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教材特点(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课时内容预设:第 1 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 13 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 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第 2 课时学习课文第 26 节,
2、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3 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教学目标(一) 认知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动作技能目标: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
3、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一)教法: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
4、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二) 学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三)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四)板书设计:采用贴图式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积极性。(五)课外学习资源搜集与处理:
5、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小蝌蚪与小青蛙方面的常识与图片。2提供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一组,让学生按顺序贴图并进行说话训练。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准备自己分角色朗读。4课后提供课外相关学习资料三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流程:第 1 教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质疑:小蝌蚪长什么样?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三)学习生字见 PPT会认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
6、宽、龟、顶、披、鼓会写字两、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组词塘 tng 鱼塘 y tng 池塘 ch tng脑 no 大脑 d no 脑袋 no dai 头昏脑涨袋 di 袋子 di zi 一袋 y di 酒囊饭袋灰 hu 灰色 hu s 灰心 hu xn 万念俱灰哇 w 好哇 ho w 哇啦 w l教 jio 教室 jio sh 教育 jio y 因材施教捕 b 捕鱼 b y 捕蝉 b chn 捕风捉影迎 yng 迎接 yng ji 欢迎 hun yng 曲意逢迎阿 阿姨 y 阿婆 p 刚正不阿姨 y 阿姨 y 姨妈 y m宽 kun 宽阔 kun ku 宽大 kun d 宽大为怀龟 gu
7、乌龟 w gu 海龟 hi gu 龟年鹤寿顶 dng 头顶 tu dng 山顶 shn dng 灭顶之灾披 p 披衣 p y 雨披 y p 披红挂绿鼓 g 敲鼓 qio g 打鼓 d g 一鼓作气两 ling 两岸 ling n 两岸 ling n 一刀两断哪 n 哪座 n zu 哪儿 n er皮 p 皮袄 p o 牛皮 ni p 皮开肉绽跳 tio 跳高 tio go 跳远 tio yun 上窜下跳就 ji 就是 ji sh 就来 ji li 一挥而就肚 d 肚子 d zi 肚子痛 d zi tng 小肚鸡肠孩 hi 孩子 hi zi 孩童 hi tng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
8、游。(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五)课后延伸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第二教时(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
9、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问题 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1自由朗读 2.3.4 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
10、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问题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1由读读 2.3 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2重点理解:(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
11、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 5 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上去。)3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4学习生字“什、
12、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四)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第三教时(一)复习引入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二)细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4完成填空题: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5读读说说:(
13、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书上作业: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句子。披着碧绿的衣裳鼓着大大的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甩着长长的尾巴读一读,记一记。脑袋、口袋、袋子、袋鼠欢迎、迎接、迎风、迎面水塘、池塘、鱼塘、荷塘(三)总结导行: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四)课后延伸: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2课后阅读所提供
14、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附板书01 小蝌蚪找妈妈?问鲤鱼、乌龟?(青蛙)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尾巴不见露白肚鼓眼睛教学反思: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
15、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 80%。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独创性见解。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
16、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教师在以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
17、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02 我 是 什 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认识 14 个字。会写 9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画水,交流图画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
18、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说明】课前画水,不管画的画简单还是复杂,那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某些孩子思维没有拓宽,学完课文之后,他可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某些孩子画的水比较复杂,思维很独特,学习课文时他就会更加自信,学完之后再去画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多的想象。二、猜谜,认识水1、范读,猜谜。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会认字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毁、屋、猜会写字变、片、海、作、带、给生字组词晒 shi 晾晒 l
19、ing shi 晒台 shi ti 风吹日晒极 j 北极 bi j 极大 j d 乐极生悲傍 bng 傍晚 bng wn 傍午 bng w 傍若无人越 yu 越来越大 yu li yu d 越来越快 yu li yu kui 不可逾越滴 d 水滴 shu d 一滴油 y d yu 水滴石穿溪 x 小溪 xio x 溪水 x shu 妇姑勃溪奔 bn 奔跑 bn po 狂奔 kung bn 万马奔腾洋 yng 海洋 hi yng 大西洋 d x yng 远涉重洋坏 hui 坏苹果 hui png gu 坏人 hui rn 气急败坏淹 yn 淹没 yn m 淹死 yn s 淹淹一息没 mi 没有
20、mi yu 没人 mi rn 没大没小毁 hu 烧毁 sho hu 打毁 d hu 毁于一旦屋 w 屋后 w hu 屋前 w qin 叠床架屋猜 ci 猜测 ci c 猜想 ci xing 两小无猜变 bin 变魔术 bin m sh 变成 bin chng 一成不变片 pin 一片 y pin 片段 pin dun 片甲不留海 hi 大海 d hi 海水 hi shu 人山人海作 zu 工作 gng zu 作业 zu y 一鼓作气带 di 带领 di lng 皮带 p di 一衣带水给 gi 给我 gi w 给你 gi n3、自由读课文,认识水。(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
21、道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云 雨 雹子 雪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温和 暴躁(2)动动脑师: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例:“我会变”“我的家”“我的活动”“我的脾气”【说明】这是对整篇文章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文章,简单了解水的多种表现形式。“动动脑”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三、朗读,赞美水1、自选题目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2、自主合作学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读一
