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3美术教育 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 5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7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 参考教案 7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参考教案 8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 .17装点我的居室 装饰画 说课 17课 题:居室装饰 欣赏与感受 课 时:1 课时参考教案 .18课 题: 写意花鸟画 课 时:1 2 课时参考教案 .20体验印刷的乐趣说课稿 23活动三 课 题: 版画制作-体验印刷的乐趣 参考教案 24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说课稿 26课 题:变废为宝 布帖画 参考教案 28铅笔淡彩画说课 30课 题:铅笔淡彩
2、画 创造与表现 参考教案 31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34课 型:设计、应用 课 时:1 课时 参考教案 .34课 题:纸塑 瓦楞纸动物造型常识 参考教案 37课 题:线材人物、动物造型 参考教案 39课 题:蛋壳造型 不倒翁 参考教案 41课题: 泥 塑 参考教案 43课题: 折纸动物造型 参考教案 45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综合探索) .47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综合探索) 参考教案 47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学设计 50第五单元 环境艺术设计 .53室内设计 参考教案 53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说课教案 61景观设计 参考教案 622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
3、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 )册第( )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 (地位与作用) 。 。二、 学情分析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知识
4、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五、 教学准备3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六、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 。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七、 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时间分配:导入 5 分钟,讲授新课 10 分钟,学生练习 20
5、分钟,展示活动 10 分钟。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板书设计: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4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
6、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美术教育 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第_册第_章第_节。1、本节课分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2、本节课贯穿了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3、本节课联系了_和_,在以后学习_具有重要意义。4、本节课是在学习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的关键。(以上 4 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
7、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 3 点就行。)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
8、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5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 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
9、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用约 5 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用约 20 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 、_、 _ 、_几部分的学习。最后,用约 5 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
10、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2、 我是按一节课 40 分钟分配,待考证。(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最后要说“说课完毕”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试讲完毕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如果是给
11、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教法和学法 导入(5 分钟)教学过程 正体(20 分钟)尾声(5 分钟 )6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总 课 题: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
12、、交流与评价。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 3-5 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 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表述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
13、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二 启发引导阶段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 设疑, 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 新授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
14、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表现为绘画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国则表现为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7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 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
