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9 ,大小:1.03MB ,
资源ID:166860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686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基础课件.-感觉和知觉1.ppt)为本站会员(谈谈)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基础课件.-感觉和知觉1.ppt

1、感觉:生理与心理的交汇,主讲:杨春 讲师电邮:zbj_,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本章概要:,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一、感觉概念 内涵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二、知觉概念 内涵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理解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2、 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一、视觉的生理机制 眼球之结构功能 眼球壁:角膜外界光线由此入眼,具有区光作用;虹膜:调节瞳孔大小(外层)。网膜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具感光功能(内层) 眼球:晶体、房水和玻璃体,皆为屈光介质。,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二、色盲与色觉理论 色觉缺陷: 色弱: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 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和局部色盲(如,红绿色盲),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色觉理论: 三色说:(托马斯.杨)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绿、蓝)。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就产生

3、不同的颜色经验。 评价: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但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对立过程理论 (黑林,四色学说)视网膜存在中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白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可解释红绿色盲。,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三、视觉中的时空因素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 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视敏度:

4、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 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现象称为。,视

5、觉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四、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带动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由鼓阶、中阶和前庭阶构成。鼓阶与中阶间的基底膜上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听觉的感受器),耳的结构图,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五、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 人物:物理学家罗.费尔,1886 观点: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的次数较少,因而基底膜

6、的振动次数也少。反之镫骨和基底膜都发生较快的振动。 评价: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的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共鸣理论: 人物:赫尔姆霍茨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行波理论: 人物:冯.贝克西 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

7、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评价: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第三节 其它感觉,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痛觉 任何一种刺激当其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温度觉实验,第三节 其它感觉,二、嗅觉和味觉 嗅觉 内涵: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嗅觉的适应性 味觉: 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味蕾分布:舌尖甜;舌中咸;舌两侧酸;舌后苦,味蕾分布,嗅觉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