 反 应 的 。这 虽 然 只 是 非 常 简 单 的 反 应 , 但 已 令 孩 子 相 当 满 足 了 。此 外 , 在 母 亲 为 晚 餐 忙 碌 时 , 由 父 亲 代 为 陪 伴 孩 子 也 是 个 好 方 法, 这 时 候 父 亲 不 妨 把 外 界 有 趣 的 见 闻 告 诉 幼 儿 , 更 能 满 足 小 孩 的 好 奇心 以 增 进 父 子 女 ) 间 的 情 感 。2、 内 外 的 差 异话 再 多 的 4 岁 孩 子 , 在 外 面 就 不 能 像 在 家 里 那 么 健 谈 了 。 尤 其 是
8、面 对 陌 生 环 境 时 , 这 种 倾 向 就 更 加 明 显 , 这 时 候 大 人 也 许 马 上 急 躁 地说 : “在 家 不 是 讲 得 很 好 吗 ? 现 在 怎 么 搞 的 ? ”这 种 现 象 , 与 其 说 是 孩 子 本 身 存 在 的 语 言 问 题 , 不 如 说 是 社 会 性的 问 题 。 只 要 让 他 们 习 惯 不 同 的 人 和 环 境 , 自 然 就 可 以 慢 慢 克 服 这 种障 碍 了 。3、 不 要 在 意 孩 子 的 粗 话 4 岁儿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
9、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当 4 岁儿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一些小孩有半夜上厕所的习惯,有些则无。习惯把孩子叫醒去上厕所的大人,如果不叫醒孩子就会觉得不安,其实偶尔尝试一次不叫他也无妨。有些孩子会自动起来上厕所,有些则上完之后会把大人叫醒来报告;虽然有些麻
10、烦,大人也要给他回应,免得孩子不安而睡不着。 更衣 规矩的 5 岁幼儿会让大人觉得是在偷懒,大概就是在更衣的时候。“懒得要命,连穿衣服都不愿自己动手。”不少母亲会这样抱怨着。其实有此现象是因为他的动作还不能快速,而且不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上,所以显得心不在焉;这时候大人只要从旁给予一点刺激就能使他顺利地完成。“和妈妈比赛看谁穿得快?”“ 如果还有时间,顺便帮妈妈把牛奶拿来。”这些相信他们能力的说法,往往可以收到效果,此外替他们计时,他们也会觉得有趣而想做得快一些;当然,大人反过来求他们帮忙也是一种乐趣。 5 岁儿除了背部与腋下的钮扣外,大都能自己穿衣服,但尚无法自己整理衣服。 清洁洗脸、刷牙
11、、梳头、洗澡等虽然都能自己做了,但是 5 岁儿最大的缺点是一旦热衷于某件事就会忘了下一步的动作。例如有不少幼儿在洗澡时一直反复地洗其中的一只脚,因此在做这些事时,大人一定要在旁督导,不要任随他去。 在洗脸方面,这个年龄经常不注意,有时洗完脸还留有眼垢,大人应以幽默的口气叮咛他说:“照照镜子,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忘了洗呀?” 睡眠如果要 5 岁儿乖乖地上床睡觉似乎还不太可能,有些孩子会要求母亲和他一起睡,有些则热衷于绘画或看电视而不肯回房间睡觉,就算好不容易把他们哄上床了,可能还会自言自语、唱歌、上厕所或是要求一点食物吃,反正很会磨菇就是了。 小孩若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形,通常是白天过于兴奋或察
12、觉父母要离开他身边所造成的,这时候父亲或母亲最好暂时陪他睡一下,大约 30 分钟后,孩子便能安然入睡。 对这年龄的小孩有些是必须禁止的。首先是轻视别人的话,尤其是对身心残疾的人绝对不能讥笑他“白痴”,同时要告诉 5 岁儿对这种朋友更应付出爱心。此外,会令对方感到不愉快的话也要禁止小孩说,像“我要掐死你!”“我要打死你!” 等残忍的话,要让孩子了解它的意义,以免随便脱口而出。 孩子的话是具有行动性的,所以听起来也许觉得粗鲁,但这也算是孩子的天真,只要不犯大错,大人不用过分干涉;与其太在乎孩子的言语,不如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及行为。心理安定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放弃不雅的话,或是一般人不喜欢听的话。教
13、孩子学会和平相处 幼儿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可爱之处;但是就“容易相处”这点而言,没有比 5 岁时更顺利了。如果将 5 岁儿暂时托付给他人,很多人会惊讶他的安静与善解人意,而赞美道:“这小孩真的懂事啊!”有些 5 岁儿还会主动与大人交往。由于 5 岁儿已能了解与大人交往的方式,大人要格外注意,另辜负了他们的信赖感。 称赞才是好方法 有技巧的称赞往往较有技巧的责备来得难些,尤其是对 5 岁的孩子。他们通常将大人的话当成金科玉律,顺从的欲望相当强,所以父母的一句话,就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能只图父母的方便平时对子女缺少照顾的父亲往往有种观念,总认为称赞孩子是他最起码要做的事。事实上这种想