15、兴运动的发祥地。 所谓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 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 命。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材料 形式构成 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义 主要教学手段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建筑、雕塑、绘画、园林四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课后反思1 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2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 ,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3 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 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
16、 点注意 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4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寻找资料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表述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
17、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课堂教学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启发引导阶段)1、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即有的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在美术欣赏中也在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18、。三 授新课启发引导阶段1、先择如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 最后的晚餐 、等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理念和意蕴。8(教学参考资料)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 ,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
19、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中女神的椭圆形的面庞,简单的发髻、平平额头、笔直的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娴静、端庄、凝重的神情。雕像中女神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雕像中女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了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古希腊人崇尚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魄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关于“残缺美” 。 断臂的维纳斯一出土,就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的赞誉。19 世纪一些顶尖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极口赞美它。比如,罗丹说:“抚摸这座像的
20、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 , “这是神品中之神品!这是中正和平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人们欣赏的焦点有二:一是形体美,一是由节制的表情与动作体现出来的理性美。对于断臂,则没有特别留意。从维纳斯的断臂中领悟到“残缺美” ,应该是比较靠后的事情。法国作家让艾卡尔在鉴赏力的批评一书中曾说:“说真的,如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那样去支配现代精神。而且她的作者的象征手法也不会被广大的观赏者所认识,在我们的眼里,她也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
21、个简单的人物,即帕里斯的裁判中的女主角。 ”(编者注:流行说法认为,维纳斯手里拿着的后来成为特洛亚战争导火索的金苹果。 )现在,由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引发出来的“残缺美”的概念,已普遍地为人们接受。因此,本文作者的观点其实算不上标新立异。 此外要注意的是, “残缺美”仅只能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比如绘画名作蒙娜丽莎 ,它的画面基本没有什么毁损,但同样向欣赏者们暗示了丰富的内容,在美术史上它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 2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只能是双手 作者认为,只有失去的是双手,才能唤起大家的丰富的想像,雕像也从而获得无穷的生命;失去其他任何部分,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艺
22、术效果。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在假设中作出判断。但是,从一些事实来看,作者的话失之于武断。比如,收藏在卢浮宫内的胜利女神雕像,头颅部分失去了,却和维纳斯雕像及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的“镇宫三宝” 。对于维纳斯失去了双臂不仅无损其美,甚至更增添了美,有人则这样认为,双臂失去,如同芟除多余的枝叶,使维纳斯整个身体的优美的曲线表现得更清楚,给人的印象更鲜明。有关资料 一、爱和美的永恒象征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 (或译米洛斯的维纳斯 ) ,一般认为是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前 1 世纪“希腊时期”的作品,作者生平不详。这个雕像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和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
23、典范。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 ,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成年。其美丽无与伦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取材有关她的传说故事,在雕刻、绘画中更为常见,许多歌颂和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往往以维纳斯命名。而最为人们所熟悉、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尊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 。这尊雕像首先是由希腊米洛斯岛上的一个叫约尔哥斯的农民发现的,并由此得名。1820 年 4 月 8 日,约尔哥斯在整地时无意中挖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断块。他随即报告当时法国驻该岛的领事。经过一番周折,这座雕像终于被法国买下,运到巴黎,献给国王路易十八。于是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便成为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最珍贵的宝藏之一