22、遍自选部分。(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的,以下的顺序可以改变。“我会变”(1)“我学会了字词”“漂浮”、“碰到”、“雹子”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填空:云在天空中 。一只小船在水上 着。师:请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飘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飘浮“有什么区别?指名回答。师出示雹子的图片,让学生对雹子有直观的认识。(2)“我是小小朗诵家“指导读
23、第 12 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第二自然段,“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打”、“飘”的不同意思。指名读,评价,练读,再指名读。(3)师: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冰 霜“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师:现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师:好,该“起床”了!刚才,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生:安静。师:对!叫安静。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好吗?生:好!师:(出示池水的图片)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生:安静。
24、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生:读课文。师: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生:慢慢地散步。师:对呀!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出示“在小溪里散步”)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师:请小朋友再想想,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谁能?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师:课文第三段有个词语写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谁能找到这个词语,而且要说说为什么。生:这个词语是“开大会”。因为开大会时人很多。师:你真会动脑筋!请你把这句话读读,看看能不能读
25、出水在大海里开大会的样子。生读课文。师:读得真好!老师也得向你学习!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把第三段齐读一遍。生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我还有哪些活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飞舞 慢跑【说明】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点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指导和识记字词。第 1、2 自然段比较活泼,也比较容易读。难点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不同、气势不同,所以读的感觉也不同。通过出示图片和练习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阅读。第二
26、课时一、回顾所学内容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男女生赛读,齐读。2、指名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评价。二、了解“我的脾气”1、“我学会了字词”(1)出示词语:温和 暴躁 灌溉 机器 帮助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 “暴躁”两个词语。(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3)填空: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27、”。2、“我是小小朗诵家”由以上对词语和图片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 4 自然段,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3、“展开想象的翅膀”师:同学们,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词特别多,所以,运用联系前后文,看图片来直观感受,理解记忆字词。当对词语理解到位了,对水的“温和”和“暴躁”直接感受到了,读好这一段也就轻而易举了。三、我自信,我能背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来评一评这篇文章写得怎样?指名回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2、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融入到学习
28、的氛围中去。3、“展示我自己”(1)自由背诵。(2)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3)教师选择背诵的部分,邀请学生帮忙一起背。【说明】由读通课文,到读好课文,再到朗诵课文,这是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优美的文字应该靠背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四、我要写好字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等等五、小小作家师:请同学们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说明】文中的语言很美,句式很整齐,如:“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应该引导
29、学生学会应用。仿写在低年级是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方式。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慢慢养成写的习惯。板书设计:02 我是什么我会变:云 雨 雹子 冰 霜我的家: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飞舞 慢跑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教学反思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
30、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二、运用
31、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
32、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3.植物妈妈有办法1、课型:新授课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读 12 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33、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三、教学重点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讨论法3、朗读法6、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一、 情境引探(播放视频或图片)师: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
34、妈有办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 读文识字1、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拼音或者问问老师同学,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生词朋友说了,要想把课文读好,必须先过它这一关,看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自己来读一读。(自读)有信心把词语读好吗?看,这里有一座词语山,咱们看看那一小组用最快的速度登上山顶。3、生词朋友很开心,已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了,相信生字宝宝更难不倒你们,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读,(找生领读)这个老师当的很棒,我们来开列小火车,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到达终点。会读字植、如、为、旅、备、纷、刺、底、炸、离、察、识、粗、得会写字法、脚、娃、毛、知、它、她、更生字组词植 zh 植物
35、zh w 种植 zhng zh 植党营私如 r 如果 r gu 假如 ji r 一见如故为 wi 为什么 wi shn me 为何 wi h 为民请命旅 l 旅行 l xng 旅客 l k 进旅退旅备 bi 准备 zhn bi 备用 bi yng 有备无患纷 fn 纷乱 fn lun 五彩缤纷 w ci bn fn 五彩缤纷刺 c 刺刀 c do 刺耳 c r 芒刺在背底 d 底部 d b 井底之蛙 jng d zh w 井底之蛙炸 zh 炸弹 zh dn 爆炸 bo zh 狂轰滥炸离 l 分离 fn l 离开 l ki 寸步不离察 ch 观察 gun ch 觉察 ju ch 习焉不察识 sh
36、 博识 b sh 识字 sh z 不识好歹粗 c 粗大 c d 粗壮 c zhung 财大气粗得 de 走得慢 zu de mn 跑得快 po de kui 一举两得法 f 办法 bn f 法律 f l 以身试法脚 jio 两只脚 ling zh jio 脚指头 jio zh tou 七手八脚娃 w 娃娃 w wa 葫芦娃 h l w毛 mo 毛发 mo f 皮毛 p mo 一毛不拔知 zh 知道 zh do 先知 xin zh 一无所知它 t 它们 t men 它是 t sh 别无它法她 t 夸她 ku t 她们 t men更 gng 更加 gng ji 更好 gng ho 更进一竿三、 感
37、悟课文1、生字词我吗已经读的很棒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现在我们请 5 名同学分小节读文。(指名分小节读文,读的同学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他读的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认为他哪读的不够好,你就帮帮他。)2、 快速读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生汇报:(用完整话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种子长大了就得四海为家)师追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师相应板书:
