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3KB ,
资源ID:173332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7333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doc)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doc

1、1第 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60分)1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尽管两次改革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区别,但二者均破坏了井田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以上故事最能说明改革者应该( )A一诺千金,立信于民 B足智多谋,能言

2、善辩C大公无私,赏罚分明 D不畏权贵,百折不挠答案 A解析 从故事的本身出发进行分析,其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项。3史书记载,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 B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到“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变化,说明小农经济在秦国得到发展,故选 B项。A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 项错在“瓦解” ;D 项中的“战斗力”无法从材料

3、中获取。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答案 B解析 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最主要的是促进政权的封建化即社会制度的变化。5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2鲜卑姓 汉姓拓跋 元步六孤 陆丘穆陵 穆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答案 A解析 通过表格可知其为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措施,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6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

4、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答案 C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适应农耕文化。其改革也是加快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7 “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材料说明了作者( )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 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 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 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A BC D答案 D解析 材料中作者将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后来北魏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说明他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但作者并未全面否定孝文帝改革的

5、作用。8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 B整顿军队C富国强兵 D科举答案 A解析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积贫积弱,所以目的是富国强兵,其核心内容是理财。9美国 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 ”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3C保马法 D募役法答案 A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评价的是青苗法。实施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这样就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或种子的短缺问题。10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

6、,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C D答案 D解析 从材料中“殆以理财未得其道”的信息可以判断,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之道” ,将兵法显然不在此范围之内。11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C明 D清答案 B解析 审题“起朔漠,并西域”而排除 A、C 两项;满清兴起于东北也不符合“起朔漠,并西域”的标准。只有元朝时疆域如此空前广大。12忽必烈统治时期,行使宰相职权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C御史台 D宣政院答案 A解析 忽必烈统治时期,中书省为最高

7、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13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北方守备日固 汉蒙双方互市活跃 归化新城的建立 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A BC D答案 A解析 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提高了长城的防御体系。汉蒙关系日益改善,双方在贸易、思想文化习俗方面相互影响。14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措施的相同特征是( )A改变现行的税收方式4B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D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答案 D解析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出现在朝代的中后期,社会积弊积重难返,要想改革取得成绩,必然会对统治阶级利益在一定

8、程度上进行限制。15我国的许多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 C解析 改革者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改革需要奉献和牺牲精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 耕战书 ,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

9、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观点来说,他是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 ,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1)材料一如何评价商鞅,我们应怎样给商鞅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10 分)(2

10、)根据材料二和王安石的史实,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的依据。(6 分)材料二认为“照现代说”王安石是“保守自由派” ,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4 分)答案 (1)材料一从道德角度和商鞅个人性格上来加以评价,有失偏颇。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5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2)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科举制改革、军事改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

11、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

12、。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 ”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 ”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 ”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6 分)(2)据材料二概括受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受田在当时的作

13、用。(4 分)(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 分)(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6 分)答案 (1)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统一度量衡、货币等。(2)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任意两点即可)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3)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6(4)主题:发展经济。侧重点: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倾邻国而雄诸侯” 、 “庶人之富丧社稷”可归纳出评价。措施应结合教材进行回答。第(2)问,受田标准可直接从材料中归纳,作用即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第(3)问,王安石认为百姓徭役过重,为此提出募役法。第(4)问,共同主题要从三则材料中分析其相同点,然后再归纳各自的侧重点。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