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26.50KB ,
资源ID:163201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320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现状.doc)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现状.doc

1、刍议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王雷 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本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深化与扩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是越加迅猛,其占各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现状的研究,至今仍然较少,因此也就很难与发达国家作比较,从而制定更加有力具体的措施。本文将通过对目前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简要介绍,结合现实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产业内贸易(IIT)的程度,并简要分析目前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最后提出一些的建议。关键词:产业内贸易(IIT) GL 指数 规模经济*一、引言自从本世纪 60 年代产业内贸易(IIT) 2的概念产生以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对这种贸易

2、方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思考,他们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正如 Greenway 和Miler(1986)、Greenway 和 Torsrensson(1997)所说, “理论和实证研究上对产业内贸易的兴趣,自从 40 年前世界贸易中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毫无减弱之势。”按照 Ekanayake(2001)的说法, “对 IIT 的兴趣的增加,主要应是由于用以解释同类产品间贸易优势的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已不能解释按统计上分类的同种产品同时从一国进口和向该国出口的情况。而产业内贸易则阐释了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相似却有着微小差异的产品间的贸易形式,或者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兴趣和偏

3、好的消费者的近乎完全的需求替代的一种状况。 ” 过去实证研究大多数都倾向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很少有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研究 3,尽管事实足以证明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正在不断的增加。尽管已有许多学者曾对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具体贸易方式进行过研究,却很少有人专注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4,基于此,本文打算通过对中国的一些实际数据的考察,为今后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些贡献。伴随着全球性的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十五计划的全面实施,对今后中国的 IIT 研究就愈显重要了。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发展自 20 世纪 60 年

4、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开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 Vernoorn(1960)、Balassa ( 1965)等人对欧共体成员之间的研究表明,其间的大部分国际贸易并不是反映各国资源禀赋的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由于产业内贸易涉及到各种不完全竞争的特点(比如产品的差异性、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或寡占行为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等等)及更广的范围,故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上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就很难解释1郑理明(1971) ,浙江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方向;王雷(1979) ,山东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方向。2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即出口又进口同一

5、个产业内产品的行为,通常又被称为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或是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3 对发展中国家 IIT 进行过研究的学者主要有:Aquino(1978),Balassa(1979),Havryshyn StoneHavrylyshynStone&Lee,1995),从而有利于产业内贸易的提高。比如中国与台、港、澳等地的产业内贸易一直较高。10.中国与 APEC 成员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的。可以预见,伴随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将会面临更为广阔的前景。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外,笔者认为还应该把差异性产品、跨国公司或集团的数目及规模、国

6、家产业发展阶段、地区产业政策以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考虑再内。随着一国产业的发展和大型企业和集团的建立与发展,走出国门势在必行,而产业内贸易(包括公司内贸易)这种作为当今贸易发展的主要潮流,更应该随之加强,这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对外开放和世界政治经济博弈地位的提升。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差异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国与国之间的同类或相似产品间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此外,还应把全球经济的宏观形势考虑在内,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国所采取的贸易政策倾向会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开展贸易,必须对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才有利于交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伴随着

7、9.11事件而来的美国和全球经济的下滑以及由之引起的中国出口的下降再一次提醒了我们,仅靠初级产品的推动,贸易发展的潜力是有限的,只有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才能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六、建议和总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增长,而包括产业内贸易在内,主要的贸易产品仍然停留在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原材料为主的层次,且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速度较为平缓,这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适应的。所以,加强对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和现实的研究尤为重要和紧迫。考虑到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我国现在要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主,进一步刺激有效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鼓励国有经济的体制转变,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市场的主

8、导作用,鼓励一部分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加强研发力度(开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产品) 、扩大规模、走出国门,此外还要尽快得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中去,并加强对各国贸易政策的研究和普及化。同时,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更应做好当前现状的研究,以期在加入 WTO 之后能更加有的放矢。当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是适应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必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现已成为 WTO 的正式成员,对我们来说随之而来的首先应是做好国内的改革,加快开放步伐。同时,作为世界第七贸易大国,巩固和发展贸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巩固和

9、发展产业内贸易,将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参考资料:1 朱刚体: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和公司竞争优势 , 国际贸易问题 ,1993 年第 7期。2 鲁明泓:中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与评估 , 国际贸易 ,1995 年第 4 期。3 李俊: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验证 , 财贸经济 ,1998 年第 9 期。4 许统生:布兰德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模型及扩展 , 世界经济2000 年第 7 期。5 Grubel,H.,and Lloyd,P.1975.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

10、entiated products. New York: John Wiley&Sons.6 E.M.Ekanayak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case of mexic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01.7 Balassa, B. 1979.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In: H.Glersch, ed., On the econom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pp.245-270. Tubingen, Germany: J. C. B. Mohr.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