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3 ,大小:477.50KB ,
资源ID:163805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380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庭保健按摩.ppt)为本站会员(暖洋洋)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庭保健按摩.ppt

1、家庭保健按摩,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严和平,上篇: 中医基础知识,一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商代:甲骨文字中就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的记载。 战国时代:黄帝内经 两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唐朝: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金元时期四大家:医学流派1、刘完素寒凉派 2、张子和攻下派3、李东恒补土派 4、朱丹溪滋阴派,中国医药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 极丰富。除了药物、针灸疗法以外, 还有 按摩、气功、刮痧、火罐、熏蒸、水疗、蜡疗、泥疗、导引、捏脊及割治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

2、的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二、辨证论治:证证候, 症症状 , 征体征综合征。 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第一章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相互对立: 如天与地白昼与黑夜火与水寒冷与炎热。2、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互根是指双方相互依懒、相互依靠,作为生存的必备条件。,3、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阴阳常处在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4、阴阳的相互转化: 是指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常言道“物极必反”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人体背部属阳腹部属阴。

3、人体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人体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人体六腑属阳五脏属阴。,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由阴阳两方面保持对立统一, 协调关系的结果,即阴阳相对平衡。,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而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 实证 邪气亢盛 阴盛则寒 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 虚证正气不足 阳虚则寒,4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 里证、寒证、虚证 阴证。表证、热证、实证 阳证。,5用于疾病的治疗: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治疗应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寒者热之

4、 热者寒之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第二章 脏 腑,1、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五 脏心 肺 脾 肝 肾 心包属阴里 六腑小肠大肠 胃 胆 膀胱 三焦属阳表奇恒之腑脑髓骨脉 女子胞子宫,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虽然名称相同,但是认识角度不同,中医对脏腑的认识是从人的生理、病理方面来论述的,而西医是从人体解剖理论来说明的,故有所不同。,五 脏,心的生理功能:1、主血脉,“其华在面” ;2、主神志;3、开窍于舌;,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 2、主宣发、外合皮毛; 3、主肃降、通调水道; 4、开窍于鼻;,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主肌肉、四肢;1、

5、运化水谷精微2、运化水湿 2、主统血; 3、开窍于口;,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 1、主情志 2、主消化 2、主藏血; 3、肝主筋,“其华在爪” ; 4、开窍于目;,肾的生理功能; 1、肾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和生殖;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2、主水液; 3、主纳气; 4、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 5、开窍于耳,司二便;,气、血、津液,一、气 1、气的概念:1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组织的各种功能活动。,2、气的分类: 元气 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3、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3营养作用; 4防御作用;5气化作用;,二、血1、血的概念:血即

6、血液,是营养肌体,维持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2、血液的生成: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经心肺的作用与营气的参与而生成。另一方面是可以精血互相生化。,3、血液的运行:主要与心、肝、脾密切相关。因为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脾主统血,三脏共同主持需要血液的正常运行。,3、血液的运行:主要与心、肝、脾密切相关。因为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脾主统血,三脏共同主持需要血液的正常运行。,4、气与血的相互关系:气与血在生理上是相互滋生、相互促进。因此,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气能生血 气虚则血虚,血虚则气虚。气为血之帅 气能行血 气滞则血淤,血淤则气滞。气能摄血 气乱则血乱,血脱则气随之而脱。如大出血病症。血为气之母

7、; 血能养气,血能载气。,三、津 液1、津液是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津清稀,液厚稠。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因为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3、津液与血液的关系,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称“津血同源”,“养血可以生津”,保津即是保血。,第三章 病 因,1、病因,就是各种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 2、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正气与邪气 两个方面。正气抗病能力, 邪气致病因素 中医学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论述。,病因分类: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 恐、惊。其他饮

8、食、劳逸、痰饮、淤血。,第一节 六 淫1、六淫是指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太过或不及,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之为“六淫”,在正常情况下又称“六气”。,、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兼类性; 4转化性;,风邪的性质和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寒邪的性质和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致病主痛;3、寒主收引;,暑邪的性质和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3、暑多夹湿;,湿邪的性质和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2、湿性粘滞,缠绵难愈;3、湿性重浊;,燥邪的性质和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邪致病,最