38、蒲公英、苍耳、豌豆2、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一会说给大家听。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1)生:我认为蒲公英的办法好,(因为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轻轻一吹是怎么吹?你来吹吹?介绍图片,这就是蒲公英的种子,聚在一起毛茸茸的。师: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了,你们想看看纷纷出发是什么样子的吗?(播放视频加音乐) 师:蒲公英妈妈的办法真容易呀!让孩子们乘着风就能飘走了!你们快来读一读吧,学生练读。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轻悠悠地飘,多美啊!师:美丽的蒲公英乘着风出发了,它们可能会飞到哪呀?生自由发言,蒲公英宝宝飞到哪,哪就是它
39、的家,在那生根发芽。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是什么呢?四海为家。(2)四海为家的宝宝不光有蒲公英,还有谁呢?我认为苍耳妈妈的办法好,(好在哪?)(因为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看这就是苍耳(展台出示成杈的苍耳种子)拿几个让前面同学摸摸,捏捏,什么感觉呀?(因为苍耳浑身长满小刺,刺上有小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不容易掉下来)你们想知道苍耳是怎么旅行的吗?(播放视频)师:看,人走过来了,苍耳挂在了人得裤子上。小羊跑来了,苍耳要随小羊去旅行啦!师:苍耳妈妈多聪明呀!不费力气就能让孩子去旅行,我们来夸夸苍耳妈妈吧!谁来读一读?师:苍耳妈妈这么聪明,你没读出来,我们再试试好吗?师:你对苍耳妈
40、妈的敬佩和赞赏读出来。谁来读一读。师:苍耳妈妈的办法多神奇呀!它借助小刺能保护孩子同时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们去旅行。豌豆妈妈更有办法,你认为她的办法好在哪里?(看课件文字回答)(3)学习豌豆传播这一节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吧?(播放课件:这就是豆荚,情啊?带着这种高兴心情读给你的同桌听。师:孩子们蹦着跳着出发了,多快活呀!谁把自己当成小豌豆来读一读。 3.小结:(指板书小结)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用自己的智慧送走了宝宝,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只有细心、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拥有它,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四、拓展延
41、伸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2、老师也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出示课件拓展内容)仔细读一读,用“”画出每一种传播方法里介绍了哪些植物?3、知道了这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仿照第 2、3、4小节的格式写一写吧!看谁是最棒的小诗人! 小结归纳: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妈妈办法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板书设计:蒲公英 吹 风植物妈妈有办法 苍耳 挂 动物豌豆 晒 太阳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
42、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
43、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04、 曹冲称象设计理念: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44、教学目标:1、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2、 学会 15 个生字,正确运用 “象、像” 、 “称、秤 ”,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3、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 三国
45、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1、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2、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 。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46、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 3 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
47、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曹(曹操) (曹营)称(称重) (称量)员(人员) (队员)议(商议) (议论)论(讨论) (争论)重(重量)(体重)杆(一杆秤) (笔杆)秤(台秤) (一杆秤)砍(砍刀) (砍断)倒(倒车) (倒是)割(切割) (割开)线(直线) (线条)止(止血) (停止)量(数量) (量词)5、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6、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7、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48、。(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
49、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
50、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生字记得那么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六、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附课堂检测:一、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 。称象 官员 象腿 柱子 议论称杆 一艘 下沉 停止 微笑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三、比一比,组词。官( )
51、称( ) 柱( ) 象( )宫( ) 秤 ( ) 住 ( ) 像( )第二课时(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感悟、指导背诵、积累词语、学写生字)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设计意图: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1、 引导学生读 1-3 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造秤宰象割块2、 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
52、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 3 个来读。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设计意图: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演示(演示称
53、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1、引导学生读 4、5 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板演: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师: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5、师:
54、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
55、办法来的呢?适时板书:以船代秤以石代象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3、小结: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
56、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 7 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六、课外延伸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称 象 官员们 曹冲造秤 以船代秤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先然后再把再附课堂检测: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称 员 栏 下官 子
57、 倒 杆柱 象 微 秤议 艘 大 笑鸡 腿 沉 没一 论 不 止2选字填空。在 再 象 相 像这件事过几天( )说吧!河边来了一头大( )。 你不要( )他一样贪(tn)玩。你现( )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朋友之间应该互( )帮忙(bng mng)。3用词语写句子。边 ,一边 。微笑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伴教锦囊:相关链接: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58、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
59、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年版)曹冲(字仓舒) 生年:196 卒年:208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称象的事情流传千古,曹冲在称象时不过六岁。208 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这一年,曹冲夭亡,年仅十三岁。曹操为其哭泣时,曹丕来安慰曹操,曹操说道:“仓舒之死,对我来说是不幸,可对你们来说却是大幸!”曹丕称帝后,追封曹冲为邓哀侯。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 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 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