24、,辟专室陈列。约尔哥斯挖掘出这座雕像时,雕像断裂成几个部分:上半身、下半身、发髻的下垂部分、右腰部的断块、9刻着铭文的台座,以及拿苹果的手臂断片。由于手臂断片技艺粗俗,很快被鉴定不属于这尊雕像的原物,明显是后人的复制品。这说明雕像很早就已失去双臂。雕像断去的双臂原来究竟如何,一直是雕刻史上的一个谜。许多专家提出过各种假设,试图恢复雕像的原来面貌,但都归于失败,都未能取得令人信服和满意的效果。围绕所缺两臂的争论,最有意思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一说左手拿苹果,右手抓住围布;二说维纳斯的双手拿着胜利花环;三说右手拿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四说维纳斯准备入浴,右手抓住似乎要滑落的围布,空手抚握着一束头发;五
25、说她站在战神马尔斯的身旁,右手握住马尔斯的右腕,左手温柔地搁在马尔斯的肩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在雕像虽然是断臂的,但并不给人以残缺不全的感觉,无损于观赏,反倒更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力。雕像可供四面观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十分相宜的。与雕像同时发现的底座,多数专家认为是属于这尊雕像的。台座上刻有“美安得罗河畔安屈克拉亚的亚山德尔作此”的模糊字迹。根据铭文和书体,专家们推断雕像是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前 1 世纪的作品(因为安屈克拉亚是公元前 3 世纪时建起的市镇) 。作者名字中残缺的字,一般认为是“历”或“格” ,因此雕像作者是亚历山德尔或亚格山德尔。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台座不
26、一定属于这个雕像。他们从雕像所具有的典雅、端庄、崇高的艺术风格来看,认为雕像应属更早的“古典时期” (公元前 5公元前 4 世纪)的作品。而不是希腊化时期的。有的学者还认为不一定是阿芙罗蒂德,而可能是海神阿姆菲德里特或胜利女神。虽然有这些争议,但都不妨碍对雕像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赏。在古希腊雕刻中,阿芙罗蒂德的形象改由裸体出现,大致始于“古典时期”盛期的著名雕刻家普拉西特列斯(活动期为公元前 375公元前 330 年) ,由此成为一个传统,直到近代。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是一尊半裸雕像。用巴洛斯岛盛产的优质大理石雕凿而成。雕像裸露的上身和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
27、,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雕像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整座雕像转折有致、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身高 2.04 米,胸围1.21 米,腰围 0.91 米,臀围 1.29 米,头长 0.267 米,约占全身的八分之一,是极为匀称的身材比例。据测定,维纳斯从头顶到肚脐的高度与肚脐至脚底的高度之比约为 11.6,而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的高度之比,其比值也是 11.6,正符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确立的,后来被柏拉图所称谓的“黄金分割”比例。雕像伫立在一块
28、厚约 7 厘米的台座上,所以整座雕像的高度为 2.112 米。雕像的脸型呈现出典型的希腊特征:椭圆形的面庞,朴素的波浪式的发髻,平额,笔直的希腊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沉静、端庄、凝重的神情。雕像的整个形象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貌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以及古代大师精湛的艺术技巧,在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也和古希腊其他许许多多以神命名的雕刻一样,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美质的集中。对神的歌颂也
29、就是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古希腊雕刻中的神像没有丝毫脱离世俗的神秘感和程式化,而是为人们所理解、所欣赏,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已成为人类美和爱的永恒象征。从对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中说明,对于西方雕刻绘画中的大量女性裸体形象,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排斥。而是应该区别对待,把像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那样的健康、具有高度美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与那些只注意表现外在感官因素,一味追求刺激的庸俗的作品,甚至是宣扬低级、色情、黄色的作品要严格地区分开来。德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 。阿芙罗蒂德正是通过特定的形体结构,造成安宁、优美
30、、平衡和理想的视觉形象,显得崇高而静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 ”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维纳斯那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 。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总之,这座雕像是现存美神中最稀有的珍品,其躯体及衣裙,具有古典的节度,容貌与发型具有希腊化的甘美,宛若一首好诗。19 世纪法国大雕刻家罗丹,对这件不朽杰作赞叹说:“看!奇迹中的奇迹! 她是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
31、知与灵的合成,生命的乐章高洁而优雅地飘散着。现代学院派的雕刻,既不了解希腊,也不了解自然,多么美丽的希腊女人!活在雕刻家的心境里。 ”(外国雕塑掇英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二、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10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
32、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如大海的波涛,既有惊涛骇浪的恐怖,又有平波展镜的朗丽。它时美时不美,呈现出相对性,然而在相对性中又表现出它那气势壮阔的美的绝对性。有的美的形态相对性很强,绝对性异常弱,如人的装饰美,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人们对它的审美,也往往众说纷纭,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有的美的形态绝对性非常明显,相对性比较隐晦,如火红的朝阳,皓洁的明月,雄伟的长城、秀丽的黄山等,古今中外的观赏者都是赞美的。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 ,能成为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33、,不同时代的人们共赏,可谓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就在于美的绝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强大。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某些共同利益、心理和要求,具有超越于时代的共同美的特点。(一)高洁的精神美“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神,也是爱神。主管爱情、婚姻和保护家庭。她天生丽质,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但自身却很不幸,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人们出于同情、感激和美好的愿望,崇拜她,把她视为“美好、善良、正义”的象征。由此,产生过许多以她为题材的艺术品。 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像,虽然借助于神的名义,而实际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理想” ,是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说”的产物,即神都具有人的外形和性格,只是神是最完美的人。
