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3.47MB ,
资源ID:173733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737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全科).zip)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全科).zip

1、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1页 共 6 页 南宁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月考(一) 理科化学试题 命题人 : 朱建东 审题人 :蓝仁敏 姚 全 2018.8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一、 单项 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 不正确 的是( ) A NH3常用作制冷剂 B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汽车尾气含氮氧

2、化物( NOX)、碳氢化合物( CXHY)、碳等,直接排放容易造成 “雾霾 ”。因此,不少汽车都安 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处理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 中 不正确 的是( ) A尾气造成 “雾霾 ”与汽油未充分燃烧有关 B尾气处理过程,氮氧化物( NOX)被还原 C Pt Rh 催化剂可提高尾气净化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作汽车动力能有效控制雾霾 3 已知 NO2与 N2O4可相互转化: 2NO2(g) N2O4(g) H 24.2 kJmol 1。 在恒温下,将一定量 NO2和 N2O4 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推

3、理分析 不合理 的是 ( ) A前 10 min 内,用 v(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2 molL 1min 1 B反应进行到 10 min 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 9.68 kJ C b、 d 两点中 v(正 )与 v(逆 )均相等 D 25 min 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4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 1 L pH=12 的氨水溶液中含有 0.01NA个 NH4+ B 1mol FeCl3与沸水反应生成胶体后,含有 NA个 Fe(OH)3胶粒 C常温常压下, 11.2L O2和 O3的混合气体含有 0.5NA个分子 D 78g Na2O2固体中含有

4、离子总数必为 3NA 5已知:主族元素 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W 同主族,且 X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 Y、 Z 原子 次外层电子数均为 8、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 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原子半径 的 次序为: W Y Z B Y、 W 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显碱性 C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Y Z D W 与 X、 Y、 Z 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 不正确 的是( ) A C4H8O2的酯有 4 种结构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醇和葡萄糖均能发生酯化反应 D漂粉精和医用酒精均可用作消毒剂 7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5、) A pH 均为 4 的 H2SO4、 NH4Cl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等 pH 的 NaOH 溶液与 NH3H 2O 稀释后 pH 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曲线 I 表示的是 NaOH 溶液的稀释 C 1mol/LNa2CO3溶液中存在: c(Na+)=2c(CO32 )+2c(HCO3 ) D向某温度的氨水中通入盐酸,则氨水的电离常数增大 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2页 共 6 页 8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丁 4 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H2和 I2,发生反应: H2 (g) +I2 (g) 2HI(g)。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c(H2)

6、/molL-1 c(I2)/molL-1 c(HI)/molL-1 甲 0.01 0.01 0.004 乙 0.01 0.02 a 丙 0.02 0.01 b 丁 0.02 0.0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I 的平衡浓度: a=b0.004 B平衡时, H2的转化率:丁 甲 C平衡时,乙中 H2的转化率等于 20% D丙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4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molL-1NaClO 溶液中: Fe2+、 K+、 I-、 Cl- B.加入铝片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K+、 Ba2+、 Cl-、 NH4+ C.由水电离出的

7、c(OH-)=1 10-12 molL-1溶液中: NH4+、 HCO3-、 Na+、 Cl- D.c(H+)/c(OH-)=1 10-14 的溶液中: K+、 Na+、 I-、 SiO32- 10 常温下, 。实验室制氯气的废液中含 c(Mn2+) 0.1 molL-1,向该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至 Mn2+完全沉淀的最小 pH 等于 ( ) A 8+12 lg2 B 9+lg2 C 10+12 lg2 D 11+2 lg2 11 混合动力汽车( HEV)中使用了镍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 M 为储氢合金, MH 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 KOH 溶液作电解液。关于镍氢电池,下

