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陶渊明,桃 花 源 记,作者介绍,课文诵读,字词小结,探讨桃源,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陶渊明曾任了81天的彭泽县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终身不仕。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被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57
2、岁。他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3、?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4、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古今异义词,1.鲜美: 2.交通: 3.妻子: 4.绝境: 5.无论: 6.如此 : 7.缘: 8.延 : 9.津: 10.不足: 11.间隔: 12.扶 13.仿佛:,鲜艳美丽 (味道)新鲜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妻子和子女 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地方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管(连词 ) 像这样 这样 沿 缘故,缘分 邀请 延长,延伸 渡
5、口,这里指探访 唾液 不值得 不够 隔断,隔开 距 沿着,顺着 扶持 隐隐约约 好像,古义 今义,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屋舍俨然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向: 寻向所志眈眈相向 志: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其:欲穷其林得其船,舍弃 房子寻找 不久以前 对着做标记 标志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作为 对,向 给的 它,指代所看到的景象于是 最终,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复前行名词作动词,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完,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具,通“俱”,详细,
6、社会背景,常年的战乱,繁重的赋税,土地荒芜,民不聊生,黑暗的门阀士族制度,桃花源最吸引人的是哪些地方呢?,桃源之美,桃花源的迷人景色 桃花源的生活之美 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总结:桃花源景色美、生活美、人情美,亦真亦幻桃花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作者在文中处处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也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陶渊明深切体验到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忧苦,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他对
7、劳动人民产生浓厚的感情,他用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为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呼唤着人间乐土,因此他的桃花源也代表了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盼望有这样一方净土并长期住下去。,文章主旨,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他对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的愿望。,孔子适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使子路问之。答曰:昔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也,今吾子又死也。子路曰:何不去乎?妇曰:无苛政。子路以告。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苛政猛于虎,士族制度,士族制度就是以人出身高低作为评介的唯一标准,出身名门叫士族,出身寒门叫庶族,士族地位显贵,庶族得不到重视。在这种制度下,出身成了评判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只要出身名门,就算是个是庸才,也会得高官厚禄,如果出生在寒门,即使才高八斗,也不会得到重用和发展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