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 分钟中考真题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2016济南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解析】选 B。湿法炼铜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制造轮胎中需生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葡萄酿酒中得到了酒精,以上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雕琢玉石的过程中只是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2016娄底中考)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能升华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解析】选 C。干冰能升华、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蒸发 产生水蒸气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2、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的,属于化学性质。3.(2014随州中考)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D.爆炸【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物质变化的区分。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 -4.(2016广州中考)下列关于
3、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解析】选 B。碳、氢气、一氧化碳均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冶炼金属,A 正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作为助燃剂,但不能作为燃料,B 错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食品等的保护气,C 正确;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备生石灰,D 正确。5.(2016兰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 10 mL 量筒量取 8.55 mL 水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
4、放物体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解析】选 D。量筒只能准确到 0.1 mL,A 不正确;称量固体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B 不正确;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C 不正确;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必须验纯,D 正确。6.(2016株洲中考)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选 C。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 错误;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试剂和胶头滴管,B 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桌上,D
5、错误。7.(2014广安中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3 -【解析】选 C。应该先用水把长颈漏斗下端封住,故 A 错误;滴瓶中滴管专瓶专用,不能用水清洗,故 B 错误;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试管与桌面约成 45角,故 C 正确;振荡13试管时,用腕力左右振荡试管,而不应该上下振荡,故 D 错误。【知识归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注意事项(1)注意深浅: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要伸进试管内,以免沾污滴管造成试剂的污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伸入集气瓶的瓶口;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集气瓶的底部。(2)注意高低
6、:反应需要加热时,仪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高度是由酒精灯及其外焰的高度决定的;过滤时,滤纸的边缘高于液面,低于漏斗口边缘。(3)注意多少:实验时,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应取最少量,即液体 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加热时,试管盛装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滴加酸碱指示剂要少量。(4)注意先 后: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时,先移游码至零刻度,再转平衡螺母;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固体、液体混合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连接玻璃管时,先润湿,后稍
7、用力插入橡皮塞孔(或胶皮管)。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入水,然后沿烧杯壁小心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8.(2016德州中考)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B.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体,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D.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解析】选 B。自然界中现在发现的元素有 100 多种,其组成物质是无限的,A 正确;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体,其构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B 错误;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
8、,C 正确;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D 正确。9.(2014呼和浩特中考)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发生反应;常温下是一种气体;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能与金属发生反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用序号回答)。【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所以以上描述的都是物理性质。答案:10.(2014襄阳中考)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1)连接 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 玻璃管插入胶皮管。(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 ,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中的仪器连接。(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
9、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损坏试管。答案:(1)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2)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11.(2016德州中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 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2)B 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5 -;(3)用 C 操作量取的水配制的溶液浓度比欲配制溶液 (选填“偏大”或“偏小”);(4)D 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解析】(1)A 操作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会导致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10、。(2)B 操作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生成的熔化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3)C 操作中俯视量取水时,量取的水少,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大。(4)D 操作中可能造成后果:试管破裂;导管断裂;扎伤手等。答案:(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口高于试管底)(2)集气瓶炸裂 (3)偏大(4)导管断裂;试管破裂;扎伤手(写出一条即可)12.(2016衢州中考)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 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 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 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 A 瓶和 B 瓶,A 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
11、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2)用大针筒将 100 mL 人体呼出气体压入 20 mL 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 100 mL 空气压入另一瓶 20 mL 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解析】(1)根据气体的性质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木条先熄灭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约为 0.03%,含量较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1)排水集气 不能(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很低,100 mL 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
12、清- 6 -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因此不会变浑浊【备选习题】1.(2014济南中考)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光合作 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钢铁生锈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酸雨侵蚀也有新物质生成。2.(2014江西中考)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导电性C.酸碱性 D.还原性【解析】选 B。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2014绵阳中考)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
13、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金属铜作导线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D.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解析】选 C。石墨制铅笔芯利用其颜色为黑色和质软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铜用作导线利用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氮气用作焊接 金属保护气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金刚石作钻头是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4.(2014滨州中考)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7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试管:加热时所盛液
14、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解析】选 D。托盘天平称量时左边放称量物,右边放砝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和接触试管内壁;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5.(2014泰州中考)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解析】选 D。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A 错误;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B 错误;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C错误。6.(2014东营中考)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
15、,重复实验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解析】选 C。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原子不发生改变,所以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A 正确;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B 正确;用刀切西瓜属于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把原子分成更小的微粒,C 错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D 正确。7.(2014枣庄中考)今年我市化学
16、实验操作考试有三道考题,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CO 2的制取和收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某同学抽签后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8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2)该同学操作有误的是 (填序号)。(3)在第步操作中,当观察到 (填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4)该同学抽到的是第 题。【解析】(1)仪器 a 的名称为集气瓶;(2)由题给的操作示意图可知该实验内容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在操作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到实验操作台上;操作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3)装置气密性良好时应当观察到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