8、列说法 不正 确 的是 ( ) A充电时,阴极附近 pH 降低 B电动机工作时溶液中 OH 向甲移动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NiOOH H2O e Ni(OH)2 OH D电极总反应式为: M Ni(OH)2 MH NiOOH 12 依据下列实验现象, 不能 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测 0.1molL 1醋酸 pH pH3.3 醋酸是弱酸 B 向 2mL 0.1molL 1NaOH 溶液中 i滴加几滴同浓度的 MgSO4溶液 ii再滴加几滴同浓度 FeCl3溶液 i产生白色沉淀 ii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解度: Fe(OH)3 Mg(OH)2 C 常温下,将 CO2

9、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 D 将少量溴乙烷与 NaOH 溶液共热,冷却、HNO3酸化后,滴加 AgNO3溶液 淡黄色沉淀 证明含有溴元素 13 某同学为测定 Na2CO3固体(含少量 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 A必须在 间添加吸收 HCl 的装置 B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 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 中 D称取样品和 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 Na2CO3固体的纯度 ( ) 13sp 2 M n O H 2 .0 1 0K =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3页 共 6 页 1

10、4 室温下,分别用 0.1molL 1下列溶液进行实验,结论 不正确 的是 ( ) A向 CH3COONa 溶液中加入盐酸至 pH=7: c(Na+)=c(Cl )+c(CH3COO ) B向 NaHCO3中滴入 NaOH 溶液至反应完全: c(Na+) =2c(HCO ) +c(CO )+ c(H2CO3) C向氨水中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 增大 D向 NaHSO4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 Ba(OH)2溶液: pH=13 15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 pH 在 5.0-6.0 之间,通过电解生成 Fe(OH)3 胶体。 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11、,可吸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根据图示,物质 A 为 CO2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甲烷燃料电池中 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二、 填空题(共 55 分) 16 ( 14 分) 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 H2O2溶液的反应。 【实验 】 试剂:酸化的 0.5molL 1FeSO4溶液( pH=0.2), 5% H2O2溶液( pH=5) 操作 现象 取 2mL 上述 FeSO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5滴 5% H2O2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测得反

12、应后溶液 pH=0.9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 1)上述实验中 H2O2溶液与 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2)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 【实验 】 试剂:未酸化的 0.5molL 1FeSO4溶液( pH=3), 5% H2O2溶液( pH=5) 操作 现象 取 2mL 5% H2O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5 滴上述 FeSO4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反应混合物颜色加深且有浑浊测得反应后溶液 pH=1.4 ( 3)将上述混合物分离,得到棕黄色沉淀和红褐色胶体 。 取部分棕黄色沉淀洗净,加 4molL 1盐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初

13、步判断该沉淀中含有 Fe2O3,经检验还含有 SO42 。检验棕黄色沉淀中 SO42 的方法是 。 ( 4)对于生成红褐色胶体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i H2O2溶液氧化 Fe2+消耗 H+ ii Fe2+氧化的产物发生了水解 根据实验 II 记录否定假设 i,理由是 。 实验验证假设 ii:取 ,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 pH 下降,证明假设 ii 成立。 ( 5)将 FeSO4溶液加入 H2O2溶液后,产生红褐色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 23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4页 共 6 页 【实验 】 若用 FeCl2溶液替代 FeSO4溶液,其余操作与实验 II 相同,除了产生与 I

14、I 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 ( 6)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因是 。 ( 7)由实验 、 、 可知,亚铁盐与 H2O2反应的现象与 (至少写两点)有关。 17 ( 14 分) 粉煤灰(主要含有 SiO2、 Fe2O3、 Al2O3等)是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粉煤灰中铝和铁元素的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 ( 1)以硫酸溶液分解粉煤灰,使其中的铝、铁元素溶出,过滤实现初步分离。 写出硫酸溶液与 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初步分离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 。 ( 2) 向( 1)分离所得的滤液

