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现有学生 27 人。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
2、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
3、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2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
4、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 的倍数的特征;会求 100 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
5、、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3旋转 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
7、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4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备注观察物体 1 课时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2 课时因数与倍数练习课1 2.22-3.62、5 倍数的特征3 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特征2 3.9-3.13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3.16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33.17-3.2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练习课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4 3.23-3.27容积和容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
8、课 探索图形5 3.30-4.3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单元检测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6 4.7-4.10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练习课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7 4.13-4.1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8 4.20-4.2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5约分(练习课)最小公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通分期中考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9 4.27-4.30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整理和复习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旋转10 5.4-5.8旋转(练习课)图形的运动描述图形的运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1 5.11-5.15练习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分数的
9、加法和减法练习课12 5.18-5.22实践活动课 打电话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单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13 5.24-5.29数学广角-找次品 找次品6.1 练习课因数与倍数14 6.2-6.5分数图形与几何15 6.8-6.12统计16 6.15-6.19 专项复习17 6.23-6.6.26总复习期末复习62016 年 2 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 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 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
10、面观察到的简单 物体形状。教材在 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 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 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
11、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 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7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 观察到物体形状。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
12、象, 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情。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 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课时划分:2 课时观察物体1 课时练习二1 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时 1 时时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 P2 例 1 及练习一第 1、2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8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 结论,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
13、: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 4 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
14、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9(1)一共有 4 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 ,可以先一行摆 3 个小正方体 ,剩下的 1 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 有其他的拼搭方法 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 5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 应该
15、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前面,如下图。10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可以把 1 个 摆在后面,1 个摆在前面,如下 图。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
16、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 题。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时 2 时时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11教学内容:教材 P例 1、例 2 及练习一第、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
17、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 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 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 图形的情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 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 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
18、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 说 3 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12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 2。2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 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
19、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 2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 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 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 2 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第 3 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13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
20、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 简洁地进行操作。2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 组织交流。对于第(2)小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第 5 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第 6 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 3 个正方体,还可能是 4 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
21、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 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 师组织学生 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 视图进行拼搭 时,先根据平面 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14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
22、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业:教辅相关练习。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 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 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 5、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 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 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 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
23、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 0 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 要注意以下两点:学情分析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15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 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 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 导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 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
24、在探索 2、5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 时,都是先 让学生在 100 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 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课时划分:8 课时1因数和倍数2 课时22、5、3 的倍数的特征2 课时3质数和合数
25、3 课时4整理和复习3 课时16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时 3 时时时 因数与倍数 1教学内容:教材 P56 例 1、例 2 及练习二第 1、2(1)、6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 5
26、 页例 1。122=6 95=1.8 306=5 23=0.6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1)观察。引导:观察例 1 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17(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95=1.8 1972.71 23=0.6 268=3.25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 1)(1)教师引导。
27、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 是 2 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2)学生尝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 是因数, 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 ,30 是 6 和 5 的倍数, 6 和 5 是 30 的因数。教师强调,
28、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 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O)。(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小结:如果 ab =c(a,b,c 均是不为 0 的自然数),那么 a 就是 b 和 c 的倍数,b 和 c 是 a 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 2)出示例 2:18 的因数有哪几个?(1) 学生独立思考。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18181=18,l 和 18 是 18 的因数;182=9, 2 和 9 是 18 的因数;183=6, 3 和 6 是 18 的因数。
29、引导学生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 18 的因数有:1, 2,3,6,9 ,18。(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 1 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 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采用集合图 的方法。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18 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 18 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 的因数”,再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 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
30、后不加句号。(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 30 的因数和 36 的因数,并组织交流。30 的因数有 1,2,3,5,6,10,15,30。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也可以表示如下: 1, 2, 3, 6, 9, 18 30 的因数1, 2, 3, 4, 6, 9, 12, 18, 3636 的因数老师举错例。(1 ,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 第 1、6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