17、气管中的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4)该同学抽到的是 CO2的制取和收集。答案:(1)集气瓶 (2)(3)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气管中的液面高于烧杯中 的液面(4)8.(2014酒泉中考)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 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
18、火石 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 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 - 9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反思交流:(1)实验 2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解析】打火石是银白色,而铜是紫红色的,所以该金属一定不是铜;由于氯化亚铁的溶液
19、是浅绿色的,所以采用打火石与盐酸的反应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识别,溶液无色一定不是氯化亚铁的溶液,该金属一定不是铁;稀盐酸与镁的反应方程式为 Mg+2HCl MgCl2+H2;利用燃烧的条件可知灯芯内金属不燃烧是因为石蜡蒸气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要想使其熄灭可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完成。答案:铜 溶液为无色(1)Mg+2HCl MgCl2+H2(2)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3)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1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1.(2016东营中考)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20、 ( )【解析】选 C。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2.(2014永州中考)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H2、CO 2 B.CO、O 2 C.H2、CO D.CO、N 2【解析】选 B。可燃性的气体如果不纯,达到其爆炸的极限,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因此爆炸的前提是需要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选项 A、C、D 中都无氧气或空气,所以都不符合题意。【对比归纳】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比较燃 烧 爆 炸 缓慢氧化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一般情况下,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发生条件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不需要达到着火点是否发 光 发 光 发 光 无明显发光现象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热较慢,不容易察觉联系 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爆炸也不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3.(2016重庆中考 A卷)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2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空气进入量;(2)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空气 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2016成都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解析】选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可燃物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与氧气接触,才会发生燃烧;图书档案起火时,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因为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酒精溶于水,酒精在桌面燃烧,倒上水时不会隔绝氧气,不能灭火。5.(2016广东中考)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 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
23、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选 C。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可燃物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才会引起爆炸;能否燃烧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还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水能灭火是因为水分蒸发吸热,使得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2016泰安中考)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 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 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3 -C.图 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 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析】选 A。图 a中
24、火柴头垂直向上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火焰向上,不易给火柴梗加热,导致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熄灭,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的条件改变。7.(2014海南中考)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加装仪器 a,请回答:(1)仪器 a的名称是 。(2)罩上仪器 a的作用是 。(3)对照和,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 a是烧杯;(2)罩住白磷 燃 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
25、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 触而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答案:(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8.(2016烟台中考)2014 年 8月 19日,安徽淮南某煤矿发生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下同)。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试验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4 -C
26、.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3)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 、 (写出两条)。(4)救援过程中,打通“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含有下列成分的营养液,该营养液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A.水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氯化钠【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A 错误;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与发生瓦斯爆炸无关,B 错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
27、度,C正确;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可预防瓦斯爆炸,D 正确。(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隔绝氧气;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故选 B。答案:(1)CH 4+2O2 CO2+2H2O(2)C、D(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4)B9.(2014广州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2013年 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3)分析下表
28、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 L M N P熔点/ -117 3 550 44 -259沸点/ 78 4 827 257 -253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5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 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 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 和 (填代号)。【解析】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的知识。(1)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2)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
29、温到着火点以下。(3)从图示可以看出着火点最高的是物质 P,为 580而沸点只有-253,所以结论不正确;根据燃烧条件判断着火点必须在 500以下的才符合要求,根据图表判断只有物质 M、N 可以,L、P 的着火点都高于500不会燃烧。答案:(1)可燃物 (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不合理 N M【备选习题】1.(2014广东中考)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 )【解析】选 C。A 图是当心火灾标志,B 图是禁止吸烟标志,D 图是安全出口标志,这些标志都与消防安全有关;C 图是物品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2.(2014兰州中考)在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30、(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解析】选 D。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6 -3.(2013绵阳中考)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着火情况 灭火措施 理由A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C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D 林区发生火灾 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解析】选 D。A 选项,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
31、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该选项说法错误;B 选项,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 烧,不能立即打开门窗 ,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该选项说法错误;C 选项,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为防止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该选 项说法错误;D 选项,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故该选项说法正确。4.(2014株洲中考)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
32、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解析】选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扑灭森林火灾;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该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着火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5.(2014南昌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 7 -【解析】选 A。A 项,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片刻后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
33、要氧气参加;B 项,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 项,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 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分析可知,A 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6.(2014安徽中考)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
34、范围内;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 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 8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按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以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煤矿瓦斯爆炸的两个条件:一是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3)H 2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大,最易发生爆炸;(4)B 图是节水标志