15、中加入还原剂使 Fe3+转化为 Fe2+,结合下表分析其原因 。 物质 Fe(OH)2 Fe(OH)3 Al(OH)3 沉淀区间( pH) 7.068.95 1.943.20 3.694.8 ( 3) 使用碱性较弱的氨水为 pH调节剂,进行分离实验。 氨水使滤液中铝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反应终点的 pH对铝和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如下图。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好的分离效果 ,反应过程中控制 pH的范围是 ,选择该范围的理由是 。 NH4HSO4和 H2SO4按物质的量比 1 1混合配制成浸取液, 220 时,可将高铝粉煤灰中 Al2O3转化为硫酸铝铵NH4Al(SO4)2,然后分离、煅烧获得纯

16、Al2O3。 已知硫酸铝铵: 溶解度: 0 时, S 5.2g; 100 时, S 421.9g。 280 时分解。 ( 1)依据资料可知, 将硫酸铝铵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是 。 ( 2)煅烧 NH4Al(SO4)2同时得到混合气体( NH3、 N2、 SO2、 SO3、 H2O)。 若 16 mol 混合气体 按如下装置被完全 吸收制得 浸取液,请将下图中试剂 (化学式) 及其物质的量补充完整 。 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5页 共 6 页 18 ( 12 分)纳米 氧化亚铜 (Cu2O)在催化方面应用广泛。 ( 1)一定量的纳米 Cu2O 做为光催化剂能降解酸性废水中的 Cr2O72-

17、, 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物质 A 的化学式 _。 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 _。 ( 2)工业上可以 用 CO 与 H2在纳米 Cu2O 的催化下合成甲醇,反应为: CO(g) 2H2(g) CH3OH(g) H”、 “=”或 “”,下同 )。 H3NBH3中 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_。 Ti(BH4)3由 TiCl3和 LiBH4反应制得。基态 Ti3+的未成对电 子数有 _个, BH4 的立体构型是 _。写出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6页 共 6 页 【化学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共 1小题,满分 15 分) 20有机物 H 是一种芳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

18、示 : 已知: RCH2CHO+RCH2CHO RCH2CH= +H2O( R、 R为 H 或烃基)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有机 物 A 的结构简式 ; C 中含有的官能团 (写名称) 。 ( 2) EF的有机反应类型为 。 ( 3) D 与 G 反应生成 H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C 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共有 种(包括本身和顺反异构), 能发生加聚反应 能发生银镜反应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写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个吸收峰的 所有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有机物 M 是合成某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相关信息,写出以 N 为原料制备 M 的

19、合成路线流程图(其它无机、有机试剂任用) 。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3CH2Br CH3CH2OH CH3COOCH2CH3 高三月考(一) 化学试题 第 7页 共 6 页 南宁三中 2018 2019 学年度 上 学期高 三月 考 一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A D C B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A D B 16( 14 分)( 1) 2Fe2+2H+H2O2=2Fe3+2H2O ( 2 分) (2) Fe3+催化下 H2O2分解生成 O2 ( 2 分) (3) 取加入盐酸后的黄色溶液少许于

20、试管中,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 SO42- ( 2分) (4) 反应后溶液的 pH 降低 ( 1 分) Fe2(SO4)3溶液 ( 1 分) (5) 2Fe2+ + 4H2O + H2O2 = 2Fe(OH)3(胶体) + 4H+ ( 2 分) (6)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产生的 HCl 受热挥发( 2 分) (7) pH、阴离子种类、温度、反应物用量( 2 分) 17 ( 14 分 ) ( 1) 6H Fe2O3 2Fe3 3H2O ( 2 分 ) SiO2 ( 1 分 ) ( 2) Fe(OH)3和 Al(OH)3沉淀的

21、 pH 相近,不易通过沉淀分离。 ( 2 分 ) ( 3) 3NH3H 2O Al3+ Al(OH)3+3NH4+( 2 分 ) 略小于 5 (答案在 4.55 之间均可) ( 1 分 ) 铝元素沉淀较多,铁元素还没有开始大量的沉淀 ( 1 分 ) ( 1)冷却、结晶 ( 1 分) ( 2)试剂 Y: O2( 1 分) 试剂 X 及其 物质的量 :含 2mol( 2 分 ) 溶质的 氨水( 1 分 ) 18 ( 12 分 ) ( 1) H2O ( 1 分)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1 分) ( 2) c、 d ( 2 分) a、 d ( 2 分) CO Cu2O CO2+2Cu, 体系中加少量

