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49.50KB ,
资源ID:162028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202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论《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doc)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论《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doc

1、 浅论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浅论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 导读: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 摘要: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并且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有着丰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内容。墨经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原创的优秀思想体系。是墨家参与百家争鸣,进行科学思维的工具,对先秦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墨经具有极高的价值。关键词:墨经;解释;语境;历史价值1004-7387(2008)01-0093-04一、墨经中的解释理由墨经作为墨家的重要著作,堪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块瑰宝。它包括墨子中“经上”、“经下”、“经说上”、

2、“经说下”四篇,5700 余字,其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政治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力学、简单机械学等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但墨经由于文字简约、晦涩难懂,对于它的理解歧义很多,因此对于墨经的研究涉及诠释学理由。解释理由在中国有着比西方更长的历史。但中国的传统更为注重对经典的解释。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说法。这说明孔子对古代经典只是进行解释,而不离开经典阐发自己的思想。汤一介先生曾对中国先秦时期的 浅论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 导读:墨经哲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经上说:“知,材也。”经说上说:“知也者,所以知也。”即求得知识,是人的才

3、能、本能、本性、和精神能力。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开宗明义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墨家这一观点与亚氏有相通之处。经上说:“言,口之利也。”即语言是人健全口部的功能。墨经认为语言是世界本体的列举、摹拟。经上 墨经肯定知识、语言是人这种特殊物质本体的派生物。经上说:“知,材也。”经说上说:“知也者,所以知也。”即求得知识,是人的才能、本能、本性、和精神能力。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开宗明义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墨家这一观点与亚氏有相通之处。经上说:“言,口之利也。”即语言是人健全口部的功能。墨经认为语言是世界本体的列举、摹拟。经上说:“举,拟实也。言,出举也。”经说上说:“告以之名举彼实也

4、。故言也者,诸口能之,出名者也。名若画虎也。言,谓也。言由名致也。”即语言上对于世界本体的列举、摹似。如告诉你这个语词,来列举外部世界那个实体。语言是人们口部的功能,是为了说出抽象的语词。语词摹拟世界本体,如画虎以表现真虎,语言是对世界本体的称谓、陈述,由语词结构而成。二、墨经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语境思想墨家的语境观突出表现在他们的辩学理论中。经上给“辩”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辩,争彼也。”经说上对这个定义解释说:“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辩就是“争彼”,什么是争彼呢?有人说这是牛,有人说这不是牛,这说是争彼。墨家认为,辩就是两个人关于两个矛盾命题之争墨经哲

5、学中的解释理由及其历史价值由的好帮手提供, .。庄子齐物论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道家认为,言辞辩说本身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辩论双方不可能分出胜负。墨家则反驳庄子,认为:“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经上)辩的本质决定了辩论双方所持的观点一定是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墨家所谓的辩,涉及到辩论的双方,即语言的发出者与接受者,而辩的胜负理由,则涉及到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是否符合实际,即语言与语言环境的关系。墨家以“当”来表达语言的真实或适当,经上说:“法同则观其同,法异则观其宜。”标准相同,就要看它是怎样同的,标准不同,就要考虑怎样才是适当的,这里的“宜”就是适当之意。适合语境的为宜,不适应语

6、境的为不宜。语言的当不当、宜不宜,其实就是与语境适应不适应的理由。同时,墨家明确认识到语词的同义性和多义性,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些分析研究也体现了墨家的语境观。首先,墨家研究了语词的同义性。经说上明确提出:“二名一实,重同也。”两个名指称同一个对象,这就是重同,即语词的同义关系。如“狗”和“犬”这两个名指称的就是同一类动物,“知狗而自谓不知犬,过也,说在重”(经下) ,知道狗而又说不知道犬,这是错误的,因为“知狗”与“知犬”是重复的。“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不可。说在重。”(经下) 狗就是犬。而说杀狗不是杀犬,不行。因为杀狗就是杀犬,二者重复。之所以出现以上这样的错误,就

7、是因为不知道“狗”和“犬”这两个名指称的是同一个对象。因此,要准确使用语词,特别是同义词,首先就要弄清语词反映的客观事物。墨家还研究了语词的多义性,明确指出同名而不同实的现象,如经下说:“物尽同名:二与斗,爱,食与招,白与眇,丽与(暴),夫与履。”这里说明了万物多有名同而实异的情况,如二与斗、爱、食与招、白与眇、丽与暴、夫与履。墨家针对语词的多义性,强调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语词的具体含义。语词都是在语境中运用的,语词的运用要适应语境,不仅要适应宏观的语境,也要适应微观的语境,即上下文或上下语。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墨经作为先秦时期重要典籍,其自身基本形态是以一种经与经说之间的解释与被解释关系存在。这种解释形式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多种经典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