9、易伤肺;,火邪的性质和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消灼津液;3、迫血妄行;,七 情七情指是人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所作出的不同反映。常言道“内伤七情”,故属于精神致病。,七情与五脏的关系:心在志为喜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怒则伤肝,七情致病在临床上主要以影响心、肝、脾三脏为多见。脾在志为思思则伤脾 生理 肺在志为悲悲则伤肺 病理 肾在志为恐恐则伤肾,七情致病,主要引起人体气机失常,如下: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其他因素 一、 饮 食: 1、饮食不节 过饥与过饱,损伤脾胃。2、饮食不洁 常见菌痢,寄生虫,中毒等。 3、饮食偏嗜 出

10、现营养偏盛或营养不良。,二、 劳 逸:劳动与安逸要相结合,并且要适度, 太过了人体也会产生病变。如劳累过度易伤心脾,出现乏力消瘦、气血不足等;安逸过度易产生肥胖、 痰饮或消化不良等病证。,三、 痰 饮: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厚稠 饮清稀,四、淤 血淤血是指人体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而产生的病理变化。淤血致病的特点:1、疼痛 疼痛固定不移,以刺痛为主。 2、肿块 肿块青紫,固定不移。 3、出血 反复出血,必有淤血。,四第章 诊法与辨证,第一节 诊 法一、 望 诊一、望 神1、得神有神; “得神者昌”。2、失神无神; “失神者亡”。3、假神; “回光返照”,“

11、残灯复明”。,二、望面色1、青色;主寒、主痛、主淤、主惊。2、赤色;主热。3、黄色;主虚、主湿。4、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5、黑色;主肾虚、主水饮、主寒。,三望 舌1 、望舌质1淡白舌;主寒、主虚。2红 舌;主热。3绛 舌;主热盛。4紫 舌;主淤血。,2、 望舌苔1白 苔;主表证、主寒证。2黄 苔;主热证、主里证。3灰 苔;主里热、主寒湿。4黑 苔;主热盛、主寒盛。,二、闻 诊1、听声音;语声、呼吸、咳嗽。2、嗅气味;口腔、排泄物质。,三、问 诊1、问寒热 2、问汗 3、问头身 4、问胸腹 5、问饮食 6、问二便 7、问睡眠 8、问经带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胸腹。五问饮食六问

12、便,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带。迟速闭崩皆可见,小儿麻疹全占验。,四、切 诊1、切脉的部位和方法:切脉的部位在手腕内侧的桡动脉,要求三指呈一线。食指候寸脉,中指候关脉,无名指候尺脉。三部切脉的指力可分为:浮取中取沉取,故又有三部九候之称。,正常脉象的表现:一息四至,不浮不沉,来去从容,缓和有力,节律均匀。,常见病脉:浮脉;主表证。 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 数脉;主热证。虚脉;主虚证。 实脉;主实证。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涩脉;主气滞血淤、 主血少精伤。洪脉;主热盛。 细脉;主气血两虚、劳损内伤。,辨 证辨证,就是辨别、分析疾病的证候。它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1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治疗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正确辨证的同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其中阴阳两纲又为八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及病势深浅的纲领。1、表证的特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主要是 区别表证。,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1、寒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 不渴,肢冷倦卧,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迟。2、热证;发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 饮冷,手足灼热,小便

14、短赤 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1、虚证:是指正气不足的慢性病证,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或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证。 2、实证:是指邪气亢盛的急性病证、可 见各种急证即是。,阴阳辨证:阴阳是辨别疾病证候类别的总纲。 1、阴证;是阳气衰弱、阴寒内盛所 表现的证候。 2、阳证;是阳气亢盛、邪热灼盛所 表现的证候。,第五章 防治原则,第一节 预 防一未病先防1、顺应四时;自然的变化,生活起居有规律。2、加强锻炼;如球类、游泳、太极拳、跑步、跳绳、爬山、竟走等。3、讲究卫生;个人、环境、饮食卫生。4、调摄精神;经常保持乐观的精神与愉快的心情。5、饮食调理