22、CO2, 平衡逆向移动 , 减少原料 CO 和催化剂 Cu2O 反应 的损失。 ( 2 分) ( 3) N2H4+4Cu(OH)2=2Cu2O+N2+ 6H2O ( 2 分) C(s)+2CuO(s)= Cu2O(s)+CO(g) H=+35.5 kJmol-1( 2 分) 19 ( 15 分) ( 1) 2s22p1 ( 2 分) 5( 1 分) ( 2) sp2 ( 2 分) CO32-或 NO3- ( 2 分) ( 3) ( 1 分) sp3 ( 2 分) 1 ( 1 分) 正四面体 ( 2 分) TiCl3 + 3LiBH4 = Ti(BH4)3 + 3 LiCl ( 2 分) 20

23、( 15 分) ( 1) ( 2 分) ; 碳碳双键 、 醛基 ( 各 1 分,共 2 分) ; ( 2)取代反应 ( 1 分) ; ( 3) ( 3 分) ( 4) 6 ( 2 分) ; ( 各 1 分,共 2 分) ( 5) (条件、产物每错一个扣 0.5 分,全对 3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参照给分) 1南宁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月考(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题)1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 “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内服制度 D联姻结盟2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

24、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 D繁荣学术文化3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 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 年为563,1256 年为 579。这表明(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B科举制日臻完善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4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 “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5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 ,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 ,但

25、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 ,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61027 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租佃制下人身2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7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

26、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8.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 B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C八股取士制度的施行 D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10

27、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11元至正年间执掌国子学的吴师道,在国学策问中说:“近世朱子家礼 ,号为适古今之宜,好礼之家或所遵用,然不免讪笑。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习之,殆于不可然。”材料说明元朝( )A官方拒绝采用朱熹定制的民间礼仪 B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受到冲击C统治者感受到汉文化威胁其统治 D礼制与朱熹的家礼互相冲突12公元前 454 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3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

28、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A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B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C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1312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14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

29、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15圈地运动在 18 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 1801 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未圈地地区 圈地地区 类别 小麦 大麦 燕麦 小麦 大麦 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 18.5 25.9 33.3 22.8 31.8 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4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

30、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161760 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 18 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 )A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C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 D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17画家们继承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秘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并常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此种绘画对 20 世纪雕塑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此画派的画家是( )A莫奈 B毕加索 C米勒D大卫181840 年 12 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

31、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 。只是由琦善“筹办” 。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 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 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19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B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C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20

32、1882 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 100 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 1 万股,计银 50 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 1880 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5C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2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 1939 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它1 家 92 家 168 家 22 家 28 家 54 家 31 家 14 家A. 内迁企业类型存

33、在不平衡性 B. 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 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22到 1915 年,中国人看外国摆脱了“夷狄”的局限,再也不会出现郭嵩焘说了一句“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 2000 年的文明”而闹得满朝激愤、日日参奏的景象了。这种现象表明(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广泛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C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加深 D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3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 33 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 1931 年底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2

34、 年 4 月更增加到 76 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41956 年 8 月 1 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二、材料阅读6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

35、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 ,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 、 “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 12

36、 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 1100 至 1200 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37、学知识,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11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7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阐述都可以)选做题(27、28 任选一题,15 分)27 【历史选修 1:历

38、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叶卡特琳娜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杰出的女沙皇,她执政 34 年,对内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的改革事业,面时 18 世纪下半叶的国内外形势,推行“开明专制” ,进行行政、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后立即奖赏在政变中立功的贵族和军官,还把大量土地连同 18 万农奴赏赐给亲信,培植势力。1764 年颁布敕令,决定重新没收教会土地,交给国家经济院管理。她取消了彼得三世时丹麦的宣战令和俄普军事同盟条约,从普鲁士撤回了俄国的军队。1773 年 5 月,狄德罗 60 岁时,来到俄国,受到女沙皇的热情接待。她的敕令中,取消了工业垄断权,宣布工商业自由,允许一切人