14、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样会很快让孩子看透父亲想讨他欢心的投机心理。 如果每次在母亲斥责之后,父亲都反过来称赞孩子,这时 1、2 岁的幼儿也许能发生作用,但是 3 岁以上的幼儿对这种没有理由的称赞已经懂得怀疑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无故称赞别人的孩子,目的无非是想巴结对方的父母。因此,提醒各位家长,称赞孩子是好事,但必须要他能了解理由。 5 岁儿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的心态很强烈,如果大人毫不负责地胡乱赞美一番,只想讨好幼儿,这将使孩子勉强自己去达成目标而发生预期不到的问题。 若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睡觉” 时,孩子为了勉强自己,虽然无法克服畏惧,也只好以“肚
15、子痛” 、“窗户自己会打开”等藉口哑乞求大人帮助。 另一方面,以赞美来达成对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认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如此孩子会反过来向母亲说:“妈妈,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帮我买个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届时您该怎么办呢? 称赞的时候虽然如此,但也不必因此而不敢赞美孩子,孩子表现得好就要真心赞美他,尤其是 5 岁儿,受到赞美能使他找到更高的目标,而且对自己更有信心,因此诚恳的赞美是必要的。 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被赞美的理由,使他能从被肯定中确立日后努力的目标。 “啊!你知道把垃圾从地上捡起来丢在垃圾桶,不但妈妈觉得光荣,连过路的人都会为你做了一件好事而高兴,你真是好孩子!”像这
16、样具体地说明理由和对他的行动加以支持,比盲目的赞美更重要。 此外,有兄弟姐妹或其他朋友在场时,要注意不要使赞美成为他拥有优越感的原因及使别人受挫感的来源。赞美与责备一样,最好都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 承认、鼓励、成为支持者许多父母以为管教孩子就是找出他的缺点来责备。但是责备只能使孩子消极地改掉不良的行为,想要他主动做出理想的行为,则必须加以赞美来引起他的意念,这两种分别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对 5 岁儿的赞美内容不能再用像“你是个好孩子。”“你真聪明!”这么简单,而是要花脑筋想出不同的赞美法,例如“这是你替我做的吗?谢谢你!”即使只是一点儿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与承认。还有,看到孩子努力想
17、做好一件事时,最好及时对他说出一句勉励的话:“再加油!你好棒!好棒!”或者注视着他、对他重重地点头认可。 幼儿的努力必须有大人承认和支持才能持续下去,尤其是对平时不能顺利表达行动的孩子,当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为时,一定要加以勉励。比如告诉他:“你是不是觉得那个人很可怜?妈妈认为你这种同情心是对的。” 责怪的原则是:孩子的行为呈现错误的时候;但是赞美则是:只要有感情的动向就要加以承认,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再者,看见孩子表现良好而给予赞美,是每个人都得到的;但是孩子想做好却失败时,就很少有大人会去注意他,父母们也不能忽略孩子这种心情才好。 孩子长久的努力有了结果或面对不擅长的事时,大人都应加以鼓励
18、,特别是常被别人忽略的小孩努力做某件事时,大人绝不要忽略了加以赞扬。 切记的是,别拿他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完全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况来考虑是否该加以赞美。母亲与幼儿的相处方法 对 5 岁儿而言,偶尔想起母亲就会有“想回家”的念头;到朋友家玩时,心中却不时惦记着“妈妈现在不知道在干嘛?” 孩子这种纯真的依恋,母亲应尽量使其感到快慰。但不能寸步不离跟着他,否则会使他在各方面都无法成长。最好的办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呼唤他一下,使他的心理能够安定。 这种依赖心重的小孩,母亲不在可说是最大的打击,白天他能耐心地在家等待母亲,但母亲若到黄昏、甚至天黑还不回家,就会担心得手足无措了。“妈妈是大笨蛋!”