34、因此,雕像不像欧洲中世纪和东方古代同类题材的艺术品那样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神都是头顶光环或三头六臂,而是极富有人情味。从而不但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还鼓舞着人的斗志。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比 1789 年的原则(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 ”意即: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19 世纪俄国作家乌斯宾斯基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潦倒的教师从维纳斯美丽动人的形象中,唤起生的欲望和力量,改变了对人的看法。认识到人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能得到幸福的,为了人类的幸福,必须进行不屈的斗争。马克思也对它作过很高的评价:米洛斯的维纳斯展露着希腊人的思想、意志和品格。虽有着时代的
35、局限(未直接表现人与社会的矛盾) ,但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雕像半裸的身躯,肌体圆润、丰满、优雅、健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女性的纯洁和健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教养与美德。显得落落大方,既庄重典雅,舒畅自由而又节制有度,给人以“雄伟”和“温暖”感。全着装不能充分展露“美神”与“爱神”之美,全裸又有放荡之嫌。 罗丹艺术论中说:“这是古代的神品,给人以被抑制了的热情、理智所调节了的生的愉快。 ”意思是说:透过她妩媚娴雅的形体,表现了内在的人性精灵之美。雕像的头部微微昂起,眼睛凝视前方,专注沉静,面部流露出智慧、矜持的表情,给
36、人以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无故意挑逗献媚,矫揉造作之感,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态,温煦亲切的美,纯正而耐看,使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在它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二)理想的造型美感人的题材内容与高洁的精神,要通过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形式美也是艺术作品抓住观赏者的第一要素。人们感受外物刺激和形成主观反映的生理器官,机制是基本相同的。从而人们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也就会有共同之处。在正常的,不同的审美主体身上,就会体现出某些共同美感。这一点,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对形式美的欣赏方面。如和谐、匀称、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由物质实体性所
37、决定,要求雕塑比绘画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更多地运用寓意、暗示、象征性的手法,在更大程度上追求从个别到一般,以有限见无限的艺术效果。雕像采用无衬景、无道具、无装饰、无大的动态的极其简练的造型手法,让观赏者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集中品味主体的外在美以及通过外在美传达出来的内在美。让人感觉增之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太少,精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雕像遵循雕塑创作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一特殊规律,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造成体积感,以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在体积变化上形成四个面的转换,重心在一脚,另一只脚是“稍息”状态;两个膝盖一前一后,组成一个面;骨盆转向相反方向,又是一个面;头侧向另一
38、方,是第四个面。动作的转折很小,很微妙,很协调,表现了女性静穆的美,含蓄地透露出温柔典雅的气质。法国美学家笛卡儿认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雕像以完全立体的造型(圆雕) ,细腻洁白的质地(大理石) ,与真人类似的高度,11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她体型修长健美,匀称和谐,符合形体美的尺度“黄金分割律” ,上身与下身之比为11.618;丰满的胸部,婀娜的腰身,润腴的臀部,构成标准的三围,体现出女性体型鲜明的曲线美,曲立凝视,全身呈 S 形,从各个角度看,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静中显动;衣纹柔和飘动,疏密有致,显示出体形线条的优美,
39、与裸露光洁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照,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体现着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发型柔美,面庞娟秀,可亲又可爱。整个雕像简洁优美,生动自然,形体语言丰富多彩,既不错乱,又不生硬。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扬米洛斯的维纳斯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 。这就是说,雕像的形体美,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一种理想的美,是健与美的统一,是真实生活中的人体美不可比拟或难以达到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目前尚未充分展开的本性之中。艺术家力求抓住人性的美,并予以真实的表现,充分体现人的尊严和崇高,激发人们去维护和追求。因此,这种“标准的”美是永恒的,不朽的。人们观赏它,是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三)完整的艺术美米洛斯的维纳斯
40、在发现时就没有双臂,所以又称“断臂美人” 。手臂的残缺,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说它是美的,但作为艺术美中的残缺,就要另当别论了。艺术美所描绘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美和社会美,而且也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有的是对于丑的再现,有的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罗丹的欧米哀尔就是通过重点表现老妓的干瘪和衰老,来揭示一个老妓衰亡的自然规律和对任人欺凌的妓女年老色衰后悲惨处境的同情,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 。外貌奇丑的钟馗,也使他匡扶正义,嫉恶如仇的内在美更加崇高和悲壮,以至世人发出“谁道先生不美容”的赞叹。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原本就没有塑手,还是挖掘时打断了,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断臂已