39、创办各种作坊并生产各种的手工业品。对外贸易方面继续推行彼得一世时期的重商主义,保护并鼓励本国工商业发展的政策。18 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加上宫廷和官员们的开销不断增加,造成了国家经济混乱和大量国家预算赤字。面对此种严重形势,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府除了袭用增加赋税的办法外,还用发行纸币和公债的办法来弥补赤字。 摘编自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的背景。(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8 分)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 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二十8五

40、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徐光启与利玛窦交往中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占、线、角、三角形等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传播到朝鲜、日本。江南水灾那年,徐光启回家为父亲守孝,看到农田被淹,十分忧心。此时,一位朋友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甘薯,徐光启开荒试种获得丰收,他把种植心得与百姓分享,使本来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得以在江浙种植。魏忠贤当政时,由于徐光启耿直,遭到魏党弹劾,罢官回家,他把其多年对农业的研究心得进行系统化,加以编排、校对,并吸收西洋农业成就,写成了农政全书 。 摘编自彭勇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1)根据材料,指出徐光启

41、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影响。(9 分)9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知,同志的基础在于同姓,结合所学可知, “同姓”在于利用血缘关系加强政治统治,故 A 项正确;依所学,分封制主要强调的是分封诸侯,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B 项错误;依所学,商朝时期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并没有达到西周分封制同姓的诸侯国的情形,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同志”的基础在于“同姓” ,而非联姻,故 D 项错误。 【答案】A2 【考点】

4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秦朝;汉朝;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 A 项正确;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思想文化政策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树立皇帝的权威,故 B 项错误;两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异端学说,故 C 项错误;繁荣学术文化也不是二人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目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A3【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解析】材料显示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逐渐增多,体现出宋代官僚组成成分比较完备。C 正确;材料说明

43、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不是经济重心问题,A 错误;科举考试制度完备不是材料主旨,B 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并不是说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D 错误。【答案】C4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由材料中明代内阁凡行移各衙门的文书均用翰林院印,说明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 A 项正确;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阁臣权力大小,故 B 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政府办事效率,故 C 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A5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秦朝;汉朝。【解析】

44、 “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可知小农经济是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严格管理的,故A 项错误;小农是“经济人” ,但每一个生产单位较小,规模不大,故 B 项错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 ,效率是很高的”可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故 C 项正确;“效率是很高的”无法判断小农忽视生产技术,故 D 项错误。【答案】C106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从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客户与主人的关系,没有体现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故 A 项错误;从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 ,可知材料体现了客户与主人在收田结束时进行协商,反映出租

45、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故 B 项正确;从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 ,不能体现出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故 C 项错误;租佃关系在北宋是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但不是居于主导地位,故 D 项错误。 【答案】B7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租佃关系中人身依附关系在逐渐减弱,清代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十分淡薄,故 A 项错误;永佃权只会对地主的出租权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损害其所有权,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佃农拥有永佃权,并出现“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 ,故 C 项正确;租佃关系本身是一种封建关系,而且永佃权的出现体现了农民仍被固作到土地上,而不利于

46、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 项错误。 【答案】C8. 【考点】科举考试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可知其基于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故选 C。材料体现了遴选优秀人才要根据地方实际,排除 A;科举考试有统一的标准,南北科举考试录取比例不同与地域文化无关,排除 B;如果单就按考试成绩录取来看,材料的做法显然不够公平,排除 D。点睛:科举考试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决定于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这样南

47、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这为发展教育事业奠定物质基础。但政治重心并没有同步南移。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是必要的。 【答案】C。9 【考点】 “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故 A 项错误;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由于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使商人“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故 D 项正确。 【答案】D10 【考点】孔子和老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针对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为维护等级秩序,孔子作春秋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念,