31、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9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22=6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作业:教材第 7 页“ 练习二 ”第 2(1)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时 4 时时时 因数与倍数 3教学内容:教材 P6 例 3 及练习二第 2(1)、38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
32、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 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28,42 的因数有哪些?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 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 一个数20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二、探索新知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教学例 3)出示例 3:2 的倍数有哪些?师:你会找 2 的倍数吗?给你们 1 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
33、开始!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 2 的倍数?生 1:15 个。生 2:24 个。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生 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生 2:我也是用乘法,用 2 去乘 1、乘 2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师:你们都是用 2 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 2 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 3:我用的是除法,用 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 2 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师:为什么?(因为 2 的倍数有无数个)师:怎么办?(用省略号)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
34、 2 的倍数吗?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 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 过全班交流,引 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提升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4、5、6、7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35、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1)第 4 题“15 的因数有哪些?”和“15 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21(2)第 5 题中的第 (2)小题是 错的,因 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 们所说 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 7(或 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 7(或 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 n 的倍数,它的和也是 n 的倍数。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 5 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这 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理解题意,分析解答。教师
36、提示“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2 的倍数,5 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5 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 时是 2 和 5的倍数。交流汇报:2 的倍数有 2,4,6,8,10,12,14,16,18,20,5 的倍数有 5,10,15,20,25,30,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有 10,20,所以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 10。答:这些西瓜最少有 10 个。四、课堂小结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21=2 22=122=4 42=223=6 62=324=8 82=42 的倍数有
37、 2,4,6,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作业: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1)、3、8 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时 5 时时时 2、5 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 P9 例 1 及练习三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2、5 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2、5 的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观察法和操作法。教学准备:师
38、:多媒体课件,百数表。生:彩笔,百数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 2、5 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2、5 的倍数的特征)二、互动新授:1认识 5 的倍数的特征。(1)操作感知。出示教材第 9 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 5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 百数表” 按要求 进行操作)。(2)组织交流。提问:5 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小
39、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 1:23表 1 表 2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5 的倍数。2认识 2 的倍数的特征。(1)操作感知。提问: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百数表 ”中找出 2 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2)组织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师呈现表 2: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 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3)认识奇数、偶数。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从百数表中可以看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 2 的倍数,另一半的数不
40、是 2的倍数。我们把 2,4,6,8,10,这些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O 也是偶数),把 l,3,5,7,9,这些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 )数。教师提示:如果用 a 表示自然数,那么可以用 2a 来表示偶数,用 2a+l 来表示奇数。举例验证。54 是 2 的倍数 54 是偶数;728 是 2 的倍数,728 是偶数;245不是 2 的倍数,245 是奇数 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数按是不是 2 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 说,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只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
41、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偶数是 O。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9 页“做一做” 。2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 说一说做完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5 的倍数不是看数位中是否含有 5,而是看个位是否是 0 或 5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12 页“练习三” 第 1、2 题。1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 时 ,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说明判断奇数和偶数的具体方法。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 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每道小题的思考过程,特别要
42、让学生 详细说明第(3)题的解题策略。 (先想个位是 O,再想百位是 1,十位是 O)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5 的倍数的特征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如:20, 75,95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如:8,22,90偶数:2 的倍数,如:54,728奇数:不是 2 的倍数,如:245作业:教材第 1112 页“ 练习 三” 第 6、7 题。时 6 时时时 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19、20 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交流、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
43、 3 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25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教学难点:3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激趣引入 1、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123 这个数,它是 2 或 5 的倍数吗?是 3 的倍数吗?213、231 也是 3 的倍数?信不信?口算验证一下。今
44、天我们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 二、猜想验证 探究新知(一)猜一猜: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二)探索规律、验证猜想1、找寻 3 的倍数若干写算式,从 3 的 1 倍写起,写出若干个 3 的倍数2、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观察一下,3 的倍数个位上是哪些数字?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正确吗?举例验证:如 13、16、19 是不是 3 的倍数?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 3、猜想研究的途径从个位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不适合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个方面研究呢?从一个数的十位去研究、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4、探究特征,验证猜想:3 的倍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小组内交
45、流谈论,说说自己的发现。26班内汇报交流:每个小组的发现。汇报交流:3 的倍数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后,得到的还是 3 的倍数。3 的倍数各位上数字相加,和是 3,没有变还是 3 的倍数。 5、引导概括规律:观察这些 3 的倍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跟 3 有着怎样的关系?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 3 的倍数的特征。同桌交流。教师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6、举例验证 分别举出几个 3 的倍数,看看各位上数字之和是不是 3 的倍数 任意举例,看是不是 3 的倍数?三、巩固提高1、书 20 页第 4 题。做在书上,说说判断理由。2、写出几个 3 的倍数。同桌
46、验证,班内交流。说说是怎样判断的?3、书第 21 页第 6 题。4、书第 19 页做一做第 2 题。5、书第 21 页第 7 题。 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 3 的倍数。说说各有几种填法?6、说说 1、2、3 三个数字还可以组成哪些 3 的倍数?为什么?四、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得出了 3 的倍数的特征?五、课堂测验课本第 22 页的第 10 题。(做到作业本上)六、板书设计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时 7 时时时 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27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
47、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做 100 以内的质数表等数学活动,习得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运用等数学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强化合理的批判和理性的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会准确区分质数、合数主要方法:合作探究主要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FLASH 课件、 100 以内自然数表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玩过积
48、木吗?都用积木摆过什么呢?”生自由回答。“看来你们还是玩积木的高手嘛,最近一段时候玩过吗?有多长时间没玩了?心都痒痒了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回到童年,再摆一次积木好不好?”二、 探究新知1、探究概念(电脑课课件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师: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用同样的三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怎么摆?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一种(可以放的位置不同)“这个太简单了,咱们来个难一点的。”课件出示四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怎么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呢?生独立思考,想象后回答:2 种(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继续玩!”课件出示 12 个正方形,学生思考回答:3 种。课件演示。师
49、:同学们,那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成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就越多呢?学生展开讨论或者辩论。同学们得出结论: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师:那么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这个数只能被 1 和它本身整除。师:我们来举些例子,检验一下这话对不对,说话要有根据哦!生举例。师:我们发现表示正方形个数的数只能被 1 和它本身整除的时候,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举例说明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小组合作讨论: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28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质数的例子),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这些数(合数的例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