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课件 春酒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 人教版板书设计创意简说: 本文的特色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琦君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乡愁”,她素淡、宁静,蕴藉、温润,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诉说着对童年、家园的深情。由此确定教学立意: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体会生动展示民俗风情与思乡之情的写法,感受民风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教师应在课堂上氤氲出温暖、甜蜜、眷恋的情绪氛围。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读懂作者,体悟深情;“品” 至其灵性,领略韵致,读出韵味
2、。春酒文字素淡却意蕴丰厚,更须细酌慢品。本堂课就设计了“走进乡愁”“感知往事”“品味幸福”“寻找真正的家醅”这样四个环节步步推进。在音乐与诗词营造的浓浓乡愁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束切入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部探微,个性品味,学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和传神词句及其表达作用,说体验的话,体悟琦君情怀。最后适当拓展,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作者思乡的课外精美文字之中,感受她那如春酒一般淳厚的乡情,丰富学生的情怀,提升他们的境界。 教学目标:1.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一样的年华,追求诗意人生。2.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
3、旧之情。3.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朗读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4.品读鉴赏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听过这首另一种乡愁的歌曲,我想大家也产生了共鸣,是呀,天底下,谁能不永远眷恋着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呢?谁不会永远挂牵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呢?乡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抒写乡愁的诗文很多。乡愁是李白笔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乡愁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乡愁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而我要说乡愁是台湾作家琦君女士的散文春酒。二、走进乡愁 1.品读最后两段,思考下面问题
4、。(1)请一生读,你听出了什么信息? 交流:a、家乡自己酿的酒好喝;b、怀念家乡;c、作者一家在美国居住。2.强调两个标点“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这个句子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蕴藏其中,却用了一个简单的句号,而不是叹号。句号是感情的有意控制,而叹号却是感情的直接抒发。这一个小小的句号里满含着作者多少的惆怅、不舍、伤感、乡愁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更真正的家醅呢? 以戛然而止的疑问,结束课文,给文章留下很大的空白,让读者在作者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那份浓浓的乡愁。(1)师范读。(2)生齐读。 过渡:作者仅仅怀念的仅仅是家醅吗?下面让我们来看前面的内容。三、感知往事 1.生自由读。2.检查生字。
5、3.作者怀念的都是什么? 交流、明确:道地的家乡味:欢乐幸福的童年;慈爱能干的母亲;淳朴真诚的乡人;邀饮春酒、举办会酒的风俗。 四、品味幸福 1.品读细节 “道地家乡味”是香甜的春酒里飘散的:热闹的新年味,快乐的童年味,淳朴的人情味,深厚的亲情味。这些家乡味,很多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呈现: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
6、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你从文中感受出来了吗?请你把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分别从“我”“母亲”“乡邻”、的角度来品读细节。以“这是一个 的作者(母亲、乡邻),你看 ”的形式品读。示例 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我”,你看“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跌,杯子捏在手里,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小酒仙呢!(可小组合作,推荐代表。) 2.交流小结:本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作者童年在故乡时新年喝春酒的有关人与事。这些人与事给人以
7、温馨、快乐、幸福的美好回忆,它是永远飘荡在作者心中的“道地的家乡味”。有人读过这篇文章后,模仿着余光中的乡愁改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我们来一起读一下:(多媒体显示)春酒小时候,这年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长大后,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酒中盛满了我的乡情与愁绪。而如今,到哪儿去寻找我的春酒呢?清清的,甜甜的,哪怕只是一指甲缝的春酒,那是童年的欢乐,是母亲的味道 五、寻找“真正的家醅”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琦君在写这篇文章时处在什么样的情况吗?温柔慈祥的母亲已经离她而去,无拘无束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淳朴善良的乡邻也是隔同隔水,就是如法炮炮制的春酒也没有了往日的滋味。这时,怎能不让
8、她发出感慨: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家醅呢?(多媒体显示)珺君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乡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我们还是到她的文章里去寻找吧。 多媒体显示: 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暖和起来。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服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髻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痛苦思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9、。“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 乡思 家乡人民也始终惦记着这位远方的游子。坐落于三溪中学内的琦君文学馆于2001年10月22日开馆。应邀参加开馆仪式的琦君到场为文学馆剪彩。离乡半个多世纪后,她终于坐着轮椅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见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亲人。 隔一条海峡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2006年6月7日,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海棠春晓老人为琦君写了这样的悼词:“纤毫词笔蕴情真,羞煞墨坛多少人;一日瑶池仙驾去,犹留温婉在红尘。”“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这位一直在心灵深处寻找归乡之路的女子,是否会踩着满院的花香,杖履点叩着当年她牵着母亲的衣角走过的青石板,寻着童年的梦而来呢? 六、作业1.课外阅读珺君的其他作品。2.写一段文字,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自己过年的快乐。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