15、;营养充足,合理搭配,五谷杂粮。6、药物预防;根据不同体质,辨证地使用药物。,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积极措施。但是当 疾病已经发生时,还在初期阶段就给予恰 当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深入。必须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早治愈”。防止 疾病发生突变、异变、畸变。,治 则治则,就是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一、治病求本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二、扶正祛邪1、扶正 ;2、祛邪 ; 3、扶正祛邪兼用。 三、调整阴阳1、泻其有余 ;2、补其不足;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第七章 腧 穴,第一节 穴位的一般知识一、穴位与经络的关系:穴位又称腧输穴、孔穴或穴道。 它分布

16、在经络的体表循行线上,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如:脏腑病变经络穴位反应到体表,外部的刺激因素穴位经络脏腑。因此,通过针灸、按摩有关穴位,就可以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肌体的抗病能力,从 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穴位的分类: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在十四经脉上的腧穴,是穴位的核心与主体。现有经穴三百六十余个。2、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是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3、阿是穴;又叫“压痛点”、“天应穴”,古代称“以痛为输”,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它是穴位的起源。,三、穴位的主治规律:1、近治作用;这是一

17、切腧穴主治作用 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每个穴位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的局部病变。故又有“局部取穴”的方法。,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 基本规律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 腧穴,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远 端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故又有“循经取穴”的方法。,3、特殊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某些穴位 具有特定功效。 对肌体的不同状态,能起到双重性的良性调整作用。故又有“经验取穴”的方法。,取穴法1、骨度分寸法;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体型的病人。2、手指同身寸;适用于病人自身或身材相仿的医生。1 中指同身寸; 一寸2 拇指同身寸; 一寸3 横指同身寸; 三寸 又称“一夫法”。,

18、3、自然标志取穴法;是根据解剖标志定位或肢体取一定姿势取穴的方法。如曲池、风市、大椎等穴位。,第三节 常用穴位十四经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 二、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内关、劳宫 三、手少阴心经; 极泉、少海、神门。,四、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 曲池、肩髃、迎香。 五、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外关、肩髎。 六、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后溪、养老、少海、肩贞、天宗。,七、 足阳明胃经; 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伏兔、梁丘、犊鼻外 膝眼足三里、上巨虚、丰隆、解溪。 八、足少阳胆经; 风池、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悬种绝骨。 九、足太阳膀胱经;睛

19、明、攒竹、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承山昆仑。,十、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十一、足厥阴肝经;太冲、 章门、 期门、 十二、足少阴肾经;涌泉、 太溪、 照海。 十三、 任 脉; 关元、 气海、 神阙中脘、 檀中、 天突。,十四、督 脉; 长强、 腰阳关、 命门、大椎、 百会、 人中。经外奇穴位; 印堂、 太阳、 鱼腰、 夹脊、 桥弓、 胆囊穴。,下 篇: 按摩保健,第一节 按摩的概念按摩,又称推拿,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 或穴位施加一定的力量,有目的、有规律的一 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它通过各种手法所 产生的外力,在经络之气的作用下

20、,以致改善 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 防病健身的目的。,推拿与按摩是以四种不同基本手法来命名的。 1、从习惯上讲; 南方多称“推拿”,北方多称“按摩”。 2、从现代上讲; 临床多称“推拿”,民间多称“按摩”。 3、从对象上讲;推拿是以治疗为主,其对象是患者按摩是以保健为主,其对象是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按摩的分类,1、从操作形式上;可分为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自我按摩是以保健为本,医生按摩是以治疗为主。2、从应用的目的上;可分为保健按摩、医疗按摩和运动按摩。3、从按摩治疗对象上;可分为小儿按摩与成人按摩。,第二节按摩简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黄帝内经中就