48、故 A 项正确;孔子作春秋体现作史为服务现实,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现实政治的变化促使11孔子作史,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孔子的道德理想和政治诉求,故 D 项错误。 【答案】A11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根据“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习之,殆于不可然”可知官方拒绝采用朱熹定制的民间礼仪,故 A 项正确;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 B 项错误;元代以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材料也未体现汉文化的威胁,故 C 项错误;朱熹的家礼不被官方采用,并不能说明与礼制冲突,故 D 项错误。 【答案】A。12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直接民主是雅典内部的决策方式,此时处于伯

49、利克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故 A 项错误;题干中雅典与其他盟邦是统治者/盟主与属国的关系,不像古代罗马帝国一样形成了统一帝国,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公元前 454 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 ,推知雅典不再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了,走向帝国,故 C 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雅典是盟主属国的一种政治体现,非社会好战,故 D 项错误。 【答案】C13 【考点】罗马法。 【解析】据材料“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结合所学可知教皇反对人们占有财富,因此罗马法的复兴不利于教皇的权力,故 A 项错误;据所学可知 14 世纪欧洲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12 世纪”时间不符,故 B 项

50、错误;据材料“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说明有利于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故C 项正确;材料说明“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而不是说明各国法律起源于罗马法,故 D 项错误。 【答案】C14 【考点】启蒙运动;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解析】 卢梭所主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非君主立宪制,故 A 项错误;卢梭作为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其代表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而非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度,故 B 项错误;卢梭并不赞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认为那会最终损害人民的利益,故 C 项错误;“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 ,这种多数人的民主,可能会出现损害和侵害人民自由的现象,

51、故 D 项正确。 【答案】D15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题干未提及当时底层人民生活条件问题,且题干无法体现,故 A 项错误;题干反映圈地运动后,小麦、大麦、燕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推知英国农业发展,故 B 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工业革命对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或者机械化,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及表格中反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结合当时正进行工业革命,故 D12项正确。 【答案】D16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解析】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是在 1721 年,故 A 项错误;国王的行政实权

52、在 1721 年后已经转移到内阁,故 B 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并且进入议会下院,这样有利于冲击原来的贵族制,促进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发展与完善,故C 项正确;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对贵族政治是一种冲击,故 D 项错误。 【答案】C17 【考点】19 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解析】通过题干“通过对空间秘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并常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可知该画派是立体画派。莫奈属于印象画派,故 A 项错误;毕加索属于立体画派,故 B 项正确;米勒属于现实主义,故 C 项错误;大卫属于新古典主义画派,故 D 项错误。 【答案】B18 【

53、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 【解析】据材料“酌酬洋银五百万元”可以得出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可以得出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 。只是由琦善筹办 ”得出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故 C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赔款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C19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据材料“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结合所学可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政治上传统的权力结构,故 A 项正确;材料“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说明儒

54、家纲常的君臣体系解体,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和“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说明社会结构重新组合,故 C 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扶植各自的代理人是导致分裂的外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A20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据材料“轮船招商局” 、 “仁和保险公司” 、 “上海机器织布局”可知都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清政府,故 A 项错误;材料“轮船招商局” 、 “仁和保险公司” 、 “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 B 项错误;据材料“招股 100 万两”和“认股者源源而来”说明股票在晚清经

55、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故 C 项正确;据材料仅仅涉及洋务企业的股票的交易不能说明整个股票市场成熟,故 D 项错误。 【答案】C21.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 “钢铁厂 1 家”“机械厂”中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内迁企业类型不均衡,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只反映13的是内迁企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比例,故 B 项排除;C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22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1915 年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还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故 B