19、“ 我最讨厌妈妈!”“妈妈去死算了!”这种不好的话,也许在这个时候就会说出了。 如果母亲有事外出,最好在天黑前打电话告诉他:“妈妈快回来了,你把灯打开来,再等一会儿好不好?”或者事先拜托邻居:“ 到 5 点的时候,请让我的孩子到你家玩。”不要让孩子有不安的经验,因为创伤是不容易抚平的。 这个阶段绝对避免让孩子变成钥匙儿,如果是职业妇女,一定要找个能代替自己的人,让幼儿随时有个依靠。 此外,在 5 岁儿童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完美的,因此母亲的言行举止就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碰到不了解的事物也会寻求她的解释与意见,以母亲作为自己行动的模范。由于这个缘故,对孩子绝不要打马虎眼,当他做对一件事时,就肯
20、定他的成绩并且说:“做得很好,以后就要这么做。” 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而忘记使孩子产生自信,这不但使他感到焦虑,甚至会因求好心切而精神紧张,如咬指甲、身体打哆嗦、眨眼睛等动作出现。 “不能当坏孩子,要做个好孩子。”如果 5 岁儿感受到这种过强的压力,时常会有“若是今天能重新过一次该多好!”“为什么我做到呢?” 的自责。母亲若察觉此现象,就该经常赞美他:“妈妈觉得你今天做得非常棒!”或“虽然有一点儿错,但其他的地方都表现得好极了!” 另一方面,为了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细心地给予指导,请他帮忙做家务、传话、买东西、照顾弟妹、收拾房间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一定会努力照着妈妈吩咐的事做,而当他们失败
21、时也别责备他,让他多练习几次就好了! 父母与幼儿的相处方式 与母亲存在的地位相较之下,父亲的地位显然弱了许多。不过,父亲虽不会被幼儿强烈地喜爱,但也不会受到抗拒。因此,父亲不必寻求像母亲一般强烈情绪的联系,有时不同的交往方式反而有利。换句话说,母亲做不到的相处方式,由父亲来做反而受孩子的欢迎。像投球、翻筋斗、单杠、赛跑等需要一些技巧的运动,如果要和孩子一起比赛,由父亲来就更适合。 当孩子打架,玩了一身泥巴回来时,如果母亲斥责:“真不听话!”“脏死了!”父亲就别再火上加油,应该站在体谅的立场问他:“ 好不好玩?”然后给孩子一次机会教育说:“下次可别再做这些令人伤脑筋的事喽!”或者“ 比你小的朋友
22、你应该保护他才对呀!”让他对社会性规范有所认识。在这一方面,5 岁儿尽管很爱母亲却较听从父亲所说的话;也就是说,父亲应该把不同于母亲的男性见解,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灌输给他。 孩子在外面体验痛苦的经验时,通常会让父亲来分担,而不愿告诉喜欢感情用事的母亲。这时,父亲不妨在母亲忙碌时,把孩子带到一边做一对一的谈话。 “爸爸,我今天打架输了,因为那个人比我壮!”“爸爸,我今天迟到了,因为我在路上看见一条奇怪的狗而耽误了时间!”听到孩子做这样的报告时,父亲应该安慰孩子并提供智慧给他;千万不要长篇大论说一堆,因为孩子期待的是朋友式的忠告而不是父亲的教训。 另一方面,孩子在吹牛时,父亲不妨暂当听众不要笑他、
23、更不要揶揄他,如果他的话太夸张得自以为是时,可以问他:“当时你的朋友都在做什么?他们有什么想法没有?”以便让孩子也考虑一下对方的立场。 同时,父亲也要经常把 5 岁儿听得懂的新闻,不断地提供给他。在家庭中,父亲所担任守护者的工作应从这段时期开始。为什么儿童容易铅中毒研究表明,儿童发生铅中毒的机会超过成人 30 多倍。 通常人们是以铅尘的形式大量摄入铅的。吸入的铅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成人可以通过正常的生理反应吐痰排出去大部分,而儿童由于发育不成熟,形不成这种反应,就全吸收入人体了。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决定了儿童吸铅多,排铅少: 1、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铅从口入; 2、儿童对食物和氧的需求量大,铅
24、摄入多; 3、儿童组织稚嫩,铅毒极易透过肺和胃肠吸收入血; 4、80 以上的铅流动在离地面 1 米以下,这正好是儿童的生活圈; 5、儿童经肾脏仅能排除 23 的铅。 儿童对铅毒的损害作用十分敏感。由于儿童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通透性大,血铅很容易透过脑屏障对大脑产生毒害。有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通过血脑屏障的铅量,小儿是成人的 18 倍。血脑屏障铅中毒的功能障碍严重后果之一是血管内的水分渗透人的大脑间质,引起脑水肿,从而使脑细胞调零,造成智能低下。如不及时清除铅毒,随着血脑屏障的发育完善,储留在脑中的铅便很难排除。最为可怕的是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永久性的。5 岁儿童的教育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
25、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
26、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 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 3 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
27、,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