41、成为这一雕像主体美的对照,是塑造目的的美和塑造手段的美,使身躯美更突出,更鲜明。罗丹也曾把一座雕像的双手砍掉,原因是那双手太突出,影响了雕像的主体美。雕塑的特点是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都溶化在形象的整体里,而不是集中到一个点上,否则,会使局部与全身处于对立的地位。所以,杰出的雕塑作品即使局部残缺,也无损其整体美。我国晋代哲人葛洪说:“西施有所恶而不能减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笃也。 ”庄子也有“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说。雕像的内在美与主体美的强大、突出,反过来又掩盖了局部的缺陷,使之“视而不见” 。有人认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不断臂的维纳斯会更美。其实
42、不然,肢体健全的维纳斯雕像还有很多,有的也很美,但无一能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媲美,像它那样让人刻骨铭心。高明的艺术家,总是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想像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她牵肠挂肚。断臂比完美无缺更具有一种艺术魅力,诱发人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通过想像获得“全”的效果。倘若修复双臂,它的“全”就会使欣赏者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想像的翅膀便捆住了,少有回味,过后便忘,从而降低了作品的魅力,这种“全”实为艺术的不全。况且,修复后,手只能保持一种姿态,不能满足所有审美个体的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各种修复方案都告失败,保持原貌成了最佳选择。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43、。 ”他还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 ”断臂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美的一种个性,使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面貌,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 。西方美学史上有“美人的黑痣”的观点,即美丽的脸上最好长有一颗黑痣,或一条小小的疤痕。中国美学史上也有“美人方有一陋处”之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西施有病,杨贵妃肥胖,史湘云咬舌,这就是美的个性。千人一面,既单调乏味,也缺少真实感和可信性。因此, 米洛斯的维纳斯不仅给人们带来永远的美的享受,而且也留下永远的思考。她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也提醒着我们的艺术家:完整的艺术美,必须由艺术作品和欣赏者共同来完成,艺术作品要具有充分发展的美,必须选择
44、能够最充分地发挥欣赏者想像力的形式,达到“破而愈完,半多于全”的艺术效果;少一些功利主义,少一些赶时髦,少一些浮躁,按照艺术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精品方能出,千古不朽之作才有可能。三、缺损中见完整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 19 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一只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后来, “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不过维纳斯的塑像还是太美了。她除了损失两条胳膊外,别无所损,浑身透散着柔美、静穆、高雅的气质,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她太有名了,以致人们要用笔正面描写和议论她,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其难处一
45、是“肉眼凡胎”的观者何敢一窥光焰辉煌的美神而遽下断语;二是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后生晚辈何能超越前贤。该说的都说完了,在她面前难道只有保持缄默、静穆?不是的,今有日本的清冈卓行,独具新锐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12任想像,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清冈卓行两眼凝视着“虚无” ,他看见了什么?第一,他看见了艺术的奥秘。 “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美,它“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 。在艺术领域, “缺憾的美”就是完整的美。 “完整”指什么?“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
46、氛” ,指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气氛” ;“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指一种具有原创性的生命力量。这让我们联想到东方神秘哲学:“惚兮恍兮” “窈兮冥兮” “微妙玄通,深不可测” (老子 ) ,这便是“神秘”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 , “虚而待物” (庄子 ) ,这便是生命自无至有的诞生。 “缺憾”正如“无” , “无”何异于“有”?“无物之象” “大象无形”(老子 ) ,这是至德至善至美的一种更高级的存在。也就是说,清冈卓行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东方文学艺术精神哺育成长的作家,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目光越过艺术的“实有” 、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道” ,
47、或曰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第二,他看见了无数双眼睛。清冈卓行根本不在意美神玉臂的原始状样,甚至厌恨和恐惧原臂的复殖,因为他想到了无数双富有创造力的眼睛注视之下的“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认为“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就是说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的断臂,激发起多少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的美好想像!在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玉臂。断臂仿佛成为神奇的艺术符码,随千万观众的解读而时时翻新。她永远生活在当代。在此作者又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艺术规律:艺术形象的意义应由读者、观众来填补、完善和阐释。正如接受美学家所言:“阐释似乎正试图补偿艺术已经失去的东西。 ”“本文的一致性意义它并没有为本文所系统表述与其说是本文暗含的内容,不如说是出于读者的建构。 ” 德国沃伊瑟尔阅读行为第14 页、20 页,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年版。 (着重号系原文所有)在作者、作品那儿忽略、遗忘、丧失的东西,正好由读者、观众拾起并重新建构、放大、美化而成无数同质异构的崭新东西。这就是艺术的神妙功能。第三,他看见了对象化的自身形象。艺术是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