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49.50KB ,
资源ID:16732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73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刷脸渗入金融服务, 银行卡会不会消失.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刷脸渗入金融服务, 银行卡会不会消失.doc

1、 “刷脸”渗入金融服务, 银行卡会不会消失 董希淼 T 一些互联网公司也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各种金融消费场景。在智能金融时代, 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将可能代替银行卡, 而你凭着一张脸, 将可以畅行未来, 风雨无阻。9 月 12 日, 苹果公司推出 10 周年纪念产品 i Phone X, 支持全新的人脸识别方式“Face ID”, 俗称“刷脸”的人脸识别技术再次引发热议。所谓生物识别技术, 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具体而言, 包括指纹、人脸、声纹、静脉、虹膜等多种识别方式

2、。这其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指纹识别技术, 而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在金融行业, 人脸识别技术的易用性、普适性更强, 目前已在多种场景得以应用。比如, 在银行业, 已有身份核查、刷脸取款、刷脸支付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实践:一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辅助核查身份。一方面, 用于柜面的身份核查。如招商银行 2015 年就已成功上线人脸识别技术在柜面、可视柜台渠道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出客户为非本人, 并快速给予柜员警示,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业务风险。另一方面, 用于电子渠道的身份核查。如江苏银

3、行直销银行推出人脸识别系统, 利用手机摄像头自动采集、检测和跟踪客户脸部精确的生物特征, 甄别出客户的身份信息, 并对客户注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二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刷脸取款”。如在中国农业银行自动取款机上, 点击“刷脸取款”, 进行人脸识别, 输入身份证或手机号码及取款金额、密码, 20秒左右就能成功实现取款。该行采用的是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技术, 通过分析人脸皮肤的纹理及微小动作带来的光流场的规律变化进行活体检测, 能够拦截照片、视频、翻拍、面具等伪“刷脸”。尽管一些银行通过手机银行也能“无卡取款”, 但刷脸取款无需预约和携带手机, 客户体验更好。三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刷脸支付”。如

4、中国建设银行 2016 年打造“龙支付”品牌, 构建金融生态圈, 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 其中就融合了人脸识别等各种前沿技术。建行广东省分行面向大学校园推出的“刷脸”小额支付, 解决了学生群体中小额高频交易各种不便利的问题, 受到了年轻客户群体的欢迎。此外, 浦发银行手机银行利用“刷脸”, 可将手机转账限额从每日 5 万元提高到 100万元;平安银行在用户申请贷款时进行“刷脸”, 初步实现“刷脸借款”。同时, 一些互联网公司也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各种金融消费场景。如百度金融与泰康保险合作, 在投保回执过程中, 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人脸、证件信息识别, 验证投保人信息的真实

5、性, 不需要投保人多次到营业厅办理, 大大改善了客户体验。需要注意的是, 到目前为止, 人脸识别在金融领域特别是身份验证过程中, 只是多种核查手段中的一种, 起到的是辅助性的作用。无论是“刷脸取款”还是“刷脸支付”, 其基础仍然还是银行账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 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将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在形式上带来深刻变化。在当前的移动化、数字化、开放互联的背景下, 金融消费者使用银行卡的场景将可能越来越少, “无卡化”趋势终将到来。未来, 银行卡在身份识别和交易介质等方面的功能将进一步弱化, 银行账户可能不再将实体银行卡作为唯一载体, 甚至将不再需要使用实体卡片。尽管银行卡短期内不

6、会消失, 但从长期看, 取款、支付、借贷等业务从“卡基”时代迈向“账基”时代, 将是不可避免的。在信用卡出现之后, 西方有句谚语专门讲信用卡的重要性钞票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还需要信用卡。而未来, 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讲:银行卡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账户。T 尽管一些银行通过手机银行也能“无卡取款”, 但刷脸取款无需预约和携带手机, 客户体验更好。不久前,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第一次正式提出“智能金融”概念。在智能金融时代, 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将可能代替银行卡, 而你凭着一张脸, 将可以畅行未来, 风雨无阻。当然, 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 还需要解决技术

7、、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面看, 尽管相关技术日趋成熟,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据媒体报道, 演员赵薇老公黄先生的专职司机,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办理了委托公证证明, 假冒黄先生出售了其千万豪宅, 双方为此事还闹上了法院。而且, 正因为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 相关信息和数据一旦被盗用, 就难以重建, 不像密码那样可以直接修改, 后果其实更严重。早在 2015 年 5 月, 央行就已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但到目前为止, 这个指导意见尚未出台。“刷脸”在金融领域的终极应用即远程开户, 短期内并无放开的可能。此外, 在“刷脸”过程中,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如何采集生物特征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还需要在法律上进行规范和约束。在对“刷脸”技术的狂热中, 我们需要保持一份冷静。而新技术、新产品, 也需要在便捷性和安全性找到平衡点, 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