35、,与燃烧和爆炸无关;(5)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答案:(1)CH 4+2O2 CO2+2H2O(2)遇到明火 (3)H 2(4)B (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方法归纳】- 1 - 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2016苏州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二氧化碳C.金刚石 D.氯化钠【解析】选 D。铜和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2.(2014广州中考)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实心球体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6、【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明确原子的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是实心球体,A 错误;由图示看出,质子、中子与电子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B 错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它们都比电子质量大的多,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错误,D 正确。3.(2016黄石中考改编)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 释A 美酒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B 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 速度加快D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解析】选 B。美酒飘香
37、,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A 正确;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乙醇、油漆中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B 错误;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 2 -快,C 正确;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D 正确。4.(2016连云港中考)铀 235(其原子核内有 92 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铀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92C.该原子核内有 51 个中子D.该原
38、子核外有 143 个电子【解析】选 B。铀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铀 235 原子核内有 92 个质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均为 92;铀 235原子核 内有 92 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35,该原子核内有 235-92=143 个中子。5.(2016安徽中考)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 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8D.相对原子质量为 50.94 g【解析】选 B。由钒元素的元素名称可以确定其为金属元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相等,由图中
39、信息可以确定,钒元素的原子序数及核外电子数都为 23,相对原子质量为 50.94。6.(2016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D.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解析】选 D。由元素的名称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 元素,A 正确;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B 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运动空间越大,原子越大,C 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由质子和中子
40、决定,D 错误。7.(2016泸州中考)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 1 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6C.氧元素有 O2和 O3两种单质(3)图 2 是硫化氢(H 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解析】(1)氧是 8 号元素,核内质子 数为 8,核外有 2 个电子层,第一层 2 个电子,第二层 6 个电子,据此可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单元格所提供的信息,其中
41、原子序数为 8,相对原子质量 为 16,氧元素符号为 O,名称为氧,属于非金属元素。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A。(3)根据分子的构成,反应物为 H2S 和 O2,生成物为 H2O 和 S,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 -答案:(1) (2)A(3)2H2S+O2 2H2O+2S置换反应8.(2014盐城中考)下图是 A、B、C、D 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 属于离子的是 (填写离子符号)。(2)若 D 表示某元素原子,则 m=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
42、)电子。(3)在 A、C 形成的化合物中,C 元素的化合价为 。【解析】(1)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的是离子,故 A、B、C 中属于离子的是 B,其符号为 Na+。(2)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电子数 ,则 17=m+2+8,则 m=7,为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3)A 为氢元素,C 为硫元素,且 C 最外层电子数为 6,易得 2 个电子,A、C 形成的化合物为 H2S,因为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 C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答案:(1)Na + (2)7 得到 (3)-2 价【知识链接】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9.(2014福州中考节选)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43、信息,将下图方框内项内容补充完整:- 5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字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1,即 X=11;2+8+Y=11,Y=1;钠原子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最外层少于 4 个电子易失去,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这 1 个电子而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钠离子带1 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 Na+。答案:22.99 11 1 失 Na +10.(2016益阳中考)如图所示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2)写出 11 号和 17 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
44、学式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任写一点)。【解析】(1)由于元素的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原子序数为 11 的元素为钠元素,原子序数为 17 的元素为氯元素,钠为+1 价,氯- 6 -为-1 价,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以看出,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答案:(1)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NaCl(3)电子层数相同【备选习题】1.(2014青岛中考)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具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
45、人体内的碘元素含量为 2550 mg。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28 B.53 C.74 D.103【解析】选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2.(2014泰安中考)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解析】选 D。A 选项中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错;B 选项中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错;C 选项中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
46、的数目可能变也可能不变,故错。3.(2014安徽中考)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31B.元素符号是 Ga- 7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 g【解析】选 D。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31,A 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镓元素符号是 Ga,B 正确;根据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C 正确;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其单位为 1,而非“g”,故 D 错误。4.(2014乐山
47、中考)如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3 个电子B.氯原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2【解析】选 B。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电子层有 2 个电子,A 错;根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即为原子的质子数可知,氯 原子的质子数为 17,B 正确;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 错;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3 个电子,故铝元素 的化合价常显+3 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故氯
48、元素的化合价常显-1 价,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D 错。5.(2014呼和浩特中考)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得多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解析】选 D。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同,钠原子的性质活泼,易失电子,钠离子的性质稳定,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质量基本相等。6.(2014烟台中考)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8 -A.属于不同种元素B.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 Mg+2C.的化学性质相似D.表示
49、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 价【解析】选 D。A 选项中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B 选项中其离子符号应当是 Mg2+,故错;C选项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D 选项中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其化合价为+1 价,故正确。7.(2014潍坊中考)如下图所示,在 a 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 b 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A a 烧杯溶液变红色b 中氨分子运动到 a 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B a 烧杯溶液变红色 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 b 烧杯溶液为无色 b 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 b 烧杯溶液为
50、无色 a 中酚酞分子运动到 b 中,氨水呈中性【解 析】选 A。氨水具有挥发性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A 正确,D 错误;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原因,并不是氨气与酚酞发生反应,B 错误;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 错误。8.(2014重庆中考 A 卷)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9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3)下图是 CO 与 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A. B. C. D.【解析】(1)氯化钠由离子
51、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2)因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该粒子为钠原子,是金属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3)观察图示可知,分别为一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为碳原子,为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而原子种类及个数都不会改变,故选 D。答案:(1)氯化钠 (2)失去 (3)D9.(2014泸州中考)核电荷数为 118 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主要是因为 。(2)写出由 8 号、13 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由图可知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 2 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即化学性质相似;8 号元素是氧元素,根据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 可知,一个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13 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9 -答案:(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6) (2)Al 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