21、有关按摩治疗疾病的论述。秦汉时代,按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隋、唐时代,按摩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在官方的太医院内已设有按摩专科。并且开始了有组织地开展按摩教学工作。唐朝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载有老子按摩十八法。宋元时期,按摩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用按摩催产。明代,按摩的主要成就是表现在小儿推拿方面。由于小儿 体质娇嫩,因此,按摩时多采用其中的推法和拿法,这两种手法便成为儿童按摩的主要手法,故称之为小儿推拿。,清朝,小儿推拿仍然非常盛行,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了中外文化与医学方面的交流,世界上出现了一股“按摩

22、热”,很多国外的按摩人员为了提高理论修养和技术水平,均纷纷来中国学习与交流。从而促进 按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按摩这一古老而又新奇的医疗技术,将为世界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第三节 按摩的作用,1、补益气血, 充养肌肤。 2、滑利关节, 活血化淤。3、调节脏腑, 平衡阴阳。 4、强筋壮骨, 减肥健美。5、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6增进沟通, 和谐气氛。其他按摩还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按摩还能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体内脂肪沉积,有助于减肥,以保持健美体形。,第四节按摩的介质,利用药物的辅助作用,可以在施术部位 的皮肤上涂些液体按摩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或者为了借助某些膏剂或撒些粉末,这些液体

23、膏剂或粉末统称为按摩介质。常用介质与作用1.凉 水: 一般洁净食用冷水即可。有清凉和退热作用。2.薄荷水:取少量薄荷,用开水浸泡后放凉去渣即可用。 有清凉解表清利头目的作用。3.木香水:取少量木香,用开水浸泡后去渣即可应用。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4.红花油: 由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 有消肿止痛等作用。5.麻 油: 即食用麻油。常在擦法中使用,可加强 透热效果,有滋润作用。6.蛋 清: 将鸡蛋穿一小孔取蛋清使用,有清凉 除热的作用。7.滑石粉: 医用滑石粉即可。有滑润皮肤减 少皮肤擦伤和吸水的作用。8.爽身粉: 有吸水清凉增强皮肤润滑的作用。,9、冬青膏: 将冬绿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混合

24、制成冬青膏。有加强透热和润滑作用。10、医用酒精:有退热作用。11白 酒: 即食用的普通白酒。有活血止 痛的作用。12药 酒: 如五加皮酒独活寄生酒 蛇酒等,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有祛风湿活血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第二章 按摩基础,一、适应症: 1内科: 头痛,失眠,高血压,胃痛,胃下垂,胃溃疡, 腹泻, 便秘, 关节炎。 2外科: 扭伤,术后粘连, 疤痕, 网球肘,腱鞘囊肿,腱鞘炎, 软组织损伤等。 3妇科: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子宫脱垂,白带过多。 4、儿科: 消化不良, 小儿麻痹症, 遗尿,小儿急惊风。 5、骨伤科:颈部扭伤, 颈椎病,关节扭伤,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 落枕。,6、神经科

25、:面瘫半身不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7、五官科:假性近视牙痛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功能性耳聋等。 二、禁忌症: 1、各种急性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如;霍乱艾滋病肺典等。 2、各种皮肤病及化脓性感染,如;湿证癣 疖疮痈等。 3、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如;咯血,呕血,胃穿孔等。,4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溶血性疾病等。 5严重的精神病,如; 精神分裂症等。 6开放性创伤,如;开放性骨折,烫伤,烧伤的局部。 7各种恶性肿瘤的部位。 8严重的心, 脑,肺疾病等。 9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0化脓菌结核菌所致的运动器官病症,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腰椎炎等。此外,对久病年老体弱者醉酒者孕妇行经妇