56、 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到 1915 年,中国对外国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夷狄”观念,敢于承认西方的文明和进步,体现出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加深,故 C 项正确;题干只是表明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变化,不能说明民主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故 D 项错误。 【答案】C23 【考点】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解析】 “1930 年 5 月”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的地位,故 A 项错误;“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应该是转嫁经济危机,故 B 项错误;“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

57、和愤慨,有 33 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 1931 年底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属于对自由贸易的抛弃,但不是原因,故 C 项错误;“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 D 项正确。 【答案】D24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解析】 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故 A 项正确;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文学刊物,B 项与材料中“社论”不符,故 B 项错误;消除了“左”倾,与材料中“1956 年 8 月 1 日”不符,故 C 项错误;人民日报是党报

58、而非教育刊物,D 项与材料中“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25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发展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 ,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得出注重道德修养;根据材料一“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得出课程内容的设置相对自由;根据材料一“除以四书 、 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得出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和实用性知识;内容丰富广泛。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

59、”结合所学南宋商品经济发达得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结合所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得出政治上“重文轻武”政策;根据材料一“除以四书 、 五经为14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结合所学理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得出理学兴起;根据材料一“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得出名师巨儒影响;印刷书籍与文化传承是书院的重要职能,结合所学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得出印刷技术的发展。(2)第一小问不同,(办学目的)根据材料一“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得出培养圣贤之人;根据材料二“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得出培养专业人才;(建造地址)根据材料一“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

60、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得出偏僻山林;根据材料二“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得出繁华都市;(学生来源)根据材料一“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得出国内学子;根据材料二“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得出欧洲各地;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在 1100 至 1200 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得出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根据材料二“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得出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材料二“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

61、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得出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根据材料二“在 1100 至 1200 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得出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答案】(1)特点:内容丰富广泛;注重道德修养;课程内容的设置相对自由;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和实用性知识。(6 分)原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上“重文轻武”政策;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印刷技术的发展。(8 分) (2)不同:办学目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圣贤之人。建造地址:繁华都市;偏僻山林。学生欧洲各地;国内学子。(6 分)积极影响: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

62、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5 分)26.【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全球化主题;全国卷 41 题【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明清时期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却最终走向闭关锁国,基本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阐述都可以;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15【答案】示例(以明清为例) 明清时期中国对经济全球

63、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却最终走向闭关锁国,基本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明朝时期,中国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往来,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白银成为主流货币是证明这一点的有力证据。但是随着中国逐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基本与世隔绝,也因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7.【考点】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解析】(1)可以结合 18 世纪下半叶俄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一是政治上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变上台成为沙皇,国家战争频繁;二是经济上,俄国财政赤字,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三

64、是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 (2)主要从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分析。积极作用主要从对经济发展、对政治状况以及对思想的解放概括。局限主要是保留封建残余。【答案】(1)背景:政治上,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变上台成为沙皇;国家战争频繁;经济上,俄国财政赤字;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7 分) (2)评价:促进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稳定了国内秩序;促进了俄国思想近代化;但国内有巨大封建残余。(8 分)28.【考点】杰出的科学家;【解析】(1)根据材料“徐光启与利玛窦交往中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占、线、角、三角形等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得出

65、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根据材料“他把其多年对农业的研究心得进行系统化,加以编排、校对,并吸收西洋农业成就,写成了农政全书 ”得出创作农政全书 ;根据材料“一位朋友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甘薯,徐光启开荒试种获得丰收,他把种植心得与百姓分享,使本来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得以在江浙种植”得出推广种植甘薯。 (2)根据材料“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徐光启与利玛窦交往中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得出推动了中国历法与数学的进步,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根据材料“线、角、三角形等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传播到朝鲜、日本”得出对近现代中国及朝鲜、日本的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材料“他把其多年对农业的研究心得进行系统化,加以编排、校对,并吸收西洋农业成就,写成了农政全书 ”得出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传播。【答案】(1)成就: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创作农政全书 ;推广种植甘薯。(6 分) 16(2)影响:推动了中国历法与数学的进步,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近现代中国及朝鲜、日本的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传播。(9 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