26、人等,均应慎用。,三按摩后的反应:人们在经过自我按摩或他人按摩后,一般会感到全身轻松舒适,精神焕发,如果用于治疗疾病, 则原有症状会明显减轻。但也有少数人按摩后局部会有灼热感,甚至疼痛,这属于正常的生理保护性反应,可在短时间内消失,不必担忧。四按摩施术要点:1施术之前,要选择好手法和操作部位。2手法正确熟练,动作连贯而有节律。 3要重点治疗痛点,并揉按周围的穴位,循经取穴。,4运用手法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1手法施行方向;应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点到线,点线面三者相结合。 2用力强度;应先轻后重,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柔和有力。 3操作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渐加快,结束时又转慢,快慢结合,

27、切忌猛起猛停。 4治疗法则;年老体弱,病属虚证者,多选用补法。年轻体壮,病属实证者,多选用泻法。如虚实不明显者,可采取平补平泻。5按摩体位; 卧位仰卧俯卧侧卧。 坐位端坐伏坐。,五按摩准备与注意事项:,1按摩前施术者,应先解除手上装饰,洗手剪短指甲,以免擦伤他人皮肤。2按摩应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干净明亮的室内进行,并保持安静。3如处于饥饿,过饱.疲劳,精神紧张,暴怒状态时不可马上进行按摩。4在接受按摩前,应先排除大小便,避免产生不适感。5对于身体瘦弱,气血亏虚者,手法刺激不宜过强。布置作业:1按摩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有哪一些?2学习保健按摩后的感想与体会文章2000字,第三章 按摩手法,第一节

28、 基本手法 一推法; 掌推拇指推。 二揉法; 掌揉指揉扭揉揉拿。 三压法; 掌压指压肘压。1平 压 2点 压 四滚法; 五擦法; 六摩法; 分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七搓法; 八扣打法; 1拍法 2指弹法 3切击4拳扣 5掌扣 6拳击 九抹法; 十动法;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法3腰部运动法 4下肢运动法常用手法:1.摇法 2.抖法 3.扳法 4.伸拔法等。,第二节 辅助手法一捻法;二拔法;三掐法; 四按法;五理法;,要求做到:,1、勤练手法,2、熟能生巧,3、得心应手,4、事半功倍。,第三节 按摩常规,一头面部按摩常规 适应症:偏正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 手法与步骤:1分抹法 前额部分

29、为三条线 2揉眉弓法3点压鱼腰法 4抹眼球法 5穴位压迫法6指压三经法 7抹擦法 8指疏法9勾点风池法 10掌扣法 11拳击法12指弹法 13掌抹法洗脸收功法,二肩颈部按摩常规 适应症:颈椎病颈椎综合征落枕肩颈劳损所致的酸麻胀痛等。 手法与步骤:1揉拿法 2指压法 3颈项部摇法4拔伸仰俯法 5滚法 6颈部扳法7颈部指弹法 8切击法 9掌揉法,三腰背部按摩常规 适应症: 腰背风湿类风湿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间 盘突出, 肋间神经痛,以及腰背部的酸麻胀 痛等。 手法与步骤:1推 法 2揉拿法 3掌揉法 4压法 指掌5拐肘压法 6滚 法 7捏脊法 8擦 法9抓 法 10扣打法拳扣切击拍法 11运动法,四

30、腹部按摩常规 适应症:慢性胃病肠粘连便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蛔虫性肠梗阻等症。 手法与步骤: 1推法 2旋摩法 3碟转法 4疏通法 5摩脾胃法 6扭揉法 7提抖法,五胸部按摩常规 适应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呃逆、痰多咳吐不爽心胸烦闷等症。 手法与步骤:1推法 2拇指揉压法 3滚法4疏理法 5勾点穴位法 6提抓法,六上肢按摩常规 适应症:各种关节炎漏肩风末梢神经炎进行性肌肉萎缩,以及扭伤中风后遗症等。 手法与步骤:1推 法 2揉拿法 3揉压法 4扣打法 5捻 法 6理法 7搓 法 8运动法,七下肢按摩常规适应症:小儿麻痹症进行性肌肉萎缩适应症:各种 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以及扭伤中风后遗症等。 手法与步骤:1推 法 2掌揉法 3压法 4、扭揉法5揉拿法 6 滚 法 7运动法 8扣打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